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裕
现年7 4 岁的康惠芳出生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东潮州市。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的主要流派潮绣正是在这里发源并流行。潮绣与苏绣、湘绣、蜀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以立体生动、金碧辉煌、构图饱满和富有浮雕效果的金丝绒线垫高绣法独异于其他绣种。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影响力大。
由于父亲是“资本家”,康惠芳只读了7年书,便只能留在家里做家务。十五岁那年,康惠芳开始拿起针线绣花挣钱。学绣花、钉珠、线绣,她都十分用心。左邻右舍都惊叹于这个还未接受专业指导的姑娘竟有比常人高的技艺。有一天,潮绣名家林琬英绣成一幅2丈长(约6.7米)的潮绣大彩楣,上面有佛像、狮子、博古等。康惠芳看后很是喜欢,她痴痴地想:“什么时候我也能绣出这样的作品就好了。”从此,潮绣在年少的康惠芳心里种下了美好的种子。一年后,奔着对潮绣的向往,还有每月几块钱的补助,康惠芳去到潮绣厂当学徒。在这段时间里,康惠芳师从潮绣老艺人林琬英,凭借天赋和坚持,她在拜师学艺中脱颖而出。
康惠芳1 7 岁下半年,林琬英接到制作一件用于外展的“潮绣战甲”任务。眼看展期将至,却无合适人选制作其中的“二针龙鳞”,林琬英有些着急。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康惠芳自告奋勇地说:“师傅,我来试试吧。”“你……好吧,时间要快唷!”作品完成,林琬英眼睛一亮,十分满意,她兴奋地对康惠芳说:“你就跟我学真正的潮绣吧。”从此,康惠芳跟随名师,步入潮绣精品殿堂。
不管何时何地,康惠芳心里装的都是潮绣。
去旅游,看到一根石雕柱子,她激动不已,这正是作品《千秋万代》里柱子需要的质感,她当即拍下来,回去就把灵感绣出来。在家里看电视,灵机一动,根据故事和物体特质,再融入自己创意,制成大型博古屏风,也就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岁朝清供》。《岁朝清供》取中国传统文人酷爱之吉祥画材,主幅蟠龙环瓶绕,花魁满堂香;侧幅博古彩瓶,花木争妍,衬以佳果时蔬,为岁朝乐事,韵味深长。整体构图饱满,色彩绚丽,技法精湛,极具创意。此作品被评为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并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有时我们去吃饭,她会坐在那里傻傻地想题材和绣法,想不出来就吃不下饭。当得到灵感,制作出来就拍照分享到家庭群让大家看有多漂亮。”康惠芳的女儿有时也会“抱怨”母亲,爱潮绣甚于自己的家庭。
1981年,康惠芳考入市刺绣研究所。在这个专业平台,她的刺绣技艺得到质的提升,为她从绣娘到大师的成长奠定基础。在那里接触到了全新的设计理念,“白天做刺绣,晚上学理论知识。”彼时,研究所请设计人员、美术老师进行每周三晚的专业指导,好学的康惠芳每晚都不落下,很快便成了研究所专业骨干。潮绣是以金线、银线、绒线、花线独立或结合刺绣施针,构图饱满,金熠生辉,其特点是垫高绣,呈浮雕感,因此在四大名绣中独树一帜。但也正是因为垫高立体的方法,潮绣难以实现双面绣。
这个难题一直困扰康惠芳。2004年,康惠芳在吸收潮绣传统单面垫高技法后,借鉴苏绣双面绣法,开始研究潮绣双面绣。2006年,第一幅小型双面潮绣作品《金龙鱼》问世。康惠芳将传统潮绣的钉金龙麟绣法运用到金龙鱼鱼麟上面,鱼鳍和鱼尾采用接针、连针、缠针技法,表现鱼身浑厚结实的躯体,鱼尾透明如丝、灵活游动的美姿,水草翻动下,金龙鱼正向上游动瞬间的画面。整个刺绣运用金线绒线材料相结合,绣工精细、犹如水中高贵胜景。这一技法填补了垫绣技法针法空白,开创中国双面垫高绣法先河。这幅作品获得第二届国际(深圳)文博会金奖,并于2008年由广东省政府赠送给李嘉诚。
