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即忘

2023-05-05 21:42韩玉
飞天 2023年5期
关键词:山阴友人

韩玉

新凉帖

昨夜一场雨,灯下读古人碑帖。

雨一夜未歇,晨起添新凉。天上地下雨洗一清,雨后街巷、树木、花草,皆玲珑干净。一夜潇潇雨,檐高怯晓寒。山花零落否?呼婢卷帘看。这是今日最应景的,雨后的日子颇有禅家风味,山家风味。

雨洗浮气,雨后一座城变为一座山,推窗见草木云霞,都携山风带水汽,携静谧气,平日人声的喧哗,消弭不见。雨后风树、云霞,令人驻足流连,人有时需闲下来,看一点有趣的事物。

夜里又做了无稽的梦,以为我们脚步太快了,地球将到末期,天地上下移动无限靠近,人夹于天地间,被压得无处站立,最终变为一个圆点,一粒黑土。恐龙复生,热带植被重新茂盛起来,我们又回到古代。这些无影的梦,最终成为人与自然间的秘密。

此刻雨后新凉,窗外寂静,绿槐高柳泛清光,蝉鸣也住了。窗外吹来凉爽的风,风一定是来自天边的,凉风入弦,肌肤心间皆凉凉的。难得一日夏凉,雨懂人心,没有雨,天空与人心多么寂寞。当年黄山谷贬宜州,无处安置,只好居土楼上。岭南酷暑,热难耐,一日天雨,年老的诗人,双脚伸出栏杆,淋着小雨,欣喜地回头对友人说,信中啊,我这一生从未如此快活过啊。此语令人心头无限悲戚。乐语写哀情,其情更哀。暑热人患一道袭来,人心却风烟俱净,古人的风度,令人弥生向往。

回到昨夜碑帖。

王献之送礼物并至信友人:“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佳。”送梨事小,雪来得迟,天气境况不甚佳,也非大事,皆日常闲情。

近日读魏晋碑帖,颇有味道。碑帖入文章之道,乃上佳叙述文笔,闲闲数语,家常翁媪的闲话,友人间的远近晨昏问候,世间闲情的一点来往,一缕心意寄托,比后来唐宋大文更具人情味道,较明清小品更多质朴底色。笔法也优游不迫,闲散自适。如王逸少十七帖,更具此间家常闲适情味。《奉橘帖》更是随意,相当于如今我们忽然念起一事,随手给友人发了一条短信:“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经霜的橘才更甜润好吃,此乃朴素的人情物理。

苏轼评《送梨帖》:“家鸡野鹜同登俎,春蚓秋蛇总入奁。君家两行十二字,气压邺侯三万签。”聊聊数字,虽家常,却不夺气度。

碑帖是一时的法书,也是一代的心致风情、生活人情,亲切质朴,而风致气度兼有了。如水边小舟,因无意渡济,方自在悠游。

去岁清秋,追古人足迹至会稽,饱览山阴道上,曲水流觞的雅意,也领略古人日常的闲情,闲情中自有一份人间风度天上气度,《送梨帖》《姨母帖》《积雪凝寒帖》皆日常话闲,读去令人向往。想起数年前友人千里寄秋柿,红红的灯笼柿共二十五枚,鲜亮剔透,列阵如新鲜小儿,憨玩可爱。柿子乃家常物,不过怀托一份人情。一如《项脊轩志》中寒温冷暖之问,儿寒乎?欲食乎?人间至情,不过日日寒温,家常餐饭。

百果入撰,因读《送梨帖》,继而读到古人梨子酒。

“有所谓山梨,味极佳,意颇惜之。漫用大瓮储数百枚,以缶盖而泥其口,意欲久藏,旋取食之。久则忘之,及半岁后,因至园中,忽闻酒气熏人。因启观所藏梨,则化而为水,清冷可爱;湛然甘美,真佳酿也,饮之辄醉。”

王献之的秋梨三百,足以成佳酿,醉人醉仙醉古今。

书宜古,文章宜老,而笔法宜清新萧疏散淡,如家常信帖。人也宜青梅少年。

近日也学古人,手书七八信札,可惜天上地下,无有堪寄。《藤阴杂记》中有一联语:但觉眼前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如今苦人许不多,寂寞人多。不但无人可共事,更无人可共语,此世间寂寞之境。

黄昏时分,雨又飘洒起来,酷暑日,偶来急雨,无异秋梨三百,冬日晚雪,添一日新凉。

吃过即忘

疫情以来,枯坐家中多时,抬眼望天,望墙壁,望玻璃窗,眼枯见底,文思画思全无。惟窗外一抹冬青绿算是人间生机。

幸而,南方的友人说河边梅花都半开了,绿梅、白梅、蜡梅、红梅,齐齐开放,一脉香冷。从河边经过,一眼望去,皆是明月前身。田里菜畦,河里野芹,山中木竹,满眼尽绿。

我隔着山河岁月,眼前的一地枯落,心里也绿意盈盈,香息不断,满是人间情味。人间风景都在远方,千里外是远方,唐宋元明清也是远方。

一只嚼烂了的《食鱼帖》,说是嚼烂了,自然是爱之切的人多。很多文字都被嚼烂了。

怀素的《食鱼帖》,计五十六字,书法自不必说,我想说的是帖子的文字:

“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书,实愧还报诸君,欲兴善之会,当得扶嬴也。九日,怀素藏真白。”

一个老和尚,东吃西吃,不是吃鱼就是吃肉,吃就吃了,还要带出行迹来,白纸黑字,挥毫落墨,飘逸如云烟。什么佛门清规戒律,他全不在乎。为常流所笑,有点尴尬,生一场病而已,若欲办什么酒会之类,那老和尚,扶病也要参加啊。多好玩,多有趣的和尚,多疏放潇洒的老人家。

