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凡风 梅 成 赵一萍 刘洪梅 宋新民
(1.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2.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1.1 针刺治疗
1.1.1 常规针刺 针刺疗法是中医治疗疾病重要的手段之一,其通过疏通经络,调畅气机,激发人体自身功能而达到治疗效果,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副作用小等优势。林艺如等[6]将60例抑郁症相关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抗抑郁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应用常规针刺(取头部的百会、四神聪、印堂,双侧上肢的内关、神门)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1%,对照组总有效率65.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徐畅[7]将120例失眠合并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常规镇静安眠药物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常规针刺(主穴取百会、安眠、四神聪、三阴交、神门、内关,心胆气虚加心俞、胆俞,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肝郁不舒加行间、少府,阴虚内热加太溪、肾俞,痰火内盛者加丰隆、内庭)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PSQI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陈雪梅[8]将82例抑郁相关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1例予常规针刺(取百会、神门、三阴交、照海、申脉、四神聪)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SQI评分及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覃彪民等[9]将120例抑郁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安慰针组,2组均以口服西药作为基础治疗,针刺组60例予常规针刺(取穴神门、印堂、百会、三阴交、四神聪、安眠、照海、肝俞)治疗,安慰针组60例采用钝头安慰针(取穴同针刺组,但不刺破皮肤)治疗。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90.00%,安慰针组总有效率76.67%,针刺组疗效优于安慰针组(P<0.05),且针刺组治疗后PSQI评分及HAMD评分均低于安慰针组(P<0.05)。陈广烈等[10]将70例失眠抑郁共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针刺组35例予常规针刺(取主穴风池、供血穴、百会、四神聪,腹胀腹痛加中脘、内关、足三里、三阴交,耳聋耳鸣加听宫、翳风,心悸胸闷加内关、膻中,便秘加天枢、支沟,局部疼痛加阿是穴、合谷、太冲)治疗,对照组35例予盐酸帕罗西汀联合艾司唑仑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86%,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PQSI评分及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HQ-15)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叶国传等[11]将80例抑郁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常规针刺(取主穴神门、三阴交、印堂,肝气郁结配太冲、阳陵泉穴,心脾两虚配足三里、间使)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米氮平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92.5%,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治疗后HAMD评分及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刺是治疗抑郁性失眠的有效方法。
1.1.2 特色针法
1.1.2.1 通督调脏针法 陈颖[12]将72例抑郁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采用通督调脏针法(通督选取百会、印堂,调脏取双侧的五脏背俞穴即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治疗,对照组36例予盐酸舍曲林片治疗。结果:2组均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2.35%,对照组总有效率84.8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2周后PSQI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通督调脏针法治疗抑郁性失眠起效速度比口服药物更快。
1.1.2.2 解郁安神针法 杨利华[13]将60例原发性失眠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解郁安神针法(取穴精神情感区、百会、神门、太冲、三阴交,精神情感区按焦顺发头针取穴,得气后行快速捻转手法,速度200次/分,持续时间2分钟)治疗,对照组30例予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PSQ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1.1.2.3 孙氏腹针针法 孙远征等[14]将80例甲基苯丙胺戒断后抑郁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孙氏腹针(取穴腹一区、腹八区,穴腹一区共3个穴位即剑突下0.5寸及其左右各旁开0.5寸,针尖均向脐进针,得气后施轻度平补平泻手法,腹八区共4个穴位即脐的上下左右各0.5寸,均直刺,得气后不行针)治疗,对照组40例予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及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1.1.2.4 壮医热敏探穴针法 陈怡君[15]将90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30例予壮医热敏探穴针法(取壮医特定穴位龙脊穴、发旋穴、眉心穴,点燃壮医药艾,以穴位为中心实施温和灸,出现腧穴热敏化现象的位置为热敏点,然后进行针刺)治疗,对照1组30例予常规针刺治疗,对照2组30例予盐酸氟西汀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1组总有效率83.3%,对照2组总有效率86.7%,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PSQI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
