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整理旧资料,发现一个记录本,是一次思维科学研讨会的笔记。这是钱学森同志亲自主持的一个小型会议。时间是1984年8月7日—11日,地点在北京北三环的远望楼宾馆,参加者共五十九人。这并不是什么官方会议,是因钱老热心这个题目,就召集平时聚在他周围的一些人开了这么一个会。
会议主要是钱学森同志讲话,讲他近几年对思维科学的一些思考。钱学森同志用了一整天作开场报告。他讲完后就坐在台下,连续几天像学生一样听大家发言。到会的人虽都是专家,但对别的学科都表现出学生式的谦虚。
会议的主要服务人员即主要承担会务的是张光鉴先生。他当时是太原一个军工厂的工程师,也是全国人大代表。因为同是军工口,他与钱老熟,钱就委托他跑腿。我当时是《光明日报》记者,驻山西记者站,与张熟悉。当时我们两个正热心研究“相似学”,我又正在写作章回体《数理化通俗演义》,书的最后一回专谈“相似论”。因为写了一篇论文“论相似”,张曾领我去办公室拜见过钱老,后来这篇文章发表在1984年8月的《光明日报》上。1985年1月我又在《山西师院学报》发了一篇《文章自然相似论》。因为这层关系他就把我拉进来参加会议。记者习惯,我全程做了详细笔录。
会议的一些主要参加者如钱学森、高士其、李泽厚、吴运铎、胡寄南等先生已经作古。时间过去了近四十年,好像还没有看到关于这次会议的公开材料,特将记录整理出来公布、存真,并纪念钱老等一批先行的思想者。当然,四十年来科学进步,谈话中的有些问题可能已发生变化,但其史料价值不减,学术在变,学者精神不变。如其他与会者手中还有相关资料,也请能相互补充印证。
原会议记录约一万五千字,受篇幅所限,这次只选取钱老的讲话和插话发表。
梁衡 2023年1月23日
这个会是学术性的,年轻力壮的(同志)组成会务组为大家服务。许多同志只在文章上见过,现在认识一下。
思维科学说新也不新,已研究很久了。我今天的发言不成体系,也不是学术报告,拉拉杂杂,耽误大家一天的时间。
对研究思维科学要有一个紧迫感,它比系统工程已晚了几年。1979年10月关于系统工程由国防工委支持开了个会。1980年11月成立了系统工程学会。我们已经晚了五年。去年10月9日中央领导同志提出新技术革命的对策问题,马洪主持开了两次对策讨论会。那么思维科学与新技术革命是否有关系?
人类社会的四种革命:1.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叫科学革命。2.改造客观世界的飞跃,叫技术革命。3.这两种革命引起生产力发展,引起上层建筑的飞跃叫产业革命。(此处似应有一句:4.社会革命。——梁注)
人类社会已经有好几次(变化)了。(1)最早的是从自然界掠取食物到有了农业、牧业,引起了人类社会的变化。(2)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出现了商品生产,进入封建社会。从这两次看产业革命引起制度变化,那么是否产业革命就必然引起社会革命?(3)但是第三次产业革命,十八世纪末的那一次,就是我们常说的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出现,实际上是英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已经站稳了,是社会革命在前,产业革命在后。(4)第四次产业革命就是列宁说的工业变成世界化,标志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社会制度没有变化。这说明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关系不一定是产业革命必然引起社会革命,我国就是共产党先掌权才有产业革命。
这四种革命和思维科学有什么关系?国外讨论(按我的话说是第五次)产业革命的特点是什么?《红旗》1984年第十四期建议不要用“信息社会”这个词,而叫“信息社会化”,意思就是信息、知力(原文如此)要提到一个很高的水平。这个领域实际上与我们的思维科学很有关系。
什么是信息?文字信息和情报是一回事,我认为就是知识。人通过实践认识到的规律性的东西,是人类的精神财富。图书资料、档案、唱片录音都是精神财富,现在这些东西也要变成生产力。一方面要创造知识,一方面要用知识,这是我们的任务。
卡尔·波普尔创造了三个世界理论。人是“世界一”;客观世界是“世界二”;人創造的知识是“世界三”。奇怪的是他认为这个“世界三”是独立存在的。卡尔的这句话我赞成。我们想一想,假使现在打了一场核战争,把地面上的建筑财富、物质财富都打光,精神财富也打光了,我们要重建社会要一百万年,又要从猴子变人开始。但是如果只摧毁了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保存了下来,那么只要几十年就可以建成。这把知识的重要性说得很清楚。
