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音乐类自媒体短视频视觉化发展探究

2023-05-13 11:16
济宁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音乐

杜 敏

(韩国清州大学 艺术学院,韩国 清州 28503)

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在拓宽音乐边界、增强音乐传播的影响力,也在训练受众的感知能力。媒介不仅决定音乐的存在方式,也影响受众的情感和生活方式,以及认知世界的视域[1]143-147。视觉传播媒介作为视觉的延伸,改变了人们“观看”世界的方式,相比于文字阅读,图像的观看门槛较低且感情表达直接有效[2]163-164。音乐视觉化是一种将音乐可视化的表现形式,它将音乐的旋律、节奏和情感通过视觉的形式呈现出来,以达到更加直观、深刻的效果。音乐可视化艺术的呈现是以视觉为核心力量,配以音乐,通过多种表现方式,满足人们对音乐的更多诉求,是信息时代中的新型文化传播方式[3]165-166。随着音乐类自媒体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和发展,对音乐视觉化的研究也逐渐深入。目前,音乐类自媒体短视频视觉化的研究主要以音乐视觉化的表现形式、音乐视觉化的技术手段、音乐视觉化的用户体验、音乐视觉化的商业化应用等方面为主。研究内容包括画面、光影、颜色等方面的设计和呈现,音频信号处理、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音乐视觉化对用户的视觉、听觉和情感体验的影响,音乐视觉化在商业领域的价值探索等。笔者旨在从视觉化的角度出发,探究音乐类自媒体短视频的特点和影响,为音乐视觉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一、音乐视觉化发展历史

音乐视觉化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期,从1900年至1979年,可以简单归纳为音乐视觉化1.0时代,这一时期的音乐视频主要以电视为主要传播渠道,内容形式是非常简单的视听混合 。从1980年至1999年,为音乐视觉化2.0时代,这一时期音乐录像带开始成为音乐视觉化的新的传播载体,从MTV向MV过渡,视频内容剧情化。从2000年至今为音乐视觉化3.0时代,音乐创作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化,移动设备和互联网短视频平台成为主要的传播途径。随着科技和艺术的不断进步,音乐视觉化的形式和表现手段也在不断地演进和创新。

二十世纪初期,随着电影和动画技术的出现,音乐开始和图像、动画结合起来,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但是,从1900年开始,早期的音乐视觉化还是主要以光影和色彩的形式来表现音乐。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的实验电影和法国的“抽象电影”运动开始探索音乐和图像之间的关系,这种尝试为后来的音乐视觉化奠定了基础。在电影诞生后不久,音乐视觉化开始在电影中得到应用,如黑白电影中的彩色光影、影片的音乐配乐等。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电子音乐开始出现,这种音乐的产生和发展,使得音乐可以更加自由地创作和表达。同时,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音乐视觉化提供了更加强大的技术支持。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迷幻音乐的流行,音乐视觉化也开始走入大众视野,一些音乐家和艺术家开始使用幻灯片、彩色灯光等手段来呈现音乐的视觉效果。但此时音乐视频主要以电视为主要传播渠道。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1967年发布的歌曲《永远的草莓地(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这首歌虽然是描写的现实的场景,但是它又有很浓重的魔幻气息,在制作技术上采用简单特效和剪辑等手法,使得音乐与影像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音乐录像带和MTV的出现,音乐视觉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MTV将音乐和影像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音乐呈现方式,从而引领了整个音乐行业的变革和发展。同时,电脑和数字视频技术的进步,为音乐视觉化提供了更加便捷和丰富的制作手段。音乐录像带开始成为音乐视觉化的新的传播载体,从MTV向MV过渡,视频内容剧情化发展。值得一提的是,1984年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视频《战栗(Thriller)》推出,是史上第一支有故事性的音乐视频,这对往后音乐视频的内容带来永久的影响。1990年,由张国立制作、屠洪刚演唱、胶卷拍摄的MV《感觉自己》被很多人看作中国的第一支MV。

二十一世纪,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音乐视觉化开始走向个性化和互动化的方向。一些新兴的音乐短视频应用程序,如抖音、快手、TikTok、Instagram Reels和YouTube Shorts等,通过提供各种工具和特效,使用户可以轻松地将音乐和视频结合起来,创作出丰富多彩的音乐短视频内容,进而促进了音乐视觉化的快速发展。伴随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音乐视觉化的形式和表现手段也在不断创新和拓展。例如,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制作音乐视频,可以通过计算机算法来生成图像和音乐的匹配,如同步节奏和音调等。另外,虚拟现实技术也为音乐视觉化带来了更加立体和沉浸式的体验,使得观众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音乐的情感和表现。

