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圣婴
乌克兰危机升级一年多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面扩大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一面加紧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同时还尝试拉拢南半球国家(Global South)一起孤立俄罗斯。然而在对俄态度上,南半球国家却并没有完全倒向西方,其中非洲国家的表现颇为醒目。2023年2月23日联合国大会对要求俄罗斯撤军、在乌克兰实现“全面、公正和持久和平”的決议进行表决,非洲虽有30个国家投赞成票,但马里和厄立特里亚投了反对票,15个国家弃权,七个国家未参加。这表明非洲国家并不积极支持西方行为。究其原因,一是俄罗斯在非洲具有一定影响力,二是非洲在看待西方与俄罗斯的博弈时有着自己的立场,三是战争对非洲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消极影响。当前,一些西方国家正在使用各种招数,争取非洲选边自己一方。
对于日本而言,非洲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在经济上,非洲是原料产地和具有潜在消费力的市场;在政治上,非洲是日本谋求“入常”急需争取的“票田”;在安全上,涉足非洲安全治理能给日本提供推动自卫队“正常化”的试验田,也便于日本在国际上推广其安全理念。在当前国际大变局下,对非采取外交攻势除能为日本自身谋求利益外,也可在西方国家与俄罗斯的博弈中提升日本自身存在感,展现自己同美欧在价值观及战略利益上的高度一致性,并凸显日本在阵营对抗以及拉拢非洲中的作用。日本对非洲施加影响的主要方式是开展对非援助。冷战时期,日本作为西方阵营的一员,在非洲协助己方阵营与苏联博弈,主要是通过提供财物支援来实现的。乌克兰危机升级后日本同样运用援助手段来策应盟友,但除出钱供货外,更多地是借助于人才培养援助。
2022年8月27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通过远程连线出席第八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TICAD)。
可以说,人才培养(日语写作“人才育成”)是日本对非援助中的传统项目。日本实施这类对非援助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冷战期间,日本主要对乌干达、加纳、肯尼亚、赞比亚、塞内加尔、科特迪瓦提供了这类援助,由日本提供资金或物资设备,资助非洲国家建立职业技校、扩建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研究设施,涉及的领域主要以农业、渔业、林业、纤维纺织业、机械维修业、医学为主。从整体上看,冷战时期日本实施的人才培养援助主要针对非洲的基层劳动者,其目的是促进其顺利就业。但此时日本的对非援助尚未有明显的战略性,显得较为被动应付,且日本的对非外交也依附于美欧,在非洲事务上很难有所作为。其援助也是出于以下动机:一是向新生非洲国家,特别向具有一定地缘影响力的国家示好;二是日本与南非的紧密经贸联系引起主张为黑人争取权利的非洲国家的不满,所以想以援助的方式予以缓解;三是因美欧常指责日本只顾挣钱,单享受阵营的福利却不承担义务,所以要加大对非援助予以回应;四是为应对石油危机而在试图在非洲开辟新的能源供应途径。
上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非洲因战略地位下降而在西方国际战略中趋于边缘化,而日本则抓住这一机遇,通过设置非洲发展国际会议(TICAD,简称日非峰会,1993年起)机制,一度在对非援助事务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历届日非峰会也不断强调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相应的援助也逐渐增多。与冷战时期相比,冷战后的人才培养援助也趋于多样化。首先,提供的援助资源涵盖人财物等多方面,除提供资金以建立新的培训设施或向已有设施提供物资设备外,还会派遣专家直接参与当地的人才培训工作。其次,援助渠道多元化,主要通过联合国下设的相关组织机构、由非洲国家组成的区域性合作机制或由日本主导的对外援助机制提供援助。再次,人才培养涵盖的社会层级被扩大,不仅针对在一线工作的人员,还包括与之相关的政府决策或管理部门、高校或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如针对森林资源保护问题,日本一方面培养森林巡逻员或观察员,另一方面也在政府部门培养拥有环保知识的行政人员。最后,相关领域涉及职业细分化,如医疗卫生领域的人才除医生和医学研究人员外,还增加了对护理、科普、检测人员的培训力度;又如针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原先的培训侧重于提高渔民的捕捞技术,但现在则增添了水产加工、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及环保等内容。冷战后,日本的对非援助在重视效益的同时,也在深化其与日本国家战略利益诉求的契合性,即根据自身需要,结合非洲地区或国际社会的热点,在TICAD平台发表援助方针,通过治理特定问题来达到自身的战略目的。
