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云逸 王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以“融”为导向,促进各民族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效升级,成功创建为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实践证明,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坚持以“融”为导向,就要促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要把握好空间共聚、文化共享、经济共融、社会共治、心理共识五个维度。
打破各民族原有的地域边界,加快各民族在空间上的相互流动,推动互嵌式发展,是推动各民族空间共聚的有效途径。
促进各民族流动。顺应国内各民族大流动的趋势,加强城市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与管理,提高社区综合治理能力,将流入人口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和市民化网格化管理,对边疆142 名来恩人员定期开展“四联四送”,支持他们就业创业,扎根恩施。对恩施州内3 所高校近千名边疆学生,配备专职辅导员,实行混班混宿,使他们与各族师生一起融入恩施。针对每年80 多万外出务工大军,与浙江、福建等输入地精准对接,建立劳务协作工作站,定期开展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劳动维权等“春风行动”服务,协调解决住房、就医、上学、社保等方面落实同等公共服务,提高输转组织化程度,引导他们有序融入务工地。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吸引各族游客来恩施游览观光。2023 年春节期间,恩施州7 天接待游客140.51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1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5.83%、127.81%。元宵节期间,全州各县市共吸引近20 万游客现场打卡参与各类线下活动。
推动互嵌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小区)基础上,因地制宜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推动各民族空间共聚。大力巩固1425 个扶贫易迁点脱贫攻坚成果,引导24.3 万名易迁群众与邻为亲、与邻为善、与邻同乐,有效促进安置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利川市柏杨镇永兴社区是一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共居住着9 个民族,该社区着力构建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使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该社区既向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免费门店和政策支持,帮助小微企业进入市场,又吸引一些较大企业落户于此,为各族群众在家门口提供就业机会,使各族群众进得来、留得住、能致富,为其空间共聚奠定经济基础。该社区还传承国家级非遗项目利川肉连响、利川灯歌,深入挖掘世界优秀民歌《龙船调》、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水井古建筑群的“三交”历史内涵,使各族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为其空间共聚形成精神纽带。
来自新疆伊犁的夏提古丽在利川市苏马荡景区与各族群众共跳民族舞
推进共建合作。恩施州积极推进与周边省市共建合作,如恩施州与新疆博州共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来凤县与湘西州龙山县共建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咸丰县大路坝与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共建联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多措并举推动各民族空间共聚。
按照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原则,推动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创新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推动各民族文化共享的重要路径。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合一体,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文化形象。利川市第二实验小学通过融入思想道德建设、融入课程体系改革、融入校园文化打造、融入特色课程开展等“四个融入”方式,把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将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各族学生的心灵深处,坚定了各族师生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
推动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建设民族文化传承基地,促进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交融,打造全州各民族共享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形象,在此基础上树立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文化形象。目前,恩施州已命名了两批州级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共40 个),推动摆手舞、肉连响、西兰卡普等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交融,形成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性文化品牌。如根据原生态摆手舞改编的“摆手操”和“广场摆手舞”风靡州内外,深为各族群众喜爱,成为各民族共享的文化符号,在恩施女儿城、恩施土司城等景区都能见到各族游客共跳摆手舞的场景。据不完全统计,2022 年,来凤县慕名而来观看摆手舞的游客达5 万余人次,通过摆手舞展演带动3 万多人增收。
打造南剧《唐崖土司夫人》《本色》、音乐剧《太阳照在山窝窝》《黄四姐》等文艺精品,出版《陈连升传》《土司抗寇》等文学作品,编纂《鄂西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恩施少数民族文物图谱》等文化成果,推动各民族文化共享,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举办元宵节、端午节、女儿会等传统节日活动,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2023 年元宵节,全州八县市开展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闹元宵活动,用一场淋漓尽致、自由自在的节日狂欢,凝聚力量、寄语未来,为全州各族人民和外地游客献上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盛宴,倾力打造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努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推动各民族经济共融的重要举措。
举全州之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统筹整合资金769 亿元,组建2438 个“尖刀班”驻村奋战,8 个国定贫困县摘帽,729 个贫困村出列,110 万贫困人口脱贫,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创建了入选联合国减贫高级别会议案例的“杭恩携手扶贫新模式”,使全州各民族同步迈入小康社会,为推动各民族经济共融奠定基础。