二、音乐类自媒体短视频的视觉化发展特征

当下,音乐不仅以单一的听觉形式进入人们的审美领域,也在媒介外力协助下突破时间维度的单一表达,从而伸向空间立体式的纵深处,开辟一片由视听知觉双重参与的对话式、浸润式体验的音乐新境[4]7。视觉化的音乐产品不仅给音乐的传播提供了宽阔的传播通路,也给观赏者带来了良好的审美体验[5]45-49。传统上,音乐主要通过广播、唱片、演唱会等方式传播,但这些方式往往无法完全展现音乐的内涵和情感。而视觉化的音乐产品可以将音乐与图像、视频等元素结合起来,营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视听体验,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扩大音乐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通过视觉化手段,可以将音乐的美感和情感通过更加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使观众更容易地理解和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此外,视觉化的音乐产品还可以通过设计和创意的手段,让观众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更加深入和全面。

(一)题材丰富、制作方式多样

音乐类短视频题材丰富多样,主要包括用短视频记录歌手、乐手或音乐家的音乐表演;分享如何学习或演奏乐器,或者如何编曲、混音等音乐技巧的教程;展示音乐会或音乐节的现场表演、幕后花絮或其他相关内容的音乐剧场;记录人们对经典或流行歌曲的独特演绎,呈现不同风格和声音的音乐翻唱以及用来制作音乐视频,包括音乐录影带、宣传片和广告的专业音乐MV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音乐类短视频的制作不再仅限于简单的个人通过摄像机或手机摄像头来拍摄现场表演或演奏过程,或者使用特效和动画等技术来制作音乐MV。2022年8月22日被称为“互联网脚替”的抖音博主曹雨在抖音上发起了一个名为“#曹雨喊你合拍美丽中国mv#”话题,向全国网友征集,拍摄自己所在家乡城市的《美丽中国》片段或全曲,他来进行剪辑,希望可以走上春晚大屏。在征集发布后24个小时,话题观看量热度就已经超过2500万,很多网友纷纷开始“交作业”,发布自己拍摄的家乡美景。从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到全国人民的积极响应,音乐类短视频的创作形式实现了跨时空的融合。

(二)声画和谐、节奏协调统一

科学研究表明:信息吸收率,视觉为83%,听觉为11%;注意力集中程度,视觉为81.7%,听觉为54.6%;记忆保持力(三天以上),视觉为20%,听觉为10%,视听结合为68%[6]114。通常来讲,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并非独立存在的,图像信号与声音信号在刺激人脑神经的过程中,可以调动想象、联想等心理活动[7]36-38。人的五感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这被称为感官交互或者感官融合。感官交互是指当我们接收到多个感官的信息时,这些信息不是简单的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加综合的感知体验。例如,当我们欣赏一部电影时,我们同时接收到了视觉和听觉信息,这些信息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我们对电影的感知体验。感官融合则是指不同感官之间互相影响、协同工作,使我们对外界的感知更加精准和全面。例如,当我们品尝一道美食时,我们的嗅觉和味觉会相互作用,协同工作,帮助我们更好地感知不同的味道。因此,在设计和创作中,考虑感官交互和感官融合对于营造更加丰富、全面的感官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音乐短视频创作中,除了考虑音乐本身的美感外,还可以通过音乐与图像、灯光等元素的结合,营造出更加综合、全面的感官体验。

在现代音乐视觉化设计领域,艺术家们往往将音乐的节奏作为重要设计对象、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来进行动态视觉设计[8]52-53。音乐画面与音乐节奏协调的关键是“和”。“和”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事物之间的协调统一。从儒家思想的角度来看,这种和谐的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和谐的状态下,音乐短视频才能真正地表现出音乐的美感和情感,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和感动。同时,这种和谐的状态也符合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思想,即在各种事物中寻求平衡、协调、中庸之道,才能达到最优秀的状态。在音乐短视频中,画面和音乐节奏的协调也需要达到和谐、协调的状态,从而创造出视听效果的完美结合。儒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为人应该以和谐的态度来对待自然。在音乐短视频中,画面和音乐节奏的协调也可以被看作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画面的元素(如色彩、光影等)和音乐节奏相互配合,创造出一种自然而然的视听效果。儒家思想还强调人的精神修养和内在美德,认为只有具备了内在的美德和修养,才能达到和谐、协调的状态。在音乐短视频中,画面和音乐节奏的协调也需要借助艺术家的内在修养和美德,才能达到和谐、协调的状态。

