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生纸页间的相约

2023-05-06 11:58朱晓鑫
师道 2023年4期
关键词:小毛驴书房书店

朱晓鑫

走进老师的书房

在特殊时期线上教学时,孩子们对镜头前的我打着招呼。有孩子说:“哇,老师的书真多!”孩子们对屏幕那一端感到很好奇:老师的家是什么样子的,老师的书房又是什么样子的?这些支教学校的孩子,离我家比较远,父母大多是外省市过来的务工人员,租住的房子很少会辟出一间作为孩子的书房。

于是,我就拿着笔记本电脑,绕书房走了一圈,让孩子们云游览我的书房,看看我读过的书,看看书桌上叠放着的正在读的书。

记得上大学时,一次到老师家,聊了些什么已经不记得了,而满墙的书架上整整齐齐摆满了书,我却一直记得,也记得当时的惊叹与艳羡。后来我也有了书房,两墙面的书橱,层层叠叠满是书,书橱放不下了,飘窗上、地板上也堆叠着书刊。平时在家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书房,捧书静坐,心里就很满足。

有学生和我说,除了上课和批作业等,总会看到我捧着一本书。她感叹:“老师,你太爱看书了!”的确,这是我的兴趣所在。我一直觉得,老师爱读书,对学生是一种润物无声的引领。我希望我的学生也都爱上读书,从而爱上语文。

以前在自己学校任教时,一些学生喜欢到我家来,走进我的书房,和我随意聊天,再借走几本书。我允诺学生,可以向我借书,但必须认真看完且有借有还。有学生毕业上初中了,还来向我借书,尤其是老师推荐的书目,一时间没买到,就来找我,而我总能够满足他们。

本学期家访时,一个女孩硬要拉着我去看她的书架,尽管只是立在桌子上的简易两层木架,尽管只有几十本书,但拥有书的喜悦从她的眉眼间流出。

前两天一位学生家长发朋友圈:停电了,孩子打着手电筒看书。她配了一张照片:孩子一手执手电筒,一手翻书页,黑的夜被并不明亮的光撑开小小一角。但他看得非常专注,丝毫不受影响。桌上,竖着摆了一排书,没有书架,倒也很整齐。家长感慨:看来得买一个可以充电的应急台灯。孩子的阅读身影让家长欢喜,我也为他点赞。第二天,教授《鹿角与鹿腿》一课,理解“抱怨”一词时,我让孩子们联系生活说说自己会抱怨什么,有的孩子抱怨作业多,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我说,昨晚正认真读书的锐同学可能会抱怨怎么停电了,但他选择不再抱怨,而是拧亮手电筒继续阅读。锐同学马上补充说,后来点了根蜡烛。我肯定了他在读书上的投入,不过建议他要保护眼睛,停电了可以用妈妈手机点击我发的听书链接让耳朵“阅读”。他点点头,同学们也笑眯眯地点头。

作家毕淑敏说:“日子一天一天地走,书要一页一页地读,清风朗月水滴石穿,一年几年一辈子地读下去。书就像微波,从内到外震荡着我们的心,徐徐地加热,精神分子的结构就改变了、成熟了,书的效力就凸显出来了。”

我愿和我的学生一天天在书页间行走,感受书的激荡。

与学生相约在书店

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我常会选择去新华书店,这是我找到的较好的读书去处。

所在小县城的一些小书店大多在学校旁,卖教辅用书居多。原先有家“新概念”书店,店主爱读书且爱写作,所以选的书眼光独到,很多好书都是在那儿觅得。最喜欢的是店里常插着鲜花,几朵紫色睡莲清立在瓷瓶里,有一种“云在青天水在瓶”的自在平和。

现在能过去的就是新华书店,好在三楼有舒适的藤椅、明净的玻璃小桌、低回的轻音乐,还有不来干涉的工作人员。挑几本书,独坐一隅,几小时过去,只感觉自己如一朵杭白菊,在书页的滋润中逐渐舒展。不由想起苏轼的诗句“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在时光的悠长中无限自在。

