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菲亚,胡迎超
1.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二科,河南 驻马店 463300;2.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医学检验科,河南 驻马店 463300
脑卒中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急性呼吸功能障碍,为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临床常行气管切开术为患者建立人工气道,以确保气道功能正常,避免脑缺氧,从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1]。但切管切开后会导致患者的吞咽呼吸模式不协调,影响患者的喉部防御性反射,而留置的气管套管会引起气管狭窄、气管壁塌陷等并发症,诱发吞咽障碍,随着时间延长会增加患者肺部感染风险[2-3]。因此,对患者予以脑卒中气道温湿化管理及早期吞咽康复护理,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气道温湿化管理结合早期吞咽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4例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 例。试验组:男17 例,女15 例;年龄51~77 岁,平均年龄(58.82±5.19)岁;气管切开时间5~17 d,平均时间(9.14±0.74)d;脑梗死19例,脑出血13例。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53~79 岁,平均年龄(58.14±5.66)岁;气管切开时间5~17 d,平均时间(8.87±1.13)d;脑梗死20 例,脑出血12 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后批准。
纳入标准:(1)均经头颅CT 或MRI 检查证实为脑卒中,初次发病。(2)有机械通气指征,均行切管切开术。(3)意识清晰,无认知功能障碍。(4)生命体征稳定。(5)病案资料完整。(6)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既往存在吞咽障碍。(2)伴口腔或咽部异常史。(3)伴其他脑血管疾病。(4)既往有颅脑手术史。(5)伴精神系统疾病。(6)伴恶性肿瘤。
1.2.1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 包括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每日更换气管切开敷料、呼吸机湿化瓶及氧化管,定期对室内空气消毒,定期吸痰、翻身叩背以防止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予以患者鼻饲营养支持,待患者病情恢复时协助患者带机下床活动。
1.2.2 试验组患者予以气道温湿化管理结合早期吞咽康复护理 具体护理内容如下所示。(1)气道温湿化管理:为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并与呼吸机回路连接,插入加热导线,管路与湿化灌正确连接,加无菌注射液至标准水位,将湿化灌电源开关打开后调整参数,温度设置为37℃,使用过程中需保证湿化灌内标准水位,密切观察湿化灌温度,每周更换湿化灌并进行消毒处理。(2)早期吞咽康复护理:①吞咽障碍评估。指导患者取坐位,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并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根据患者的意识状况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估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②间接吞咽训练。指导患者张口,护理人员充分按摩患者的双侧咬肌及牙龈、软腭,指导患者做噘嘴、砸吧嘴、鼓腮等动作,3次/ d;调配1∶3的食用白醋与温水后蘸取适量液体擦拭患者的双侧颊部及舌部,2次/ d;指导患者尽量外伸舌头并上下、左右摆动,收回舌头后进行磨牙训练,3次/ d。③直接吞咽训练。指导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护理人员充分按摩患者双侧咬肌后一次性予以患者5 mL 温水,观察患者的吞咽及呛咳情况,若患者出现呛咳则增加至10 mL,指导患者吞咽温水时将注意力集中放在吞咽时肌肉动作上,指导患者在吞咽温水后做多次反复空咽动作以保证完全咽下温水,然后开展下一次训练,3次/ d。
1.3.1 痰液黏稠度 将痰液黏稠度分为I度、II度、III度3个等级。I度:痰液为白色泡沫或米汤样。II度:痰液为白色黏稠状。III度:痰液为黄色黏稠状[4]。
1.3.2 血气指标 监测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
1.3.3 口腔清洁度 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口腔清洁度,评估内容包括唇、黏膜、牙齿、硬腭、牙垢等12个方面,评分12~36分,评分越高则患者的口腔清洁度越低[5]。
1.3.4 误吸程度 采用内镜吞咽检查法(FEES)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误吸程度,评分1分表示无喉渗漏,评分2~5 分表示喉渗漏,评分6~7 分表示误吸,评分8 分表示静息性误吸,评分越高则患者的误吸程度越高[6]。
1.3.5 吞咽功能 采用临床护理用吞咽功能评估量表(CNSAT)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吞咽功能,CNSAT 量表包括流涎、咳嗽、舌运动、喉提升、饮水试验、口唇运动6 个维度,共有18 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 3 级计分法,分别赋值0~2分,总评分0~36分,分值越高则患者的吞咽功能越高[7]。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BZ_12_2050_543_2065_576)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患者的痰液黏稠度评级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情况 例
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PaO2、SaO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气指标情况(BZ_12_2050_543_2065_576)
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口腔清洁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CNSAT 评分、FEES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口腔清洁度评分、FEES评分、CNSAT评分情况(BZ_12_2050_543_2065_576)
气管切开术是保障脑卒中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可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维持中枢呼吸功能,但气管切开术会破坏脑卒中患者的正常吞咽肌群解剖结构及吞咽机制,导致患者出现吞咽障碍[8]。据报道称,43%~83%的脑卒中切管切开患者存在吞咽障碍,不利于患者病情康复[9]。因此,如何有效对脑卒中切管切开患者实施气道管理及吞咽功能训练,是临床护理的首要难题。
气道温湿化管理克服了以往微注泵湿化的一系列不足,可控制湿化液的温度,减轻对气道的刺激性,使得气道处于生理湿化状态,并可提高呼吸道的纤毛运动活跃性,提高湿化效果,有效稀释痰液并促进痰液排出,有利于减少痰痂形成,有效减少吸痰次数并延长吸痰间隔时间,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等。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痰液黏稠度评级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的口腔清洁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气道温湿化管理可有效降低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的痰液黏稠度,有利于痰液排出,保障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也可提高患者的口腔清洁度。在治疗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的原发病时,早期评估患者吞咽功能并开展吞咽康复护理,有利于恢复患者的吞咽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PaO2、SaO2水平及CNSAT评分、FEE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早期吞咽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咽喉部肌肉运动,建立咳嗽反射,促进胃肠道消化液分泌,纠正口咽部紊乱功能,强化中枢神经系统对吞咽动作的敏感性并引起吞咽反射,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与气道温湿化管理结合可有效减轻患者的误吸现象,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
综上所述,气道温湿化管理结合早期吞咽康复护理可有效降低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的痰液黏稠度,提高口腔清洁度,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减轻患者误吸及吞咽障碍,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