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林草经济转型发展对策研究

2023-05-11 17:49:21米建梅
山西林业 2023年5期
关键词:干果经济林林草

米建梅

(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山西 大同 037006)

近年来,山西省在林草生态建设中,统筹增绿增景增效、绿化彩化财化同步发力,经济顺势而为,林草产业不断壮大。但是,产业基础较弱、驱动机制不活、路径转换不畅等问题相互交织,全省林草产值总量偏低,生态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亟待向特色要效益,向绿色要产品,向景色要财富,依靠市场驱动、示范带动、政策推动,让绿水青山发挥多重效益,让金山银山释放更多红利。

1 优势凸显,林草经济特色鲜明

1.1 经济林规模优势凸显,产业基地化特色显明

到2022 年底,全省干果经济林面积达128.87万hm2,年产量22.97 亿kg、产值148.45 亿元。围绕东药材、西干果布局,按照小灌木、大产业发展思路,建成5 大优势产区,打造了8 个高效示范基地,干果经济林区域化规模和基地化生产框架初步形成。

1.2 林下经济复合优势凸显,产业多元化特色显明

山西省积极推行林药、林菌、林蜂、林麝、林产品采集等经营模式,林下种植面积8.0 万hm2,中药材达到30 多种;林下养殖面积6.67 万hm2,主要以家禽、家畜为主;林产品采集加工面积15.33 万hm2,主要包括食用菌、中药材、山野菜、森林泉、松花粉等。全省林下经营面积35.07 万hm2,年产值24 亿元,已创建国家和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1 个。

1.3 森林旅游资源优势凸显,产业区域化特色显明

山西省依托国土绿化成果,按照园林式绿化、公园式管理机制,先后建立森林公园144 处,其中国家级26 处、省级57 处、县级61 处。全省森林公园A 级景区33 处,其中5A 级景区3 处、4A 级景区18 处;“两地一区”国家级品牌基地33 处。

1.4 森林康养朝阳优势凸显,产业示范化特色显明

目前,山西省森林康养国家级试点单位达104家,有5 个县被评为森林康养试点县、5 个乡镇被评为森林康养试点乡镇、59 个单位被评为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35 个单位被评为“森林康养人家”。左权县龙泉、中条山历山、沁水县太行洪谷3 处基地被评为首批中国森林康养基地。并涌现出了晋城市“百村百院”、晋中市“庄园经济”先进模式。

1.5 种苗产业需求优势凸显,产业生态化特色显明

种苗产业要围绕荒山造林绿化和城乡园林美化进行布局,积极应对周期性价格波动,调结构、提质量、优品牌,推进增绿增收互促双赢。截至2022 年底,全省育苗面积6.70 万hm2,其中社会育苗6.05 万hm2、市县国有单位育苗64 026.67hm2、省直林区育苗2 453.33hm2,分别占全省育苗总量90%、6.0%、4.0%。

1.6 花卉产业气候优势凸显,产业高效化特色显明

山西省全年平均日照时数可达3 000h,平均昼夜温差15℃,光照充足促使花叶艳丽厚重,较大温差可实现自然摧花,有利于花卉种植。截至2022 年底,全省花卉种植面积9 800hm2,鲜切花年产量3 189 万支,盆栽花年产量1.29 亿盆,观赏苗木年产量1 600万株,全省花卉第一产业产值12.27 亿元。根据省农业部门统计数据,大棚花卉利润比发展蔬菜高出90%左右,高产出带来多效益,让产业更显发展优势。

2 基础扎实,林草经济保障有力

2.1 土地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

山西省山区丘陵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80%,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南北气候跨度较大,发展干果经济林得天独厚。据史料记载,山西核桃有1000 多年的栽培历史,红枣有2000 多年的栽培历史。以红枣为例,全省有50 多个县种植,枣树品种约100 多个,先后培育出木枣、板枣、骏枣、壶瓶枣、油枣等“山西十大名枣”,产业发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栽培经验。

2.2 品种日益丰富,树种呈现多样

在稳定红枣、发展核桃、做强仁用杏、花椒、柿子等传统干果经济林的同时,注重培植和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经济林品种,先后扶持推广了双季槐、连翘、翅果油树、皂角等药用经济林;实验性发展了大果榛子、文冠果、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经济林。全省国家名、特、优干果经济林之乡达到17 个,干果产业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2.3 生态资源厚重,康养旅游富集