有时会遇到静读哲学的中年男子,自带一杯茶,杂事都搁浅在书外;也会遇上一对头靠头研究花草栽种或健康食谱的夫妇,凡尘中带着现世的温暖;也有一些孩子坐在地上看漫画,随性而率真。偶尔会有几个中学生占了桌椅,议论各自学校与班级的趣事,旁若无人,张扬着他们的饱满的青春。大家看了也不计较那份嘈杂。

我不由得期待在这些读者中看到我学生的身影,希望他们能在这些书架中穿梭挑选。日本著名作家三浦紫苑在《我在书店等你》一书中发出提问:“和朋友相见时,是否无意间就会约在书店?”书店是喧闹城镇的一方净土,走进书店,翻开书册,就可得一份安宁。中国新华书店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张雅珊说:“现场阅读和电子书、手机等数字化阅读体验不一样,需要静心和环境的带入,甚至是环境的渲染。”的确,在书店的现场阅读,得环境渲染助力,有时更有效果。

于是,我就向学生们邀约,向他们描述书店的氛围,推荐一些阅读书目,希望能在书店遇到他们。终于有了一次次不期然的相遇,在书架间瞥到他们的身影,喜悦的目光交汇,互相点头示意;也有孩子会坐到我身边来,给我看他选的书,然后又各自沉入安静的阅读。

与不同的读书人相遇

静坐读书时,一些读书之外的人和事,便也随着一页页书一起进入了我们的视线,也流露到学生的笔端,在他们心里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

一日,耳畔忽然想起一个苍老的声音,询问有关医疗事故索赔的书放在哪儿。抬起头,看到的是一个同样苍老的背影,那种乡村里常见的、在农田里干完活后勉强直起腰来的疲惫的身影,脚步拖沓而缓慢。空气里才有些许初冬的寒意,书店外的梧桐绿叶还在风中轻快地招展,他却已经穿上了羽絨衫。可能是家人生了病,从田里收来的黄豆、大米、花生都换作了药片,满怀的希望却被打碎了。于是,他洗净手上的泥土,来到书店,凭借上过几年学认下的字,想为自家的遭遇找个法律的依靠。我的心不觉沉重起来,默默目送他下楼,一直到他瘦弱的身影消失在楼梯拐角处。(学生宇)

一位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在书架前留连,后来站在摆放着少儿读物的地方,翻开一本轻声念了起来。声音急促,很少有停顿,就像停水后的水龙头,拧开时发出“嗞嗞”的空响,听不清每个音节,混浊、黏滞。于是我多瞅了他几眼,头偏大,眉眼分得较开,眼神涣散无光。这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文雅的智障者。他在大街上走着,没去热闹的商场、琳琅的超市,而是走进这宁静的书店。他可能认不得一个字,但他模仿看到过的读书人,双手捧书,张开嘴巴,或疾或缓地读,从中找到属于他的快乐。他没有打扰到我,而是让我珍惜这有书可读的时光。(学生瑾)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书店,遇见你》,通过对书店的纪实拍摄,讲述关于书店、阅读和人生的故事,讲述一个个人与书相遇的故事。有人说,看完片子,想走进距离自己最近的书店,或者去所在城市的书店逛逛。我和学生们已经走进书店,在这个独特的文化空间做一位读书人,也与一位位读书人别样相遇。

读不同版本的书

有学生在书架上发现有的书内容简介一样,文字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就把不同的出版社出版的几本拿来给我看。那是我给他们读过的西班牙诗人、195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希梅内斯的《小毛驴和我》。我告诉他们这是不同的两个版本,一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小银和我》,译者是西班牙汉学家达西安娜·菲萨克;一本是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小毛驴和我——安达路西亚挽歌》,林为正翻译,苏正隆校订。

