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强国背景下三峡河段智能通航总体框架与发展趋势展望

2023-05-10 03:15王海滨陈轩李佳恒
中国水运 2023年4期
关键词:河段三峡航道

王海滨,陈轩,李佳恒

(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湖北宜昌44300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交通行业开启了利用高新技术深化改造的进程,智能铁路、智能航运、智能公路等创新应用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作为集通航安全、海事、航道、调度、船闸、升船机、锚地、通信等航运管理服务全要素为一体的三峡通航,需要紧紧围绕交通强国建设目标,积极推进新技术在三峡通航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创新,实现三峡河段通航智能化、现代化,更好地服务交通强国建设。

1 三峡河段智能通航发展定位

立足三峡通航发展基础,结合三峡通航高质量发展需求,突出服务交通强国战略大局,充分彰显三峡河段通航管理特色。突出新兴技术与通航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推进三峡河段通航基础全要素数字化、通航管理与服务应用智能化。鼓励面向智能通航理论方法、工艺技术、装备系统、标准规范开展跨领域、跨区域产学研用合作,共享智能通航发展成果。

创新发展新高地。在交通领域创新中勇做探路者,探索新技术对船舶、通航基础设施及内外部环境信息的全面感知、融合处理和科学决策,打造国际一流的枢纽通航智能管理系统。

为民服务新标杆。在服务交通强国建设中当好先行,聚焦船舶过坝需求,实现船舶过闸的计划、航行、锚泊、安检等全过程无缝服务,增强过闸船舶船员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绿色发展新典范。以智能化技术拓展三峡通航绿色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三峡通航区位与综合管理优势,优化通航组织模式,集聚绿色要素资源,为枢纽通航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

2 三峡河段智能通航框架研究

2.1 智能通航

智能通航作为智能交通体系的一部分,是广泛应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北斗、BIM 等新技术,通过对三峡枢纽河段船舶、航道、通航建筑物等设施及内外部环境信息的全面感知、协同互联、智能分析决策,高效综合利用所有资源[1],实现船舶在三峡枢纽通航的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高度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

2.2 智能通航的技术特征

基于智能通航的丰富内涵,区别于传统通航,智能通航体现出以服务化、智能化、自适应、随需而变的特点。

(1)全面感知、泛在物联。基于视频、无线传感器等感知技术实现船闸、航道、三船(船公司、船舶、船员)等船舶过闸全过程中有关要素等进行全面的信息感知,实现通航基础设施、船舶的状态感知。通过移动互联、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人与基础设施网、通航服务网的全面互联、融合发展。

(2)海量存储、融合计算。通过依托云计算的巨大能力,解决信息传递慢、延迟等问题[2],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充分挖掘大规模数据潜在信息,强化信息共享程度,提升决策和管理效率。

(3)大数据分析、智能决策。运用大数据从海量数据发掘隐藏在信息内部的特征和规律,通过实时分析、预测,促进船舶安检和通航组织效率、航道和船闸通行能力、锚地使用效率的提升。逐步实现通航智能管理、信息智能服务及通航基础设施和内部设施设备的智能控制。

(4)可视可预测、全程协同。通过数据分析和建模,利用先进的表现技术,提供可视化、可预测的服务[3],推进打造全景式信息服务和智能化助航服务建设,实现以多种服务手段为社会及船方提供实现全方位、全流程、全对象的智能化信息服务。

3 智能通航总体架构及系统组成

3.1 智能通航总体架构

智能通航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整体上来看,由智能感知层、智能传输层、数据资源层、智能决策层、智能应用层等组成。

按照“彰显三峡通航特色、示范枢纽智能通航、服务交通强国建设”的总体思路,三峡枢纽河段将具体通过逐步构建“一网一图一中心一平台”的三峡智能通航体系,分步推进智能通航建设。一网:是指以航道、通航建筑物、船舶等全要素感知为基础的基础设施信息感知网;一图:是指三峡河段高精度二、三维一体的电子航道图;一中心:是指集航道管理与通航建筑物运维、船舶调度、船舶监管等多业务融合管理的三峡通航运行智能管理中心;一平台:是指过闸船舶安全检查与过坝全过程服务一体的船舶监管服务平台。

图1 智能通航总体框架

3.2 智能通航应用系统组成

智能通航应用系统是枢纽通航管理的外延,是智能通航最终发挥效果、对外提供能力的载体。根据智能通航丰富的内涵,结合三峡通航管理和服务实际,初步确定现阶段智能通航应用系统主要由智能调度与智能交管、智能监管与智能服务、智能监测与智能运维三部分组成。