什么是知识?一个是科学,但还有一个约束科学,必须是相互连起来的整体,不只是自然科学,还有社会科学。
知识还不止于科学,人还有很多知识只是经验,还没有上升到科学。如中医是不是科学,为什么总重视不起来?我想,关键中医不是现代科学,它只是经验,阴阳五行,现代科学解释不清楚。它是知识,不是科学,客气地说是经典意义的自然哲学。这是恩格斯的话,自然哲学,不是科学,它有猜想因素。但是这不是说它不重要。我们有许多知识就是经验,是精神财富。我们每人都有,但不是科学。这部分应包括到知识中去,可以叫“前科学”,是进入科学以前的人类的实践经验,这都和思维科学有关系。这个“前科学”量是很大的,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不是固定的东西,经常变化的。一部分“前科学”被条例化了,纳入到科学里,但“前科学”不会少,它又不断得到补充,人的实践不断认识无止境,这就联系到了思维科学。
人的思维就是人自己能控制的意识。人有许多下意识,不用大脑控制,这是人体科学部门的研究。我们思维科学研究人大脑控制的人的思维。一靠实践,二靠智力、知识。而且后者越来越重要,是实践的补充。所以人的思维是集体的,学术讨论更说明了这个。我国的学术讨论不兴旺。一个人讲完,其他人不说话。又一个人再讲,讲别的。再一个人讲,还是这样。外国不是这样,所以我们怀疑学术讨论是不是西方特有的东西?去年8月26日《光明日报》第三版上有一篇谈古代书院的“讲会”制。我一看高兴了,学术讨论的老祖宗还在中国。他讲到了朱熹当年的讲会、辩论,师生都可以辩论,老师不得骂学生。这是公元1175年,比我原来看到的波兰的学术讨论早三百年。所以,我很高兴。
国外的学术中心,哪个中心这一条执行得好,这个中心的学术成果就多。我总宣传这一条,提错误意见的人,对最后得到的正确结论也是有贡献的,人的思维是集体的。
1984年1月《自然辩证法通讯》朱长超的文章和1987年12月《哲学研究》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讨论,都提到意识由感性到理性,由集体意识到个体意识的转化。人类早期,个体意识几乎是没有的,都是集体的。蜜蜂几乎都是集体意识,没有个体。越是古老的意识,个体的水平就越低。朱长超不知是否受到皮亚杰的影响,皮的心理学不大讲社会影响。我觉得人是社会的动物,思维科学恐怕也要研究社会思维学。
我发现中年知识分子常常夫妻两人同行,一家人唱一个调。这在国外很少。怎样的组合好?二人完全没有共同语言不行,但是清一色也不行。清一色的组织就是闭塞。专和不专怎样统一?这就是人的“群论”问题。最近山东大学《文史哲》杂志有《我国的科技人才群落和人才流动》的文章。怎样组织“群落”就是运用社会思维学的问题。
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学。
我以为,抽象思维就是形式逻辑。我说,不要讲辩证逻辑。逻辑,就是形式逻辑;辩证,就是辩证法。1982年出过一本书《辩证逻辑》,是发展了还是把水搅浑了?但数理逻辑是发展了逻辑。研究抽象思维是不是可以研究它和数理逻辑的关系?抽象思维又联系到电子计算机,一切抽象思维都可以上机。计算机最大的作用就在于此,它的局限也在于此,要清楚地认识到。
形象思维是直感思维。
1957年,我在《自然辩证法通讯》上写了一篇短文。当时没有理论,朴素地感到技术科学就是把基础科学运用到生产实践中,不完全是科学推导。
好多工程师处理问题认为这么干就行,总工程师下决心干,干成了,别人也不理解为什么就要这么干。高级指挥员也是这样,参谋说这样干,他就这样干,干成了。这种东西很多,这是什么?张光鉴叫“相似论”。当时我弄不清,这里最多的是形象思维或直感思维,这路数和逻辑思维不一样,逻辑思维枝杈清楚,形象思维路子不清。
我在国外有个同事,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研究分子结构,他的学生报告实验结果,他也不看实验,他认为不行,结果就是不行,也不具体画图就感到不行。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生物化学家麦克林托克就提出基因转移,人们无法接受。直到最近几年,脱氧核糖核酸出现才证实。这个老太太最近得诺贝尔奖。她说:“多年来我确实得到很多愉快的经验,我就是问玉米,给它出题,然后就等着,从它生长的表现来给我回答。”她和玉米是朋友。你很难说,她的工作是科学的推理。我们看到经验是重要的,但是不要犯经验主义的错误。1984年3月《求是》学刊《类比推理》一文,就是提醒注意机械地运用类比而犯错误。对那些經验主义者,要告诉他们形象思维要小心使用。反过来,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早。小孩子的思维也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的,你和他讲道理讲不清。
