黄顾林
摘 要:随着农业的发展以及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耕地制度也在发生变化,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保证了农作物品质。小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麦种植不仅受当地气候条件和种植技术等因素影响,而且受土壤养分和施肥管理等因素影响。文章主要论述了小麦土壤管理技术以及小麦肥料管理技术,以期为提升小麦田间管理技术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土壤管理;施肥管理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07-0118-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2.1 文献标志码:B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土壤肥料管理非常关键,必须做好土壤肥料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保证小麦高产和稳产。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并非施肥越多效果越好,应结合实际种植情况做好土壤肥料管理工作,控制好施肥时间和次数,满足小麦生长需求。当前,我国土壤肥料管理技术还存在不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为此,应加强对小麦高产土壤肥料管理技术的研究。
1 小麦土壤肥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有机肥料施用量不足
受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许多种植户在施肥管理中过于重视施用化肥,不重视施用有机肥料,并且盲目认为施加肥料越多对小麦生长越好,导致大量施用化学肥料,严重影响土壤理化性能,使得土壤板结和耕作层变浅。调查研究显示,虽然有机肥料效果缓慢,但是肥效释放时间相对较长,能够对小麦生长阶段提供一定营养物质,并且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能。针对当前农民群众不重视施用有机肥料的问题,应加大对施用有机肥料的宣传推广力度[1]。
1.2 过量施用化学肥料
有的农民没有控制好化肥施用量,尤其是在小麦生长中后期大量施用氮肥,导致小麦土壤养分供给不足,在生长小麦中后期易出现倒伏现象,造成小麦减产,甚至绝收。
2 土壤管理技术
2.1 整地标准
整地要有一定的质量标准要求,达到深、细、平、实和足的目的,其中“深”是指深耕,确保耕地深度达到25 cm打破犁底层,保证根部下扎,吸收充足的水分和养分,提高小麦抗逆性。“细”是指精耕细作,保证土粒大小基本均匀,能够让根部和土壤充分接触,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平”是指耕作前粗平和耕作后复平,确保土壤平整。“实”是指上虚下实,不漏耕和不漏耙。“足”是指保证底墒充足,耕作层黏土含水量应达到20%、沙土含水量应达到16%以上,并且保证占整个田间含水量的70%~80%,保证足墒下种。如果田间含水量高于85%或者低于60%,都会影响小麦出苗率[2]。
2.2 整地措施
采取正确的耕作方式,需要将深松和旋耕相结合,一般情况下,旋耕需要选择2~3年用的铧式犁进行深耕或者深松1次,要打破犁底层,每年要深松或者深耕,逐渐加深,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一次耕作过深,否则会导致大量土壤被翻出,影响小麦根系生长。耕作过深会造成小麦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犁耕深度为20 cm以上,深松为25 cm以上,可以结合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2.3 其他管理措施
除了要做好整地和田间管理工作之外,还应及时灭茬。早茬要及时灭茬,坚持随时耕地、随时耙地的原则,提高土壤蓄水能力,结合施肥深耕细耙,以增强土壤肥力。同时,清除干净带病秸秆或者根茬,及时清理田间地头杂草,并且深埋或者焚烧处理,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结合病虫害发生情况,在整地过程中要做好土壤管理工作,选择适合的药剂防治,在预防地下害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采取秸秆还田技术可选择大型拖拉机设备深耕细耙,在完成工作后要保证土壤平整。如果上层过于疏松,会影响播种机开沟,形成弱苗,导致小麦幼苗穗数减少,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3]。
3 小麦土壤肥料管理的重要性
在小麦种植的过程中,土壤肥料管理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有些种植户不重视施用有机肥料,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有些种植户盲目施用化肥,导致小麦抗病性较差,增加了病虫害发生概率。为此,种植户应认识到土壤肥料管理的重要性,做好土壤肥料管理工作。
