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亚敏 左训雅 谢威士
摘要:通过对合肥职业技术学院1706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女性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性,文科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理科毕业生,专业满意度低的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显著高于专业满意度高的毕业生,农村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城镇毕业生,没有实习单位或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已有实习单位或工作单位的毕业生。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高校应正视性别差异,做到就业指导差异化;取长补短,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坚持以生为本,提升就业实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帮助毕业生积累就业实践经验;引导学生建立合理就业期望,贯彻三全育人。
关键词:就业焦虑 高校毕业生 就业指导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容易产生就业焦虑,缓解高校畢业生就业焦虑则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且急需努力解决的问题。就业焦虑指在没有确定就业单位或在就业过程中受到挫折,由于心理准备不够充分,不能达到预期就业目标,而在个体内部产生的一系列消极情绪。若消极情绪得不到有效疏解,将会引起个体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在生理方面,就业焦虑水平高的毕业生会出现免疫力低下、失眠、内分泌系统紊乱等表现。在心理方面,就业焦虑水平高的毕业生存在缺乏自信心、职业定位不明确、自我认知存在偏差、就业期望值过高等问题。因此,本研究对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进行就业焦虑现状调查研究,在了解毕业生就业焦虑现状的基础上,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建议;同时,探索缓解毕业生就业焦虑的方法和对策,帮助高校毕业生缓解就业焦虑并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价值观。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作为被试,共发放问卷2446份,其中有效问卷1706份,有效回收率70%。剔除无效问卷的标准:(1)不认真作答的问卷,第2题与第8题选择同一级的问卷;(2)答题不全的问卷。被试情况见表1。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任化娟编制的就业焦虑问卷,共16题,包括1道测谎题,2个维度:就业焦虑主观感受和就业焦虑生理行为。通过得分来说明研究对象的焦虑程度,分数越高,研究对象的就业焦虑程度越高。问卷采用Likert 4级计分,评价程度从1(完全不符合)~4(很符合)。本研究中,两种维度的一致性信度分别为就业主观感受0.927,就业焦虑生理行为0.937,该量表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958。
(三)研究程序与统计
本研究运用腾讯文档的在线收集表发放问卷,选用SPSS 22.0软件分析和处理数据,主要用t检验、F检验等方法分析数据。
二、研究结果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整体状况
本研究对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焦虑调查结果(见表2)显示,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的标准差为9.93、平均数为25.69,总就业焦虑强度为1.71。结果表明,高校毕业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就业焦虑,且就业焦虑的主观感受略高于就业焦虑的生理行为。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在人口学变量上的描述统计
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在性别、学科、生源、家庭子女数量、是否获得国家助学金或国家奖学金、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对专业满意度、是否已有实习单位或工作单位二分变量上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在实习经历、毕业意向、期望单位、期望薪资的差异上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事后多重比较找出差异来源。
t检验结果显示,性别、学科、生源、专业满意度、是否已有实习单位或工作单位在就业焦虑各维度及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家庭子女数量、是否获得国家助学金或国家奖学金、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变量上毕业生的就业焦虑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详见表3至表7。
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事后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就业期望单位为事业单位的毕业生与就业期望在国有企业的毕业生在就业焦虑的主观感受及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就业期望单位为事业单位的毕业生与就业期望在外资、合资企业的毕业生在就业焦虑的主观感受及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就业期望单位为事业单位的毕业生与就业期望在民营企业的毕业生在就业焦虑的主观感受及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就业期望单位为国有企业的毕业生与就业期望在外资、合资企业的毕业生在就业焦虑的主观感受及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前者显著高于后者。
而是否有过兼职经历以及实践经历、毕业意向和期望薪资在毕业生的就业焦虑各维度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详见表8)
三、研究结论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焦虑各维度及总分在性别、学科、生源、专业满意度、是否已有实习单位或工作单位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性;文科毕业生的就业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理科毕业生;生源地为农村的毕业生的就业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生源地为城镇的毕业生;专业满意度低的毕业生的就业焦虑水平显著高于专业满意度高的毕业生;没有实习单位或者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已有实习单位或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在就业期望单位上,毕业生就业焦虑主观感受和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就业期望单位为事业单位的毕业生就业焦虑显著高于就业期望在国有企业、外资及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的毕业生。
而在家庭子女数量、是否获得国家助学金或国家奖学金、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有过兼职经历以及实践经历、毕业意向和期望薪资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焦虑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
四、对策分析
(一)正视性别差异,做到就业指导差异化
男性和女性在职业价值观、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各方面均存在差异,因此高校应正视性别差异,做到就业指导差异化。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性毕业生,这就要注重对女性毕业生的教育支持,帮助女性毕业生有针对性地提高抗压及抗挫折能力,提高女性职业能力,引导她们从更加公正的角度及多个角度进行自我认知,善于发现并利用自己的优势,从而提升自信心,减轻就业焦虑。
(二)取长补短,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高校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等取长补短,以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力。文科专业的学生在语言方面、文字综合方面等更为突出,学校在保障基本专业知识教学的前提下,应增设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性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学校应发挥理科专业的学生在实践方面的优势,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加强与各大企业合作,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对自身专业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就业自主性。同时,畅通学生转专业渠道,让学生根据自身特长、优势、兴趣等,选择自己满意的专业,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坚持以生为本,提升就业实效
面对农村的毕业生就业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城镇的毕业生这种情况,学校应坚持以生为本,对症下药,进而有效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学校不仅要充分利用“奖、助、贷、补、减、保”六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帮助农村地区家庭困难毕业生减轻经济及思想负担,还要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品质,鼓励学生正确看待当下存在的一些问题,敢于面对挑战。同时,针对农村学生的就业需求,学校应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政策,帮助他们获取就业信息、畅通就业渠道,加大对农村地區学生的人文关怀,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就业实践机会
高校应注重就业指导课程的理论联系实际,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帮助高校毕业生提高沟通交流、问题解决、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可通过模拟应聘等体验式教育,帮助高校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就业压力,减轻就业焦虑。同时,高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设校企合作班,校企共同办学,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与实习中积累社会及工作经验,以此降低毕业生的就业焦虑。
(五)引导学生建立合理就业期望,贯彻三全育人
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帮助学生清晰了解自身状况,建立合理就业期望;同时,班级辅导员、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协同针对毕业生开展就业专题讲座、就业主题班会等来帮助毕业生正确地面对就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价值观。另一方面,高校可建立“班—院—校”三级就业机制,从入校开始就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地做好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通过职业生涯、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制定合乎目标的期望值,利用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各种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就业实力,提升就业自信心及就业竞争力,从而降低就业焦虑。
参考文献:
[1]陈维,黄梅,赵守盈.就业社会支持对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焦虑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中国特殊教育,2020(5):8489.
[2]蔡水清,李根平.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及其心理指导[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Z2):6162.
[3]任化娟.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与职业决策困难特点及关系[D].开封:河南大学,2010.
[4]秋香.高校学生就业焦虑团体辅导干预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162165.
[5]葛萍,施星妤.卫生类高职学生就业焦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1):122123.
[6]刘美,王晓宇,李雁冰,等.毕业生就业焦虑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干预策略浅析[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5):173174.
[7]贺含珍,李勇达.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农业,2019(36):4445.
[8]洪一丹.高职毕业生就业焦虑与教育对策[J].科教导刊,2021(21):163165.
[9]弋花婷.大学生择业焦虑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J].时代经贸,2020(2):9899.
[10]钱小华.四川省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责任编辑: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