王楠同志一篇文章讲,形象思维,一些动物都有,小孩子也有,以后才有语言,才有逻辑思维。平常讲语言先于思维是指逻辑思维,而形象思维正相反,因此形象思维是当前研究思维科学的最重要的课题,因为它最广泛。凡还可以提供的线索,都要去收集,如心理学。
中国人认汉字本事大得很,很草的字都能认识。机器去认,不行,我们两只眼,装上脑子比计算机高明得多,外国图书馆有为盲人装的读书机,但不能阅读手写体。
人工智能方面如机器下棋、专家系统,这和形象思维有关,但不是完全的推理。形象整体分析与拓扑学有关。没有联系到视觉的生理、心理学,直到现在并没有搞清。光的信息怎样进入,这简单;复杂的是这个信息怎样处理。
今年二月号《科学美国人》杂志提出,外文打字员为什么能打那么快?从视觉直接到手的动作,这和形象思维有关。
再,古老的文艺理论、美学和形象思维有关。美,什么叫美,和形象思维有关。
再,人体特异功能。据现在的实验看,如耳朵认字,认的过程很复杂,好像是人的视觉过程放慢几千倍,还可以放大,这也是形象思维。
人做梦。去年8月11日英国《新科学家》提到人可以在梦里得到答案,都与形象思维有关。
与梦有密切关系的就是灵感。
还有一些心算专家。去年12月15日的《新科学家》,评一本书中提出的心算那么快是怎么回事。中科院对史丰收(当时很轰动的一位速算者)的观察,是脑子里有了个大储存库,你的题目与它的储存对号,这个对法可能不全是逻辑思维,还有形象思维。
我的意思是要综合一切除逻辑思维之外的来研究形象思维。
贵阳99号信箱。一位叫毕加强的同志提出形象思维、泛器分析。还有贵州毕节师专“美学泛器论”,都莫名其妙。
形象思维是个突破口,一旦搞清,就能把每个人只能利用经验、他人难学的前科学的精神财富挖掘出来。
关于灵感思维,刘魁林同志做了不少工作,我在和他的讨论中认识到,形象思维扩大到潜意识。逻辑思维是线性的,形象思维是二维的,灵感是三维的。
走路就是下意识地走。信息到了大脑,显意识加工,有意识地动作,这是一种,如开步走。但走开以后,就成反射式的动作,国外叫“多自我”,没有意识到的工作。但是,如果无意识的加工过程、我们的不自觉,一旦和我们的潜意识沟通了,便是灵感。不是神灵感受,是人灵感受,实际上是形象思维扩大,从潜意识到显意识,到三维。
这项工作怎样做,要耐心。突破口在形象思维,之后才有灵感思维。目前只能收集资料。1984年1月,山西的《思维科学研究通讯》(张铁王)、新疆的《人体科学研究交流》(叶伟胜)谈灵感思维也是把直感、灵感混在一起。我要强调的是直感是显意识,而灵感是潜意识。
思维科学大概就是这些内容。还有更多的提法,但不准确,如佳木斯师范专科学校王佳伟提出模糊思维,不准确,可能是他思维的模糊。
我同意四个思维,过去只讲过三个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今天又加一个社会思维。(1984年8月7日上午讲话结束)
(下午二时接着讲)
上午讲的是思维科学的基础科学,下午讲应用方面。
第一个大的方面是情报科学技术。
一年前开过情报工作会议,当时我讲情报工作的科技。因为科技中的情报工作大家很重视。国防情报,只在作为一项工作考虑,没有提高到本身的科学高度来认识,如有无情报学这门学问?去年我认为有,情报应上升到有理论的系统的学问。
现在的情报浩如烟海,我们提供的情报必须是能使死知识变成活情报,能立即使用,这就是把许多库里的东西凑起来,也就要用许多系统的概念,如系统辨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开始,报纸上发了希特勒德国一条新闻,有关一个师的部队,它的领导人及驻地。希特勒就把这个记者抓起来,说他通敌。记者就将材料来源一项一项地供出来,原来都是公开见报的材料,不过是凑在一起了。搜集整理储存、检索提取、系统辨识成活的材料。这是情报的三阶段,情报学的轮廓。
有情报学就是情报技术。这个领域是思维科学的一个运用范围。
第二个方面,语言学,关于思维的传递。过去主要是语言,后来又有了编码、译码等重要手段,现在传递主要是靠无线电波。
第三个方面,信息学。所谓信息总是发出、渠道、接收。传递手段一定是物质运动,如讲话是声波在空气中的运动。运动是客观存在,从哪个侧面起个名字是人的问题。运动时空问题,物理学家概括出动量、能量,那么人们注意到信息这个传递的侧面,可以取名为“信息量”。
