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离婚经济学”:如何理性避险?

2023-05-16 08:17高皓安静
董事会 2023年4期
关键词:经济学企业家理性

高皓 安静

如果企业家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倡导构建家庭与企业的双重治理结构,设立家庭事务与企业事务的“防火墙”;一旦遭遇离婚事件,能将夫妻冲突中的心理和情绪等问题转化为以“经济人”的理性逻辑,审视冲突和纠纷,将有望避免外溢至企业危机

“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我国古代《放妻书》中的夫妻,即便离婚,仍情意犹在、道义尚存。不过这对当代企业家的婚姻而言尤为不易。近几年来外部因素瞬息万变,上市公司企业家因离婚案而最终呈现出来的风险更是淋漓尽致。

由于存在着经营主体,企业家的婚姻比寻常人家更加复杂。我们引入新家庭经济学,尤其是婚姻经济学视角,研究企业家“离婚经济学”,旨在以“理性经济人”视角,剖析离婚与再婚等重大婚姻事件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在进行离婚机制设计时,引入“机制设计理论”,通过更为理性科学的离婚机制,避免出现个人和企业都无法承受的重大风险。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并非主张以婚姻经济学中的“婚姻市场”等概念处理中国式企业家离婚问题,而是仅希望将夫妻冲突中的心理和情绪等问题转化为以“经济人”的理性逻辑,审视民营企业家离婚之中的冲突和纠纷。从根本上说,我们主张企业家通过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倡导构建家庭与企业的双重治理结构,设立家庭事务与企业事务的“防火墙”,从而避免外溢至企业危机。

企业家新婚姻经济学

薛兆丰曾如此解读“婚姻经济学”:婚姻有理性和合同的一面,结婚如同办企业,签的是“期货合同”,双方拿出各自的资源,男女双方的资源包和时间点不同,如家庭关系和增长潜力等。婚姻亦作为一种财产制度,进行时间和空间的“跨期价值交换”,包括将财产传承给子女等。

婚姻本是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领域。但上世纪50年代开始,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等学者以“理性人”假设为出发点,用经济学方法分析家庭和婚姻等人类行为,并于1981年提出“婚姻经济学”,将经济学研究领域延伸到家庭婚姻行为,即研究男女双方在谈婚论嫁、生育子女以及抚养孩子等过程中,引发的各种经济效应。

《家庭论》(A Treatise on the Family)一书将经济学分析架构应用在家庭范畴,分析婚姻中的结婚、生育、离婚、家庭内劳动分工、声望和其他非物质行为等,以及非市场行为的行为如何相互作用(吕克米盖,1985)。新家庭经济学主张以家庭为分析单元,更契合从家庭扩展至企业的双重生产单位的理性人逻辑。在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中,将经济、市场等概念与婚姻相关联,似乎过于冰冷,但由于作为舶来品的企业其本质是经济型组织,因此从经济学视角出发,能够帮助企业家夫妻及各方利益相关者,更理性审视婚姻事件的重大影响。

首先,企业家婚姻与企业相关,可使用微观经济学方法作为研究框架。家庭经济学认为,家庭作为有效率的经济结构,由多个自然人组成,不同家庭成员的时间、货币和技能等生产要素会产生协同效应,可以产出子女、健康、声望等。夫妻双方通过结婚订立一份长期契约,能够实现家庭效用的最大化。从婚姻经济学视角来看,婚姻是一种以共同生产、共同消费为特征的伙伴关系。动力来自于婚姻资本的积累及对孩子的长期投资。一旦关系发生破裂,婚姻资本就会丧失或贬值。

其次,需要区分企业家的家庭资产、婚内资产与企业资产。新家庭经济学不仅将家庭视为单纯的消费单位,同时将其视为生产单位,通过对家庭资源进行配置,实现效用最大化。对企业家夫妻而言,可纳入进行家庭资源配置和决策中的除了家庭资产,还有企业资产,进而形成家族和企业双系统的双决策单位。

再次,我国企业家的婚姻形式较为复杂,与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密切相关,尤其是伴随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可能形成多段婚姻或多种亲子关系(如继子女)的复杂家庭结构。贝克尔提出婚姻市场、婚姻变迁等新家庭经济学概念,他认为从恋爱到结婚的过程,也是寻找目标市场、考察双方需求、认同交换条件,再到签订交换契约的过程。