(1)智能监管与智能服务。运用新技术与通航管理数据的融合中的应用与研究,实现过闸船舶安全检查的远程化、智能化和航道与船舶运行态势智能评判、监管。打造全景式信息服务和智能化助航服务建设,实现以多种服务手段为社会及船方提供自助化、精准化、个性化、智能化的信息服务。

(2)智能调度与智能交管。将调度规则和人员经验知识化、结构化、智能化,将整个调度水域不同节点统筹考虑,实现调度计划的一体化编制和智能调整;整合三峡河段VTS、AIS、CCTV、数字航道等数据信息,引入视频智能分析等人工智能及实景展示等多种技术,提升数据研判能力和船舶交管水平;打造全水域覆盖、全节点统筹、全流程动态调控的船舶过闸一体化体系。

(3)智能监测与智能运维。运用视觉与图像等数据采集技术,实现通航环境要素智能诊断,以通航基础设施设备及运行环境状态感知、运行控制、故障诊断、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等技术为基础,实现移动装备及基础设施的自感知、自诊断、自决策及协同运行;掌握基础设施及移动装备劣化机理及演变规律,实现“计划修”向“状态修”转变,提高养护维修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4 智能通航建设任务及场景展望

4.1 近期主要建设任务

(1)构建通航全要素数字化感知网。依托规划建设项目,加强通航要素信息化感知设施建设,推动5G、北斗、BIM 等新兴技术与通航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水情、气象、CCTV、船舶吃水检测等信息化感知设施,加强通航建筑物基础设施运行状态在线监测,实现对各类通航环境要素的数字化采集。

(2)构建二三维一体化电子航道图。结合三峡河段航道特点,深度融合航道周边陆域的二维数据、航道沿岸地形和建筑物实景三维数据、水下地形数据以及船闸、升船机、航标、水位站、跨江建筑物、临江重点建筑物等三维模型数据,建立二三维一体化的航道与通航基础设施全景信息模型,打造三峡通航一张图。

(3)构建通航运行智能管理中心。依托基础设施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推动区域联动智能调度,将各类数据、调度规则和人员经验通过智能技术进行知识化、结构化、智能化,将整个调度水域不同节点和船闸检修、枯洪水期、极端恶劣天气等应急情况统筹考虑,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三峡通航区域联动智能调度系统,实现智能动态调度、智能协同控制、智能诊断等功能,达到调度效率最优,提升应急处置和决策能力,提高船舶过闸效率和体验。

(4)构建船舶监管服务一体化平台。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的信用信息归集,全面汇集船舶、船员、船公司等动态监管数据。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奖惩机制,综合运用信用信息,开展信用风险预警和分级分类监管,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体系。建设船舶航行全程助航服务系统,实现船舶在调度水域结合时间、空间状态自动获取助航信息服务,在三峡现有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的基础上,扩充基于一张图的信息查询服务系统,打造全景式信息服务和智能化助航服务。

4.2 初期智能通航应用场景

(1)基于BIM 可视化模型的全河段数字化管理。依托BIM 技术在构建结构对象可视化模型的基础上,集成融合运营、养护、传感器等多维信息,建成全河段三维数字航道、通航建筑物状态在线监测等应用,并在BIM+GIS 的集成融合、三维可测实景技术、通航基础设施安全状态综合分析及预警、智能运维辅助决策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果。

(2)实景融合的通航场景全态势监控。通过5G、北斗定位、图像识别技术、AR、人工智能等技术与通航业务的融合,建成管理和应用海量视频的实景融合的通航场景全态势监控,形成对监控场景的三维全景视频监控体系。实现重点水域航道与船舶运行态势智能评判、智能船舶排挡计划等场景应用,初步实现船舶过闸锚泊、排挡、待泊全过程交通组织智能化。

(3)混合交通数字孪生场景构建与共融。探索运用以数字化方式创建物理实体的虚拟模型数字孪生技术,连接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通过虚实交互反馈、数据融合分析、决策迭代优化等手段,对通航管理面临的各类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总结运行规律,掌握船舶和货物流向的特征,预测长江航运发展的趋势,提供更加实时、高效、智能的服务。

5 结语

在交通强国建设这一背景下,三峡通航的智能化发展刚刚起步,下一步应以促进新技术与通航管理实际需求深度融合为目标,推动通航管理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进一步提高通航效率,增强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服务品质,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本文初步设计了智能通航总体架构及组成系统,下一步可以继续围绕智能通航的中长期目标、新技术与行业深度融合方式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河段三峡航道
SL流量计在特殊河段的应用——以河源水文站为例
石泸高速公路(红河段)正式通车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新航道
春到三峡
我国首条40万吨级航道正式开建
浅析黄河河段维修养护施工工艺
防凌期宁蒙河段流量演进的分期分河段混合算法研究
我国首条40万吨超大型航道将迎来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