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东“纽约之春”里森画廊展的现实主义叙事

2023-05-11 00:16王世强
艺术家 2023年3期
关键词:刘小东现实主义绘画

□王世强

刘小东是我国现实主义绘画的重要人物,其作品一直以生活为题材,擅长发掘普通人生活的魅力。在2020 年的春天,赴往美国纽约参加画展的刘小东走上街头,将自己在异乡见到的是非百态与体验到的人情冷暖作为题材,创作了一组名为《纽约之春》的艺术作品,其深沉的思想显现出其独特的现实主义绘画风格。本文将以《纽约之春》这一展览入手,试图从刘小东的成长环境、风格形成及现实主义视角,分析其绘画背后的人文主义思想,来阐释这一场纽约之旅。

一、现实主义起源

现实主义在19 世纪中叶盛行,并对浪漫主义艺术进行反驳,求真和似真一直是现实主义画家所追求的目标。一个相当普遍的观点认为,现实主义就是如相机般对自然的复刻,实则不然。邵大箴曾言:“写实这个概念在人们的心目中往往和照相、和分毫不差的模拟混为一谈,名声被搞坏了。写实并非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只要对着模特儿死抠硬画就能掌握到手的本领,它需要坚韧的毅力和勤奋的态度,需要在穷究自然的基础上进行精心的描写。”如果画家只是单纯模仿相机成片的话,那么相机是否可以直接取代现实主义画家的存在?当然,答案是否定的,相机的出现确实改变了人们对肖像画等模仿类艺术的需求,也影响了很多画家,甚至许多知名的画家如库尔贝、马奈、德加等都在绘画创作时参考相片。但我们要知道,摄影者在使用相机拍照时,也会受到角度选择、外界光线、曝光时长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摄影也并非“绝对客观”,现实主义绘画并非其可替代之物。刘小东对照片的态度也很明确:“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要你完成概括性的作品,你在现场可以完成大的作品。这就需要借助很多东西重新整理,因此照片也可以帮助你重现凭记忆根本画不出来的镜头。”虽然相片可以极大程度地帮助艺术家还原现场,但色彩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这就需要艺术家凭借经验积累进行改造。

法国现实主义代表库尔贝在进行绘画时,舍弃了作为主流以神为主题的宗教画和上层阶级的贵族画,而是以当时社会的底层劳动人民为主角,通过描绘人们的生活形态来反映当时社会环境。在1849年,库尔贝的《采石工》(如图1)问世,画面中一老一少的采石工并非作者臆想虚构,而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画面中只有穿着破衣烂衫的采石工人,没有宏大的背景,没有虔诚的信徒,也没有优雅的贵族,骄阳炙烤着辛勤的二人,我们甚至看不清他们的样貌。这对于古典绘画的优雅以及浪漫主义的幻想无疑是一种残酷的揭露。库尔贝将艺术的重心从上层达官贵族转到了底层人民。库尔贝在1861年的一篇宣言中曾提到:绘画,究其根本而言,是一种具体艺术,因此它只能涵盖真实与世纪存在的事物的表达。它是一种全然物质性的语言,这语言中的每个字都设计可见可触的物体;如果一种物体是抽象的,是看不见、不存在的,那么它就不该属于绘画的范围。由此可以看出库尔贝对现实主义绘画的肯定,以及对抽象艺术的排斥。现实主义画家们主张只有当代才应作为绘画的题材,因为时代的间隔,艺术家无法绘画出历史的“真实”,如库尔贝所述:绘画艺术只能由那些(对艺术家而言是)可见、可触的物象的再现构成,而艺术家深处某一特定时代“基本上是没有能力指出一个过去时代或未来时代的生活面貌”。反观刘小东也是秉承着这一观念,其所绘画的题材也是路边随处可见的行人、劳动的工人以及他的亲友等,其将绘画融入生活。

图1 库尔贝 《采石工人》 布面油画 1849年

二、现实主义对刘小东的影响

刘小东曾在文中这样讲道:“现实主义的原则是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显示本质和历史本质,真实地表现画家主观世界的情感、认识和理想。在表现手法上,并不拘泥于写实,完全可以广泛吸收和采纳各种手法,以更充分地体现其思想的深度和丰富。”中国接受现实主义思想已有百余年,并且其对国人的影响十分深刻,毕竟中国的现实主义艺术的特点便是真实。对于绘画选题,刘小东从未变过,生活便是他的全部题材。在与巫鸿的对话中,他曾提到在绘画学院的时光:“那个时候大家画政治领袖、少数民族等。基本上没有当下生活的画,画的都是英雄,没有普通人。要画普通人的生活也是经过提炼的。”这便是刘小东,生活给予他凝视的权利,他便充分发挥。

刘小东在学生时代的作品,并没有太过明显的风格,更多的是一种自身基本功的展示,其素描功底非常扎实,对人物的特征表现十分突出,线条硬朗,对人物的神态等细节把握得游刃有余,但若是一直如此,想必刘小东并不能取得成功。他在大学期间对后印象派主义和表现主义的绘画方式很感兴趣,便开始研究模仿。他曾在文章中说道:“御用传统功能根据产生新的视觉经验远比御用新的工具创造新的视觉经验艰难,然而,给传统工具以新的生命、新的创造却更加振奋人心。”

