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光唐
扬美古镇位于左江下游,三面环江,离南宁市中心30多千米,水陆交通方便。建于宋代,当时是附近的商品集散地,有著名的魁星楼、清代一条街、明清古建筑群、梁烈亚故居等景点。明代著名旅游家徐霞客就曾从南宁乘船上左江,赞誉过扬美沿江风光。
我们从南宁市区南湖公园旁出发,驱车一路向西,1个小时即达。眼下临近春节,冬季旅游淡季,门票免收。扬美人大气,给远方游客留下了第一印象。
按镇区游览图,向古镇中心及古码头方向前行。远远地看到一座高大牌坊,上书“扬美古镇”,近旁有四五辆牛车等候揽客,黄牛们无所事事,正埋头吃甘蔗头、甘蔗叶。黄牛是村民劳作的得力帮手,也是穿梭于村道的“牛力发动机”。牛车还是运输工具,现代与传统在这里融合,交相辉映。
我们到达时已11点,游客稀稀落落,偶尔有人乘坐“牛的”从身边穿过。透过乘客灿烂的笑容,不难想象,坐着牛车游古镇,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继续前行,路边右侧有标牌显示:扬美古镇影视拍摄基地。原来,扬美古镇繁荣于明末清初,以古镇、老街、碧水、金滩、奇石、怪树著称。现有700余栋明清建筑,是南宁市保存较好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于是,古镇吸引了《杜鹃声声》《石达开》《血溅鸳鸯》等电影、电视剧剧组在此拍摄、取景。他们都曾以扬美风光和人文景观作为拍摄外景。
过了牌坊门,进入小镇,脚下是道光十年(1830)时铺成的石板路,凹凸不平,沿石板路缓缓而行,两旁青砖砌筑的围墙与房屋,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没走多远,来到了状元桥头。
有长者在旁,询问得知,因扬美豆豉扬美名四海,梅菜、豆豉和酸菜被称为“扬美三宝”。老街上,有座名叫五叠堂的,建于清朝嘉庆年间。此户人家善做豆豉,做出的豆豉又黑又香,为人厚道老实,生意越做越大,也传承至今。扬美豆豉还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漫步古镇,满目青砖旧屋,幽静而又苍老。砖墙上指示牌写有“举人屋”,便信步前往。
举人屋建于清朝道光八年(1828),该屋屋主杜元春登壬午科,被授予“举人”牌匾,悬挂于杜府大门之上。举人屋建筑面积356平方米,为硬山顶砖木结构,坐东朝西,三进二天井。举人屋建筑稳固,木构精美生动,壁画、砖雕美观悦目。
扬美人自古至今崇文尚德,令人叹服的是,扬美这个小小的镇内,在明清两代就出了6个进士、4个举人、30多个贡生,这在文化发达的中原也少见。崇文尚德的镇风也延续到了現在。
从举人屋出来后,见到的老房,好多变成了危房,心中难免有点无奈。
继续走街串巷,感受明清时期风情。在黄氏庄园,有游客兴致勃勃,称它是古镇上很有代表性的一座清代建筑,对于研究居民建筑和古镇商史有着重要价值。这黄氏庄园,系庄园创建人迁居扬美,经商发迹后建造,建于清代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过金马街闸门,来到金马码头,但见左江江面开阔,有捕鱼虾的小船在江面上游弋。这里,曾经是中国三大古商埠码头之一。其当时的盛况,有诗为证:“大船尾接小船头,南腔北调语不休。”站在金马码头前,依稀可以感受到当年的繁荣景象。在古金马码头旁用中餐,就地取材的左江新鲜鱼虾,美味可口,余香犹存也。
返回停车场途中,未走重复路,印象最深的就是缸多。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腌制酸菜的直筒大陶罐。人在缸里踩,压得严严实实,封好,盖子上面还储存一层几厘米厚的卤水,确保不漏风氧化。正是这些并不起眼的坛坛罐罐,成就了美名远播的“扬美三宝”。
即将离开扬美古镇时,发现扬美小学大门开着,入内,瞻仰魁星楼。这里不仅是一处珍贵的文物古迹,也是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纪念地。1907年10月,辛亥革命前夕,广西会党首领黄兴等人曾在此开会,部署桂南各地推翻清朝的革命武装斗争事宜。南宁市政府已于1996年将这里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上车,回望。目光所及,依旧是一派悠然散淡的古镇风情,老街深巷、青砖黛瓦、参天古榕、环镇而过的左江,让我流连忘返。
(编辑 黄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