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任晓娟
近年来,乐至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敏锐把握林草发展政策机遇,精心谋划、精准发力,强力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总投资24.1亿元、总规模25万亩国家储备林项目于2022年3月初启动申报,8月底获得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四川省分行融资授信18.5亿元,9月省农发行发放首笔贷款4.026亿元,高效推进苗圃建设、试点示范等工作,创造了同类项目“乐至速度”。
一是高位推进。建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的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靠前指挥、高频调度,确保项目高效率推进。二是专班运行。组建项目、申贷和融资3个工作专班,制定7项工作制度,细化12项工作措施,合力推进项目建议书、项目可研报告、实施方案、融资可研、申贷资料等前期申报工作。三是清单管理。坚持目标导向,认真编制项目建设责任清单,建立一抓到底的责任体系。坚持规范导向,制定项目管理、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等制度清单。坚持问题导向,动态制定问题清单,盯住一个、落实一个、销号一个。
一是明确发展思路。针对乐至川中丘陵地区坡地、谷底交错分散,不适合大规模大面积生产特点,按照“拆、削、填、平、造”思路,统筹布局“两片、一轴、三心、一区”整体规划。突出“翡翠绿廊”主题,以城区18公里毗河生态廊道为骨架,有机串联望城公园、玉龙湖湿地公园、黄岭铺郊野公园,构建“一轴三心”空间格局。二是做实调研论证。邀请四川农业大学、省林科院等6大院校专家教授到乐至实地考察,对全年气候、土壤环境、林分结构等开展专题论证分析,确保项目可行性。赴中江县、天全县、重庆市大足区等多地开展考察,学习项目建设先进经验。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社情民意,收集群众建议意见。三是做优规划设计。立足乐至地形地貌、森林资源现状等,科学编制乐至县国家储备林和森林质量提升建设项目概念性规划和建设方案,科学策划布局森林抚育、现有林改培、经济林及林下经济发展空间。
绿色生态乐至
毗河生态廊道
一是借智借力推进。邀请省林业工作总站、省林规院专家到乐至专题授课,详细解读项目建设相关政策。聘请四川农业大学、省林科院、省林规院专家,开展乐至县国家储备林项目工程技术指导。二是部门协作推进。加强重要部门(单位)间工作协同,梳理46项重点任务,制定《项目前期工作和融资申报工作任务表》、项目建设倒排工期图“一表一图”,实行“清单制+责任制+时限制”管理,将责任落实到部门(单位)、到人、到岗,确保项目申报、融资等工作高速推进。三是创新机制推进。建立“周汇总、旬调度、月通报、季督导、超常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定期研究督导,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工作专班不定期召开项目推进协调会,确保工作落实落细。
一是以项目促“生态美”。围绕“乐游森林境·至美公园城”目标,实施营造林工程、现有林改培、森林抚育、毗河生态廊道景观打造等项目,大力提升森林固碳能力,着力改善全县人居生态环境。二是以项目促“产业兴”。依托森林资源禀赋,规划发展柏木、黄柏、桢楠、紫薇、羊肚菌、郁金香等大径级用材林、珍稀林木、园林绿化苗木、经济林及林下经济各类林木产业30余万亩,包装建设期2年、计入期30年森林碳汇项目30万亩,15年经营期内预计实现经营收入约64.26亿元。三是以项目促“林农富”。聚焦乡村产业振兴,引导林农参与流转林地、项目建设务工、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木材采伐分红等,通过项目实施持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预计提供就业岗位1.3万个,带动2.5万户群众户均年增收1.8-2万元。
珍稀林木产业(桢楠)
珍稀花卉产业(仙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