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作者单位:315040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超声科
乳腺癌指的是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进而恶变的病症,患者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淋巴结肿大等,晚期出现远端转移可引发多器官病变,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病理表现为因淋巴管堵塞致使淋巴液异常聚集于组织间隙,导致皮肤形态与结构发生改变,患者多伴有上臂疼痛或肢体功能障碍等[2]。临床上往往依靠病史、临床症状、体格检查等对乳房淋巴水肿进行鉴别诊断,但部分患者因临床表现不典型易导致漏诊、误诊[3]。超声具有高效、无创、操作简便等优势,其可通过测量皮下组织层厚度对淋巴水肿进行诊断评估,但关于淋巴水肿的临床分级与超声表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较少[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超声测量乳腺癌患者真皮厚度与乳房淋巴水肿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1 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7 年1 月至2021 年6 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行保乳手术后发生淋巴水肿的118 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乳腺癌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100 例未接受乳腺手术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乳腺癌组患者诊断标准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5 版)》[5];(2)乳腺癌组患者均为单侧肢体淋巴水肿;(3)无精神障碍者。排除标准:(1)合并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2)存在超声检查禁忌证者;(3)患有淋巴瘤或其他恶性肿瘤者。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其中乳腺癌组年龄35~60(46.18±7.53)岁;左侧上肢水肿52 例,右侧上肢水肿66 例。对照组年龄36~60(46.30±7.51)岁。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使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EPIQ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高频线阵探头,频率为5~12 MHz;迈瑞公司生产的Resona R7 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高频线阵探头,频率为5~14 MHz。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待检肢体,依次扫查腋、肱、头、贵要静脉,反复、重点扫查肿胀部位,观察皮肤和皮下组织结构的改变,观察病变处的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的声像图特点,测量皮肤全层、皮下组织及深筋膜各层的厚度。所有患者均由专业人员检测。
1.3 观察指标 (1)分析两组超声影像学特征。(2)比较两组皮肤全层、皮下组织、深筋膜增厚度。(3)根据淋巴水肿临床分级将118 例患者分为Ⅰ级组(44 例)、Ⅱ级组(40 例)、Ⅲ级组(34 例),比较不同临床分级患者皮肤全层、皮下组织、深筋膜增厚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影像学特征分析 乳腺癌组淋巴水肿声像图显示,皮下组织增厚,回声增强,可见不规则裂隙样无回声(图1)。对照组正常组织声像图显示,表浅皮肤呈线状高回声带,皮下组织层呈略低于皮肤中低回声带,各层肌纤维回声清晰(图2)。
图1 乳腺癌组淋巴水肿声像图
图2 对照组正常组织声像图
2.2 两组皮肤全层、皮下组织、深筋膜增厚度比较 乳腺癌组患者皮肤全层、皮下组织、深筋膜增厚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1。
表1 两组皮肤全层、皮下组织、深筋膜增厚度比较(cm)
2.3 不同临床分级乳腺癌患者皮肤全层、皮下组织、深筋膜增厚度比较 随着临床分级的增加,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皮肤全层、皮下组织、深筋膜增厚度也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2。
表2 不同临床分级乳腺癌患者皮肤全层、皮下组织、深筋膜增厚度比较(cm)
淋巴水肿是由积聚在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淋巴液出现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疾病,是乳腺癌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6]。乳腺癌术后发生淋巴水肿的病理机制主要在于手术后淋巴管结扎会引起淋巴堵塞,大量淋巴积存于组织间隙内,淋巴液回流受阻,长时间的刺激引起皮下脂肪组织纤维化,皮肤和皮下组织增厚,皮肤表面逐渐角化、粗糙,导致局部组织肿胀,淋巴水肿形成[7-8]。
临床上通常采用超声、CT、MRI、淋巴管造影等检查方式来诊断淋巴水肿,其中CT、MRI 均可清晰显示乳腺发生淋巴水肿时软组织变化情况,淋巴管造影不仅能显示淋巴管和淋巴结形态,还能反映淋巴管功能,但无论是CT、MRI 还是淋巴管造影均存在价格高昂、检查时间长等缺陷[9-10]。相比之下,超声检查则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便、无创且可重复等优势,近年来在淋巴水肿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广泛。
正常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超声检查声图像表现为两条较强的回声细带,中间为较宽的中等回声细带,并呈低回声-中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11]。当发生乳房淋巴水肿时,淋巴液积聚在组织间隙,其超声表现为皮肤结构层次不清,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增厚明显,筋膜下肌层回声模糊,纹理不清,皮下组织回声发生改变,可见裂隙样无回声,皮下组织增厚区内无血流信号或探及少量血流信号[12-13]。本研究中,乳腺癌组皮肤全层、皮下组织、深筋膜增厚度均高于对照组,提示乳房淋巴水肿可通过超声测量真皮厚度进行判断。
发生淋巴水肿时,滞留在组织间的淋巴液压迫管壁,致使管壁扩张,弹性消失,加重淋巴管阻塞和纤维组织增生[14]。淋巴液外溢后刺激周围结缔组织大量增生,引起皮下组织增厚,且伴有大量积液,内有低回声和液性回声,随着病情不断进展,积液也不断增多,组织裂隙逐渐增宽,形成小块液性回声区,以中高回声为主,具有一定的特异性[15]。国际淋巴学会对淋巴水肿进行了3 级临床分级,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临床分级的超声影像得出,随着临床分级的增加,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皮肤全层、皮下组织、深筋膜增厚度也逐渐升高,说明不同临床分级淋巴水肿的超声表现存在差异。综上所述,乳房淋巴水肿可通过超声测量真皮厚度进行判断,随着淋巴水肿临床分级的增加,乳腺癌患者皮肤全层、皮下组织、深筋膜增厚度也逐渐升高,因而可将超声测量的真皮厚度作为淋巴水肿临床分级的一项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