爱琢磨的康惠芳喜欢各种各样的挑战,她甚至用头发绣成梅兰竹菊,“头发绣比丝绣难好几倍”,她却在头发绣里选择更高难度的双面、垫高、立体绣法。2010年,这幅作品获中国文化遗产“锦绣中华”织绣精品展金奖。康惠芳和女儿合作,将潮绣与晚礼服、手提包等结合,将潮绣带进更广阔的世界。最近她还琢磨另一项高端定制——用潮绣制作汽车内饰,让潮绣重归奢侈品、高端艺术品行列。“跟国际品牌合作,才能尽快把潮绣这张金名片擦得更亮,推向全球,以提高潮绣知名度。”康惠芳如是说。
创作的绣品无数,康惠芳最喜欢的还是《松鹤延年》。这幅作品采用著名画家陈之佛先生的工笔画作底稿,经过加工、提炼取舍,变为固有的“民间刺绣”装饰性纹样,画面中的仙鹤优美生动,多种针法的处理表现白鹤洁白轻盈的羽毛,松树干的穿插高低疏密。协调而统一,丰富多彩的总体风格,给人以高贵典雅又热烈欢乐的艺术效果,也具有潮绣垫高浓烈的地方特色,获国际专业人士好评。多年的积累,康惠芳的名声很快散开来,她多次为国家准备国礼。2004年,她的垫绣作品《腾龙》就由江泽民同志馈赠给联合国秘书长安南。2005年,胡锦涛同志要赠送一幅老虎绣品给加拿大总理。外交部找到康惠芳,当时只有二十多天时间,康惠芳心里虽没底,但她豪不犹豫接下任务。为研究如何把老虎绣得更逼真,她不断推倒重来,试样就花了一周,老虎才渐渐编出感觉。那段时间,康惠芳工作室每天20小时赶工,灯光都没灭过,最终及时绣出精益求精、栩栩如生的《下山虎》。
2 0 1 0 年上海世博会,康惠芳接到绣制广东馆礼品任务。她尝试借鉴前辈绣制潮州八景技法,作品展现了广东骑楼、牌坊、醒狮等岭南文化,颇具文化韵味和地方特色。她带领工作室全体绣娘加班加点。一次,她患感冒突发高烧,几位绣娘劝她上医院打吊针,“时间紧,我哪有工夫上医院啊。”康惠芳让丈夫配了几粒退烧药勉强应付。数月内赶制出数百件绣品,圆满完成任务。其间,如何用潮绣表现骑楼这一特色建筑物,康惠芳冥思苦想。一天午饭时间,电视新闻出现广东馆的介绍,“薄、通、透”的关键词让康惠芳豁然开朗——隔一条缝绣一根线,便有纱巾的通透感。康惠芳饭也不吃地绣起来。作品出来,省领导很满意,订制的礼品数量从300件追加到500件。后来,《金色骑楼》作品被广东馆指定为高级礼品送给世界各国主要领导人和重要嘉宾,深受外宾赞誉,康惠芳也倍感自豪。
2 0 1 4 年8 月,“指 间 春色·妙手生花——十姐妹中国刺绣展”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开展。康惠芳是十姐妹的“大姐”,几人聊着聊着便决定了一件大事:多绣种融合,合作绣一件绣品。绣什么呢?“都是绣娘,就绣女性形象吧。”康惠芳说,最终北京法海寺水月观音壁画成了她们的选择。从壁画艺术、规模、完整程度和壁画制作工艺、绘画技巧、人物造型及用金方法等多方面考量,法海寺壁画堪称我国明代壁画之最,而水月观音当属精华之最。
有难度,才有挑战。康惠芳联手来自潮绣、苏绣、湘绣、顾绣、杭绣、乱针绣等6大绣娘,用6种绣法“无缝对接”,历时两年完成。“那时候6个人为了合作完成这幅作品,先后在上海、苏州两地租房刺绣,我自己光机票、高铁票就花了三万多。”康惠芳回忆,那天在虹桥机场飞机误点,我坐在座位上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辛苦,我到底图个什么?“几个绣种合作一幅大作品前无古人,我想留下点什么。”她自己给出了答案。大型绣品《水月观音》长26米、宽26米,画面气势恢宏,图案精微多变,是目前中国刺绣史上联合创作的最大、技术难度最高、运用针法最多、采用绣线品类最多的作品,单是多绣种联袂创作一项,便开创中国刺绣史之先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刺绣专业委员会主任杨坚平评价作品:“精妙绝绣,动人心魄!”
