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3-05-09 00:55顾芳芳樊学秀江可申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经济带长江重点

顾芳芳,樊学秀,2,江可申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南京 211106;2.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外语外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休闲娱乐方式。乡村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吸引城市居民休闲观光、体验娱乐、寻访自然的重要物质载体[1]。2019年,中国乡村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超8 500 亿元。由于受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影响,长距离和跨地区的旅游休闲行为受到阻碍,城市近郊乡村休闲旅游成为更多居民旅游体验和休闲消费的重要选择。在满足人们休闲放松的同时,乡村旅游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和新活力,给当地带来了经济增收、就业扩大和基础设施完善等效应[2]。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也成为有效推进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路径。为更好地发挥乡村旅游、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深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9 年启动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建设工作,通过以评促建方式进一步推动全国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转型。数据显示,截至2021 年底,国家已先后公布3 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共涉及全国1 199 个乡村旅游发展特色突出、乡村振兴带动效应鲜明的村庄[3-5]。这些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及其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成为进一步研究中国乡村旅游的重要窗口。

乡村旅游发展迅速的背景下,乡村旅游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持续、广泛的关注。纵观已有的研究成果,从研究内容看,国外学者已从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视角,对乡村旅游的内涵特征、发展现状、模式及演化、乡村旅游发展的经济效应、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投资、乡村旅游的消费特征等方面进行系统和详细地研究[6-10],国内学者主要从地理学、城乡规划、自然资源学等视角,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11,12]、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13-15]、乡村旅游体验评价、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16-19]。从研究方法看,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学者都在不断尝试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分析,综合借鉴管理学、经济学等分析统计方法和模型,以期更科学化、精准化分析乡村旅游发展议题[20-22]。从研究范围看,乡村旅游的研究范围和空间尺度涉及不同区域,有以全国、某一特定区域或省(市)乡村旅游发展为研究对象,也有以某个乡村旅游景点为研究案例,分析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环境、优化资源开发布局和模式、促进产品业态创新等[23,24]。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乡村旅游的研究成果较丰富,也对乡村旅游从目的地建设、市场营销、产品开发、资源保护等方面形成比较系统化和体系化的认识。为进一步丰富和揭示乡村旅游在较大空间尺度重点区域的空间分布类型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以中国长江经济带范围内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样本,综合运用GIS 空间分析方法,揭示乡村休闲旅游的空间分布规律,明晰乡村旅游的类型结构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为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高质量转型和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长江经济带建设是中国重点实施的区域协同发展“三大战略”之一,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长江沿线11 个省(市),其中,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和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地区,湖北省、湖南省和江西省位于中游地区,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和上海市位于下游地区。长江经济带面积约205.23 万km2,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21.4%[25]。作为“黄金走廊”,长江经济带建设在推进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6]。2020 年该区域GDP 总量约47.16 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46.42%。同时,温暖湿润的气候和悠久灿烂的文明孕育了长江经济带多元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使其成为中国旅游资源富集区和旅游示范区。据统计,2019年,长江经济带国内旅游人次为60.06 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次为14 531 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为57 251 亿元,国际旅游收入达1 313.00 亿美元。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长江经济带范围内3 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名录中451 个重点村为样本。基础底图数据来源于自然资源部地图技术审查中心标准地图服务系统网站,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地理位置数据采用百度地图拾取坐标系统和ArcGIS 10.6 软件获取,并通过空间匹配得到长江经济带乡村休闲旅游的空间分布(图1);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中涉及的各省(市)水系、交通路网以及人均GDP 数据分别来源于全国水网分布信息资料、全国道路交通信息资源和各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年鉴。

图1 长江经济带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布

1.3 研究方法

1.3.1 最邻近指数 最邻近指数是一种用于分析点要素在空间范围内相互邻近程度、判断其空间分布类型的方法。用其测算长江经济带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类型,计算公式如下[27]:

式中,R表示最邻近指数;Ra表示长江经济带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实际平均最邻近距离;Re表示理论最邻近距离;di表示第i村到其最近邻村的距离;A表示研究区的总面积,本研究指长江经济带的总面积;n表示研究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总数(n=451)。当R=1时,表示长江经济带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随机性分布;当R<1时,表示集聚性分布;当R>1时,表示均匀性分布。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用正太分布检验得出Z,该数值代表了所统计数据显性的可度量指标值,根据Z 判断该算法过程是否需要拒绝提出的假设内容。当Z的得分趋于0时,表示研究区内几乎不存在显著的聚集性布局;当Z<0时,表示有明显的聚集性布局;当Z>0时,表示有离散性布局特征[14]。

