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管理初探
——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为例

2023-05-18 13:07陈丽珍申龙斌刘永花刘少姗
中国科技纵横 2023年4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申报成果

陈丽珍 申龙斌 刘永花 唐 弼 刘少姗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海南海口 571101)

0.引言

近年来,随着现代高效农业的不断发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也不断涌现,农业科研单位的成果管理工作愈加重要,加上科技奖励政策的大力改革,对科技成果管理工作也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获奖数量的多少及等级是衡量一个单位科研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科技成果奖申报工作越来越受到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视[1]。因此,加强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管理,探究科技成果管理新方法、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近几年负责热科院品资所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分析热科院品资所近10 年科技成果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科学管理的方法,以期为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奖励申报与管理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1.热科院品资所近10 年科技奖励情况分析

1.1 申报与获批情况

表1 结果显示,近10 年热科院品资所申报各级各类科技奖励84 项,获批56 项,获奖数量以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居首位,共35 项,占获奖总数的62.5%;其次为中华农业科技奖,获奖9 项,占获奖总数的16.07%;社会力量奖为第三,获奖6 项,占获奖总数的10.71%;国家奖、农牧渔业丰收奖、其他省部级奖励都是2 项,均为获奖总数的3.57%。国家科学技术奖占获奖总数的3.57%,比例仍较低,作为一个国家级农业科研单位,热科院品资所科技创新能力亟待进一步加强。

表1 热科院品资所2011—2020年获奖情况

1.2 不同研究领域获奖情况

表2 结果表明,热科院品资所近10 年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6 项,牧草研究领域获奖数量最多,占获奖总数的21.82%;其他领域次之,占获奖总数的20.00%;果树研究领域第三,占获奖总数的14.54%。牧草研究领域获奖数量最多,科研实力强劲,这与其科研积累、人才队伍建设、科研项目经费充足有很大的关系。热科院品资所热带果树、木薯、热带牧草、热带花卉等作物研究工作起步较早,研究基础扎实,研究团队力量强,获资助项目和奖励较多;热带冬季瓜菜、热带畜禽和热带粮食作物研究工作起步较晚,获奖和资助项目相对较少,尤其是水稻研究基础尚薄弱,人才短缺,研究经费不足,要实现获奖成果零的突破,需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

表2 热科院品资所不同作物研究领域2011—2020年省部级科技奖励获批情况

1.3 获奖第一完成人职称情况

近10 年,热科院品资所获奖成果第一完成人正高级科研人员最多,占获奖总数的69.64%,副高级科研人员获奖数次之,占获奖总数的26.78%,中级及以下人员获奖数较少,占获奖总数的3.57%。研究发现,高级职称的人员获奖成果最多,获奖级别也较高,获奖数、等级与职称成正比,这与高级职称人员科研积累及研究经费充足有一定的关系;而中级职称及以下人员获奖较少,这与他们科研工作刚起步,主持项目机会少,无项目经费支持开展相关研究有一定的潜在关系。

1.4 第一完成人年龄与获奖的关系

第一完成人的年龄与成果产出数量的关系,可以反映出研究所当前科技队伍的核心力量。对56 项科技成果第一完成人年龄与数量的统计表明,第一完成人41~50 岁获奖数为25 项,居首位,占总数的44.64%;第一完成人50 岁以上获奖数24 项,占总数的42.86%,排名次之;第一完成人31~40 岁科技成果7 项,占12.5%,第一完成人30 岁以下的科技成果为零。表3 分析结果可发现,热科院品资所的科技成果第一完成人主要集中在41~50 岁和50 岁以上两个年龄段,反映了中层科研骨干乏力,面临断层,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科研项目经费与科技奖励数量不成正比

随着单位人才队伍的建设,热科院品资所不断引进高层次的科技人才,人才储备量不断增加,科研经费呈总体上升的趋势,每年有大量的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结题验收。研究发现,获奖数量并没有随着科技人员数量和科研经费的增加而增加。表3 研究表明,2013 年科研经费和获奖数量达到近10 年的高峰后,就开始回落,2018 年获奖数量1 项,人均获奖率仅0.59%,为近10 年最低。与2013年的获奖数量对比,2018 年的获奖数量仅为2013 年的11.11%,科研经费与获奖项目没有形成正比关系。一方面说明,随着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报奖竞争愈加激烈,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热科院品资所科技奖励申报出现了“疲软”状态,亟需挖掘科技奖励申报的增长点。