首先,“和”的含义在于统一、协调,音乐与画面的协调也需要达到统一、协调的效果。音乐和画面可以通过时长、情感、旋律、色调等多种因素进行协调。例如,在高潮部分,画面可以配合音乐的节奏进行剪辑和特效处理,以加强音乐的情感和节奏感。其次,“和”的含义在于互补、融合,音乐和画面也需要相互融合,形成一种视听上的美感。音乐和画面的融合需要考虑彼此的特点,例如音乐的旋律、情感和画面的色调、节奏,以及画面的拍摄手法和音乐的节奏感,让它们互相补充,形成一种更加完整的视听效果。再次,“和”的含义在于和谐、舒适,音乐类短视频的制作应该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和谐的视听体验,让他们在观看和聆听中感到舒适和愉悦。制作音乐类短视频时需要考虑观众的需求和心理反应,以确保音乐和画面的协调达到一个和谐、舒适的程度,让观众在短时间内获得一种愉悦和轻松的感觉。

(三)内容轻松、趣味娱乐为主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娱乐形式,可以带给人们愉悦和放松的感受。而短视频则是一种快速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方式,因此音乐类短视频的制作和传播往往注重娱乐和趣味性,这也是其受众较广泛的原因之一。音乐作为一种娱乐形式,它本身就有着娱乐性。音乐类短视频通过配合生动有趣的画面,加强了音乐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随着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的普及,观众对于音乐类短视频的需求也更多元化、趣味化。制作者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制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以提高音乐类短视频的娱乐和趣味性。

另外,音乐类短视频的传播也往往是通过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进行的,这些平台的用户大多是年轻人,他们对于娱乐和趣味性的需求较高。因此,音乐类短视频的制作和传播注重娱乐和趣味性,也更容易在这些平台上引起用户的共鸣和传播。当然,音乐类短视频的制作和传播也注重艺术性和文化性,通过深入挖掘音乐的内涵和历史背景,传递更加深刻的信息和情感。不过,无论是注重娱乐和趣味性还是注重艺术性和文化性,音乐类短视频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制作水平和品质,才能够吸引观众并传递有效的信息。

三、音乐类自媒体短视频视觉化发展趋势

随着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的普及,音乐类自媒体短视频的制作和传播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现象。音乐类自媒体短视频的视觉化发展受到社交媒体和数字技术的影响,更加精益求精,在科技的助力下,注重创新性、互动性和观众参与,同时也会利用先进的技术和多媒体形式来提供更出色的观看体验。这些趋势将不断演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数字媒体环境。

(一)“三精”制作、内容更加专业

随着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的普及,音乐类短视频的制作和传播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现象。所谓“三精”制作,是指精致的“服化道”配置、精心的场面调度以及精湛的制作技术。制作团队们逐渐意识到,除了娱乐和趣味性,精湛的制作技术和专业的表现手法也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和粉丝。画面精致程度与音乐质量的结合呈现的音乐短视频可以满足受众对视听品质的需求,短视频的制作不只是简单的拍摄、剪辑,还包括布景、设计、服装、化妆、道具等。很多音乐类短视频制作团队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服化道”的设计和制作上,以营造出与音乐主题相符合的视觉效果。契合主题的色彩搭配和构图的设计,精心的画面剪辑、动画特效的后期完善,短短几分钟的音乐作品体现出内容制作的专业性和完备性,传递出音乐人认真做音乐的态度。

此外,音乐类短视频也逐渐走向专业化的内容方向。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创作者开始注重挖掘音乐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展现音乐作品的深层次内涵和意义,这更需要制作团队具备专业的音乐知识和研究水平。

(二)科技助力、形式更多创新

音乐类自媒体短视频的发展得益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创作者将不断寻求新的创意和方式来制作音乐类自媒体短视频,以吸引观众。音乐人、导演和视觉艺术家之间的跨界合作将变得更加普遍。一些音乐家和音乐制作团队,也会尝试将传统乐器与科技相结合,创造出新颖的音乐表现形式。例如将传统的二胡和电子音乐相结合,通过电子乐器的处理,创造出具有现代感和前卫感的音乐表现形式的电子二胡,还可以通过电脑和软件进行控制和编程,实现自动演奏和音乐制作的MIDI乐器。

随着技术的发展,音乐类自媒体短视频将更频繁地利用高级技术,来创造令人印象深刻的视觉效果。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将为音乐类自媒体短视频带来更多的创意和互动性。实时互动功能将在音乐类自媒体短视频中变得更加普遍,观众可以通过弹幕、投票、评论等方式与内容互动,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感。人工智能将在音乐视频制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AI可以用于自动生成音乐视频的特效、剪辑和字幕,从而减轻创作者的工作负担。

(三)关注社会、音乐更具力量

音乐类自媒体短视频有潜力成为社会变革的一部分。通过传播社会责任信息,它们可以在推动政策变化、改善社会状况和支持各种社会问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随着现代社会变革和百姓意识提升,一些音乐类自媒体短视频创作者将关注社会问题,通过他们的视频传递社会责任信息,从而引发社会讨论和行动。

