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运行
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之一)中珍藏着一块怀表。这块钢质怀表看上去普普通通,但其背后却凝结着4位老一辈革命家之间的深厚情谊。这4位革命家分别是瞿秋白、沈泽民、徐海东、彭德怀。
壮大苏区,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瞿秋白,江苏常州市人,1899年生,1917年在北京俄文专科学校读书,思想激进,文学知识丰富,经常在各种报刊上发表针砭时弊的文章,后任北京《晨报》记者。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瞿秋白深受鼓舞,1920年秋,他便以《晨报》记者的身份前往莫斯科访问。由于他有俄文功底,很快融入苏俄社会,开展采访活动,并与1921年去苏俄学习的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蒋光慈等中国留学生结为好友。当时十月革命刚胜利不久,社会整体经济十分困难,苏俄政府呼吁人民捐出金器等帮助国家渡过难关。瞿秋白深受触动,便将自己的一块金壳瑞士手表捐赠给苏俄劳动者协会。为了方便瞿秋白工作,协会回赠了一块钢壳怀表给瞿秋白。1922年,瞿秋白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1月,瞿秋白回国后担任《新青年》等刊物主编,发表大量政论文章,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国情,考察中国社会状况,论证中国革命问题,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开创性贡献。1925年1月,瞿秋白在党的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后来,在党的五大、六大上,他均当选为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27年8月,在大革命失败的历史关头,瞿秋白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重要贡献。
沈泽民,1902年6月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县。1919年,他在南京参加学生运动,次年7月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习。1921年4月,经哥哥沈雁冰(即作家茅盾)介绍加入上海早期共产党组织,成为共产党创建时期的党员之一。1922年,他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大上当选为团中央委员。1926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1930年回国。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他被补选为中央委员,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
1931年春,沈泽民及夫人张琴秋奉中央命令到鄂豫皖苏区工作,瞿秋白偕夫人杨之华在为沈泽民夫妇送行时,将自己从苏联带回的那块怀表赠送给沈泽民,祝愿沈泽民夫妇“到鄂豫皖苏区扩大红军,壮大苏区,不断取得新的胜利”。沈泽民表示一定会遵从中央指示,在苏区努力工作,“愿我们取得胜利后,在上海相会”。
“你们走,我留下”
沈泽民夫妇首先到达鄂豫皖苏区中心区域金家寨,当时正值第一次反“围剿”取得胜利,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军参战、拥军建政,革命热情十分高涨,这给初到苏区的沈泽民夫妇以极大鼓舞,他俩立即投入苏区党政军各项建设。为了解决苏区给养问题,沈泽民夫妇和中共皖西特委到产粮的霍邱县向地主征收粮食10万多担,在赤白区交界地区建立土特产品贸易货站,建立税收机构,将大别山滞销的茶叶、生漆、桐油、木材等土特产品向外推销。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征收交易税30多万元,保证了红军粮食和军需供给,缓解了皖西地区人民生活的困难。
1932年1月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成立,沈泽民任书记。在此之前第二次反“围剿”又取得胜利,红军和根据地都得到了大发展,红四方面军成立,全军近3万人。在这一年5月的第三次反“围剿”中,红四方面军仅苏家埠一役即歼敌3万多人,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创造了中国红军史上的空前勝利,受到了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的通报表彰。然而,当时苏区最高领导人张国焘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对国民党正在组织的第四次“围剿”不做充分准备,盲目乐观,听不进正确意见,认为这次来“围剿”的国民党只是偏师,导致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作战的一开始就处于被动地位。几仗一打,张国焘又由盲目轻敌变为惊慌失措,决定率红军主力离开大别山根据地。沈泽民坚决不同意,批评张国焘,说“我们不能扔掉苏区几百万人民不管,党和苏区先烈创造的苏区,不能不战而扔下!”
但张国焘一意孤行,还是要带红军主力撤离大别山,正在患肺病吐血的沈泽民说:“你们走,我是鄂豫皖省委书记,我不走,我要和苏区军民坚持根据地斗争。”时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的张琴秋劝沈泽民:“先随部队转移到外线,治好病再回来。”但遭到沈泽民婉言拒绝:“你们走,我留下。”张琴秋无奈只得含泪随主力红军离开了苏区。
“你指挥打仗少不了表”
红四方面军西征后,鄂豫皖省委和沈泽民将留下的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3000多人和地方游击武装重新组建了红二十五军,军长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坚持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保卫苏区。由于红二十五军采取避实击虚的游击战,打了很多胜仗,部队逐渐发展到1.2万多人。但这时“围剿”大别山的敌人仍有10多万,沈泽民没从根本上认识到敌强我弱这一基本形势,实行了错误的战役决策,要求红军和国民党军开展阵地战、围攻战。在围攻鄂东七里坪战斗期间,由于敌人防御坚固,红军虽攻势猛烈却难进寸步。徐海东感到红军伤亡太大,毫无胜利把握,向沈泽民建议撤围,遭到拒绝。在沈泽民主持省委扩大会议时,徐海东激动地说:“我们围攻七里坪……敌人吃得饱,睡得好,敌人没垮,我们倒垮了,钢军、铁军也经不起这样干啊!”“这样一支好好的队伍,就这样垮了,领导上应该负完全责任!”并批评省委是小资产阶级狂热性的领导。沈泽民坐不住了,严厉斥责徐海东并将他赶出会场。