1.3.2 不平衡指数 不平衡指数用于刻画研究要素在区域范围内的布局均衡程度,计算公式如下[28]:

式中,D表示不平衡指数;Yi表示第i位的累计百分比;n表示数量。D的值为0~1,当D=1时,表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部集中在某一个省(市);当D=0时,表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均匀分布在各省(市)[15]。

1.3.3 核密度分析 核密度分析能够直观地反映研究要素对周围的影响强度,有效解释研究要素的空间集聚特征和分布趋势。运用核密度分析法计算长江经济带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聚集程度,计算公式如下[13,14]:

式中,f(x)表示核密度;h表示带宽;x-xi表示x到xi的距离。f(x)越大表示聚集程度越高。

1.3.4 局部关联指数 局部关联指数(Getis-Ord)主要用于反映研究要素的局部空间格局,可以清晰识别要素观测值的高值簇和低值簇。运用Getis-Ord指数来观测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在长江经济带的冷热点区分布情况,计算公式如下[29]:

式中,(d)表示局部关联指数;wij(d)表示空间权重矩阵;xj表示j区域的空间变量值。如果(d)>0,表示在位置i周围的数值较高,为高值集中分布区,即热点区;如果(d)<0,表示位置i周围的数值较低,为低值集中分布区,即冷点区。

1.3.5 地理联系率 地理联系率用于分析研究区内要素与经济、人口等在空间分布上的联系程度。用其探测长江经济带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布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联系。计算公式如下[1,14]:

式中,V表示地理联系率;xi表示第i个地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占总数的比例;yi表示第i个地区人均GDP 占总数的比例。V为0~100,V越大,表明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联系越紧密。

2 结果与分析

2.1 类型划分结果

参考前人对乡村旅游资源分类的相关研究基础,结合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特征和功能,通过系统梳理,将451 个长江经济带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划分为农事体验类、自然生态类、人文古迹类、文化民俗类和特色产业类5 大类型[1,14,30],各类型的占比如图2 所示。农事体验类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指以参加农事生产和加工等活动为业态的重点村,主要类型包括生态体验园、采摘园、农家乐等。自然生态类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指依托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如地质地貌、河流湖泊、植被森林,通过旅游开发形成的村落。人文古迹类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指围绕历史文化古迹,如陵墓洞穴、庙宇楼阁而发展起来的以参观游览为主的村落。自然生态类、人文古迹类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以其独特的资源特性使得此类村落具有先天的发展优势。文化民俗类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指立足乡村民俗文化、民族风情、宗教节庆等文化民俗,形成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村落,如民俗体验园、文化街区等。特色产业类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指以在乡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色主题产业为基础发展而成的村落,该类优势产业通过“旅游+”模式开发成具有集中优势的旅游资源,如民宿体验、茶文化等。结果表明,文化民俗类重点村数量最多,占总数的36.60%;其次是农业体验类重点村,占总数的23.61%;第三位是人文古迹类重点村,占总数的19.89%;第四位是自然生态类重点村,占总数的14.32%;特色产业类重点村数量最少,只占5.58%,表明长江经济带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类型丰富,涉及乡村旅游的各方面,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图2 长江经济带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类型分布

2.2 空间分布特征

长江经济带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理论最邻近距离为47.87 km,实际最邻近距离为38.34 km,最邻近指数(R)为0.8,Z为-7.39,P为0.00,表明长江经济带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上呈集聚态势;长江经济带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不平衡指数(D)为0.02。D较低,表明11 个省(市)均有一定数量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布,说明长江经济带内部乡村旅游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各省(市)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开发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因此,长江经济带应该整合区域内资源优势,推进乡村旅游的协同发展。

2.3 空间密度特征

由图3 可知,长江经济带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在空间分布上形成“单核多中心”的片状分布格局。单个密度核心区为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区域,主要分布在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安徽省东部,并向四周扩散递减,形成“中心—外围”分布格局。多中心集聚区为以湖南省和江西省交界地带、重庆市、成都市、贵阳市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形成的集聚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分布密度最大的为上海市,核密度高达34.700个/万km2,最低的为四川省,仅为0.860个/万km2。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核密度分布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一致,长江三角洲是分布密度最高区域,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雄厚的经济及丰富的旅游资源奠定了乡村旅游稳定发展的基础。

