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嫣然, 徐琛莹, 荣 岚, 林 青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老年病科,上海 200025)
伴随人类寿命延长和生育率的下降,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人口年龄分布从低龄向高龄的转变,即人口老龄化。 2019年,全球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为9%, 预计到2050年将进一步上升至16%,届时全球将有1/6 的人口为老年人[1]。 中国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目位列世界第一,且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于众多国家,从而加剧年龄相关慢性疾病的负担[2]。 由于机体老化,老年人群各个系统,尤其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和代谢会发生一系列改变,如胰岛素抵抗增加,内脏脂肪堆积,以及血糖、血脂、血压、尿酸水平升高[3-5]。然而,代谢指标变化彼此之间的变化趋势是否有相关性,目前尚缺乏临床研究证据。
本研究通过分析老年病科就诊的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5年随访资料,探究老年慢性非感染性疾病患者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变化规律。
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瑞金医院) 老年病科收治的159 例慢性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平均年龄为(66.2±7.4)岁,其中男性126 例(79.2%);高血压102 例(64.2%), 糖尿病48 例 (30.2%), 高血脂83 例(52.2%)。 平均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4.6±3.0)kg/m2。 研究对象经过每年随访采集健康信息,数据更新至2020年12月。 本研究经瑞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 基本信息收集:在基线(2016年)和随访中,均详细问询并记录患者年龄(2016年)、性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病史以及相关用药史等情况。
2. 体格检查:对所有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BMI=体重/身高2(kg/m2)。 在基线和随访中,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血压测量。
3. 样本采集:在基线和随访中,遵循相同的操作准则并采用相同的检测仪器。 所有研究对象禁食12 h 后,于次日清晨采集空腹血和晨尿,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C 反应蛋白、血肌酐、血尿酸,以及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白蛋白比肌酐比值。 并进行75 g 葡萄糖耐量试验, 测定2 h 血糖和2 h 胰岛素。
4. 定义代谢指标变化趋势:Δ 为随访时的代谢指标水平与基线时的代谢指标水平的差值(如Δ 收缩压=随访收缩压水平-基线收缩压水平)。
运用SAS 9.4 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或中位数(四分位距)[M(Q1, Q3)]表示,计数资料以人数(百分比)表示。 使用配对t 检验或Wilcoxon 符号秩检验,计算基线与随访时代谢指标水平差异。 采用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探究基线各代谢指标间的相关性和各代谢指标5年变化间的相关性。 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较于基线状态,研究对象随访时2 h 血糖、2 h胰岛素、高密度脂蛋白、C 反应蛋白、血肌酐和血尿酸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00 1),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 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00 1)(见表1)。
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老年人群基线的收缩压与2 h 血糖(r=0.371)、空腹胰岛素(r=0.287)、C反应蛋白(r=0.379)、血尿酸(r=0.268)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r=-0.308)和载脂蛋白A(r=-0.311)呈负相关(均P<0.05)。 糖代谢指标中2 h 血糖与C 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340,P<0.05),血尿酸与空腹血糖(r=0.338)、2 h 血糖(r=0.258)、空腹胰岛素(r=0.476)及2 h 胰岛素(r=0.257)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高密度脂蛋白与空腹 血糖(r=-0.408)、2 h 血糖(r=-0.304)、糖化血红蛋白(r=-0.297)及空腹胰岛素(r=-0.330)呈负相关(均P<0.05);载脂蛋白A 与空腹血糖(r=-0.318)及糖化血红蛋白(r=-0.343)呈负相关(均P<0.05);血尿酸与高密度脂蛋白(r=-0.469)和载脂蛋白A(r=-0.339)呈负相关(均P<0.05)(见表2)。
表2 基线各代谢指标间的相关性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患者收缩压水平变化与C 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呈正相关 (r=0.305,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变化呈负相关(r=-0.269,P<0.05);糖代谢指标中的空腹胰岛素及2 h 胰岛素与低密度脂蛋白(r 分别为0.349、0.287)、空腹胰岛素及2 h 胰岛素与载脂蛋白B (r 分别为0.290、0.259)、2 h 血糖及空腹胰岛素与血尿酸(r 分别为0.287、0.327)水平变化呈正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 水平变化与C 反应蛋白 (r 分别为-0.295、-0.377)、 血尿酸 (r 分别为-0.263、-0.262)水平变化呈负相关(P<0.05),低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B 水平变化与血尿酸(r 分别为0.258、0.257)水平变化呈正相关(P<0.05)(见表3)。
表3 各代谢指标5年变化间的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群血压、血糖、血脂、C 反应蛋白、 血尿酸代谢指标彼此间显著相关;血压与血脂、C 反应蛋白协同变化, 糖代谢指标与血脂、血尿酸协同变化,血脂亦与C 反应蛋白、血尿酸协同变化。
老年人群常同时伴发多种代谢紊乱。全球老年慢性病研究的共性结论表明, 随着年龄的增加,一人同时罹患多种慢性病的比例也随之增加[6-7]。我国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患病比例高达69.5%,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排名前列[8]。一项来自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研究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发现,中国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血糖升高、血脂异常、记忆相关疾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之间具有高度共病风险[9]。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认知相关疾病等一系列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0-15]。 本研究从代谢指标变化的相关性角度出发,结果支持老年人群代谢性疾病共病率高,除代谢性疾病自身的高发性外,还由疾病间彼此相关造成。本研究证实老年人群的代谢指标间具有协同变化趋势,强调对老年人群代谢指标进行综合管理的必要性;并发现血糖、血压、血脂水平的变化与其他代谢指标高度关联,提示可以此为靶点早期干预,进而有效减少老年人共病的发生或延缓其进展。
基础研究发现年龄可通过增加机体衰弱程度、降低耐力程度,诱发胰岛素抵抗、内脏脂肪堆积,增加脂肪因子、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以及减弱线粒体功能等,促使机体代谢发生紊乱,促进代谢性疾病共同发生、发展[16]。 吸烟、肥胖、运动缺乏、不健康饮食、不健康睡眠等不良生活方式均为代谢性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17-18]。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大背景下,推广健康生活方式,从而共同改善老年人群各种代谢紊乱问题刻不容缓。
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研究对象男女分布不均衡,代表人群具有一定局限性。 本科室数据库仍在建设中,以期后续纳入更多女性研究对象。其次,本研究结果的相关系数较小,可能与纳入样本量较少有关。此外,本研究仅证明代谢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未证明因果关联。因此,未来期待更多大样本、前瞻性的队列研究。
总之,本研究显示,中国老年人群血压、血糖、血脂和炎症指标变化间具有相关性,呈现协同变化趋势。支持在临床中针对老年人代谢紊乱进行综合管理,建议以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重点疾病为突破口,大力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积极干预,从而实现老年人多病共管、共防和共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