围攻七里坪的红军与数倍于己的敌人苦战40多天,伤亡近半,撤出战斗的红军已是疲惫之师,开始了鄂豫皖红军最艰难的时期。作为省委书记,沈泽民也感到十分痛心。这时,他终于认识到红军的严重损失,是自己错误决定造成的,对于自己没有采纳徐海东的正确建议十分愧疚。当时肺病正严重地摧残着他,使他天天吐血,身体十分虚弱,但他还是拄着棍子,来到徐海东住处,准备向徐海东道歉。正患疟疾发高烧的徐海东得知沈泽民抱病前来,立即起身披衣,准备下床迎接。这时沈泽民已来到床前,紧紧握着徐海东发烫的手,说:“您的手怎么这么热,生病了?”徐海东说:“是打皮寒(大别山俗语,即疟疾),没事的。”徐海东说:“你的手也很烫啊!”沈泽民说:“我是老毛病,肺病,多少年了,整不倒我!”“几十万敌人都没整倒我们,发点烧,没什么大不了的!”徐海东看着沈泽民那消瘦的身子,十分心疼。沈泽民诚恳地对徐海东说:“海东同志,上次开会,我态度粗暴,对不起你,你的意见是正确的,早听你的意见,部队不会有这么大的损失!再开会时,我要好好检讨一下自己的错误!”听了沈泽民发自肺腑的话,徐海东十分感动。这时,警卫员端了一碗药来,要徐海东喝药,徐海东问警卫员:“几点了,我才喝不一会儿,怎么又喝?”沈泽民问:“你的表呢?”徐海东说:“不小心摔坏了!”沈泽民连忙从自己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块怀表,拉着徐海东的手,说:“这块怀表给你,你指挥打仗少不了表,我这病样,怕是用不着它了!”徐海东连忙推开沈泽民手,说:“我不要,不要,我再想办法,找敌人要!”沈泽民不由分说,将表塞到徐海东手里,关上房门走了。
1932年11月,部队向鄂东转移,到天台时,严重的肺病夺去了沈泽民31岁的年轻生命。临终前,他一边大口大口吐血,一边向中央写了沉痛的检讨和报告苏区斗争的意见。得知沈泽民病故的消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将在江西创建的中华苏维埃大学命名为“国立沈泽民苏维埃大学”,表示对沈泽民的深切怀念。1963年4月15日,中共红安县委将沈泽民遗骸移葬于红安烈士陵园,董必武亲笔为墓碑题写“沈泽民同志之墓”。
“这不是一块表,而是一段光荣的革命历史啊!”
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面临的严重局面暂时还不能改变的情况下,中共中央指示红二十五军可以实施战略退却,转移到平汉路以西的桐柏山区创建新的根据地。1934年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在光山县花山寨举行第十四次常委会,传达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和今后行动方针。会议决定红二十五军实施战略转移,开创新的根据地,留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领导地方红军武装坚持鄂豫皖边区斗争。会议决定程子华任红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任副军长,吴焕先任政治委员,戴季英任政治部主任。
11月16日,鄂豫皖省委率红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西进,开始长征。1935年9月15日,红二十五军历时10个月,途经4个省,转战近万里,到达陕甘根据地,同当地的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并打破了敌人的重兵“围剿”,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安置在西北创造了条件。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军需十分困难,毛泽东只好写借条向徐海东借2500块大洋。徐海东不但没有收借条,还加倍拿出5000块大洋给中央,说:“自家人用自家的钱,要什么借条!”此事在红军中传为佳话。
彭德怀对徐海东这位在大别山叱咤风云的人物早有所闻,专门登门拜望。刚见面,他就像老熟人似的对徐海东说:“老徐,你给我们送的5000块大洋,真是雪里送炭啊,多谢你这位财神爷。”两人交流各自长征的經历和对西北地区红军和根据地发展问题,谈得十分融洽,几乎忘了时间。彭德怀说:“你看,我俩只顾谈话,忘了时间了。现在什么时间了?我得赶回部队去交代任务。”徐海东问彭德怀:“老彭,你没有戴表?”彭德怀说:“原来有一块,摔坏了,不能用了!”徐海东忙从内衣口袋里掏出那块沈泽民当年所赠的怀表递给彭德怀,说:“这块表你拿着用。”彭德怀说:“你的表给我用,你呢?”徐海东撸起右手袄袖,露出了一块手表,说:“这是在大别山分的战利品!”
彭德怀风趣地说:“你有表,那我就不客气领情了!”说着,用耳朵听听怀表走动的嚓嚓声,看看秒针也在轻轻地跳动,高兴地说:“好家伙!”露出了满脸的笑容。
徐海东却严肃地说:“老彭,我这表只是借给你,等你有了好表再还给我!”
彭德怀有些不解,心想:徐海东是个大方的人,怎么小气起来了!便开玩笑地说:“你个老徐,一下送5000块大洋给我们都不心疼,这么一块旧表怎么还要我还给你?是不是什么纪念礼物吧?”
徐海东点点头,说:“是的,它是瞿秋白从苏联带回来的,后来送给了沈泽民,沈泽民又送给了我,可惜沈泽民已在湖北天台山病逝了……”说着,用手擦着眼眶里的泪水,“他连老婆都不要,是坚持大别山武装斗争累死的呀!”
听着徐海东的话,彭德怀点点头,说:“这不是一块表,而是一段光荣的革命历史啊!”说罢,郑重地将怀表装进内衣口袋里,“我可能不会还给你了,等革命胜利了,我们把它放到革命博物馆里,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它的光荣历史吧!”
就这样,彭德怀带着这块怀表南征北战,打了很多胜仗,一直到1946年,瞿秋白夫人杨之华从新疆监狱被释放后回到延安时,彭德怀亲自把怀表交给了她。此时,瞿秋白已牺牲10多个年头了!杨之华接过这块怀表,不禁百感交集。新中国成立后,杨之华把这块仿佛留有4位革命家体温的怀表,赠给了中国革命博物馆,成了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静静躺在展陈柜中向络绎不绝的观众诉说着那段深情。
(责任编辑:钱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