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绣眼图》
在故宫博物院,有一幅宋徽宗赵佶创作的《梅花绣眼图》。画中梅枝瘦劲,枝上疏花秀蕊,最显眼处,一只绣眼俏立枝头。这里所说的“绣眼”,便是喜悦喧闹、啼啭(zhuàn)枝头的白眼圈小天使——绣眼鸟。
暗绿绣眼鸟(摄影/ 香橼)
绣眼鸟属于雀形目、绣眼鸟科。它们种类很多,大都体形小巧,翅膀呈椭圆形,短短的小尾巴更显身姿轻盈雅致。其跗蹠(fū zhí,鸟类腿以下到趾之间的部分)长而健,立于枝间,好像舞勺(古代儿童所学的一种乐舞。男子13~15岁称舞勺之年)之年正在起步学舞的少年,文雅而帅气。
绣眼鸟的喙(huì,鸟兽的嘴)细小,为头长的一半,喙峰稍向下弯,主要在花中取食昆虫、花蜜和甜软的果实。它的鼻孔为薄膜所掩盖;舌能伸缩,前端具有角质硬性的纤维簇,像一把小刷子。最可爱之处,是那对亮晶晶的小眼睛,周围被明显的白色绒状短羽环绕,形成鲜明的白眼圈。当然,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
每到春天,万花如蝶飞舞,绣眼婉转枝头,一身绿色羽衣的绣眼鸟,在花瓣间总是格外醒目。
绣眼鸟是夏候鸟(指春季到某地繁殖,秋后迁回温暖地带,次年春又返回繁殖地的鸟类),喜欢群居生活,在林间及林缘附近耕作区分布。它们在高树的枝杈处筑巢,巢材也因条件不同而变化,除了杂草、苔藓、嫩枝,还有纸屑、蛛丝、棕丝、树叶等。绣眼鸟的巢呈杯状,像小吊篮挂在树枝上,仿佛一件精致的艺术品。
绣眼鸟性情活跃,除了照管自家的巢,常嬉闹于林间,穿飞跳跃。虽然多数种类的绣眼鸟叫起来低声嘁嘁喳喳,但有几种高声转鸣,鸣叫声似“滑儿,滑——儿,滑——儿”,娓娓动听。春天的绣眼鸟,尤其是进入繁殖期的雄鸟,鸣唱不仅频繁,而且婉转悦耳。
鸟在中国文化中有许多美好的象征:吉祥、喜讯、长寿、幸福和平安等。绣眼鸟性情活跃、歌声悠扬,不仅是文人墨客的宠儿,也是文雅的象征。
绣眼鸟的名气初始于宋朝。宋徽宗的《梅花绣眼图》让绣眼鸟声名鹊起,在之后的中国鸟文化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到了清朝中期,鸟文化蓬勃发展。绣眼鸟体态灵活小巧,加之声音悦耳婉转、舞姿婀娜多变,堪称鸟中的“精致王子”,愈发受到欢迎。很快,其爱好者把对绣眼鸟的观赏和研究做到了极致,打造出无数精致的鸟笼、食杯、水杯等。
多样生命,多彩世界——绣眼鸟、我和你。现在,绣眼鸟越来越走近观鸟者的视线,它们带给我们许多愉悦和惊喜,是人类的好朋友。你还想了解哪些鸟儿?请扫描二维码,和我们交流。
正在取食花蜜的暗綠绣眼鸟(摄影/ 香橼)
绣眼鸟自亚洲南部至大洋洲、非洲广泛分布。在中国,常见种类有暗绿绣眼鸟和红胁绣眼鸟。
暗绿绣眼鸟,体小而细长,背是暗绿色、肚子是白色,多在南方。它们每年3~8月繁殖,每窝产3~4枚卵,卵为纯蓝绿或纯白色,平均重1克。
红胁绣眼鸟,体色和暗绿绣眼鸟相似,但两胁有显著的栗红色,就像在锦衣上绣了一朵樱花瓣。它们繁殖于东北、河北东北部山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