按照“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总体要求,深度对接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主动融入三峡经济合作区、成渝双城经济圈,彰显“土硒茶凉绿”资源优势,立足大生态,构建大交通,发展大旅游,打造大产业,形成以现代农业、生态文化旅游业、富硒产业、新型工业为主体的绿色产业体系,推动全州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推动各民族经济共融提供内在动力。如建成特色农产品基地700 万亩,“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336 万亩,恩施玉露、利川红、恩施土豆等山货畅销全国;立讯精密、传化集团等中国500强企业相继落户恩施,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94家;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县市全覆盖,“832”平台销售连续三年居全国地市州第一。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构建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屏障,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和“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要求,恩施州委、州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决定》,加快建设全国“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力争在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产业发展、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上做示范,在发展数字经济、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上实现新突破,为推动各民族经济共融积聚后发优势。
加强政治引领,不断提高各民族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文明水平,是推动各民族社会共治的有效办法。
加强宣传教育。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教育,着力推进各族群众在社会各领域全方位交融,为社会共治创造有利条件。如开展不同层级的专题培训,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宣传教育,先后邀请湖北省民宗委领导为州直各单位、州三所高校主要负责人宣讲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并以视频形式将讲座覆盖到各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在州委党校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邀请上级机关业务处室负责人为全州民宗干部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专题辅导;在中南民族大学举办两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班,使各级党政干部进一步加深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在12 所中小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基础上,在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通过加强思政教育、文化建设、课外实践、校园宣传等方式,将其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恩施州民宗委与恩施日报社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开办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刊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征文,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舆论宣传;在杂志、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上开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文化符号解读”专栏,进一步加大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力度;支持湖北省民族歌舞团通过创新宣传形式,寓教于乐,将解读政策、宣传教育与文艺演出有效结合,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关知识在基层各族群众中入脑入心,为推动各民族社会共治奠定良好基础。
聚焦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与文明城市创建有机融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统筹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既做好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也做好精神层面的“软环境”建设;既从科学规划、优化布局方面加快推进城市建设,也从宜居宜业宜养宜旅的角度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着力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新变化、新成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开展共建联创。恩施州来凤县与湖南省湘西州龙山县共建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两县在基础设施、民生事业、产业建设等领域积极协作,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强规划对接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产业协作互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城市公交、通信、医保等服务,大力推动来凤、龙山两地各民族社会共治。
咸丰县大路坝与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以“六联六促”共建联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通过体系联建促优势互补、纠纷联调促团结和谐、治安联防促社会稳定、党务联管促安居乐业、干群联动促共赢发展、文化联宣促乡风文明等途径,促进两地各族群众在社会领域全方位融入。如两地围绕“平安同治”组建联合打击违法犯罪和重点地区治安整治工作小组,突出打击危害社会的刑事犯罪活动,重点加强边界、学校、企业等方面的治安防范力度,形成了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综治专干管点、派出所管面、司法所管片、群防群治队伍看院,点线面互动、全方位推进平安创建的工作格局,推动连两地各民族社会共治。
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是推动各民族心理共识的重要方式。
充分利用抗贫、抗疫、抗洪“三大战役”的成果,组织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培育各族群众“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家国情怀,推动各民族心理共识。如组织州内外主流媒体对脱贫攻坚成果及先进事迹、先进人物进行广泛宣传;总结提炼恩施州各民族团结抗疫、支援抗疫、受授抗疫等战疫史诗中蕴含的民族团结进步精神力量,表彰奖励抗疫斗争中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通过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其先进事迹,彰显恩施州各民族互助抗疫、恩施支援武汉抗疫和天津支援恩施抗疫的民族友爱,让全州各族人民深刻感受“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感受到“守望相助、手足相亲”的骨肉亲情,感受到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宣传杭州恩施扶贫协作、武汉市对口支援和湖北省“616”对口支援、“1+1”对口帮扶工作,让全州各族群众感受到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杭州市、武汉市人民的深情厚谊,感受到中华大家庭的温暖,进一步形成心理共识。
通过全州电力系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林丽命名的共产党员服务队,着力解决各族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幸福度、满意度,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增进各民族心理共识,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恩施州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突出以“融”为导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着力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