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倍体牡蛎养殖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2023-05-12 04:11林国清林位琅林楠李水根陈燕婷
中国水产 2023年4期
关键词:养殖面积三倍体海区

文/林国清 林位琅 林楠 李水根 陈燕婷

受显著养殖效益驱动,福建省三倍体牡蛎养殖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呈现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三倍体牡蛎养殖业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养殖盲目发展、海域存在超容量养殖现象、养殖技术不完善以及养殖失衡等,这些问题有待在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加以引导解决。本文建议通过采取科学养殖规划、合理布局、控制养殖容量、强化品种创制与苗种质量、提升养殖技术水平等多项措施,促进福建省三倍体牡蛎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三倍体牡蛎养殖发展迅速,与传统二倍体牡蛎相比,三倍体牡蛎具有生长快、个体大的优势,可以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并降低死亡率,是极其优良的养殖品系。传统二倍体牡蛎拥有两套完整的染色体,而三倍体牡蛎则拥有三套染色体,无法进行常规的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因此三倍体牡蛎具有不育性。

研究数据表明,三倍体牡蛎生长速度比二倍体提高30%以上,并且单体三倍体牡蛎壳型好,十分适合高端单壳生食商品市场。此外,由于三倍体牡蛎的育性低,避免了因生殖期排放精卵而导致的大规模死亡,解决了传统二倍体牡蛎繁殖季节过后不能上市的问题,填补了6月份~10月份的销售市场空白。同时,其不育性也避免了人工养殖对养殖海区及周围海域的种质污染,可以实现多品种套养、混养,合理科学地利用海洋资源。

2022年,福建省三倍体牡蛎养殖面积快速增加,投苗量与上一年相比大幅增长,养殖面积扩大明显,养殖产量尤其半成品产量迅速提高,产业发展形势良好,养殖成功者可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吸引了众多从业者和资本投入,三倍体牡蛎社会养殖热情高涨,发展前景广阔。

一、福建省三倍体牡蛎养殖现状

(一)福建省三倍体牡蛎养殖基本情况

2016年,三倍体牡蛎开始在我国北方海区进行中试养成和产业化养殖推广,相关活鲜牡蛎品牌产品开始进入市场。2018年~2019年,三倍体牡蛎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全域形成大规模养殖,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福建省作为国内牡蛎养殖大省,养殖户也较早开始关注和青睐这一牡蛎新品系。2015年,闽东霞浦牡蛎养殖大户俞某开始少量试养三倍体牡蛎,2017年俞某和闽南诏安牡蛎养殖大户林某中试养成(养殖面积约数百亩)获得成功,获利远超传统二倍体牡蛎养殖。福建省三倍体牡蛎初步养殖实践证实了其生长速度快、效益高、产品质量好且深受市场喜爱的优势。在霞浦县、诏安县两地三倍体牡蛎养殖成功示范辐射以及显著养殖效益的驱动之下,三倍体牡蛎养殖迅速在福建省沿海发展起来,养殖面积快速增长,养殖区域已经涵盖霞浦县、连江县、平潭综合实验区、秀屿区、惠安县、漳浦县、诏安县等牡蛎主养区。

根据本文作者调研收集得到的数据,2022年,福建省三倍体牡蛎养殖情况如表1所示,养殖面积17028.56ha(沿海各地市养殖面积分布见图1),占福建省牡蛎养殖面积43.56%;养殖产量104.02万t(沿海各地市养殖产量分布见图2),占福建省牡蛎养殖产量41.17%。

表1 福建省三倍体牡蛎养殖情况

图1 福建省沿海各地市三倍体牡蛎养殖面积分布情况

图2 福建省沿海各地市三倍体牡蛎养殖产量分布情况

近年来,以霞浦县为代表的部分地区逐渐成为福建省三倍体牡蛎成品养殖主产区,成品牡蛎销售量占福建省50%以上。霞浦县主要采用延绳式网笼吊挂养殖模式生产,即购进半成品三倍体牡蛎(中苗,规格约20粒/kg),装笼养至成品出售。2021年,霞浦三沙、长春一带海区三倍体牡蛎成品养殖效果良好,养殖规模迅猛扩展,目前初步统计养殖面积4000ha左右。此外,福建省其他地区成品三倍体牡蛎养殖也得到较快发展,据调查,漳浦省养殖面积3700多ha,连江省养殖面积约508ha,秀屿区养殖面积约1000ha,平潭综合试验区养殖面积约258ha。

