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轩
提起葫芦丝中的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或许很多人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个纤细柔美的傣族姑娘在西双版纳的月光下跳舞的画面。那是我最爱也是我认为最能表达出葫芦丝音调和情感的曲目,同时我也一直有一个上台演奏这首曲子的梦想。
葫芦丝在学校的文艺晚会中一直都不受重视,但那一年我们中学举办校庆演出活动,学校竟然决定以葫芦丝独奏《月光下的凤尾竹》作为压轴节目。这可是个绝佳的机会!于是,我马上报名参加演出选拔,可现实却给我泼了一盆冷水——老师准备的演出服是紧身的傣族演出服,码数只有小码和中码,这意味着青春期发胖的我无法穿着统一服装。
“她那么胖,还来参加选拔啊?能穿得上演出服吗?”
“她不知道《月光下的凤尾竹》讲的是一个似凤尾竹般纤细的姑娘在竹林里跳舞吗?她的形象怎么匹配啊?”
我始终认为,曲目的表达是通过表演者的演奏技巧和注入的情感来实现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观众第一眼看到的是表演者的外在形象。我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那些言论的影响,所以接下来的选拔,我表现得一塌糊涂。我觉得,我的葫芦丝梦想要止步于此了。
“听了那么多人的演奏,这个女孩是我唯一从曲调中听出了对葫芦丝的热爱的人。”主判老师赞赏的话让我抬起了头。
“但刘老师,我们这次演奏的是《月光下的凤尾竹》,这个女孩的身材,恐怕……”旁邊的老师开始窃窃私语。
我落选了,原因是第二段演奏失误,但我想真实的理由不止这个。
那次的校庆表演非常成功,不出所料,是由一群身材苗条的女孩来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
“愿意的话,你可以留一下你父母的联系方式,我教你吹葫芦丝。”温和的声音在黑暗中响起,原来是主判刘老师过来找我。
刘老师是市里著名的葫芦丝演奏家,在她的教导下,我掌握了很多演奏技巧,也逐渐开始登台演出。但《月光下的凤尾竹》是我一直不敢触碰的曲目,也许是因为当年那几句话,也许是因为别的。
大学的第一场文艺晚会前夕,乐器社社长拿着我填写的入社申请单,兴致勃勃地问我:“你的特长是葫芦丝?我们这次要不要以葫芦丝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开场?我觉得一定能够震撼他们。”
“我……”我张了张嘴,但没有拒绝,可能是我内心一直想要那样一个机会去表现它,也去表现我自己。
练习之初,我特地联系了刘老师,她对我的这个决定并不意外,尽管我这些年从未登台演奏过这首曲子。她说:“去体会这首曲子的意境,用你的心去感受,用你气息的力度去表现你心目中的凤尾竹姑娘。”
我闭着眼睛抚摸着音孔,开始吹起这首在心中响起过无数次的曲子。第一遍有错误,改;第二遍情感不到位,重新来。一遍遍地练习和揣摩,一个具象的凤尾竹姑娘逐渐在我指尖明朗起来。
那是一场独奏表演,彼时仍不算苗条的我为了更好地表现这首曲子,还是选择穿上了紧身的傣族演出服登台。灯光打亮,站在舞台中央的我闭上眼睛,思绪仿佛飞到了西双版纳,仿佛我就是在月光下跳舞的凤尾竹姑娘。月光散尽,演奏结束了,台下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你是我们见过的最漂亮的凤尾竹姑娘。”台下,我收到了社员们的夸奖,像是不受宠的孩子突然得到了满满一大罐糖果。
我很庆幸,自己终于点亮了那个“凤尾竹姑娘”眼里的光。在人生的舞台上,奋力追逐梦想的我们永远是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