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嫄嫄,王远卓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新时期,生猪养殖朝着规模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一旦生猪发生疾病,很容易快速蔓延,导致整个猪群患病。轻者会因疾病造成发育速度迟缓,重者可能造成其死亡,给养殖户或养殖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生猪疾病种类多,病菌产生途径多,病因相对复杂,因此,在生猪规模化养殖过程中,需要对其疾病种类及疾病产生原因进行细致探讨,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生猪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类型较多,主要有猪瘟、猪丹毒、猪链球菌病、猪肺疫、消化道疾病、弓形虫病、气喘病、蓝耳病等。其中,部分常见疾病又分为若干种类,如消化道疾病包括腹泻、仔猪痢疾(红痢与白痢)、传染性胃炎、水肿病等种类,猪瘟又分为慢性猪瘟与急性猪瘟等。下面仅对常见的腹泻病、气喘病、蓝耳病作出分析。
腹泻病属于生猪常见疾病,发病后具有典型症状,主要表现有腹泻、脱水、呕吐、食欲减退等。此类疾病发生于生猪养殖的各个阶段,多发于季节交替之际,仔猪发病率最高。此类疾病多由猪轮状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C 型魏氏梭菌、大肠杆菌引发,在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容易因病菌或病毒传播而引起群体性传染,因此,诊断时通常以细菌与病毒的类型为准,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生猪腹泻病类型及症状
生猪气喘病属于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多由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此类疾病具有流行性特点。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疾病感染率高,如在春、冬两季,气温变化较大时,多发生在幼龄仔猪与繁殖母猪之中,成年猪患此病后具有隐性特点,在规模化养殖条件下,受到饲养密度的影响,容易造成群体性感染。②由于该疾病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在发病后猪的肺脏、胸腔等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组织性病变,因而会间接造成生猪气管与支气管疾病,阻碍其黏膜系统功能正常发挥。实践经验表明,受到这种疾病影响后患病猪机体免疫力会下降,会进一步造成继发性疾病。例如,当发生链球菌感染或者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时,致死率较高。③在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当饲养管理配套设施不足,隔离管理落实较差时,此类疾病发生后很容易大面积流行,可以通过一个养殖圈舍传播到其他养殖圈舍,并引发区域性发病现象。
在冬春交替之际,猪高致病性蓝耳病会在母猪与仔猪群体中发作。根据发病规律发现,以自繁自养圈舍生猪发病为主。通常情况下,生猪受到感染后,会表现出流鼻涕、打喷嚏、呼吸急促、咳嗽等流感类疾病症状。保育期仔猪患病后死亡率极高,但是,育肥猪、公猪的患病率较高,当猪患病时其体温通常高于41℃。进入到每年的6 月-9月时,气温相对升高,在此阶段,育肥猪的感染率相对增加,而且死亡率会明显增加。部分病猪死亡前表现出肺水肿、肿出血并发症,可见口吐白沫的现象。此类疾病的传染源来自带毒猪与病猪,而且传播途径以精液、排泄物、分泌物等为主,因此,在规模化养殖中防控难度较大,发病率较高。
在新时期生猪规模化养殖过程中,为了达到防治目标,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预防方面,养殖人员需要注重日常的卫生管理、饲养管理、饮水与饲料检测,并针对生猪的排泄物开展跟踪式或抽样式检测,提前了解其潜在疾病。尤其需要根据生猪养殖中的质量管理标准要求,按时开展疫苗接种工作。
治疗方面,需要根据诊断结果,在科学用药的前提下实施针对性治疗,包括应用西药直接抗病毒与杀菌治疗,部分疾病可以应用中草药治疗。例如,在腹泻方面,西药的治病效果较差时,可以选择中草药,将其熬制成汤后用于疾病治疗。在当前的猪病治疗实践中,以专项治疗为主,综合治疗为辅,但是需要严格遵循用药标准,预防抗生素滥用造成猪肉品质下降等情况。尤其在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前期的治疗过程中,猪机体的温度较高,容易产生酸类物质,若使用磺胺类药物时,没有遵从计量说明,未配套应用碳酸氢铵药物容易导致中毒等情况。该原则下不同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如表2 所示。
表2 防治结合原则下的生猪疾病防治措施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应充分尊重生猪的生物属性,根据其作为哺乳动物的实际生长规律,对其实行标准化养殖。
例如,生猪生长过程包括了配种期、孕期、哺乳期、断奶期、育肥期等,因而应该在生猪不同的生长时期,结合生长规律设置相应的养殖标准,提升其养殖专业性。例如:①在仔猪7 日龄时,应对其增加补料并为其提供诱食。②到45 日龄时,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断奶,并对其进行转栏饲养。③到165 日龄时,可以根据其平均增重0.6 kg/d的标准对其重量进行科学评估,待其重量达到100 kg 后,可以对其进行出栏处理。尤其在当前生猪市场供给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结合实际市场行情,利用市场价格机制合理调整其出栏时间,扩增企业可营利空间。在饲料选择与添加物应用方面,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做好饲料质量管理等。
2.3.1 科学规划,合理选择猪舍建设场址
生猪养殖时的畜禽粪污比较多,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在养殖前期策划阶段应该根据养殖规模、项目投资等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猪舍建设场址。首先,需要选择地势平坦、活动空间较大的区域,规避自然灾害频发的区域。其次,需要对长年主导风向作出分析,尽可能规避养殖区域因处于上风向而造成居住区域的空气污染。然后,需要充分考虑到水源的便利性与管道铺设时的投资成本,并做好猪舍周围地带的隔离带设计。从实践经验看,还应严格地对猪舍进行分区,包括饲养区、活动区、饮水区、生活区等。
2.3.2 源头预防,引入优良生猪品种
在生猪品种选择时,应以本土市场育种为主,尽可能选择自主繁育的方案(如图1 所示)。引入优良生猪品种时,为了避免疫病传入,在引入之前,需要对生猪的品质、经济效益、常见疾病、养殖环境等进行综合调研,细致分析,同时,对其疫苗接种情况开展全面检疫,若未接种则需要根据疫苗接种时间适时接种。引种时还需要做好隔离与分批次引进。
图1 基于“公司+农户”代养的自繁自养模式
2.3.3 注重分期,开展精细饲养管理
在饲养管理时,应重点做好哺乳期、断奶期、育肥期的管理。例如,在哺乳期应保证不同的仔猪均能够吃到初乳,在猪舍温度方面应根据空气流通要求做好通风管理,同时根据仔猪日龄、常见疾病等进行疫苗接种,并开展定期清理、消毒工作。再如,断奶期应配套做好驱虫、饲料选择以及棚舍清理工作,尤其需要对其进食情况开展观察并做好登记等。
总之,新时期生猪规模化养殖过程中集中化程度较高,各类疾病发生后容易快速传播并引发猪群感染,因此需要加强生猪疾病防治及提高养殖技术水平。通过以上初步分析可以看出,生猪疾病类型较多,而疾病发生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在新时期猪病防治过程中,有必要将其与养殖技术充分结合起来,开展综合防治。建议在规模化养殖过程中,一方面选择分离式管理方案,加强常态化的疾病检查与诊治;另一方面则应做好圈舍清洁、饲养管理、疫苗接种等工作,为生猪营建良好的生长环境,确保其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