目前,福建省从事牡蛎养殖产业相关人员达10多万人,涉及沿海千家万户,发展三倍体牡蛎养殖促进了牡蛎养殖品种的升级换代和渔业的提质增效,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三倍体牡蛎养殖产业发展带动了加工流通、电子商务、休闲旅游等产业链延伸,推进牡蛎品牌建设,围绕构建“牡蛎+健康”“牡蛎+旅游”“牡蛎+电商”的大牡蛎产业发展格局,延伸三倍体牡蛎上下游产业链条,培育打造三倍体牡蛎产业聚集区,进一步促进三倍体牡蛎产业的纵深发展,经济效益显著,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二)三倍体牡蛎苗种生产情况

福建省是牡蛎养殖大省,也是牡蛎种苗生产大省。福建省牡蛎人工育苗场主要分布在漳州市、宁德市和广东省饶平县(从业者为福建人),培育的牡蛎苗种有福建牡蛎二倍体、三倍体,长牡蛎三倍体,其他三倍体品系等。据作者调研统计,2022年,福建省牡蛎育苗量194449万片,按4000片折算1亩,理论上可供养殖牡蛎486123亩,其中三倍体牡蛎育苗量29332万片,即可供养殖牡蛎73330亩(见表2)。

表2 福建省牡蛎苗种生产情况

漳州市(主要分布漳浦县)牡蛎育苗场曾经达100家以上,年育苗量可供养殖牡蛎40万亩以上,现在一部分育苗场已转移到广东省饶平县,现有育苗场数量与育苗量均有下降;广东省饶平县现有30多家育苗场,主要是福建省从业者在生产经营,目前育苗量与漳浦县基本持平;宁德市育苗企业不到10家,但规模均较大。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三家牡蛎种业公司开展三倍体牡蛎种苗生产,分别为厦门世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前沿海洋种业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团队,其中,厦门世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为福建省本土企业。三家公司的三倍体牡蛎人工育苗场主要分布在福建省漳浦县和广东省饶平县,约有四十多家,培育的三倍体牡蛎苗种除满足福建省本地需求外,还销往我国山东省、辽宁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越南等地。据了解,目前福建省生产的三倍体牡蛎苗种年销往山东省、辽宁省10亿~15亿片;福建省本地7亿~8亿片;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4000万条(水泥饼串),约为4亿片(每条相当于10片)。

通过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产生三倍体,三倍体率可高达100%,这是目前规模化生产三倍体牡蛎的绝佳方法,也是目前苗种公司商业化生产三倍体苗种普遍采取的方法。目前3家种业公司生产的种苗品系包括纯福建牡蛎三倍体、纯长牡蛎三倍体、福建牡蛎和长牡蛎正反交的三倍体牡蛎等品系,供应本土养殖主要是福建牡蛎三倍体品系、福建牡蛎和长牡蛎杂交种品系。其三倍体牡蛎苗的质量要求一般为:①三倍体纯度好(高达98%以上);②三倍体品种要合适,最好是在当地海区已试养成功过;③附壳三倍体苗一般要求每片贝壳的附苗量20粒以上,附苗均匀无空白片,附着力强、苗体健康,以颜色黑褐色为佳;④半成品三倍体苗一般要求规格5粒/kg以上,无杂质,壳内无寄生虫,壳硬度好,苗体健康。

(三)三倍体牡蛎主要养殖模式和经济效益

1.主要养殖模式

福建省三倍体牡蛎养殖模式为浅海延绳式挂串平养和网笼吊挂养殖,还有少量养殖户开始探索采用渔排网笼吊挂方式养殖。延绳式挂串平养是目前福建省三倍体牡蛎主要养殖模式,占70%以上,适合养殖半成品或成品,而网笼吊挂适合大个体成品或后期育肥养殖。