经过长年经营,日本对非洲的援助已发生了显著变化,涉猎领域增加,介入深度和力度都在加大,各领域间的互动联系也愈发常见。这种由点到线、由线汇交成网的变化意味着,日本可以根据自身、盟友及所在阵营的战略需要,运用援助手段达到某些战略目标。目前西方国家正试图拉拢非洲一同对俄实行抵制,为协助自身阵营达到这一目的,日本也将对非援助作为手段,重点从农业、能源供应以及价值观输出等领域发力,促使非洲疏远俄罗斯并向西方靠拢。
其一,农业一向是日本对非洲人才培养援助的主要领域,除提供粮食援助外,日本也将继续为非洲培养各类农业人才,包括水稻农15万人以及小农园艺赋权与推广型人才6.6万。受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影响,非洲的粮食供应受阻,导致一些非洲国家出现粮价升高或粮食不足等问题。对此,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2022年8月召开的第八届日非峰会上宣布将大力度地支援非洲的农业发展。在世界各国对非投资总额中,俄罗斯的直接投资占比不足1%,而其同非洲的贸易量也只占非洲贸易总量的2%,粮食是俄对非洲构成影响的主要经济抓手。日本加强对非农业援助,在粮食供应和生产方面加大援助力度并继续培养非洲农业人才,除在短期内能够相对缓解非洲缺粮压力外,从长远角度看实际上弱化了俄罗斯以粮食援助对非洲发挥影响的作用,并期望能够将俄罗斯从对非粮食供应链中切割出去。
其二,在能源领域,日本计划进一步扩大在非洲的绿色能源开发工作,这个过程也伴随着对非洲绿色能源方面人才的培养。乌克兰危机升级后欧洲在能源供应上与俄罗斯脱钩,导致国际油价上涨。但对于出产原油的非洲国家而言,因本国缺乏精炼设备,仍需要进口更多的精炼石油以供使用。对此,日本计划向非洲输出绿色能源技术,包括地热发电、氢能源利用等,同时承诺将建设覆盖780万人的绿色能源供应机制,以求缓解能源危机对非洲经济带来的冲击。近年来日本企业注意到非洲市场需求的变化,即娱乐、服务等耗电量较高的产业有待开发,为此需要确保稳定的电力供应,而结合低碳、环保等理念,绿色能源开发也因之成为“潜力股”。可以说,加紧向非洲输出的绿色能源技术和基础设施,兼顾了非洲、日本以及西方阵营的利益。
2022年8月联合国粮食计划署一艘运粮船驶离乌克兰港口,将2.3万吨小麦运往非洲。乌克兰危机使非洲粮食供应受阻,为日本进一步介入非洲提供了机会。
其三,以“草根”方式深入非洲社会,促进其对西方价值观的接受和认同。日本认识到,非洲国家在俄乌问题上与西方保持距离,主要是因为危机暴露了西方国家的虚伪。一方面,西方国家在援乌抑俄时全然不顾非洲受到的影响;另一方面,非洲国家出于历史原因,对旧宗主国及美国的所作所为心存不满,当西方同俄罗斯展开舆论战时,非洲民间支持俄罗斯的声音便显现出来。这些情况表明,西方国家若想让非洲按照自己设定的标准行事,就需要加强向其灌输西方价值观,而日本利用人才培养援助,可以相对有效地推动西方价值观向非洲民间渗透。冷战后日本对非提供援助时,并不像欧美国家那样强求非洲国家拿出“民主化”的成果,但却在协助非洲国家完善行政机制、普及教育、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嵌入了种种西方价值观。同时,运用规模小、但可持续性强的“草根”援助,日本能将援助效果尽可能落实到个人身上。借此,日本不仅淡化了自身“经济动物”的负面形象,还在非洲扶植了一批“知日派”“亲日派”。在推广西方价值观方面,日本的特點在于,运用改善生活环境、提高收入等实际利益,让每个受援助对象将自身的生活与处事原则与西方价值观自然对接,从而认可这些价值观并对其对立面产生抵触。
可以看出,日本对非人才培养援助在西方与俄罗斯的博弈中发挥着多重作用。对非洲国家而言,日本的援助确有培养相应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与国际接轨的作用。对日本而言,此举不仅有益于日本企业打入非洲市场,还会加深日非各层级的关系,扩大日本对非洲的影响。对西方而言,立足于个人的人才培养有利于输出西方价值观,并削弱其对立面在非洲的影响力的根基。
从客观上看,无论是冷战时的被动应付,还是冷战后主动造势谋求机遇,因日本一直延续对非援助,并结合非洲实情及国际动向调整优化其援助方式,在促进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正是这些先前积累的成果使得日本在非洲树立了自身品牌,从而给日本提供了借助援助削弱俄罗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