山东大学文学论文集刊,去年第二期作者胡古生,他讲的广义信息很广,是整个系统。
现在三论:系统论、信统论(原文如此)、信息论很流行。这是一种混乱。实际上只是一论:系统论。那两个论是这一论中所包括的,互相影响的。传递手段自然是信息论,当然还要有控制。这个胡古生则更妙,以信息论概括其他两论。
下面再讲一讲思维科学体系结构的问题。和其他科学一样,(思维科学体系)包括直接改造客观世界的如技术科学,再基础科学,再高(一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联接各科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是认识论。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要指导思维科学,思维科学必然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
中南矿院曹钟同志去年发在《自然信息》上的文章,不同意我的哲学观点。
华南师大哲学所的傅寿中又提出一个观点,认识论是基础不是桥梁。
精神学、心理学应归入人体科学,它涉及的不光是思维还有生理,而且从人体、大脑,最后上升到思维,涉及的问题很复杂。
过去研究脑,用探针测电位,但是复杂的脑不是哪一个部位都能探测出来的。哈肯说,不能把大脑作为那么多的神经单元的集体,过去用探针量的那一点,确有电位变化,但你不知在其他点位有无变化,这样只知其一不知其余。这使我想起皮亚杰说:心理,从现象出发去找现象,是盲人摸象,实则是这样解释也行,那样解释也行,但都不准,没有协同起来。这样问题就非常复杂了。外国有意见,提出两条道路,一是研究脑科学,二是研究心理学、人工智能、认知科学,把科学分清是有必要的,因为人体科学一时半时搞不清。我们还是从思维学入手来研究。
有人说思维的规律是逻辑学,我看这是受了古典思想的影响,过去认为思维就是逻辑思维,古代高尚的学者认为,只有抽象的思维才称得上思维。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核心,但这个核心之外也是有层次的,为什么不能有桥梁呢?桥梁加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我认为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其余有六个部门、六个桥梁(基础):
1.自然科学,自然辩证法;
2.社会科学,历史唯物论;
3.数学科学,数学哲学;
4.思维科学,认识论(发展的);
5.系统科学,系统论;
6.人体科学,人天观。
将来也许还会出现更多的部门和桥梁。思维科学要发展,认识论也要发展,不能抱住古典的东西不放。
下面,我自己做一点纠正。过去认为美学也是思维科学的一部分,李泽厚认为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统一便是美。这里思维当然是起作用的,但也要说清美学不只是思维,美离不开社会,文艺是社会的产物,所以美学不是思维科学,而与思维科学有很深的关系。比如今天的社会,人所处的环境、智力不一样,这都影响人的美感。
文艺有纵的划分,包括小说、诗词、建筑、音乐等部分,但是还有横的划分,有层次、阶层的。毛主席早说过,有阳春白雪,还有下里巴人。美学的问题比思维科学更复杂,涉及的社会问题更多,我纠正自己的观点,会前与李泽厚同志也交换过。
下面我再讲一个问题,探讨一下。
除上午讲的四个思维外还有“特异功能”,是人体可自控的功能态,与人的中枢神经活动肯定有密切关系,那么气功、特异功能会不会导致人的另外一个思维活动。佛教说“定能生慧”。气功可以增加智慧,现在许多外国人也讲。1980年H.Q《意识的发展》就以很大篇幅讲气功对智力的影响。今年美国又出了一本《精神竞赛》,有特异功能的和无意特异功能的竞赛,它证明特异感受是可以逐渐培养的。培养,就是尽量脱离常规思维干扰,特异(现象)就可以培养出来。就是说人还有另外一种功能态——特异思维。这好像玄,但还是要说一下。
山西《思維科学通讯》今年第二期叶俊的文章,他承认特异思维,更深地联系到量子力学。这个学科出现六十年了,它的结论都被实验证实了,它认为所有的物质都相互作用,好像把因果关系打乱了。因此,爱因斯坦与玻尔争论,直到死还是认为不能接受。三十年代有“隐藏论”,怀疑时空后面还有另外的东西。大卫·波姆写的书认为现在看见的是“显秩序”,还有“隐秩序”。他认为他的理论要建立起来,就把特异功能(理论)都建立起来了。那么,是不是还有另外一种思维,请大家研究?