2.经济效益情况

与传统延绳式二倍体牡蛎养殖相比,延绳式三倍体牡蛎养殖苗种成本增加1倍,其他养殖、管理成本不变;三倍体牡蛎亩产量可提高30%以上,销售价格较二倍体增加50%~100%,综合养殖效益可提高50%~80%,在基础饵料丰富的海区,三倍体牡蛎成品养殖效益更为明显。例如,2020年福建漳州某养殖户养殖三倍体牡蛎三个月获利24.7万元(成本11.3万元);另一养殖户养殖100条主绳,5万串苗获利155.75万元(成本69.25万元)。

三倍体牡蛎养殖作为新兴产业,除了成功案例,养殖失败的案例也不少。受养殖海区和苗种选择不当、养殖密度过高、养殖管理操作不正确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加上养殖环境可控性差,台风、暴雨、赤潮、病害等环境灾害及市场销售行情等客观因素影响,均可能导致养殖失败,造成经济效益下降、亏本,甚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等情况出现。

二、福建省三倍体牡蛎养殖发展存在问题

(一)养殖海域管理缺乏统一规划,养殖布局不规范,超容量养殖现象广泛存在

三倍体牡蛎养殖热导致养殖户出现蜂拥而上、盲目跟风等现象,出现无序发展、过度养殖,海区养殖密度不断提高,导致海区饵料供应不足,牡蛎生长处在饥饿状态,出现生长缓慢、肥满度不足、品质下降等问题;贝体瘦弱,抗环境变化等应激能力弱,易感染疾病死亡,导致养殖成活率低,经济效益下降甚至养殖失败。

尤其是在湾内海区,三倍体牡蛎养殖过多或养殖离岸太近,一方面导致海区饵料供应不足,牡蛎肥满度无法达到标准,养殖效果差;另一方面遭遇台风时,牡蛎养殖筏架散落,易割破沿岸育苗、养殖场的进水设施,进而造成纠纷。此外,一些潮流较缓慢的内湾海区由于过量养殖三倍体牡蛎,牡蛎壳体快速生长利用海水中大量钙镁元素,造成海水中钙镁离子比例失调,影响了海区水质。

(二)养殖技术有待完善,苗种选择能力有待提高

虽然近两年福建省三倍体牡蛎养殖发展速度很快,但总体起步较晚,技术积累不足,部分养殖户仍按照二倍体牡蛎养殖技术进行三倍体牡蛎养殖,养殖方式、养殖海区和养殖密度设置是否合适等仍处于探索中,导致养殖稳定性差。多数养殖户对养殖品种选择方法、苗种质量认知不清、难以把握,再加上一般牡蛎养殖户无法检测三倍体牡蛎倍性,有些牡蛎养殖户选择了不合适的苗种或老头中苗,影响了养殖效果。

(三)病害防控能力不足

一些养殖户对致病病原防控技术的认知尚少,规模死亡常难以明确致病因素,无法进行有效病害防控。已有国内外学者在牡蛎中检测到疱疹病毒,并提出预警,福建省部分海区也有养殖户反映牡蛎感染才女虫较严重。伴随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病害问题对产业的影响可能将更加严重。

(四)养殖设施研发滞后

在三倍体牡蛎规模化养殖规模快速扩大后,将不得不面对配套高效采收技术与大型机械化收获、加工设备缺失的窘迫现状,牡蛎养殖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亟待提高。

(五)三倍体牡蛎加工产业滞后

一方面生鲜开壳等牡蛎粗加工技术有待突破;另一方面牡蛎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加工产品单一,符合现代消费需求的新型加工食品(如牡蛎预制菜等)尚开发不足,加工技术含量低,大部分牡蛎加工产品销售量虽大,但附加值较低。

三、福建省三倍体牡蛎养殖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科学规划布局,优化生产模式

建议建立牡蛎养殖容量管理制度,加强养殖海域使用规范化管理,通过空间规划限定养殖面积,力求从源头上协调好海域利用;通过有效的政府规制和生产者集体行动,控制水体生物量不超过水体容纳量,规范近海牡蛎养殖格局,避免盲目过度发展,实行“最大可养量制度”及“生产者联合限产”等措施来稳定牡蛎在海区的最大产出水平,主动规避“产量大起大落”“价格大落大起”等陷阱;鼓励生产者主动采用“混、间、轮”等生态养殖模式和暂时停养等措施,引导产业良性健康发展。