3.1 均衡配方可提升施肥效果
随着化学工业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不同类型的化肥相继出现,根据肥料所包含的营养元素,可以将化肥分为单元化肥和复合化肥,其中单元化肥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而复合化肥包括二元复合肥和氮磷钾三元复合肥等。因为肥料的养分含量不同,因此对土壤产生的影响也不同。这就需要种植人员结合小麦生长情况,合理选择单元化肥或者配合施用有机肥。在具体施肥过程中,可在肥料中添加少量微生物菌肥,混合均匀后施入土壤,大大提升施肥效果。化肥是小麦种植过程中经常施用的肥料之一,但是过量施用会导致土壤表面干燥、板结,造成土壤養分和水分流失,导致小麦无法从土壤中获得足够养分,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在施肥前要了解土壤实际情况,可选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分析土壤养分含量以及小麦生长过程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坚持科学施肥,保证小麦健康生长。
3.2 提高土壤肥力可为小麦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肥料能够为小麦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土壤中所含的营养物质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准,要结合小麦的营养需求合理控制施肥量,保证土壤充足吸收营养物质,促进小麦健康生长。菌肥又被称为微生物肥料,是一种活性肥料,富含丰富的有益微生物,能够改善土壤性质和缓解土壤板结情况,提高土壤透气性,为小麦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应选择精耕细作的方式,将土块耙碎,保证土块大小均匀。在整地过程中要坚持上虚下实的原则,提高小麦种植效率。
3.3 土壤有机质会促进小麦根部的生长
结合小麦生长状态适当施加肥料,让小麦根部与土壤充分接触,保证小麦光合作用充足。小麦根部系统能够促进小麦根茎分解和新陈代谢,土壤有机质会促进小麦根茎生长,确保小麦产量和质量。
4 科学的施肥技术
4.1 施用有机肥
有机肥是一种自然肥料,又被称作农家肥料,主要包括人畜粪肥、堆肥、绿肥等。有机肥中富含丰富的有机质和养分,为小麦生长提供养分,改善土壤性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提升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4.1.1 秸秆还田技术
小麦秸秆富含丰富的有机物质和矿物质,秸秆还田技术是利用秸秆中的养分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生态环境污染,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质,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保证小麦高产和稳产。但要有效处理秸秆,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小麦苗黄、出苗率低,甚至出现缺苗和死苗的现象。为此,在秸秆还田方面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控制好翻压深度。在秸秆粉碎还田后,应立即深翻处理,深度控制在25 cm以上,将全部秸秆覆盖严实,不能在土壤表面暴露时间太久,否则会导致土壤水分流失过多,影响还田效果。二是控制翻埋量。秸秆还田数量不能太多,应控制在3 750~5 250 kg/hm2,秸秆还田量太多会影响秸秆腐熟分解速度,产生过多有机酸,影响小麦根部生长。三是做好粉碎工作。应将秸秆粉碎长度控制在5 cm左右,秸秆太长不利于小麦生长。四是做好灌水工作。在秸秆还田后应结合土壤墒情及时浇水,加速秸秆腐烂速度,避免与小麦争夺水分。五是做好肥料补充工作。通过补充肥料能够防止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以及与幼苗争夺养分而影响幼苗生长。六是严禁将带病秸秆应用在秸秆还田技术中。
4.1.2 施用农家肥或者商品有机肥料
每公顷可以施用充分腐熟农家肥料45 000~60 000 kg或者充分腐熟鸡粪肥15 000 kg。如果选择商品有机肥料,要保证有机肥料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其中有机质含量>45%,氮磷钾含量>5%。每公顷施用商品有机肥料3 000~4 500 kg。生物有机肥料是指将功能微生物和主要动植物残体作为来源,经过充分腐熟后形成的一种具有微生物肥和有机肥效能的肥料,其中有机质含量>40%,每公顷施用生物有机肥料2 250~3 000 kg。
4.2 化肥施用技术
除了要施用有机肥料外,化肥也是小麦生长过程中常见的肥料之一,应坚持以下几点施肥原则。