1993 年,刘小东与女友喻红第一次飞往美国纽约,并在此完婚。在此期间,刘小东观赏到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的画展,备受震撼。此后,刘小东开始转变风格,用一种返璞归真的心态,不再使用烦琐的线条与色块,而是以随意放松的态度去创作,其画中流露出一种质朴感,使用大胆且和谐的色块进行塑造。现实主义绘画是着眼于当下社会生活的,所以随着社会的变化,现实主义绘画也有着极大的变化。“唯当代者方可入画”,这虽然是浪漫主义的概念,却被现实主义画家弘扬,但究竟该如何来实现这个具有时代性的目标呢?19 世纪的现实主义者们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但刘小东有着现实主义者的自我修养,他拿起画笔,将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所见到的人、所见到的种种,以浓厚的色彩转化到艺术上,正如他所言:“我不知道,目光所及有限……我看见白人小伙跟警察辩论,我看到同性恋们仍然快乐地聚会,我看到河边无数塑身健体的各色人等。我画下了他们,画下我的目光所及。”刘小东的作品中饱含着“现实美”,沿袭着库尔贝等人对艺术的态度,1853 年库尔贝展出《浴女》一作后,被批评家们痛批,并认为他的艺术是野蛮的、粗俗的,画中赤裸身体的村妇更是惹得拿破仑大发雷霆。这样的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题材的创新,还是对传统美学的一种挑战。库尔贝将理想美的概念打破,并重新塑造“现实的”艺术形象,刘小东的作品中也依然潜含着这种反叛的精神。

三、展览之现实性

现实主义不仅要遵循真实地绘制社会生活的准则,还要探究生活的本质,因此,现实主义不只是再现生活原型,更是要在日常事件、人们的相互联系和性格中,选择那些具有意义与代表性的东西,将他们加以创造,展现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人、事、物。

在展览中我们可以发现,刘小东部分作品采用一种新的绘画形式来进行记录,如图2《纽约大学》,他用丙烯直接在照片上绘画,在纽约大学旁的十字路口只有高耸的楼房以及停在街边的汽车,冗长的街道一眼望不到尽头。刘小东似乎觉得相片中的景色过于沉闷,他在车道旁画上了几颗枝繁叶茂的大树,并在画面中央画上了一对夫妻,他们各自手中牵引着一条宠物狗,走到路口处驻足,望向街道的远处……不知他们是在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平静还是另有想法。虽然相片中的街景略显萧瑟,但刘小东绘上的人物使画面增添一丝生机与盼望。这种盼望更多是他自身的,他希望能够回到家乡,见到自己的母亲和好友,这种热切的情感一直压抑着他的内心,只有在拿起画笔,投入绘画时他才能感到些许心安,找回属于自身的平静。无论生活怎样,他依然选择面对它,记录它,从中汲取灵感并创作,这便是现实主义的可贵精神。

图2 《纽约大学》 彩色照片、丙烯 2020年

2004 年,为了新的创作,刘小东来到部队中进行写生,《十八罗汉》就是在这段军旅生活中完成的,他在那时就保持着写日记的习惯。现实主义者的日记不加妆饰,纯粹朴实的话语中饱含着情感。身为现实主义艺术家的他,绘画作品与其日记风格相同,质朴且纯粹,遵循自己的原则,在所处的时代中追寻自己眼睛所看到的,就如其所言:“现实主义是真实地反映时代的一种创作方法,在中国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现实主义必然有其强大生命力。”

陈丹青曾在访谈中对刘小东的艺术进行了肯定,也提到了日常对于艺术的重要性,并认为他的艺术中饱含更多的粗犷与奔放,并没有学院派艺术的保守风格。2000 年开始,刘小东的绘画也开始更多地转向关注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刘小东通过当下发生的中国时事问题,创作出更多更强烈的具有时代气息的绘画,致力于对“现实形象”的描绘。对现实生活的表面、背后及更深层的意义的探索,一直是他绘画表现的目的。由初期的一幅幅小画到近几年的一幅幅大画,刘小东在拓宽视野的同时,不断地扩展画布,扩大主题的选取,从这个变化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其艺术发展的轨迹。现实主义贯穿于刘小东创作的始终,他所有的作品都没有超越现实主义的内容,所有的油画作品都是围绕社会现实而创作的。他为现实主义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广作用,在国内甚至国际都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我们习惯性地把当代现实主义艺术家刘小东的影响归功于其独特的风格与视觉上的真实感,在现实世界中捕捉特定的情景。刘小东的作品有独特的艺术特点:他对色彩关系的把控能力非常强,并能用色彩渲染氛围;通过在大范围的区域使用明亮、纯粹、干净的颜色及背景明暗做出对比。在表现手法上,他是自由的、感性的、富有表现力的。这些都是他作品中富有魅力的一面。

当今社会的艺术愈发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刘小东作为当代艺术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时代和环境的影响,还要面临更大的挑战。从刘小东的身上,我们学习到,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还要保持对旧事物的创新,更要抵御市场与金钱的诱惑,维护自身艺术品格,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如此才能创造出更优秀的艺术作品。

猜你喜欢
刘小东现实主义绘画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春拍中国当代艺术最高价:刘小东《电脑领袖》中国保利以4600万元成交
新法律现实主义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新现实主义巨匠
什么是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