音乐类自媒体短视频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这个特点,在数字时代尤为明显。一些音乐类自媒体短视频创作者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他们的观众倾向于信任和关注创作者的意见。这使得创作者能够在社会议题和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引导观众的注意力。这种形式的创作不仅能够娱乐观众,还能够在塑造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四、音乐类自媒体短视频视觉化发展的意义

作为一种抽象的艺术符号,音乐在其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一直被认为是依赖听觉方式而被人类所感知的[9]25。音乐和视觉在表达情感、创造意境和传达信息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音乐视觉化是将音乐元素和视觉元素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视觉化手段,可以将音乐的抽象性可视化,使观众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情感和内涵。总的来说,音乐类自媒体短视频的视觉化发展为音乐创作者、品牌宣传、艺术表达和观众体验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可能性,不仅提升了传播效果,也拓宽了音乐与视觉艺术的融合领域。这对于音乐行业和新媒体领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创造新的艺术形式

视觉化不仅仅是音乐类自媒体的宣传工具,还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达形式。创作者可以通过视觉元素的创新使用,将音乐与视觉艺术相结合,创造出新颖、独特的作品,拓展艺术创作的可能性。例如,在一段音乐视频中,图像、色彩、构图等元素可以通过视觉形式与音乐进行有机融合,使音乐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同样,音乐也对视觉表达产生影响,例如,在一段音乐视频中,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元素可以直接影响视频的剪辑和特效处理,使视觉表达更加符合音乐的情感和氛围。此外,音乐也可以为视觉表达提供一种创作灵感和创新思路,使视觉表达更加富有创意和想象力。

(二)提升音乐作品传达效果

音乐的节奏和动态可以通过视觉效果的处理来表现,例如,快节奏的音乐可以与快速的画面剪辑和短暂的镜头切换相结合,以突出音乐的速度和力量;而缓慢的音乐则可以搭配柔和的画面和缓慢的镜头变化,以强调音乐的柔美和平静。音乐的和声可以通过视觉色彩的明暗来表现,例如,大调音乐可以与明亮、鲜艳的色彩相搭配,以表现其欢快、积极的情感;而小调音乐则可以与暗淡、冷静的色彩相结合,以表现其沉郁、悲伤的情感。音乐的旋律可以通过视觉画面的景别来表现,例如,高亢的音乐可以与高空俯瞰、航拍等画面相结合,以展现宏大的气势和广阔的视野;而柔和的音乐则可以与近景、特写等画面相结合,以强调细腻的情感和情绪。音乐的情感也可以通过视觉动作的幅度来表现,例如,欢快的音乐可以通过舞蹈、欢呼等动态表现来呈现其快乐和活力;而悲伤的音乐则可以通过静止、黑白等静态表现手法来表现其忧伤和沉思。

(三)扩大音乐文化传播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音乐视觉化已经成为音乐宣传和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将音乐与视觉元素结合,可以更好地呈现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音乐视觉化的发展可以满足不同观众的多样化需求。对于一些对音乐不是很了解的观众来说,音乐视觉化可以让他们更容易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通过将音乐与图像、视频等元素结合起来,可以让音乐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提高其受众的满意度和认可度,从而提高观众的点击率和分享率,有助于音乐作品的更广泛传播,提高音乐作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的可见性。这种趋势在音乐产业中也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艺术家和音乐品牌推广的一种重要策略。

五、结论

传统艺术形式在新媒体环境下从听觉艺术向视觉艺术转变是大势所趋[10]239-245。音乐类自媒体短视频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传播媒介,其独特的视觉表现形式为音乐作品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音乐类自媒体短视频的视觉化表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音乐、艺术、传播和消费等多个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音乐类自媒体短视频已经成为音乐传播和推广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这个数字化、视觉化的时代,音乐类自媒体短视频的视觉化表现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它将继续为音乐作品的传播和推广提供更加多元化和创新化的可能性。

随着制作技术的不断提高和观众口味的变化,未来音乐类自媒体短视频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新形式和新元素,比如增加互动性、使用AR/VR技术等等。这将有助于更好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提高视频的点击率和分享率。同时,音乐类自媒体短视频也可以通过与其他领域的内容进行融合,比如与游戏、电影等领域进行跨界合作,创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视频作品。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也可以为音乐作品的推广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不同制作手法对观众的影响,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音乐类自媒体短视频的制作质量和观众体验。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来探讨音乐类自媒体短视频的制作和推广,进一步提高音乐类自媒体短视频的质量和影响力,为音乐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猜你喜欢
音乐
开启你的音乐之路
奇妙的“自然音乐”
鸟的音乐
他用音乐悬壶济世
黑暗中的她赤着脚,随着音乐起舞……
音乐从哪里来?
能播放189种音乐的可口可乐
音乐类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