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李 颖 任雪飞 刘 乾 刘 河 毛文艳
(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耳鼻喉科,北京 102400)
耳石症是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中老年人为好发人群,具有易复发的特点,临床主要通过手法复位的方式进行治疗,虽然能够缓解症状,但复位后容易出现残余头晕问题[1]。目前,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主要通过药物进行缓解,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就是临床常用药物之一,虽然能够改善头晕症状,但部分患者前庭功能依旧异常。研究表明,Brandt-Daroff习服训练可促进耳石症患者平衡协调能力的增强,产生中枢适应,改善前庭功能[2],针刺可以改善耳石症患者神经细胞缺氧问题,促进头晕症状的缓解[3]。基于此,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们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联合Brandt-Daroff习服训练治疗中老年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36例并与单纯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36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全部72例均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中老年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采用随机摸球法分为2组。治疗组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50~69岁,平均(60.45±3.83)岁;病程3~60天,平均(29.85±7.48)天。对照组36例,男15例,女21例;年龄50~70岁,平均(60.51±3.85)岁;病程4~60天,平均(30.02±7.52)天。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中耳石症的诊断标准[4]。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眩晕的诊断标准[5]。
1.2.2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50岁,性别不限,仪器或手法复位后仍存在行走不稳、头晕、头重脚轻等残余头晕症状;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3 排除标准 其他原因引起头晕者;合并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者,如高血压、脑出血、脑梗死;入院前已接受其他相关治疗者;存在针刺禁忌证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广东世信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25)12 mg,每日3次口服。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联合Brandt-Daroff习服训练治疗。
1.3.2.1 Brandt-Daroff习服训练 指导患者坐于床边,身体放松,四肢自然摆放,头向上转45°,迅速进行侧卧,静止30秒后坐起,以同样方式向相反方向侧卧,两侧交替实施,每日进行3次,每个动作重复15组,连续训练2周。
1.3.2.2 针刺疗法 取穴:风府、百会、神庭、印堂、完骨(双侧)、听宫(双侧)、太冲(双侧)、支沟(双侧)、合谷(双侧)。对穴位皮肤常规消毒,使用0.25 mm×50 mm一次性不锈钢针灸针,风府向下颌方向针刺,百会、神庭、印堂、完骨、听宫平刺,太冲、支沟、合谷直刺,进针深度10~20 mm,行捻转平补平泻手法,风府得气后即出针,其余留针30 min,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2周。
1.3.3 疗程 2组均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①比较2组治疗后头晕持续时间变化情况。②比较2组治疗前后头晕程度变化情况,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HI)进行评估,最高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头晕程度越严重[6]。③比较2组治疗前后睡眠障碍变化情况,选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中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质量3项进行评价,每项根据表现最高3分,评分越高表示睡眠越差[7]。
1.5 疗效标准 显效:头晕等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生活;有效:头晕等症状明显缓解,对正常生活影响降低;无效:头晕等症状依旧存在,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甚至加重[5]。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97.22%(35/36),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30/3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治疗后头晕持续时间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头晕持续时间(9.84±2.45) h,对照组治疗后头晕持续时间(14.32±2.87) h。治疗组头晕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后头晕持续时间比较
2.3 2组治疗前后头晕程度DHI评分变化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DHI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头晕程度DHI评分变化比较 分,
2.4 2组治疗前后PSQI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评分变化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PSQI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对照组PSQI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PSQI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评分变化比较 分,
耳石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病因复杂,大多是由于血液循环障碍、其他耳病继发、钙离子代谢异常等原因导致,主要以手法复位的方式进行治疗,虽然能够缓解眩晕症状,但部分患者复位后会出现残余头晕问题,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8-9]。甲磺酸倍他司汀是治疗耳石症的常用药,能够促进内耳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松弛,改善内耳循环,使内耳淋巴水肿问题得到缓解,但在改善前庭功能异常方面存在局限性[10-11]。Brandt-Daroff习服训练属于康复治疗的一种,训练中体位的变化能够有效溶解患者残留的微量耳石碎片,改善患者本体觉、视觉、前庭觉等代偿功能,提高患者机体协调及控制能力,能够减轻人体自身对诱发眩晕产生的刺激反应,促进中枢代偿的建立,加快复位后残余头晕症状的改善,且该方法操作简单,患者能够根据自身时间合理安排,出院后也可自行进行训练[12-14]。
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属中医学眩晕范畴,其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多与风、火、痰有关,病位虽然在脑,但与肝、脾脏腑功能失常关系密切。肝阴不足,肝风化火,导致肝阳上亢,或脾虚不化,气血生化乏源,或脾失健运,痰湿中阻,清窍失养,均可导致眩晕。针刺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具有畅达气机、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的作用。我们所选穴位中,风府、百会、神庭均为督脉腧穴,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阳气,具有调节脏腑阴阳平衡的作用,其中针刺风府可清热散风,通关开窍,针刺百会可以疏风散邪,开窍醒脑,针刺神庭清头散风,镇静安神;印堂为经外奇穴,针刺可明目通鼻,宁心安神;完骨属足少阳胆经,针刺可疏肝利胆,祛风清热;听宫属手太阳小肠经,此穴在耳部,有通耳窍之功,针刺可宣耳窍,宁神志;太冲属足厥阴肝经,为肝经原穴,针刺可平肝熄风,通络止痛;支沟属手少阳三焦经,针刺可疏利三焦,聪耳利胁;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为大肠经原穴,疏风散表,宣通气血。研究表明,针刺风府、百会等督脉腧穴,促进督脉气血运行,有利于改善脑部缺血问题,能够促进大脑血流速度的改善,提高血容量,降低海马区及脑皮质损伤,促进脑干中网状结构、前庭神经核区等部位缺血问题的改善,修复缺血组织,改善眩晕等症状[15-17]。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头晕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头晕程度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SQI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针刺联合Brandt-Daroff习服训练治疗中老年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头晕持续时间,减轻头晕程度,从而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18],促进残余头晕消除,值得临床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