山西省现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地274 处,省级垂直管理9 个国有林区,保护着全省最为精华的森林资源,区域内林茂草丰、山清水秀、负氧离子聚集,生态环境宜人,蕴含着优美的生态资源和厚重的生态文化。最美草原星罗棋布,绿草如茵,一望无垠,处处展示着表里山河、生态大美的无穷魅力和蓬勃生机,发展森林旅游康养空间广阔,前景可观。

2.4 发展环境良好,政策保障给力

山西省在全国率先颁布了《山西省经济林发展条例》,省级林草主管部门围绕干果经济林、森林旅游康养、林下经济分区分类制定了发展规划、指导意见和技术导则,为林草产业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和技术支撑。山西森林旅游节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每两年组织举办1 次;省级启动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对低产低效林每公顷补助3 000 元,为林草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和资金支持。积极组织参加全国和省级农产品、林产品交易博览会,“安泽连翘”“绛县山楂”被认定为国家级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6 个品牌入选山西特优农产品品牌名录,23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创建地理标志产品35 个,有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0 家,为林草产业走向市场提供了展示和合作舞台。

3 差距明显,林草经济潜力巨大

3.1 产业结构性失衡,转型发展任务艰巨

2022 年全省林草总产值约600 亿元,在全国份额中仅占0.70%;一二三产业的产值占比为86∶7∶7,明显低于全国的32∶46∶22。其根源在于重资源变现轻精深加工,商品以初态原生资源居多,精深加工占比不高,后续加工升级滞后,需要在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打造优势品牌上下功夫。

3.2 产业商品率偏低,塑造品牌任重道远

以干果经济林为例,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低,种植分散,品种混杂,品质差,商品率低,有规模无品质、有数量无质量、有市场无货源问题普遍存在。红枣“大小年”起伏波动较大,部分枣产区病果、裂果率达60%~70%,严重年份达80%~90%,损失极为严重。

3.3 产品认知度不高,融化配套有待加力

以森林旅游康养为例,全省228 个国有林场和274 个自然保护地中,开展森林旅游仅有58 处,企业主体参与仅有26 处。森林旅游与文化、体育、休闲等产业深度融合不足,精品线路、配套设施、项目体验尚未闭环成链,产业发展依然在起步阶段徘徊,森林旅游康养资源仍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

3.4 示范带动性不强,总结推广亟需跟进

经济林、种苗花卉、林下经济、康养旅游等各类业态均打造了一批示范基地,不少基地已经成为“国”字号品牌。但点上有示范、面上缺规模的问题,依然是制约林草产业壮大做强的重要原因。

4 系统转型,林草经济大有作为

4.1 立足观念转变,推进产业主导由生产型向市场型转型升级

要在品、销、加、储、产各个环节以市场为遵循,产品类型立足市场调查,产品销售打通线上线下渠道,产品加工围绕消费需求导向,产品储备立足市场供需总量。要重点围绕产品增值,开发多样化、多品位、多维度的产品,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4.2 推进产业方向由数量型向特色型转型升级

要注重发挥山区林区生态产品“绿色有机”特色,走标准化、品牌化路子,支持特色品牌建设、品牌打造、品牌保护。要重点依托山西作为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政策优势,加大标准制定、推广和应用,以标准提升品质,以品质托举特质。

4.3 推进产业发展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型升级

全面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托管服务和统一品种、技术、管理、销售的集群式发展模式。严格落实“三权分置”政策要求,规范流转经营,让群众以土地资源、政策奖补资金入股,享受保底收益,利润按比例分成,实现优势互补,以集约管理带动产业升级。

4.4 推进产业路径由内涵型向外延型转型升级

森林旅游康养要制定地方标准,以严格标准指导软硬件建设。坚持保护为先,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保持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坚持创新引领,引入嫁接转借各类文化产品,丰富游客体验,打响特色品牌。坚持综合配套,构建道路畅通、食宿便捷的环境友好型景区,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

4.5 推进产业扶持由单向型向综合型转型升级

集中各类扶持产业发展政策要素,围绕生产链、科研链、资金链、政策链综合施策,政策层面突出风险防控兜底,探索经济林保险理赔实现机制,充分发挥保险兜底保障作用;市场层面突出数字产业在林草产业中推广应用,利用智慧云平台,强化市场营销。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科研转化、数字赋能、保险兜底,推进林草产业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猜你喜欢
干果经济林林草
龙江林草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林草风采
经济林新资源食品的种类及前景
经济林栽植密度与营造方式
厚朴经济林促发展
红土地(2018年7期)2018-09-26 03:07:24
如何解救受潮的干果
笑口榛子
小干果,大学问
美食堂(2015年2期)2015-05-30 23:2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