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媛,李爱娣,陈娟娟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江西 南昌 330006)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的多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多个器官系统的炎症,疾病复发缓解交替[1],自身抗体的病理性生成(例如抗双链DNA 抗体)[2],B 细胞和T 细胞的异常活化[3]。成年人中SLE 发病率大约为千分之一[1],以女性为主(9:1)[3]。在SLE 活动期间,免疫复合物在血管、肾脏和其他重要器官中积聚,主要引起炎症和血管异常。经典的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增加了SLE 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Thomas G 等报道SLE 共存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约为50%[4],所以SLE 患者高血压的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在整个病程中至关重要。SLEDAI-2000[5-6]是目前常用的评估SLE 患者疾病活动度的有效工具,且高疾病活动度和低补体血症均与高血压变异性显著相关[7]。补体系统是免疫系统的关键哨兵,是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此外,有研究显示血清补体C3 在血压升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8-11]。血清补体C3 可影响血管功能结构,使血管硬化,增加血流阻力,引起血压升高;C3 与脉压相关[12],而脉压是动脉僵硬度的标志。此外,血清补体C4 在一定程度上也参与炎症反应,也对血压变化有影响[10]。本研究基于在临床工作中发现SLE 初诊患者的血压多有异常,从而针对这种异常对其血压与SLEDAI-2000评分是否有相关性进行临床分析研究。主要探讨血清补体C3、C4,SLEDAI-2000 评分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相关性[13],并评估SLE 引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7 年9 月至2019 年9 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初次诊断为SLE (SLE 的诊断根据199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标准或2012 年系统性狼疮国际合作诊所分类标准)且未接受治疗的患者,共95 例。其中男11例,女84 例,年龄12~65 岁,平均年龄(35.29±12.42)岁,男女比例约为1:8,另外同期随机选择100 例年龄与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我国最新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将初诊SLE 患者分成血压升高(收缩压≥140 mmHg 和舒张压≥90 mmHg)组33 例与血压正常(90 mmHg<收缩压<140 mmHg,60 mmHg<舒张压<90 mmHg)组62 例。所有受试者血液标本均从静脉血中收集,研究不会为受试者带来额外的医疗费用和精神痛苦,并保护受试者隐私。这项研究没有利益冲突。该研究已获得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编号NO.〔2020〕010)。纳入和排除标准,见图1。
图1 SLE 患者纳入和排除标准
2.1 仪器及试剂 入院血压采用医用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在右臂测量两次血压,两次间隔10 分钟,使用两次测量数值的平均值。正常血压:90 mmHg<收缩压<140 mmHg,60 mmHg<舒张压<90 mmHg。血清补体C3 试剂、C4 试剂购自美国Beckman Coulter 公司。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C3正常值范围为0.9~1.8 g/L,C4 正常值范围为0.1~0.4 g/L。
2.2 SLE 疾病活动指数评分 入院时用SLEDAI-2000 评分评估SLE 活动程度[5-6]。SLEDAI-2000 评分数值用于分类SLE 患者疾病的活动程度。SLEDAI-2000 评分高于15 分表示疾病活动度高,而SLEDAI-2000 评分在10 分至14 分之间表示中度活动,SLEDAI-2000 评分在5 分至9 分之间表示活动度低,低于4 分表示无活动。
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6.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压与实验指标的相关性,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疾病危险因素,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1 受试者的基本特征和实验室测量 本研究实验组中,SLE 伴血压升高组33 例(n=33),男性4例 (12.1%),女性29 例 (87.9%),平均年龄为35.61±13.28 岁。SLE 血压正常组62 例(n=62),男性7 例(11.3%),女性55 例(88.7%),平均年龄为36.10±11.96 岁。各组年龄和性别比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LE 初诊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SLE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清补体C3、C4 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SLE 血压升高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SLEDAI-2000 评分均高于SLE 血压正常组(P<0.05),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的基本特征和实验室测量数据的比较
