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琳,曹书勤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3;2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大院区·浙江 杭州 310058)
杜星海
(浙江省中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6)
腰肌劳损为临床常见病,具有起病慢、难治愈、易复发等特点,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侧弯、畸形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1]。该病的发生与不良坐姿、腰部外伤、环境潮湿等有关,常因劳累过度、腰部受凉等导致急性发作。现代医学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多采用非甾体类药物抗炎止痛,骨骼肌松弛药缓解腰背肌痉挛,联合射频电疗等物理疗法,但效果有限,而且易复发,同时长期服用非甾体类药物和骨骼肌松弛药,可出现呕吐、腹痛、头痛、失眠、四肢麻木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致消化道穿孔、出血、休克、肝肾功能障碍,而物理治疗费用昂贵,难以做到长期治疗[2]。中药内服、针刀、推拿等中医治法,目前被广泛用于腰肌劳损患者的治疗,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3]。笔者采用自拟芎归活血通痹汤口服联合针刀治疗瘀血型腰肌劳损收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0月本院就诊的腰肌劳损(瘀血型)患者7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每组38例。对照组男性、女性患者数分别为16例、22例;平均年龄(51.66±9.08)岁;平均病程(5.37±1.91)年。观察组男性、女性患者数分别为15例、23例;平均年龄(52.34±9.40)岁;平均病程(5.42±1.59)年。2 组患者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标准 1)符合“腰肌劳损”的诊断标准和“瘀血型”的辨证标准[4];2)年龄35~70岁,病程1~8年;3)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5]≥3分,且近2周内未进行相关治疗;4)自愿参与本研究,且依从性良好。
1.3 排除标准 1)腰突症、腰扭伤、骨质疏松等其他疾病导致的腰背痛患者;2)曾有脊柱外科手术史,或伴有强直性脊柱炎者;3)严重皮肤病、出血倾向疾病等不宜针刺者;4)惧怕针刺或口服中药者。
2.1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包括:拱桥式、飞燕式和腰部前屈后伸运动[6],早晚各锻炼1次,连续锻炼28 d;同时联合针刀治疗,操作如下:患者取俯卧位,确定腰部病变部位,寻找压痛点,并做好标记,局部常规消毒,针刀沿痛点置入肌肉,先纵行疏通,再横行剥离,出针后棉球按压止血,并用创可贴固定,1次/周,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加服芎归活血通痹汤(川芎10 g、当归12 g、延胡索10 g、红花10 g、土鳖虫9 g、三七粉3 g(冲服)、蜈蚣5 g、威灵仙9 g、鸡血藤30 g、杜仲15 g、桑寄生15 g、川牛膝10 g、透骨草15 g、白芍12 g、甘草6 g),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连服4周。
2.2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腰肌劳损”的疗效判定标准。
2.3 观察指标 1)中医瘀血症状(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转侧不利、舌紫暗、脉弦涩)评分分:按症状无、轻、中、重,分别计0、2、4、6分;2)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5],根据疼痛程度按0~10分计,0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最痛,评分越高则疼痛程度越重;3)腰椎功能障碍评分: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问卷表[7]进行判定,共有10个条目,最高分50分,指数越高则表明腰椎功能障碍越严重;4)腰部耐力时间: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双手置于脑后并抱头,由助手协助固定双下肢,上身脐以上部位超过床外,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背伸持续时间。
3.1 2 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28 d后,加服芎归活血通痹汤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针刀对照组为78.9%;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瘀血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瘀血症状评分比较分)
3.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分)
3.4 2 组患者治疗前后腰部耐力时间比较 见表4。
表4 2 组患者治疗前后腰部耐力时间比较
腰肌劳损又称为腰臀肌筋膜炎、慢性下腰损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腰部疾病,是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该病好发于重体力劳动者或肥胖人群,其发病与腰部肌肉薄弱密切相关[8]。该病多因反复腰部活动,或长期弯腰工作,累积性损伤所致,也可因急性腰扭伤,迁延不愈发展而成,以腰背部弥漫性疼痛为主要表现,晨起时疼痛较剧,适当活动后则可缓解,若活动过多,疼痛又会复现,同时局部可有点状压痛,并沿痛点处所分布的神经纤维末梢传导,致该处邻近部位疼痛,临床多以缓解疼痛、促进机体康复和防止复发为首要治疗目标[9-10]。腰背肌功能锻炼广泛用于腰肌劳损的治疗,可以针对性锻炼腰背部肌肉,不仅能放松痉挛的腰背肌,增强腰部核心肌力,建立稳定的脊柱,同时能增大关节活动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缓解疼痛,促进机体生理机能恢复的目的[11];但单纯腰背肌功能锻炼,患者的疼痛不能得到完全缓解,临床疗效非常有限,生存质量改善不明显,日常生活仍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故而无法满足患者快速有效治疗该病的需求。
祖国医学将腰肌劳损归属于“腰痛”“筋伤”等范畴,临床上“瘀血型”较为常见[12]。概因患者劳作太过,腰节受损,经脉瘀阻,脉络不通,不通则痛;跌扑扭挫,或用力不当,脊窍错移,瘀血留着,引发腰痛;或素体亏虚,外邪乘虚而入,腰肌挛急,筋脉痹阻,气血不畅,故而腰痛[13]。2组患者在腰背肌功能锻炼基础上,均联合针刀治疗。针刀疗法是一种标本兼治、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中医疗法,是当前治疗腰肌劳损的新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副反应小等特点,与传统针刺相比,具有镇痛迅速和持久等优势[14]。对病变部位采取刺、切、剥等治疗,可有效松解挛缩或粘连的肌肉、筋膜等软组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性刺激,促进组织修复,阻断炎性损伤的进展;激发人体止痛物质释放,促进致痛物质吸收,充分发挥镇痛效应;调节机体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局部营养供给,防止乳酸堆积,促进腰部动力学平衡恢复[15]。
针对瘀血型腰肌劳损,观察组加服芎归活血通痹汤,方中川芎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当归、延胡索、红花活血止痛,与川芎配伍,使气行血调,增强活血祛瘀止痛之功;土鳖虫破瘀血,续筋骨;三七粉通脉行瘀,消肿定痛;蜈蚣、威灵仙辛温走窜,通络止痛;鸡血藤甘苦而温,活血舒筋;杜仲、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川牛膝祛瘀止痛,通利关节;透骨草散瘀消肿,舒筋活血;白芍柔肝敛阴,配伍甘草,缓急止痛。全方共奏活血消肿、舒筋通络、祛瘀止痛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川芎的主要成份生物碱、挥发油等具有镇痛、抗炎、抗凝血等多种作用[16]。三七的主要有效成份三七总皂苷、黄酮、三七素等具有抗炎止痛、活血消肿、神经保护、抗血小板聚集等多种药理活性[17]。
本研究结果显示,加服中药自拟芎归活血通痹汤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4%)显著高于针刀治疗对照组(78.9%)(P<0.05);观察组治疗后瘀血症状(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转侧不利、舌紫暗、脉弦涩)评分、疼痛(VAS)评分和腰椎功能(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腰部耐力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表明芎归活血通痹汤可提高瘀血型腰肌劳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有助于腰痛等症状缓解,改善腰椎功能,增加腰肌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