1)施用氮肥。结合小麦目标产量,控制好氮肥用量,采取总量控制和分期调控的方法确定单位面积氮肥用量和追肥次数,结合灌溉和小麦品种分期调控确定小麦基肥和追肥的配比。如果小麦目标产量为7 500~8 250 kg/hm2,需氮量为195~225 kg/hm2;如果小麦目标产量为6 750~7 500 kg/hm2,需氮量为150~180 kg/hm2。针对保水保肥能力较高的小麦田块,可以适量施入40%~50%氮肥作为底肥,小麦返青期至拔节期应追施50%~60%氮肥。针对中产小麦田块,选择60%氮肥作为底肥,小麦返青期追施40%氮肥。针对保水保肥能力较差的沙性土壤,底肥追施比例应控制在4∶6。针对比较严重的沙浆土壤,底肥追施比例应控制在7∶3。在追施氮肥的过程中应观察幼苗生长情况,结合幼苗生长情况采用具体的施肥方式。播种太早或者群体较大的旺苗可以适当推迟拔节期的追肥,施入尿素150 kg/hm2。针对正常生长的小麦田,在小麦起身期后追肥,施入尿素180 kg/hm2。针对晚播并且苗弱的小麦田,施入尿素225~300 kg/hm2,结合具体的情况适当调整追肥时间和追肥量,为小麦生长营造良好的生長环境。
2)施用磷肥和钾肥。在磷肥和钾肥施用前应测量土壤中速效磷钾的含量水平以及磷钾的肥效反应,最终确定磷肥和钾肥的施用量。如果土壤中有效磷含量<7 mg/kg,磷肥用量为75~105 kg/hm2;如果土壤中有效磷含量7~17 mg/kg,磷肥用量为60~90 kg/hm2;如果土壤中有效磷含量>17 mg/kg,磷肥用量为45 kg/hm2;如果土壤中速效钾含量<100 mg/kg,钾肥用量为45~75 kg/hm2;如果土壤中速效钾含量100~150 mg/kg,钾肥用量为15~45 kg/hm2;如果土壤中速效钾含量>150 mg/kg,可以不施入钾肥。在小麦生长中后期,应施入磷酸二氢钾200 g,兑水50 kg,均匀喷施叶面,能够有效预防小麦干热风,并且增加小麦千粒重。
3)施用微肥。针对土壤中微量元素不足的地区,可以选择硫酸锌,用量为22.5~30 kg/hm2,或选择硫酸锰30~45 kg/hm2,将其与细土均匀搅拌施入。拌种期使用小麦硫酸锌或者硫酸锰用量为4 g/kg左右。
5 小麦种植的施肥原则
5.1 不同麦田采取不同的施肥方法
土壤是肥料的重要载体,会影响小麦施肥效果,应选择不同的施肥方法,结合小麦实际需求控制好土壤养分。
一是产量较高的小麦田中,土壤养分和水分比例充足,并且氮肥含量较高,在施肥过程中应控制好氮肥施用量,避免氮肥过多使得土壤养分不均衡,可以适当追施有机肥,保证小麦产量和质量。二是针对中产麦田,应了解土壤中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和缺乏的营养元素,科学追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三是在晚播的小麦田块中,要做好肥料管理工作,科学搭配氮肥和磷肥的比例,选择适宜的施肥时间和方法,满足小麦生长对养分的需求。
5.2 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有效结合
有机肥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种类多、性价比较高,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能。但有些有机肥料的营养成分单一,无法满足小麦生长过程对养分的需求,需要配合施用无机肥,保证小麦的质量和产量。
5.3 基肥和追肥相结合
在小麦幼苗生长早期,要控制好基肥施用量,保证小麦幼苗生长,改善土壤结构。在追肥过程中,应结合小麦生长规律和土壤特点适当追肥,满足小麦生长过程对土壤肥力的需求,提高小麦的抗病力和抗倒伏力,增强小麦抵抗外界自然灾害的能力。
5.4 控制好施肥量
控制好施肥量非常关键。如果施肥过多会浪费肥料;如果施肥过少会因为土壤肥力不足影响小麦生长,导致小麦减产。在施肥过程中要计算好施肥量,可以选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了解土壤肥料的需求量,结合小麦实际生长需求计算需肥量。全面把控肥料的类型和效应,保证合理施肥。
6 结束语
提升小麦产量受土壤和施肥管理技术的影响。小麦生长期要做好土壤肥料管理工作,结合小麦实际生长情况作出正确判断,做好整地工作,选择适合的有机肥和化肥,其中有机肥料包括商品有机肥料和农家肥。施入有机肥料能够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土壤肥力,满足小麦生长对养分的需求。除了选择有机肥之外,还要科学选择化肥,控制好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施用量,保证比例均衡。在施肥前可以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了解土壤肥力,确定具体的施肥量和时间,从整体上提高施肥效果,保证小麦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学雷.科学施肥技术要点及推广对策[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4(6):9-10.
[2]刘汉华.小麦优质高产节水节肥栽培技术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4(8):144,146.
[3]李晓衡.施肥种类对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20,4(14):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