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逸清
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推进,学生的作业已成为大家的关注点。解决社会反映强烈的中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问题,关键在于要抓住核心素养的本质特征,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清除目前中小学作业体系中存在的各种弊端。笔者领衔的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种子计划”团队对H 区五所学校的初三学生就化学作业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发现目前初中化学作业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①学校对作业管理缺乏有效性,没有建立系统性的作业管理制度;②学科之间不平衡,恶性竞争较多;③教师固守现状,套用现成的作业的现象比较多;④作业形式单一,机械重复性的多。因此,以作业为支点,推动整个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已势在必行。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2022 版课标》)坚持素养立意的课程目标,提出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和实施,促进素养发展的评价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2022 版课标》要求对化学核心素养的每个方面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以课程在核心素养方面的发展目标为依据,结合课程内容来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又可以为评价目标中的核心知识、化学认识方式、评价任务类型及水平要求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核心素养的发展评价离不开学业质量的评价,作业是学业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作业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业的价值取向,化学作业设计在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素养立意化学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化学单元作业设计要注重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业功能要体现育人价值。《2022 版课标》明确强调作业设计要科学,要体现整体性、选择性和多样性。作业的内容、难度和数量等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常规作业基础上,适当增加迁移创新和跨学科等综合实践性作业。要充分发挥作业在学生概念建构、知识拓展、问题解决等方面的作用,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化学核心素养是化学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化学教学是落实化学课程目标,引导学生达成化学课程学业质量标准的基本途径。化学学习评价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诊断学习效果、改进教学、促进课程目标的落实。而单元作业是化学日常学习评价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检测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为化学教学改进提供依据。因此要优化化学单元作业的整体设计与实施,必须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转化到化学课程目标、化学教学和作业设计优化等环节(见图1)。下文以“常见的酸和碱”单元为例进行说明。
图1 单元作业设计路径
《2022 版课标》提出“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主旨”,从核心素养发展的各个维度全方位构建化学课程目标。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既各有侧重,又彼此关联。化学观念体现了学科思维特征,科学思维体现了思维水平要求,科学探究与实践是发展学生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的平台与途径,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和立场。因此,化学课程目标指向核心素养的转化,是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课程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化学课程学习的重要价值。
如何贯彻落实化学课程的目标,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教育功能,是化学教学的关键。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对教学给予系统化的统筹与规划,以单元为单位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如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教学流程如图2 所示。
图2 单元教学设计流程
单元作业既能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又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知识内容的整体性和联系性则是它的本质要求。因此,单元作业设计一定是围绕单元教学目标,依据学业要求、内容要求来确定评价目标及要求(见表1)。
表1 “常见的酸和碱”评价目标及要求
在化学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科学设计单元作业,来加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在单元作业设计过程中以目标为指导,在单元作业实施过程中落实目标,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单元作业的育人价值。
单元作业设计要发挥大概念的统摄作用,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在控制作业总量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设计多层次、多类型的弹性作业。充分发挥单元作业的复习巩固、拓展延伸和素养提升等功能[1]。从单元整体规划入手,依据化学课程目标和学业质量要求,进行单元作业的框架和内容的结构化设计,并加以修改和完善。
该类作业可以基于化学大概念,通过构建核心概念体系的“知识图谱”,经历“知识运用”来发展思维。它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促进知识保持、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化学观念的形成。
化学大概念是对知识结构进一步挖掘后提炼出化学观念和思维方法属性的内容,是化学课程内容和素养培养的结合点。基于大概念结构化统整的知识内容,是将化学核心概念转化成学生认识化学科学本质的工具,是将化学概念、原理和规律进行提炼和升华,促进化学观念的形成。
案例1 是基于物质多样性的学习内容要求,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酸和碱进行分类,形成物质的分类观。学习水平从“知识图谱”中的单一分类延伸到“知识应用”中的组合分类。这个过程既注重了学生化学观念的形成,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将化学观念的形成与思维发展联系起来。
基础性作业有助于知识巩固、拓展延伸和思维训练,但对发展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还是有局限性的。基于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开展实践类活动作业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现有作业体系中的不足。
实践型作业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将课内所学的化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体验探究实践的过程,从中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落实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实践型作业形式是多样的,主要有动手实践类、文献查阅类、问题解决类、社会调查类等。案例2 的素材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健康问题,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合理应用抗酸剂。学生在经历探究实践过程中,对化学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会产生一种新的认识。同时,在此过程中也能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养成某种学习习惯,培养某种社会责任感。
《2022 版课标》中强调了化学和促进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强调科学技术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使用科学和技术时要关注其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因此,培养学生将化学、技术、工程相融合解决跨学科问题,主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科学自然观和绿色发展观,是素养立意的化学课程理念。
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着环境、能源、资源、健康和公共卫生等诸多方面的挑战,学生通过参与一些合适的跨学科探究实践主题活动,有助于培养运用跨学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植物神经酸的研究”调研活动项目,是“酸、碱应用”的拓展,针对“神经酸是不是骗局?”问题引发的社会性科学议题的合理应对而展开。该项目不仅涉及化学与资源、材料、健康等领域的敏感问题,又有化学、技术、工程融合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体现了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育人价值。活动主要通过科普阅读、小组合作、调查、交流等形式实施。
综上所述,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单元作业设计,要真正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去研究,这是一个有难度但很有价值的课题。问题解决的核心是:从学生学习规律入手,依据化学课程的理念,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转化到化学课程目标、化学教学和作业设计优化等环节。通过构建大观念统领下的单元作业体系,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真实问题,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