表3 热科院品资所2011—2020人均获资助项目经费及获奖数

2.2 报奖类型过于集中,内部竞争加剧

从表4 中可以看出,热科院品资所近10 年共申报各级各类科技奖励84 项,申报海南省科技奖励56 项,占申报总量的66.67%,申报中华农业科技奖12 项,占申报总量的14.29%,申报其他类型奖励9 项,占申报总量的10.71%,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5 项,占申报总量的5.95%。研究结果发现,热科院品资所科技奖励申报主要集中在海南省科技奖,其次是中华农业科学技术奖,报奖类型相当集中,内部竞争激烈,这也是获奖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表4 热科院品资所2011—2020申报科技奖情况

2.3 奖励制度还不完善,奖励激励待加强

为鼓励科研人员潜心研究,获得高层次的科研成果,不同单位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奖励办法。实行科技成果奖励是管理科学研究工作的一种精神激励和经济手段,奖励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鼓励技术创新[2]。科技奖励制度作为单位管理顶层设计,发挥着科研工作指挥棒的作用,热科院品资所奖励激励制度尚未完善,不能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评奖申报热情。

2.4 管理队伍不稳定,专业指导不到位

因单位人事调动的原因,热科院品资所科技管理人员流动性大,成果管理缺乏延续性和长效性,部分科技管理人员对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申报工作的具体环节和申报要求缺乏清晰的认识,不能对科技人员的评奖申报进行精准的专业指导,导致科研成果质量与科技成果奖的申报要求不统一,时有“高奖低报”“低奖高报”“报奖名称与报奖类别不符”“报奖内容与报奖类别不符”等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科技奖的申报成功率。

3.加强科技成果管理的几点建议

3.1 以项目为抓手,加强源头管理

成果来源于科研项目。在项目申请立项之初,课题组就要做好统筹规划,设定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进行项目查新,以保证项目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和新颖性。围绕国家农业发展战略需求,以服务三农为主,着力解决农业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点问题,疏通堵点。立项后,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建档立案,追踪管理。

3.2 以院所成果为基础,加强成果储备

通过组织院所科技奖励申报,全面掌握单位科研成果进展,以院所科技奖励申报为基础,建立省部级科技奖励申报项目库,并组织专家评审,分级分类入库储备。根据成果成熟度情况,单位提供配套条件,组织对成果断层部分进行重点研究、补充和完善,为下一步申报省部级科技成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强化协同攻关,形成重大成果

多单位、多学科和多方法的联合攻关是农业科研取得突破性成果、多出成果、出大成果的发展趋势。2011—2020 年,热科院品资所获批的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均由多个科研院校与企业联合攻关,共同完成。作为国家级的农业科研单位,应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发挥科研领军作用,强强联合,协同攻关。通过科研协作,提升学术水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高层次人才,降低科研成本,形成重大科技成果。

3.4 强化组织管理,提升管理效能

加强科技奖励申报的顶层设计,强化科技管理的专业指导,定期邀请专家到单位进行报奖宣贯及在单位内部进行报奖交流会,使科研人员对科技奖励申报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报奖时思路更加清晰明了。在报奖材料提交前,组织专家评审,多次打磨报奖材料,提高报奖材料的申报质量,为科技奖励获批打下坚实的基础。

3.5 加强“引培”,提升能力

科技创新的关键是人才,没有人才,何来创新?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管理办法,采取“引进来”和“送出去”双向人才培养工作机制,把人才培养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同时,充分发挥科研管理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培养措施,通过组织管理人员参加各类成果奖励等的培训,从成果熟化、组装凝练和制定报奖策略,到推荐申报、组织培训和答辩等各个环节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3],使之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创新意识,增强科研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4]。通过人才引进和在职培养,打造一支业务素质过硬、创新能力强的综合性科技管理人员。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申报成果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申报》与上海民国时期禁戏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