过去,潮绣的传承靠家庭中妇女们言传身教。上世纪八十年代,人才纷纷办厂经商,投身于经济建设,潮绣几度浮沉。
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康惠芳察觉到潮绣的商机。她下海经商,聚拢了一批绣娘,做潮绣生意。一时间风生水起,在东南亚、北京、香港等地都有她的客户。然而,亚洲金融风暴让康惠芳遭遇人生困境,“积压了很多作品,10多万元的货没卖出去。”康惠芳顶着压力,甚至卖掉金项链、金戒指等首饰渡过难关。如今,康惠芳工作室里有一件放了30多年的作品《九龙壁》。在潮绣市场低迷时,她曾想拿它去换粮食,却遭遇“送都没人要”的尴尬。而眼下它却成了工作室里非常珍贵的一件非卖品,康惠芳将其视为自己刺绣生涯困难时期的见证……因为坚持和认真,康惠芳的作品逐步得到市场认可。时来运转,绝处逢生,有一天,有位外商拿了2万元现金来买潮绣,因汇率而多赚了2000多元,康惠芳高兴得连续两晚都睡不着觉。“可以养活一家人,可以给绣娘们发工资。”
当市场需求成为导向,传统工艺的文化内涵就有可能被威胁。和许多非遗项目一样,潮绣也面临后继乏人境地。上世纪末起,潮绣日渐衰落,曾经的热闹不再,大家虽赞叹这绝技精湛,却少有人愿意坐下来穿针引线,因为要习得这绝技天工,一坐就至少好几年。对康惠芳这样坚持传统手工潮绣的人而言,保持潮绣的文化更为任重道远。当她看到能沉下心学习潮绣,坚持手工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康惠芳首先让两个女儿跟着她学潮绣,其中一个女儿不愿意,时常撅着嘴巴想另谋职业,康惠芳苦口婆心劝说:“你必须学潮绣,必须把老祖宗传下来的工艺在你们这代传下去!”
在母亲对潮绣工艺传承的执着和她精益求精工匠精神感染下,两个女儿都钟爱上潮绣工艺,“母亲那种对潮绣的守护与创新对我影响很深,像是融入我的血液,让我深深地爱上潮绣。”大女儿佘丹晖赞叹!如今,两个女儿在母亲引领下,尝试着将传统潮绣艺术与现代服饰进行结合,将潮绣融入礼服制作,都已成为当地有名的服装设计师,并成立自己的婚纱晚礼服企业。其中,佘丹晖的礼服成了中国“潮绣礼服”代表品牌之一。
2006年潮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受到社会关注,发展有所好转。从艺至今,康惠芳传授、培训徒弟、学生近400名。她感慨万千:“前半生,自己被潮绣所救赎,后半生,我将努力做潮绣的救赎者!”她受聘为广东粤绣研究所副所长、湘桥区工艺刺绣研究中心技术总监。
2020年10月12日,是康惠芳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考察来到潮州广济楼,观看潮绣等非遗项目现场制作演示,并与康惠芳等非遗传承人亲切交谈。回忆起当时的经历,康惠芳兴奋地说:“我当时向总书记当面承诺:我一定尽我所能,传承好潮绣这门非遗技艺。总书记的肯定和鼓励给我们很大鼓舞,我会牢记嘱托,责无旁贷地把手艺好好传下去,将它发扬光大。”
从事潮绣创作58年,康惠芳成就斐然,成为大名鼎鼎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绣(潮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首届刺绣艺术大师,她还获得联合国授予的“文化大使”殊荣。2020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其作品连年来荣获国家、省部级多项奖项,多次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特别金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等荣誉,连续五届作品入选国家双年展展览,多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妇女儿童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一直以来,不少人出高价要买下康惠芳收藏的作品,她都坚决不卖,只为寻找时机进行展览,让更多人感受潮绣的魅力。她想,自己多做一点,也许潮绣的传承发展就多一分希望。
2022年元月1日,站在广东潮绣研究所门前,康惠芳说:“潮绣不仅是广东的传统手工艺,更是国家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属于全世界,潮绣的美及独特魅力应该让更多人看到。我希望成立一个潮绣博物馆,把历代精品留给后人欣赏。自己将为传承潮绣文化毕生奋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