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手艺”遇上“新匠人”

2023-05-09 18:34:03张霄马力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面人竹编手艺

张霄 马力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苦学技艺,成为新生代非遗传承人、推广者,面塑、竹编、织染等“老手艺”在全新的设计与创作下摇身变成了大众喜爱的新时尚。传统的文化记忆正在被一群“新匠人”赋予当代的审美内涵,重回现代生活。

郎佳子彧:面人郎的三代传承

“能再捏一个冰墩墩吗?我家有一对双胞胎,要是只带一个回去就不好交代了。”北京冬奥会期间,摩纳哥亲王阿尔贝二世驻足在一个面塑摊位前,难掩喜爱之情。而这个冰墩墩面塑的创作者,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郎佳子彧。

这个“ 95后”的年轻人出生在面人世家,爷爷是“北京面人郎”的创始人郎绍安。家族的传承让他4岁时就喜欢上捏面人,如今技艺掌握得可谓炉火纯青。不过,在这位年轻的传承人看来,光能捏出栩栩如生的面人还不够。

“曾经我爷爷就经常在外事外交活动中展示自己的面塑作品,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这让我从小就非常崇拜他。”而如今,这样的重担交付自己肩头,郎佳子彧对传承的意义有了新的感悟,让面人再度流行起来,得到新一代受众的喜爱成为郎佳子彧为之奋斗的目标。郎佳子彧认为,要想创作出流行于当下的面人作品,一方面要在技巧上精益求精,另一方面要在创作主题上与时代结合。

于是,除了憨态可掬的冰墩墩,在郎佳子彧的巧手下,还诞生了桀骜不驯的黑眼圈哪吒,酷帅有型的灌篮高手,让人忍俊不禁的经典“葛优瘫”等等受到时下年轻人喜爱的各色面人。这种用新形式展现老手艺、用年轻人的话语讲好非遗故事的传承与创新,让他在短视频平台收获大量粉丝的同时,也荣获了“2022北京榜样”年榜人物。

除了用老手艺做新题材,郎佳子彧还在尝试用新做法呈现旧题材。

在他创作的《火神祝融》中,“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的上古火神祝融跃然而出。为了将《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展现出来,郎佳子彧埋头创作了两个月之久:“有时睡前灵感来了,就赶快起床去画,这一画就是三四个小时。”

如今,郎佳子彧创立了工作室,一边制作发布传统手工艺相关的自媒体内容,想办法把内容变现;一边尝试开发教学或文创类产品,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面人。他期望通过传播改变或重建大家对传统手艺的看法,让大家感知传统文化的“酷”。

20多岁的郎佳子彧捏了20多年的面人,在“面人郎”传承人这个岗位上,他更想让年轻人理解文化的脉络,不仅是做地理上的中国人,更要做文化上的中国人。

杨昌芹:竹编开启的新梦想

2007年,17岁的杨昌芹从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原本可以选择去非常好的幼儿园工作或者破格进入高等学校继续深造学习的她却因为毕业实习时喜欢上了传统竹编,最终选择离开家乡贵州印江到赤水市学习竹编工艺。

杨昌芹离开家乡学艺的决定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 爸妈说别人是撞了南墙就回头,我是撞了南墙还要搭一把梯子爬过去的人。”学艺之路并不好走,杨昌芹凭着执着和倔强,短短几年内,竹编技艺就变得炉火纯青,作品先后数十次获得省内外工艺品大奖。几年后,这个“90后”的姑娘靠着精湛的竹编技艺成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的传承人。

而杨昌芹的梦想却远没有止步于此。“一根竹子,如果当作加工材料卖,最多能卖10块钱,但经过杀青、破篾、染色、拉丝、编织等20多道工序,制成各种竹编手工艺品,一件器物就能卖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杨昌芹说,就是山上这一棵棵青绿的竹子,在手艺人的创作中变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法宝。

2012年,杨昌芹在赤水市大同镇成立了自己的竹编工艺厂,很多留守贫困妇女成为工厂第一批“产业工人”。结合市场需求,她带领团队开发出了竹提包、茶杯、花篮、字画等上千种竹编产品,通过展会、电商等销售渠道,源源不断地将竹编制品销往全国各地和国际市场。“只有让非遗技艺不断地融入普通人的生活,在创新中不断地创造价值,老手艺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杨昌芹希望,竹编传统技艺能在一代代年轻手艺人手上焕发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竹编工艺也受到了海外网友的关注,2021年在TikTok上得到7000万网友在线围观。对此,杨昌芹乐见其成:“竹编技艺火到国外,证明这项传统技艺深受喜爱,我们还要开发更多适合国际市场的产品,创造更大的价值。”

针对包括竹编在内的非遗保护和传承现状,杨昌芹认为,目前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技艺以及产品,没有形成品牌,缺乏规模效应。她建议通过产业基地的建立,整合技术资源,完善培训体系,打通产销渠道,塑造文创品牌,这样才能开拓出更大市场,更好地做好保护和传承。

如今,在杨昌芹创办的非遗竹编产研学基地,更多的年轻人返乡来到这里。“年轻妈妈们在基地里做着竹编,身边是竹篓里熟睡的孩子。”杨昌芹说,这就是乡亲们追求的幸福模式。

林栖:与非遗的不解之缘

2023年3月25日,由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江南分院、植物染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荣华、“生活在左”品牌林栖设计团队联袂打造的“中国传统色植物染服饰”在北京751第一车间“生活在左”《盲目》秀发布。

芙蓉红、榴花红、瓜瓤红、深藕色、柘黄、蜜合、月白、碧色……一个个带有大自然鲜活灵气的中国传统色彩,为服饰赋予了流光吐麝、曼妙轻柔之美。

“这件长裙是以牡丹著名品种‘姚黄’的颜色来命名的,展现了姚黄犹如金箔镂成、金衣曳地、金冠照云之美。”在本场服装秀的设计师、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也是“生活在左”品牌的创始人林栖看来,本场有4 0多套件服装,涉及计38个中国传统色的服装秀,是唤醒国人对中国传统色的认知,让多彩的植物染技艺走进当代时尚生活的一次大胆尝试。

而这样的尝试,林栖已经做了无数次。在2022北京中国国际时装周上,林栖就曾以一组蓝印花布制作的服装惊艳全场。《被子》《蓝书》《方言》《中国五色》《青出于蓝》《原力》《盲目》等时装秀不仅在国内大放光彩,也走到了倫敦等国外各大时装秀场,通过衣裳的力量,将具有东方特色的文化展现世界。

“很多人会觉得非遗是过去式的、传统的,但我们把传统文化、传统技艺运用到服饰中,让现代人在生活中能够穿着使用,推动非遗走向时尚前沿,从而打造非遗文化生态圈。”林栖说。

现在,林栖不仅致力于将传统非遗融入服装升级,更投身打造着一个中国传统手工艺度假村“林栖三十六院”,通过非遗推动乡村共富发展,让非遗得到活化传承和使用。

猜你喜欢
面人竹编手艺
手艺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竹编在室内隔断中的应用
竹编艺人
金秋(2021年24期)2021-04-01 10:05:46
1500m2竹编人文艺术,隐于自然的轻灵简雅!
房地产导刊(2020年9期)2020-10-28 08:37:44
最贵的不是手艺
学生天地(2020年22期)2020-06-09 03:07:42
孙空空 捏面人
面人王
三月三(2017年10期)2017-10-25 17:57:28
面人王
三月三(2017年10期)2017-10-25 09:05:18
《寻找手艺》让“手艺”文化走红
华人时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