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林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发放镇双树小学)
关注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持续优化每个教学环节,做到教学有的放矢,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仍然存在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手段传统、评价机制单一等问题,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感受等都关注较少,导致课堂教学手段模式化、程式化,课堂教学质量自然会受到影响。基于此,关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明确问题原因,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流程,已是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主要关注点。
虽然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但是部分教师依然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片面地追求学生的数学成绩,将教学重点集中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教师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无论是制订教学目标,还是选择教学方式,都从传统的教学经验出发,大多以无差别的“灌输”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小学数学课堂往往枯燥乏味,课堂教学低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依然遵循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一味地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灌输”,注重施教者的主导地位,很少会关注受教者的接受程度、对知识内容的承载力等,学生被动地接受,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教师的评价基点较为单一,即仅以学科分数作为评价的标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没有纳入评价体系;其次,教师以否定、问题作为主要评价手段,忽视了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缺乏有效的肯定和引导,致使教学评价效果不佳;最后,缺乏对学生个体能力、身心发展等方面差异的辨别与归类,采用单一的评价标准很难对每名学生的学习进行客观评价。
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其教学行为。在课程改革要求下,教师必须提高教学意识。首先,教师要关注教学理念的更新,要将前沿的教学理念纳入自己的教育观、教学观中。其次,教师要注重生本教育,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重新审视教学主体的关系,并尝试互换师生角色,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其以“教”的视角看待知识,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不断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促使教师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另外,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开展差异化教学,即改变以往无差别“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接触与自身能力适配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针对性。教师则要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制订出差异化教学目标、教学方案,以促进全体学生的综合发展。最后,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同时,教师还应该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原则,改变单一的课堂形式,强化实践教学,即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生成、发展过程,最终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具体来说,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首先,备教材。主要是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深入分析,找出整个教材的体系、内容和重点和难点知识等。在此基础上,紧紧围绕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从让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发展素养三个层面设计教学目标,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等。其次,备学生。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其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等,思考“如何设计教学内容?借助什么样的方式和教学语言?”等问题才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转化,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最后,在教学设计中应突出重、难点。唯有精准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讲清楚,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开展数学学习,帮助学生深入地掌握数学知识。
教学方法的选用是开展数学教学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尤其在课程改革的教育形势下,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优化与创新。首先,创设学习情境。这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促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将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实现小学数学高效教学。其次,融入生活元素。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以致用。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生活周围挖掘教学素材,并融入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在生活元素中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产生学习成就感和满足感。最后,鼓励互动探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与学生认知水平相契合的探究任务,引领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相互探究,经历知识、原理的生成过程,从而完成对学生知识的构建,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感受新、旧知识交互的过程,体验思维碰撞的乐趣,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日常观察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展示能引发其深度思考的元素,并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开展针对性教学。同时,教师要时刻关注教学动向,追踪学生的学习反应,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达到励学增效的目的。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课后完成练习,达到巩固课上知识的目的。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应该注重提升数学作业的趣味性、开放性和多样性。首先,设计趣味性作业。作业设计应该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其思维习惯和心理特点等设计一些趣味、生动的作业,以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作业中。其次,设计开放性作业。作业设计还应该坚持开放性原则,设计一些实践性、开放性的作业,满足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究的需求,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最终完成数学知识的巩固、深化与理解。最后,设计多样性作业。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设计作业,即将课后作业划分为必做作业、兴趣作业、补缺作业、探究作业等,促使学生在课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选择作业类型,最终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
教师要全面地衡量、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看其是否已经达到了既定的学习目标,同时要留意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优化评价方式。首先,从评价标准来看,教师在优化教学评价时应该将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都包括在内,如上课听讲情况、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等,使得教学评价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其次,从评价主体来看,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通过相互交流与评价实现知识与思想的汇聚,发现自身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最后,从评价方式来看,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激励和建议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教学评价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并实施一定的激励和建议,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
综上所述,针对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精益求精,不断进行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完善,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手段、课后作业、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优化课堂教学,以更好地实现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