图3 长江经济带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核密度分布

2.4 空间热点特征

通过ArcGIS 10.6 软件中Getis-OrdG*i分析工具,得到长江经济带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冷热点分布(图4)。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冷热点区总体呈现“热点集中”的分布格局。具体来说,热点区呈现“两核”的分布模式,其中一个热点区位于长江经济带上游的贵州省遵义市、铜仁市、重庆市,以及中游地区湖南省吉首市、张家界市,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另一热点区以下游地区的浙江省金华市为中心,分布于上海市,浙江省杭州市、绍兴市、台州市、湖州市、嘉兴市、舟山市、宁波市,以及江苏省无锡市、南通市,热点区共覆盖17 个城市和地区。冷点区仅位于湖北省黄冈市、鄂州市,江苏省徐州市,其余城市关联指数为0。总体上,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差异明显,热点区呈明显的“两核”分布格局特征,但未形成明显的冷点集聚区。

图4 长江经济带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冷热点分布

2.5 影响因素分析

从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评选标准出发,借鉴已有研究成果[14-17],结合实践中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分布的特性,探讨长江经济带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因素。

2.5.1 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是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最基本要素,也是乡村旅游发展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分布和发展。本研究以河流湖泊水系为指标考察自然环境因素对长江经济带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的影响。一方面,河流湖泊水系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水源,保障了乡村旅游活动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一些久负盛名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依托水域打造,河流湖泊水系亦构成了乡村旅游重要的景观要素。

本研究运用ArcGIS 10.6 软件,分别以5、10、15 km 为半径,对长江经济带主要河流、湖泊(图5)进行缓冲分析,结果表明,在0~5 km、5~10 km、10~15 km 的范围内分别包含53.88%、17.99%、11.50%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有83.37%的重点村分布在水域15 km 范围内,说明长江经济带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呈现“傍水”布局特征。

图5 长江经济带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河流、湖泊分布

2.5.2 交通区位因素 完善的交通设施是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推手。交通是旅游目的地和外界沟通交流的纽带,良好的交通条件不仅能缩短旅途时间,还能提升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提高旅游者的重游率。相较于城市旅游目的地,乡村旅游因其旅游活动发生在乡村,且大多为短途休闲旅游,对公路交通尤为依赖。尤其在进入自驾游时代,以家庭、小规模团体为特征的乡村旅游出行更依赖良好的交通可达性。因此,本研究以20 km 为半径,对长江经济带公路交通(图6)进行缓冲分析,解释公路交通对长江经济带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布的影响[14],结果表明,在20 km 的缓冲区范围内分布了大部分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进一步说明长江经济带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主要分布在离公路近的地域,交通因素是影响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布局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加强乡村旅游地的公路建设。

图6 长江经济带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与主要道路分布

2.5.3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影响乡村旅游地空间布局的决定性因素[31]。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一方面,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服务体系的完善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可以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居民的出游率。本研究以人均GDP 为指标研究经济因素对长江经济带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的影响,人均GDP 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地理联系率为80.86,说明经济因素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具有积极影响。

2.5.4 资源禀赋因素 旅游资源禀赋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乡村旅游资源的高富集度和高品质是影响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前提因素。高级别景区会通过自身的品牌效应、集聚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23]。在现行的旅游资源评价标准下,5A 级景区是中国旅游资源高质量的代表,象征着旅游资源的最高级别。本研究选取长江经济带5A 级景区(139个)作为资源禀赋的测度指标,分析资源禀赋因素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布的影响,5A 级景区数量与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地理联系率为87.49,说明旅游资源禀赋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布有显著影响。

3 讨论

本研究运用最邻近点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分析以及热点分析等方法,借助ArcGIS 软件,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态势、分布密度、空间热点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缓冲区分析、地理联系率等方法揭示了其内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总体分布呈集聚分布的空间态势,出现“单核多中心”的片状分布格局。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差异明显,热点区呈现“两核”分布格局。长江经济带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和格局与区域自然环境、交通区位、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旅游资源禀赋存在密切关系。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城乡协调发展的载体。基于本研究的结果,提出以下发展建议。①长江经济带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应以“特色突出、文旅融合、统筹规划”为指导方针,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②深度挖掘各重点村的资源优势,结合当地的发展差异,因地制宜,开发出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实现产品的差异化、优质化。③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板块,区域内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应发挥上海市、武汉市、重庆市的核心作用,推动区域内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经济带长江重点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长江之头
重点推荐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