1.1.3 其他针法
1.1.3.1 电针疗法 电针疗法是利用电流强度来刺激穴位的方法,通过针刺与电刺激有机结合达到治疗疾病。黄英华等[16]采用电针(主穴取百会、四神聪、安眠,配穴1为心俞、脾俞、申脉、照海,配穴2为内关、神门、三阴交、太冲,针刺得气后连接电针治疗仪,选择连续波,强度以患者感觉适度为宜,2组配穴交替选用)治疗焦虑抑郁失眠患者60例。结果:临床痊愈35例,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67%。陈丽萍等[17]将83例卒中后抑郁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组25例予电针(取穴百会、足三里,得气后连接电针治疗仪,频率40 Hz,间歇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联合重复经颅刺激治疗,对照1组28例予重复经颅刺激治疗,对照2组30例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结果:联合组治疗后HAMD评分、PSQI评分及多导睡眠监测(PSG)各项睡眠参数改善均优于对照1组和2组(P<0.05)。王媛[18]将60例抑郁相关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电针(取穴太冲、合谷、神门、三阴交、安眠、百会、印堂,得气后将电针治疗仪连接于百会、印堂、合谷及太冲的针柄,选择疏密波,频率2 Hz,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治疗,对照组30例予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电针治疗在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方面效果更佳。
1.1.3.2 针刀 针刀是在九针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闭合性微创疗法,是将中医理论与西医解剖结合的新型疗法。吴轩宜等[19]将122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刀治疗组40例予针刀(治疗点脊柱区带内取颈椎2~3棘间点、颈椎2~3关节突关节点,颈胸交界处取胸椎5~8棘突旁及腰骶部出现的压痛、硬结、条索、钝厚、虚陷或皮肤颜色改变为标志的反应点,每次取8~10个治疗点)治疗,常规针刺对照组40例予常规针刺治疗,安慰针对照组40例予假针刺治疗。结果:针刀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常规针刺对照组总有效率63.41%,安慰针对照组总有效率14.63%,针刀治疗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对照组及安慰针对照组(P<0.05),且针刀治疗组治疗后SDS评分、贝克抑郁量表(BDI)评分及PSQI评分均低于2个对照组(P<0.05)。
1.2 灸法治疗
1.2.1 艾灸法 艾灸法是借助艾灼烧的热量和药物功效,传导并渗透穴位或患病部位深层,防治疾病与养生保健的一种疗法。张蕴之[20]将70例轻中度抑郁相关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予精灸(取穴A组肺俞、心俞、膈俞、胆俞、脾俞、肾俞,B组魄户、魂门、阳纲、志室、神堂、神道、命门,2组交替选用,穴位上涂少许万花油,捏揉艾绒成底面直径2 cm,高3 cm椎体,艾绒燃尽感觉灼痛时更换,每穴灸2壮)治疗,对照组35例予假精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57%,对照组总有效率2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PSQI评分、HAMD评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
1.2.2 天灸法 天灸又叫发疱灸,是采用较强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者疾病反应点,能够扩张局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作用的一种非火热灸法。吴倩等[21]将90例抑郁症失眠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30例予天灸4号方(取穴1组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2组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膈俞、胆俞,2组交替选用。天灸4号方主要成分为黄芥子粉、吴茱萸粉、郁金粉等,将药末以姜汁调和成膏状,制成1 cm×1 cm药饼贴于上述穴位,每次贴敷1 h)治疗,对照1组予天灸1号方(天灸1号方主要成分为黄芥子粉、细辛、甘遂粉、廷胡索粉等,取穴及治疗方法同治疗组)治疗,对照2组予安慰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评分及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组和对照2组(P<0.05)。
1.3 其他
1.3.1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选用特殊中药配伍制成的贴剂,直接贴敷穴位,作用于经络并吸收药物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吕会芬[22]将90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取穴太冲、尺泽、膻中,穴位贴贴敷,每日8 h)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SQI评分、BDI评分及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冯钰涵等[23]将100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劳拉西泮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远红外磁疗贴贴敷(取穴印堂、内关、三阴交,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肾阴虚加太溪、涌泉,肝火旺加太冲,脾胃不和加中脘、丰隆)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8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PSQI评分及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沈萍等[24]将162例抑郁症失眠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76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8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敷贴(日间选取上肢部穴位,如太渊、神门等,夜间选取颈部穴位,如人迎、天突等,将睡眠贴贴敷于上述穴位,日间与夜间各贴1次)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HAMA评分及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王淑君[25]将126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2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4例予穴位贴敷(取穴太冲、太溪、涌泉、内关,贴敷药物组成吴茱萸、远志、朱砂、磁石、琥珀、黄连,将上述药末以蜂蜜和热水搅拌成糊状,贴敷于上述穴位,每日4~6 h)联合沐足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1%,对照组总有效率83.8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分及PSG各项睡眠参数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
