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

2023-05-19 19:56陕西省绥德县革命历史纪念馆
中华魂 2023年5期
关键词:绥德旧址分区

陕西省绥德县革命历史纪念馆

中共绥德特委(地委)从1937年成立到1956年被撤销,历时19年的艰辛岁月,经历了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最终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为绥德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一、中共绥德地委旧址历史沿革

中共绥德地委旧址位于绥德古城西南城角的九贞观,这是明朝嘉靖年间建立的一所道观。1937年 7月,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面对日军占据山西西北大部分地区进逼黄河东岸,企图渡河西犯的威胁,10月,国共双方为保卫河防,成立了绥德警备区和警备区司令部,下辖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五县。警备区成立时,陕甘宁边区党委秘密设立了党的领导机关——中共绥德特委,对外以警备司令部政治部民运科的名义活动,以加强党对警备区军民抗日战争的领导。1940年春,中共绥德特委进驻九贞观;1941年1月,中共绥德特委改称中共绥德地委(全称中共绥德地方委员会)。这里留下了张秀山、李景波、习仲勋、李井泉、袁任远、白治民、张邦英、杨和亭等革命先辈忙碌的身影。

中共绥德特委(地委)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将绥德分区树立成为陕甘宁边区的一面鲜艳旗帜,为陕甘宁边区构建起北部坚强的战略屏障。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包围封锁,陕甘宁边区遇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为走出困境,坚持抗战,支援前线,改善生活,时任绥德地委书记的习仲勋响应党中央、毛泽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领导绥德分区党政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进行了一系列生产、经济自救建设。

在大生产运动中,习仲勋动员地委、专署机关干部厉行节约、参加生产劳动。在习仲勋的带动下,绥德分区从地委、专署领导干部到一般干部、通讯员、警卫员、勤务人员等,都走出机关,投入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完成了增产粮食的任务,学会了捻毛线、织毛衣。春播、夏耘、秋收,辛勤的汗水換来了丰收的硕果,干部战士生产的毛线都是一等品,收获的粮食堆满仓,洋芋、南瓜堆成山。

1943年春,习仲勋带领调查组来到绥德城西十多里地的郝家桥村,开始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蹲点调查研究。他在调研中发现,郝家桥在实行变工互助,精耕细作,改良土壤,选择良种,提高产量,搞副业生产,倡导厉行节约,勤俭办理婚丧嫁娶,开展超交公粮,做军鞋支前活动等方面都完成的很好,有典型意义。村党支部书记刘玉厚朴实勤劳,廉洁奉公,带头实干,是农村的好带头人。他认真总结郝家桥经验,迅速在全区号召“人人学习刘玉厚,村村学习郝家桥”活动,掀起了大生产热潮。郝家桥经验的推广,促进了绥德分区大生产运动的深入开展,各地的劳动竞赛活动搞得红红火火。这次蹲点调查在当时出现了“三个高”,一是群众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二是全村掀起了大生产的高潮,三是在《解放日报》等延安出版的报刊上见报率非常高。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绥德地委在党中央和西北局的领导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带领分区军民克服困难,深化土改,积极开展拥军支前、生产自救,为保卫党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提供了坚强的保障,为解放大西北、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共绥德地委在19载岁月里,一代代地委领导人始终秉持为绥德分区52万群众服务的根本宗旨,领导分区人民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不畏艰险、坚持斗争、艰苦创业、造福人民,在分区人民心中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二、中共绥德地委旧址的由来和展陈

为了进一步挖掘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绥德工作、生活及战斗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启迪后人,绥德县精心策划,于2014年启动中共绥德地委旧址保护利用工程,本着“少数新建、重点提升、普遍修护、场景再现、专题呈现”的原则,2016年完成地委旧址主体修复工程。

中共绥德地委旧址隶属于绥德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占地面积1300㎡,展陈面积800㎡。布展主要分为场景复原、专题呈现、文献展陈等三个单元。其中场景复原为两侧16孔窑洞及后排右侧3孔窑洞,面积500㎡,以过去的土窑洞旧址为基础,以征集、征购的近200余件实物为支撑,以64块含照片、文字展龛以及8组艺术品为补充展陈内容,着重复原了机关伙房、统战部、宣传部、组织部、秘书科等办公和生活场景。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相关内容,重点凸显革命教育、文化研究、历史传承三方面功能,成为绥德乃至陕西红色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和传播地。

专题呈现为后排左侧6孔窑洞,展陈面积200㎡。涵盖了中共绥德特委(地委)成立、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共绥德地委领导分区人民支援解放战争的历程三部分内容。

文献展陈面积130㎡,重点展出珍贵的图书、期刊、典章等文献资料。

三、亲切关怀 殷殷嘱托

2021年9月1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共绥德地委旧址考察调研,他仔细察看地委旧址布局和部分复原场景,参观有关专题展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这段厚重的革命历史,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坚持“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坚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有着重大教育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是赢得了民心,是亿万人民群众坚定选择站在我们这一边。我们要继承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中共绥德地委旧址陈列展厅(局部)

以实干托举梦想,用奋斗成就使命。在过去的一年里,地委旧址接待质量大幅提升,虽在疫情影响下游客量大打折扣,但仍然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2400余批次团队8万余人,加上普通游客近15万人次参观学习。2021年12月,中共绥德地委旧址成为中国延安干部學院现场体验教学点;2021年12月31日,中共绥德地委旧址被命名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今后的工作中,中共绥德地委旧址将继续秉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初心和使命,深挖革命精神内涵,深化人民对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的理解。在铸魂育人中凸显红色文化的价值本色,与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有效结合。

(一)有序推进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着眼红色教育基地政治功能和教育功能,积极推动绥德革命纪念馆以及绥德师范旧址、三五九旅和绥德警备区司令部旧址、中共绥德地委旧址、郝家桥旧址、西北局及义合会议旧址等“一馆五址”+项目建设,用丰富的红色资源吸引人。

(二)丰富红色教育内容展示。落实“三基地、多线路”红色教育重点项目,依托延安干部学院现场教学体验点资源优势,针对不同对象采用特色化研学教育线路,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通过课堂讲授、图片展示、影音观赏、情景模拟、现场体验、讨论互动、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将红色文化融入研学教育之中,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力量。

(三)进一步深挖革命故事,整理红色资源。编印出版绥德红色革命系列丛书《雕山曙光——血与火的觉醒》、《革命旧址——血与火的见证》等书籍,让读者了解这些红色文献及其背后的故事,深切体会革命战争年代先烈们在延续革命火种、传递红色理念的奋斗中蕴含的大无畏精神。

(四)发挥革命纪念馆教育功能,继续加强社会教育职能作用。我们将进一步积极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企业、进基层活动。通过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定信念、勇担使命、砥砺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绥德旧址分区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绥德站开展水土保持科学研究七十年成果丰硕
上海实施“分区封控”
绥德怎不名天下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东方县旧址修复一期工程已完工
浪莎 分区而治
走马观花东北边业银行旧址
基于SAGA聚类分析的无功电压控制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