现在研究思维科学还是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现在面临新技术挑战,我们到底可以做什么直接的贡献。前几天我们在这里开会讨论第五代计算机的问题。五代机是日本人提出的,如包括图像信息处理系统、知识信息处理系统、专家系统、知识库,最后是计算体系。这就不叫计算机了,是智能机。“算”只能利用科学部分,“前科学”部分不能算。日本人这个设想有没有道理?有。新的因素就是把人的经验纳入计算机系统。当今的困难是,人的精神财富大极了,但不能很好地利用。许多事不知道,来不及知道,一个人活到老也只能记一定的东西,“皓首穷经”。那么现在有了个办法,不记了,通过电子设备,就在手头上,(随时)可以用。智能机不搞,可能人就被大量的自己创造的精神财富所压住,搞成了就能更好地利用。
专家系统并不难,如中医专家看病,已通过智能机做到。难的是不同专家的看病经验怎样综合起来。今年我看到(某刊物)马希文同志的文章就提到这个问题。怎样出现一个问题智能机就可以自动选择不同的专家系统。这个任务便和思维科学有密切的关系。于是思维科学工作者又面临一个怎样参加中国第一代智能机工作的问题。搞成了对思维科学如形象思维,也是一个大贡献。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全国有好几百所师范专科学校,大约有几千人搞文艺理论、美学的研究。信息、编码、语言学、心理学、脑科学等,还有新的部门:人工智能、创造学、智力工程学等,都有很强的队伍。这样一想就发现这支力量大极了,现在我们要做宣传,思维研究体系的工作者联合起来。和系统工程不一样,那是从无到有,这是本来有的联合成一个体系。要做说服工作,联合比不联合好。
筹备组应调查一下:1.与思维科学有关的有哪些学术团体;2.教学方面有什么系、专业的课程正在高校里进行,有无这方面的研究生;3.哪些刊物发思维科学的文章,能不能今年搞筹备小组,明年成立学会。核心的班子要干到二十一世纪,要三十岁、四十岁的。我们不参加,中青年一时找不到,老的当顾问。
学会要有认真的好的学风,更不能有江湖气。(形成)严肃又活泼的气氛,诚恳地交流,不搞一言堂。
“形象思维学”如果建立起来了,是人类科学革命的又一大突破,过去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思维科学的发展能促进智能机的发展。智能机的出现肯定是一场技术革命,所以我们现在既孕育一场科学革命,也孕育一场技术革命,要有迫切感,非干不行。
11日下午闭幕式上的讲话:
几个问题。
一、新技术革命,我认为是第五次产业革命。这个概念应再说几句:
第三次产业革命是用机械動力,还是以一个工厂为单元组织的,正是现在批评的“小而全”,效率并不高。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电子出现后,于是就再来一次转变。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所描述的,把生产体系扩大到国家规模,甚至跨国的公司,这时出现标准化、系列化。请注意,第三次产业革命没有这些。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如汽车,不这样价格降不到大家能买的水平。但同时,它也带来了僵化,“大企业病”,不灵活。标准化又造成花色品种少。
电子计算机出现后,这种情况有了改变的可能。虽然还是大企业,但通过自动控制可以很灵活。除大的核心企业,可以有小企业。但小企业因为有了灵活的信息传递,避免了僵化。既独立于大企业,又联系于整个社会。这才显示出信息的重要。
二、关于四种思维。前三种是为了研究一个人的思维,我们才分出逻辑、形象、灵感三种。但是,每一个人在思维时很少单独用一种,常常同时使用。很难对口分出哪种人是哪种思维。我的讲稿,也只能根据我个人的思维实践来整理。那些大科学家的书、讲话,我只能作为参考。
三、五代智能机如果出现,外国人决不会卖给我们。好像原子弹、氢弹一样,他要独霸世界的。思维科学要积极参与这项工作,特别要组织数学家参与这项工作。
附录:
我是与会者中年纪最小的,又是外行,轮不到发言,只有“贪婪”地学习、记录。听会时顺手记下两则感想,也保存在笔记本中:
1.文学和艺术问题的解决,应向科学去借他山之石。文学是艺术,但语言的逻辑推理是科学,形式美、结构美里有科学。音乐是艺术,但涉及声学、器乐学,乐器的材料、结构是科学。美术是艺术,但光学、颜料学是科学,甚至国画用的纸、墨、笔是专门技术。舞蹈是艺术,但训练中的力学、人体结构是科学。体育是科学,但它的造型、动作又是艺术。现在的研究,大部分是割裂开来,使艺术研究中的一大部分手段没有开发。
2.这次参加会议我见到了过去的偶像人物。如钱学森、吴运铎、高士其等,还有一批在各口为首的专家,如八十岁的心理学教授胡寄南,还有一批中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