1.3.2 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法是以耳针疗法为指导思想,用胶布将药豆贴在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手法刺激产生酸麻胀痛并保留一段时间,从而调理脏腑的一种外治法,具有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等优势。张康婧[26]将100例抑郁症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佐匹克隆治疗,治疗组50例予耳穴压豆(取耳穴神门、皮质下、交感、枕耳、垂前、心、肾,将王不留行籽贴于上述穴位,每日按压3~5次,每次2 min)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及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张云飞等[27]将80例轻中度抑郁症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 例采用常规西医常规治疗治疗,治疗组41例采用耳穴压豆(取耳穴神门、心、肾、垂前、皮质下,用王不留行籽耳穴贴进行贴敷,每日揉按3次,每次按压30~60 s)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及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1.3.3 刺血疗法 刺血疗法是用三棱针刺破异常浅表血管或为特定穴位或特殊反应点,出血量不宜过多,以放出暗黑色或黑紫色血液为主要标准,具有泻热祛瘀、调理阴阳的作用。董珺等[28]将60例失眠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艾司唑仑治疗,治疗组30例予百会穴点刺放血(三棱针点刺出血后,使其自然流血,放出约1~2 mL,每周1次)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及SD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伍哓瑛[29]将72例抑郁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太阳穴点刺放血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SQI评分、AIS评分及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2.1 针刺联合火针 丁金磊等[30]将75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予单纯针刺(取穴印堂、四神聪、安眠、神门、申脉、照海、心俞、脾俞)治疗,治疗组3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毫火针(取心俞、脾俞、足三里、中脘进行毫火针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总有效率76.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PSQI评分、ISI评分、疲劳严重程度(FSS)评分、贝克焦虑量表(BAI)评分及BDI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
2.2 温针灸联合耳穴压豆 温静[31]将64例抑郁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单纯予温针灸(取穴神庭、百会、印堂、内关、神门、三阴交,得气后三阴交与内关进行温针灸)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取耳穴中皮质下、心、脾、内分泌,将王不留行籽贴敷上述穴位,每日按压4次,每次1~2 min)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88%,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及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2.3 电针联合药线灸 曹永康等[32]将80例抑郁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盐酸氟西汀治疗,治疗组40例予电针联合药线灸(取穴百会、印堂、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得气后连接电针治疗仪,药线灸体表阿是穴)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及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近年来,因针灸治疗抑郁症失眠疗效持久稳定、无不良反应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原则多为调畅气机,镇静安神,临床治疗选穴主要为心经、肝经及头部腧穴。周苗苗等[33]也指出,神之统领在肝,肝的疏泄功能直接影响抑郁状态,神之主导在心与脑,精神、情绪与睡眠主要受心与脑功能的影响,故临床常选取头部的百会、四神聪、印堂及心经、肝经原穴治疗。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机体内各类神经生化因子水平降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调控失常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升高,均可导致机体出现睡眠质量低下,情绪低落,形成抑郁症睡眠障碍,而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相关神经生化因子、调控 HPA 轴和抑制炎症因子发挥治疗作用[34]。另外,针灸治疗抑郁症失眠虽然已取得可观疗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①在中医辨证论治方面,缺乏统一与规范,大多数临床研究在疾病认识、穴位选取等方面差异较大,尚未形成完善的治疗方案;②在疾病诊断标准与疗效评价方面,缺少合理客观的疗效评价指标,主要依据患者的主观感受,且症状评分量表种类较多,无法客观了解患者真实情况;③在针刺手法方面,重视程度不够,针灸的疗效强弱主要取决于是否运用合适的针刺手法,近年来的文献很少注重这方面;④抑郁症与失眠受自身性格、生活习惯等社会因素影响较大,临床治疗在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方面相对不足。只有解决了上述问题,才能使患者从根本上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