就婚姻经济学视角而言,“婚姻市场”是指婚姻的形成和解散基于男女双方的偏好和期望,而且存在众多竞争者。“相称婚配”的婚配模型认为,男女在家庭生产中具有互补性时,婚姻才是稳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匹配质量和外部选择都在不断积累和动态改变,于是就出现了究竟是要延续还是解除婚姻的选择。婚姻双方所考虑的是预期价值,包括维持婚姻、离婚或再婚的选择性等(Weiss,2001)。随着离婚和再婚事件的发生,当新配偶进入时,就会打破原有的家庭均衡, 形成新的家庭关系(Blum与Bothblum,2002)。

企业家可能具有较为复杂的家庭关系或多段婚姻,以及双核心家庭或非婚生子女等多种新挑战。新配偶可能会由于坐享已经形成的既有家族利益,从而加剧前任配偶的不平衡感。与此同时,企业股权等复杂资产的存在又加强了离婚障碍。这两种撕裂的力量共同塑造了企业家离婚股权分配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婚姻事件激荡企业价值

最近一两年,福建几家民企下一代的婚姻引发热议,特步丁佳敏与七匹狼周力源订婚,丁佳敏姐姐丁利智与九牧集团林晓伟结婚。八马茶业招股书中的关联方信息披露亦获得关注,其控股股东王文彬的子女王焜恒、王佳佳和王佳琳分别与安踏集团丁斯沉、高力控股高力和七匹狼周士渊结婚。

一代或二代企业家的婚姻作为具有重大经济意义的家族事件,是重要的家族和商业决策。范博宏等认为家族企业背景下的婚姻具有经济学因素,包括构建商业网络、建立商业联盟等。他们对1991年至2006年间150个泰国商业家族的140对新婚夫妇研究发现,股价对“网络婚姻”反应积极,婚礼前后11天的累计超额收益率(CAR)比“非网络婚姻”高2.3%(Fan等,2008)。与血缘关系类似,婚姻作为姻缘关系可以替代缺失的正式制度,为企业构建社会网络,从而实现超额回报。股市对网络婚姻反应积极,是由于社会网络可以促进信息和资源的交换,有助于横向和纵向整合或合作。当然,亦会产生消极问题,例如涉及横向竞争或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的联盟,可能会削弱市场竞争(Fan等,2013)。

我们团队对2009年至2021年之间23家国内上市民企的控股股东离婚案进行了研究,通过股票累计超额收益率分析离婚事件对于公司股价的影响。通过事件研究法计算出23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婚变前后公司累计超额收益率(CAR),考察事件公告发布的前5天到后10天,结果发现离婚事件对企业短期股价产生较大的负面冲击,在离婚公告日当天开始呈下跌趋势,公告日后10个交易日的平均累计超跌5.5%。

由此可见,企业家婚姻事件对上市公司股价会产生冲击。这些实证证据有助于帮助企业家洞悉各类婚姻事件的影响,深度思考如何借鉴“机制设计理论”进行离婚机制设计,避免离婚的负面影响外溢至企业经营和资本市场。

离婚机制设计不可或缺

“机制设计理论”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利奥·赫维茨(Leonid Hurwicz)、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埃瑞克·马斯金(Eric Maskin) 和芝加哥大学教授罗格·迈尔森(Roger Myerson)等三位诺贝爾经济学奖得主提出,在经济学领域广泛应用,大到进行整个经济社会制度,小到只有两个参与者的微型经济组织,目标则是实现每个参与者的最优利益。该理论指出,每个参与者作为理性人,在信息不完全条件之下,可以进行自由选择、分散决策,设计出一套最优机制,让每个参与者基于自身利益,达到资源最优利用等整体目标(李文俊,2017)。好的机制要满足三个条件,即资源的有效配置、信息的有效利用和利益的激励相容。

机制设计理论和婚姻经济学均以“理性人”为假设前提,将博弈论引入至模型中,目标是追求个人的效用最大化等。因此,通过机制设计理论的框架和逻辑,进行企业家“离婚机制设计”,可从家庭和企业两重维度上进行设计,求解出最优路径和配置机制,以实现夫妻双方利益公平的分配和均衡,以及多位家族成员的“激励相容”目标。

离婚机制设计的难点在于,无论如何进行平衡和选择,都可能出现冲突和隐患,一方可能会认为自己的所得不公平。因此,机制设计时需要对离婚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进行沙盘推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和风险进行仿真,进而提出一整套预案和机制。

猜你喜欢
经济学企业家理性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简明经济学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经济学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经济学的优雅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