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13 日至15 日,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在沁水县举办山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现场推进暨业务培训会。这次会议是省林草局组建以来首次召开现场推进会议研究部署自然保护区工作,会议明确了全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目标和举措,指明了发展方向,是今后抓好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的一个基本指南,对科学谋划全省自然保护区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推进全省自然保护区提档升级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加强全省自然保护区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具有标志性意义。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袁同锁出席推进会并讲话,中共沁水县县委书记任彩虹出席并致辞。
袁同锁指出,当前,全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推进自然保护区转型升级,要一体化抓好“批、管、建、用”工作。一要统筹谋划,解决好“批”的问题。在批建新的保护地过程中,要聚焦保护重点,科学确定保护区域;在批复总体规划时,要与当地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对接,要与保护对象特征以及管理目标相适应,要统筹谋划科普教育基地、自然教育品牌和生态开发旅游;要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细化报批程序,建立审批清单和负面清单,提高“放管服效”工作效能。二要上下联动,解决好“管”的问题。主动联合省直林区、森林公安等,依法依规监督管理,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要全面掌握管辖区域资源现状,及时掌握物种活动规律、资源消长数据和栖息环境变化。要推行公益诉讼联动机制,深入开展“绿盾”专项行动,定期评估生态风险。推进自然资源产权确权登记,探索集体资源托管补偿机制,从源头上降低违规开发集体资源风险。三要明确标准,解决好“建”的问题。制定细化标准,突出“建”好保护栖息、智慧监测、研学教育、科研实验、自然宣教、宣传发布“六大”平台。四要解放思想,解决好“用”的问题。围绕延长“用”的链条,重点加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打造一批科考旅游、生态养生等特色生态旅游线路,建设一批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围绕激活“用”的动力,探索将林地林木资产和景观资源资产分别评估、剥离使用,通过租赁、特许经营等方式盘活林草资源。围绕拓宽“用”的路径,细化制定原住民生产生活、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准入的管理规定,让原住民端上“生态碗”。
培训班实地观摩了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中心(智慧平台、宣教中心)、舜王坪草原研学基地、南岔自然研学基地和阳城蟒河猕猴自然保护区宣教中心、研学基地,邀请湖南省林业局、北京林业大学的专家教授进行了室内授课。培训班上,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介绍了山西省野生动植物调查监测体系数据平台建设情况;历山、蟒河、太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分别作了典型经验介绍;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岳奎庆进行了会议总结。
岳奎庆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4 点要求,一是要充分认识此次培训会的重要意义。通过现场观摩,各单位要对标对表、分析形势、梳理思路,查找各单位存在的短板和参考,不断地提升保护区建设管理水平,真正把保护区工作抓起来,把保护区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放在基础性、战略性的重要位置,要落实在规划引领、基础建设、科研科普、保护利用各个层次上。二是要突出抓好自然保护区的重点和关键。要围绕“十个一”建设标准,推动保护区的高质量发展。要有计划、分阶段地完成“十个一”的建设目标。项目资金要服务于保护区建设发展,避免在项目资金投入过程中重复建设和资金碎片化。三是要重视保护区科研工作有序推进。科研合作是保护区开展科研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一定要深度参与,要通过参与项目培养人才,掌握科研工作方法和内容。四是要高度重视林长制考核工作。对年度工作的完成情况,总体规划编写以及保护地的监管情况,要积极主动进行核查,并及时反馈。
各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分管局长、省直林局局长、各市和省直林局自然保护区管理科长,局机关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相关驻并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38 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共140 余人参加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