因为译者不同,出版社不同,读的感觉也不一样,我就给他们举例,让他们对比着读首篇对小毛驴的描写。

毛茸茸的小银玲珑而温顺,外表是那样的柔软,软得通身像一腔纯净的棉絮,没有一根骨头。唯有一双宝石般发亮的眼珠,才坚硬得像两颗精美明净的黑水晶的甲虫。

我把它解开,它自己就向草地走去,漫不经心地用前吻微微地去嗅触草地上的小花;那些玫瑰红的、天蓝的、金黄的花朵……我轻轻地呼唤:“小银呢?”它就仿佛带着满意的笑容,轻盈地向我走来,不知为什么会像是一只小小的风铃在娴雅地摇晃。(《小银和我》)

普儿长得娇小,毛茸茸、滑溜溜,摸起来软绵绵,简直像一团棉花,没有半根骨头似的。只有那对黑玉宝镜般的眼睛,坚硬如两只晶亮的黑色甲虫。

我放开缰绳,它走进草地,用鼻子抚弄粉红、天蓝、金黄色的小花,轻柔得几乎不曾碰触花瓣。我轻唤:“普儿?”它便以愉快的碎步向我跑来,仿佛满面笑容,陶醉在美妙的哒哒声里。(《小毛驴和我——安达路西亚挽歌》)

孩子们比较阅读后,发现还真有不同,各有欢喜。有孩子表示,特别喜欢这句“它便以愉快的碎步向我跑来,仿佛满面笑容,陶醉在美妙的哒哒声里”,觉得读着这段文字,仿佛一只伶俐活泼的小毛驴便哒哒哒向我们跑来。有孩子喜欢小毛驴的柔软,“软得通身像一腔纯净的棉絮,没有一根骨头”。

我和孩子们分享译者翻译这本书的故事,让他们知道正是有了译者的字斟句酌,才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阅读享受。《白蝴蝶》第一段开头两句,起初林为正先生翻译为:

天色向晚,紫气朦胧。暗澹的绿色和淡紫色天光仍流连在教堂的钟楼之外。上坡的道路包裹在阴影里,在风铃草、草香、歌声、疲倦和渴望里。

苏正隆校对时修改为:

天色向晚,紫气朦胧。暗绿色和淡紫色天光仍流连在教堂的钟楼之外。上坡的道路罩在阴影里,在风铃草、草香、歌声、疲倦和渴望里。

最终林为正先生改为:

天色向晚,青霭朦胧。绿而近紫的天光似有若无,仍流连在教堂的钟楼之外。上坡的道路笼罩在阴影里,笼罩在风铃花、野草香、歌声、疲倦和渴望里。

林为正先生的译笔细致雅洁,有西班牙的乡土风味。原作是优美的散文诗,译文也是出色的散文诗。我告诉孩子们,这薄薄的一本书,林为正和苏正隆前后花了七八年反复修改才定稿。我发现他们轻轻捧着这本书,那么珍视,相信那些美好的文字会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

他们读书也开始注重书的品质了,如果我推荐书目,他们也要让我推荐相应的出版社。五年级学习《四季之美》,教材中选文的译者是卞立强,他们就主动从书架上找来周作人和林文月的译文。此文首句三位分别翻译为:春天最美是黎明;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春,曙为最。周作人的译文颇有情趣;林文月的译本则更偏文言;卞立强的可读性强。他们比较这三种译文从题目到内容、风格等的差别,感受着优秀的文学作品所創造出来的“相互激活、相互叫醒、相互呼应、相互映照、相互加强的关系”和汉语丰富的语言意蕴,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和孩子们在纸页间相约,他们走进我的书房,走进书店,找到了悠游的乐趣。我们的阅读空间又不断扩展,镇图书馆、农家书屋也留下了我们读书的身影,读书成了我们别样的课堂。到外地,我们也习惯去书店逛逛,并分享彼此的收获,打卡诚品书店、钟书阁、大众书局等地方,让我们的步履也充溢书香。这份相约,我们会一直延续下去。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通州小学)

实习编辑 陈慧敏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小毛驴书房书店
把自己关进书房
童年的小书房
品鉴书房
骄傲的小毛驴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小毛驴找微笑
最美书店
小毛驴驮大米
小毛驴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