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碧清
春耕忙,煤矿行业也不例外。
2023年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第一个春天,宁波长壁流体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长壁流体”)总经理陈雪冬分外忙碌。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推进,前来长壁流体调研的煤矿企业团队络绎不绝。在位于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科技园区内,长壁流体实验室的综合集控指挥中心、自动化生产车间给参观者留下深刻印象。
伴随智能技术迭代速度不断加快、影响深广,“数实融合”迈向新高度,煤炭行业生产方式不断迎来新变革。长壁流体于2020年推出自主研发的云智能·综采物联协同控制系统后,已获得30家煤矿企业的认可与采购。
陈雪冬介绍,长壁流体创建42年以来,始终坚实发展实业初心,深耕矿山机械领域,是全国煤矿综机配件定点生产单位;依托研发创新,在提供矿用液压动力配件的同时,已成长为智慧矿山改造工程解决方案的新锐力量。2021年,长壁流体入选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底,入选工信部第四批服务型制造示范名单。从制造,转型“智”造,在实现高端综采装备国产化的道路上,陈雪冬带领长壁流体以创新为引领,乘势而上、奋楫前行。
长壁流体前身为长城煤矿设备厂,由陈雪冬岳父母创建于1981年,两人经过将近30年的打拼,由一个只有几台机器的家庭作坊开始,发展到上百人的规模,后将接力棒交至陈雪冬这一代年轻人。陈雪冬的爱人也常提起,小时候,她的父亲常年奔波在外,过年时才有难得的团聚机会。
企業创建之初,主要生产矿用连接件,靠着可靠的产品品质,一步步将企业发展壮大。至2008年,长壁流体所生产的高压胶管总成、过渡接头、矿用连接件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领先,并销往海外。
陈雪冬是85后,2009年自香港中文大学硕士毕业,在香港从事教育工作。2012年,他组建了家庭。一年后,正逢长壁流体高速发展,他辞去原本的工作,进入企业,负责新扩建厂房的建设工作,后又在行政副总、生产经营副总等岗位上,一路摸爬滚打、迅速成长,在2021年正式担任公司总经理。
陈雪冬虽从未参与公司发展及产品研发,但对企业在开发产品时的精益求精印象深刻。早期的矿用快速接头显得笨重,负责生产的团队就在琢磨如何改进工艺,既能为公司节约材料,还更方便煤矿企业使用。“虽然大家并不确定能不能做出来,但想要去做出改变和尝试。”经过多次设计与制作,新制成的一款带有卡扣的快速接头,不仅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还引领一时风潮,后成为同类型产品常见的款式。
逐步参与到公司的发展,陈雪冬更能领悟老一辈人的心血与艰辛。在宁波鄞州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他立志发挥所长,带领企业励精图治,打造成集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高端制造企业。
虽没有经历创业初期筚路蓝缕、栉风沐雨之苦,但陈雪冬这几年,头发白了不少。“重资产类的制造业公司产品种类多、生产环节也多,涉及到煤矿行业,每一环都不容有失,没有容错率,所以方方面面都要抓得很紧。”
产品品质是企业的生命线。陈雪冬深知,所有零配件产品与煤矿生产安全息息相关,产品在品质检验环节都要经过严格的全检。“煤矿安全,只有零和一,容不得产品中有一点疏忽。”让陈雪冬颇为自豪的是,这么多年,在矿用快速接头等零配件供应方面,“从来没有出现任何质量问题”。
近年来,尽管公司生产的零配件畅销海外,但因利润较低,且由于出口规格的不同,订单需要重新调整设计,产生较高的运营成本。六年前,陈雪冬果断将部分海外零配件销售业务砍掉,将更多精力和资源投入到新产品和技术的研发之中。不迷恋短期收益,着眼于长远,这项决策可见他创业做事的决心与魄力。随着对市场研究不断加深,陈雪冬和战略管理团队,将目光渐渐瞄定智能化、数字化矿山服务方向。
为助力破解矿山安全高效生产难题,推动实现采矿作业由劳动密集型转型为技术密集型产业,2010年,长壁流体战略管理团队决定从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进行研究,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智能化采矿技术道路。
关于液压支架电液控制技术,最早由英国煤炭局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德国、日本、法国等国家也相继成功研制出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并逐步推广使用。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各企业院所开始研究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长壁流体身在行业之中,也时刻感受着未来煤矿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
在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过程中,片阀是液压系统中的换向元件,通过人工操作,来实现液压支架的升降、移架、推溜等动作,存在危险性,也影响采煤效率。2012年,长壁流体成功研发出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可以实现采煤工作面控制的半自动化需求。
在全截深双向割煤、全截深单向割煤和半截深割煤等不同的采煤工艺中,通过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采煤机械的自动调直、移动、推进等操作,既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确保了矿井安全生产,同时也提高了采煤工作效率。凭借该系统的研发,公司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相关产品获浙江省首台(套)产品称号。