3.2 SLE 两组患者血压与血清补体C3、C4 及SLEDAI-2000 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 相关分析,收缩压、舒张压与SLEDAI-2000 评分呈正向相关关系(r=0.490,P<0.05;r=0.408,P<0.05),舒张压与血清补体C3、C4 呈正向相关关系 (r=0.223,P<0.05;r=0.285,P<0.05),收缩压与补体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见表2。
表2 SLE 实验组血压与实验指标的Pearson 相关分析
3.3 SLE 患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的评估 此外,我们进行了逻辑回归分析,以揭示SLEDAI-2000 评分,血清补体C3、C4 与SLE 引起的高血压的关系。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SLEDAI-2000 评分和血清补体C3 是SLE 患者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SLE 引发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心脑血管疾病的高负荷相关,研究表明,与非SLE 患者相比,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等在SLE 患者中更为普遍[12,14]。可能相关因素有目前广泛应用控制炎症症状的糖皮质激素(GC)、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和抗风湿药(DMARDs)及生物制剂治疗导致血压升高或现有原发性高血压恶化的情况[15-16];在疾病的自然演变中发生的肾病也可能导致继发性高血压[17];此外,SLE 的病理改变主要为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等小血管壁的炎症性病变,这种炎症可能是血管僵硬开始或进展的一个促成因素[12]。因本研究对象为初诊未治疗SLE 患者,故本研究分析暂不讨论与SLE 治疗药物相关的高血压。
本研究结果显示SLE 初诊患者入院血压高于健康体检者。SLE 血压升高组SLEDAI-2000 评分显著高于SLE 血压正常组(P<0.05)。之前有研究发现,经历SLEDAI 评分降低的SLE 患者显示动脉僵硬程度会有所改善[18],结合上述结果可推断SLE 患者血压升高与SLEDAI 评分相关。当SLE 处于疾病活动期时,SLEDAI-2000 评分越高,机体产生更多的自身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大量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致使补体C3、C4 水平进一步下降[19-20]。众所周知,补体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激活参与了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过程, 可以引起动脉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等的改变[21]。为进一步探究补体系统与SLE患者高血压是否存在相关性,我们分析并得出了SLE 初诊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与SLEDAI-2000 评分呈正向相关关系 (r=0.490,P<0.05;r=0.408,P<0.05),舒张压与血清补体C3、C4 呈正向相关关系(r=0.223,P<0.05;r=0.285,P<0.05),收缩压与补体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的结果。传统上,高血压及随后的终末器官损伤归因于血流动力学因素,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也会导致这种后果[22,30],SLE 患者免疫功能的紊乱及异常活化的免疫细胞和补体系统使二者的相关性更加紧密。在SLE 病理变化中,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增加并与疾病活动性相关,提示进行性血管内皮损伤[23];加上大量自身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并沉积于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中,募集并激活越来越多的补体发生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壁弹性变小,大大增加了外周血管阻力,从而使得其与舒张压相关性更为密切而非收缩压。且有研究显示SLE 高收缩压与狼疮性肾炎相关且是其独立预测因子之一,但补体与终末期肾病的发展并不相关[24],故考虑收缩压可能与补体不相关但与SLE 病程发展中的肾病相关。有研究发现C3 沉积在血管壁并且与已知的不利预后因素相关,例如高血压、低补体血症等[25-26],而C4与基线期高血压相关,但与高血压的发展无关[10]。故我们就SLE 患者高血压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了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LEDAI-2000 评分和血清补体C3 是导致SLE 患者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尽管补体在肝脏合成是最多的,但已有研究证实许多细胞如动脉平滑肌细胞都能产生补体C3[27]。重要的是,C3 刺激了这些细胞的过度生长。C3a 和C5a 也是促进白细胞募集的有效炎症因子。这表明动脉平滑肌细胞产生的补体可能是促进血管重塑的另一个机制[28]。由此更加明确了补体C3 与SLE 患者血压升高的危险相关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血清补体C3、C4 及SLEDAI-2000 评分与血压存在相关性,且SLEDAI-2000 评分与血清补体C3 为SLE 引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这意味着临床上对SLE 患者血压监控提供了新方向,根据SLEDAI-2000 评分及血清补体C3 可以预测血压变化趋势,这将极大地减少SLE 患者高血压的发生率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