(二)加强三倍体牡蛎良种创制,规范苗种生产

鼓励相关科研机构联合相关企业开展研究,培育适合福建省不同海域的养殖新品种或品系。针对福建省夏季高温期部分海区水温过高等情况,部分适宜养殖育肥的河口海区在雨季时盐度偏低影响三倍体牡蛎养殖等情况,研发出抗高温、适合河口低盐度海域养殖的新品种(系),促进福建省三倍体牡蛎产业进一步发展。

此外,针对三倍体牡蛎苗纯度鉴别难题,建议政府和行业部门强化苗种生产管理,要求苗种生产企业加强自律,规范苗种生产,提升苗种品质,严格三倍体苗种纯度检测,为养殖户提供优质苗种。与此同时,引导养殖户选择经实践证明或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牡蛎良种,切实提高牡蛎良种覆盖率。

(三)加大养殖技术培训,提升养殖技术水平

三倍体牡蛎养殖技术不同于传统牡蛎,其生长快、摄食量大,对养殖海区选择、养殖设施设置、养殖方式等方面的要求均与传统牡蛎不同。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养殖技术研究与实践探索,针对不同海区创制出适宜的养殖模式,形成差异化的养殖技术方法。不断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尽快提高养殖户三倍体牡蛎养殖技术水平,促进三倍体牡蛎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推进牡蛎病害研究,提升病害防控能力

牡蛎养殖区主要在开放外海,病害防控难度大,“以防为主”仍是工作重点。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牡蛎疫病监测和苗种产地检疫,特别是在跨地域流通中对牡蛎重要病害进行严格检疫,防止病害扩散流行。加强牡蛎养殖病害防控技术研究,重点开展疱疹病毒、才女虫、细菌性疾病等防控技术研究,以及养殖环境胁迫对贝类健康状态影响、贝类免疫防御机制等方面研究。加快主要病原快速、灵敏检测手段研发,梳理宿主、病原、环境间的关系,为牡蛎病害预警预报系统的构建积累基础数据,完善预警预报系统。

(五)加大养殖设备研发力度,构建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随着人力成本不断提高,针对牡蛎养殖业机械化、设施化水平较低的状况,建议加大牡蛎高效机械化养殖设备研发力度,开展牡蛎海区挂苗、采收、清洗、分级养殖产业链成套机械化设备研发,争取早日构建起养殖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六)加快发展牡蛎加工业,促进产业取得更好效益

除生鲜销售外,建议进一步发展如预制菜、半壳单冻等三倍体牡蛎加工产业。牡蛎是营养、健康、安全、便利的食材,可以烤、蒸、煮、炸等。以牡蛎为原料的菜品丰富,将其加工成预制菜品,必然将深受市场欢迎,会是与大闸蟹、小龙虾相媲美甚至更胜一筹的美食产品。在牡蛎精深加工方面,建议进一步开发高效萃取、规模化制备及功效成分协同配伍的牡蛎价值增效技术,开发出更多的牡蛎营养、功能性食品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层次需求。此外研发可持久保持生鲜牡蛎品质以及可连续、智能开壳的技术与设备,也是促进牡蛎加工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猜你喜欢
养殖面积三倍体海区
6-DMAP和低渗诱导长牡蛎“海大2号”三倍体的研究❋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出苗量增长30%仍畅销!养殖面积、饲料容量再增!这条“网红鱼”开年拿下第一局
不正规半日潮海区高(低)潮选取的探讨
我国三倍体牡蛎育苗、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
1斤鲫鱼能卖10元!现鱼苗紧缺,养殖面积和产量锐减!对这条鱼,养殖户是忍痛放弃还是继续坚持?
35元/尾却还是一苗难求!台山养殖面积锐减80%,这个品种还有未来吗?
细数你吃的那些“不孕不育”食物
地铁长大过海区间隧道人员疏散模拟分析
三倍体湘云鲫2号线粒体DNA含量与其不育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