至2015年,随着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供应格局也在不断调整变化。长壁流体在这期间,发展态势有所回落。尽管扩大经营规模的发展计划受到影响,营收也一度停滞不前,管理团队坚持“一切源于创新”的发展理念,坚持建设独立的研发中心、聘请领域顶尖人才,继续进行产品的设计研发。长壁流体投入约4000万元,专注于在原有的技术方案基础上,逐一模块开发智能化综采物联协同控制系统。
然而,矿井下生产作业过程中,受地质构造影响,场景较为复杂,视频系统、人员定位系统、通信联络系统等模块较多,开发难度高。以其中的惯性导航系统为例,长期以来,市场上多选择澳洲的产品。长壁流体经过与中船重工707研究所联合攻关,历时一年,将应用于矿井智能化采煤工作面之中的惯性导航系统开发成功,可以实现液压支架、采煤煤机的导航控制,攻克了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卡脖子技术,价格也远低于进口产品。同时,公司还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开发工业AI视觉系统,完善了新产品中视频拼接技术的需求。
除了在数字化领域不断创新突破,在原本的传统零配件业务线方面,长壁流体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共同合作,研发出以塑代钢的新产品,解决了市场对高端新材料的需求。长壁流体还主持了由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组织的《矿用液压支架U形销式快速接头及其附件》团体标准的制定工作。
每年,长壁流体约有6至8个新产品推出,目前已拥有各类授权专利60多项,其中有效发明专利36项。陈雪冬介绍:“研制的新技术、新产品,主要服务于矿井智能化建设,最终目的就是提高矿井生产作业安全和提升采煤效率。”从矿井下的操控平台,到井上的远程集控系统,数字化矿山建设中的综采物联协同系统逐步从规划图纸,落地到现实操作。
至2020年,长壁流体向市场推出了集煤矿井下集控、地面远控的综采物联协同控制系统,该套系统及相关产品获评2021年度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国内首台(套)产品。
对于产品品质与品牌影响力,陈雪冬待之如生命。他力主研发团队不断精研升级产品,不急于一时的市场扩张。而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高昂研发投入所带来的压力,大家一时间对于数字化转型发展有些犹豫。原本的零配件制造、電液控制系统升级改造,未尝不是一条稳妥之路,但陈雪冬信念坚定:“如果公司要发展,必须要全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
从公司每年固定比例的研发投入、高端人才的引入,能看到陈雪冬对于创新发展的判断与定力。而从公司自身发展的变化,更能看到陈雪冬坚定走智能化、数字化道路的决心。早在2019年,陈雪冬力主公司在大力开发高端智能产品的同时,公司自身也要积极践行工厂数字化建设。两年时间内,公司投入1500余万元,进行硬件、软件的升级改造。在如今的生产车间,已经很少见到操作人员,灵活的机械臂、行动自如的无人智能AGV小车,在各自“忙碌”;218台生产设备也全部完成了自动化改造。在公司的业务管理方面,各类自主研发的工作系统、无纸化操作流程,与各类大小事务融合得愈加紧密……
在陈雪冬积极推进下,2022年底,由团队自主研发的应用于矿井下的数字孪生系统,成为综采物联协同控制系统中的重要创新。“通过地面集控中心的数字孪生系统,可以展现井下实时真实的操作场景,以3D动画方式呈现煤矿井下的采煤工作状况,并可以提取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决策。”
谋定后动、蹄疾步稳。再次面对市场时,不断新增的投标机会、订单数量证实了陈雪冬的前瞻性眼光与团队的研发实力,也为团队坚定向高端、智能、绿色制造发展之路,带来更强的信心和动力。
“我们是从硬件制造一步步发展过来的,也是许多大型煤矿企业的零配件的供应商。而民营企业自身的小、快、灵,也让我们在产品、价格、响应服务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和竞争力。”陈雪冬认为,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没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必定会影响企业发展,因此一定要依托核心技术、清晰定位,以及积淀的品牌影响力,坚定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让团队更加振奋的是,长壁流体即将成为华为四大军团之一的煤矿军团生态伙伴之一,为全力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发展,积极配套全国煤矿大数据平台贡献长壁流体的智慧和担当。
煤矿智能化建设是科技创新在煤炭行业落地的实践应用,代表着煤炭行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展望未来,陈雪冬表示:“一个企业的发展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我们要始终秉承家国情怀,主动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以国家战略发展为导向,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聚焦矿山智能化建设关键技术和难点,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争当行业新标杆,全力打造智能化煤矿设备制造一流企业,为煤炭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 张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