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科
一片面包、一杯咖啡、一群人……这家面包店的主人是一对德国夫妇,除了他们,员工与学徒都是听障人士。十二年间,店主夫妇培训了二十多名听障人士,不少人学成离开,成为面包师。夫妇回国后,新任店长秉承老店长经营模式,继续着这家温暖且有质量的小店。
爱心帮扶,在湖南做义工
乌韦·布鲁泽来自德国西南部的斯图加特,中文名叫吴正荣,在一家德国制药厂实验室工作,是公司骨干员工,收入可观。他的妻子多萝特·布鲁泽的中文名叫杜雪慧,工作稳定,是小学教师。
2000年的一天,28岁的吴正荣读报时,看到一则关于中国听障人士的报道,大为触动。原来在湖南,有许多原本能开口说话的听障人士,因无法及时接受康复训练,丧失了发声机会。吴正荣对妻子说:“我想去帮助那些孩子,你是否愿意跟我到地球的另一端,做些有意义的事?”杜雪慧很干脆地回答:“你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吴正荣夫妇辞去德国的工作,前往中国台湾学习了两年汉语,并于2002年参加了德国环球救助慈善项目,这是专为德国爱心人士寻找中国听障儿童作为资助对象的项目。吴正荣夫妇作为该慈善项目代表来到长沙,当义工帮助听障儿童。
儿童从植入人工耳蜗或佩戴助听器起,听力年龄方才开始。他们一旦错失声带发育阶段,声带硬化后就很难正常说话。
刚开始,吴正荣夫妇在湖南省残联康复中心帮助听障儿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他们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教孩子认字母、发音,手把手教他们看图说话,将孩子们的手放在自己喉咙前或脸颊部位,让孩子们感受声音震动的神奇及说话时的肌肉运动。
项目范围扩大后,吴正荣夫妇还经常去这些困境儿童家里走访,了解受助孩子的情况,以便能够及时有针对性地帮扶。他们往返于中国、德国之间筹集资金,通过中德家庭一对一方式,帮助那些差点彻底陷入无声世界的听障儿童。
吴正荣夫妇与湖南省残联及相关机构合作,寻找7岁以下的听障儿童,使用“环球救助协会”基金,帮助听障儿童做语言康复训练。敲锣、打鼓、提高分贝……他们想尽办法刺激听障儿童的听觉神经。
每当看到有孩子可以离开特殊教育学校,进入正常学校和普通人一起生活,吴正荣夫妇就觉得所做的事情很有意义。
因爱飘香,培养面包师
帮助受助孩子过程中,吴正荣夫妇发现不少听障儿童即便恢复了部分听力和语言能力,但长大后依然很难融入社会。他们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工作,社交圈非常有限。他们认识到,让这些孩子拥有自食其力的技能才能赢得尊严。
2011年,位于长沙市天心区太平街邻五一路的一家面包店转让。这家面包店的老板是吴正荣的德国老乡,吴正荣第一时间把不到20平方米的面包店盘了下来。他说:“做面包不需要和人交流,简单容易上手,非常适合我的孩子们。”因为喜欢德国音乐家巴赫的音乐,他便将面包店命为“吧赫西点”。他说:“巴赫的音乐很完美,我们也想做完美的面包。”为了做出完美的面包,他还专门聘请了德国资深面点师埃尔克。
很快,吴正荣发现位于太平街口的门面租金很贵,想到自己开店的初衷是给听障人士提供就业机会,是否在繁华地段不重要。于是,他把面包店搬到了租金较为便宜的湘春巷8号,更加专注地做好面包。
由于价格亲民,味道和口感都不错,吴正荣和听障店员们赢得了一大批铁粉,许多人慕名而来。即使这样,吴正荣依旧有不小压力,要付租金,要给店里的十名员工付工资,还想帮助一些助残机构。
到2020年,吧赫西点已培养出二十名专业无声面包师,不少人因为掌握了这门手艺,得到更好的工作机会,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家平价、零添加面包店背后的故事,顾客多了,营收状况明显好转。
曾经接受吴正荣夫妇帮助的孩子已长大,他们逢年过节都会给吴正荣夫妇发信息说:“我要结婚了”“我可以自己开店了”“我的成绩在班级前十”“今天,我把最爱的姑娘娶回家啦”“我要当妈妈了”……每当这时,吴正荣夫妇都会非常开心。
爱心延续,永不落幕
吧赫西点营业执照上的执照年限是到2031年,吴正荣夫妇原本想在长沙逗留更长时间,但思乡之情日渐浓厚。
2021年11月下旬,吴正荣向朋友透露将于次年回德国。回去前,他想找一个合适的人接手面包店,继续帮助听障人士培训与就业,让“无声”爱心继续传递下去。
46岁的汉学博士德国人何默凯毕业于莱比锡大学,妻子是天津人哈娜。他们得知吴正荣夫妇要转让面包店的消息时,何默凯刚结束银川的教学工作。何默凯谈道:“我一直对食品和手工比较感兴趣,而且教听障人士做面包也非常有意义。”
2022年3月,何默凯夫妇走进面包店,被店里的温馨氛围深深吸引,当即决定接手此店。何默凯夫妇从零开始,向吴正荣学习面包制作及门店管理技巧。吴正荣完成交接店面后,虽有不舍,但心里还算踏实,“现在中国有很多职业教育学校专门培训残障人士,他们掌握了手艺,就有机会和健全人一样获得工作。”
对何默凯而言,要兼顾原料供应、学徒培训、财务、设备维护、卫生等多方面事务,仍然有不小挑战,他称自己是“学徒店长”,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何默凯同样看重对听障人士面包烘焙技能的培训。他把看烤箱这项技能传给戴助听器的听障学徒,不久之后,学徒完全可以自己负责。他把自己看作是店长而非店主,认为听障员工才是主角。他说:“这个店因他们而存在,我尽量把工作和责任交给他們。如果有一天我离开这个店,它仍旧能运作下去。”
到2023年3月,何默凯夫妇已渐渐上手,有几位听障人士成功出师。哈娜揣摩出新的培训方式,把产品制作过程画成图片,配上文字说明,让听障学员看起来更加方便。何默凯说:“虽然我们店规模很小,但吧赫西点已是听障群体的一个品牌。”他希望其他公司看到听障员工专注、有效率、有很大潜力的一面,这是经营吧赫西点的意义所在,它为听障人士的生活带来更多希望,让社会更多地认识与接纳听障群体。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钟健 12497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