从前读《食鱼帖》,只觉怀素和尚好玩,有情怀。昨夜再读,不禁拍案大笑。好一个爱肉的老和尚,真真狡黠贪玩。

自长沙吃到长安,鱼肉不拒,还白纸黑字,落墨为证。如此潇洒,如此满不在乎,被人笑一笑便生病?掩人耳目,掩人耳目罢了,焉知怀素当年不是笑书此帖?清夜灯下,他磨墨理纸,提笔蘸墨,一脸顽皮狡黠,心想,和尚要做,鱼肉要食,法帖也照写,哈,他只是玩笑一下而已。

一次东坡到雍丘找米芾叙旧。既至,米芾早已是精笔、佳墨、妙纸三百陈列案上,当然,酒撰亦在侧。子瞻见之,已知其意,大笑就座,二人豪兴大发,每酒一巡,则书一通,二小吏磨墨,几乎供不上。薄暮,酒终,三百纸亦尽,二人相顾所书,皆平日所不及也。

《食鱼帖》,若以书法论,圆润飞动,妙手天成,吃肉不吃肉,又有什么关系。读老和尚帖,心要多一窍,老和尚半真半假,后辈读帖人老实,信以为真,和尚不过是夜雨满人去润花,掩人耳目,继续吃肉。

此帖堪称禅宗机锋,念佛否?念,佛在心中。吃肉否?吃,吃过即忘。这才是大和尚境界。

济公有一比。济公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但是你不知他下一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各人有各人的缘法,济颠和尚说得好,学我者必堕魔道,他有酒肠,我们没有啊。

清秋时节,我在巴蜀,一日打河边过,一叶小舟,悠然停靠河岸,一阵风来,小船荡来荡去,极自在,极悠闲。接下来,船夫跳上小船,一根篙,小舟被撑出柳阴来,船夫长篙一点,小舟在船夫脚下,顺着船夫的意思,一往向前。

怀素食鱼,如水边无人的小舟,因其无意渡河,方得自如自在。自然则近于有道。

我从小爱食鱼,亦喜临江望人捕鱼,惟不会烧鱼,又头痛鱼多刺。八大画鱼,简笔如生。

卿佳否

前日午间往花市买菊,清白色小雏菊、淡青色樱花菊,银白色百合,搭配着,顿觉清气无边。归来插花,择乳黄色长颈瓷瓶,清白配米黄,清凉中亮出一丝暖意。清洗、贮水、剪枝、去败叶,疏密有致,清白相间,是我喜欢的模样。一束清白,极类蓬窗夜启,月白于霜那样的极致美,不知为何,此情此境总让我想起赵孟頫,觉得他的人与他的书法绘画一样清白干净。

友人自远乡寄来一册《松雪斋题跋》,庚子大雪过后,雪窗晴日,室暖人闲,案头小雏菊一身清白相。这样的氛围适合临窗读松雪斋。

赵孟頫题王逸少《快雪时晴帖》云:“东晋至今近千年,书迹传流至今者,绝不可得。《快雪时晴帖》,晋王羲之书,历代宝藏者也。刻本有之。今乃得见真迹,臣不胜欣幸之至。臣赵孟頫奉敕恭跋”。

此帖,历来得皇家青眼。赵孟頫也认为此帖“良是千年余异物”。我于此日再读此帖,亦宝爱非常,以为余者皆可不读。

令赵孟頫欣喜之至的《快雪时晴帖》,共计二十八个字: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

山阴张侯

此是王羲之寄友人的短信札,有人以为是写给山阴张侯的,因信札落款处“山阴张侯”四字,我却不以为意。

自上古至今,语言不断演化,去古愈远,语义变化愈大。理解信札,关键是“侯”,与“张”的语义。河南大学文学院宋战利教授的解读,我以为合乎古人用语的义与境。

宋教授说,“张”,并非姓氏,而是展开、伸开之义。“侯”,应是粘贴箭靶之布。《诗经·齐风·猗嗟》:“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孔颖达疏曰:“大射则张皮侯而设鹄,宾射则张布侯而画正”“正者,侯中所射之处”。可知“张侯”乃“将侯展开”,为即将举行的射箭仪式做好准备。

“张侯”在《快雪时晴帖》中便是:王羲之我,在山阴,已将饮酒时射箭用的侯展开,时刻恭候您驾临。

孔子在《论语》中,有云:“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古代射箭、饮酒,饮酒、射箭,几乎总是形影相随的。这其实是一种热情的邀请。

王羲之居于山阴,冬日天暖,大雪是少见的,他在《十七帖》中有“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句,可见大雪并不常有。“快雪”大約是雪来得突然,比较急,雪下得不大,天即刻放晴。

东坡曾题《王逸少帖》:“逸少为王述所困,自誓去官,超然于事物之外,尝自言吾当卒以乐死。”晚年的逸少,果然辞官归乡,自然闲逸。若以佛家待世思想看,逸少自此方算是“归真”。一个人自生到死,终极之乐,便是归真吧。

下一场好雪,雪止天晴,是家常事,他致信趣味相投的友人,信的内容很亲切很简约,闲适安暖,有淡淡的关心惦记。又有雪后天晴,清白的气象,是书家也是文学家的笔法心意。

一场急雪,忽然落在山阴,我眼前雪花纷飞,天地清白,转瞬又天朗气清,真是美不胜收。你近日还好吧,上次你来访(或是聚会聚饮),我因故未能与你相见,实在力不能及,心情颇为郁结不畅。我将在山阴预备好饮酒射箭之需,时刻恭候您驾临。王羲之顿首再拜。

当然,“山阴张侯”四字是写在当时所用信札的封皮上的,以示热情恭谨。

燕京西郊的香山,有一处风景,名“西山晴雪”。数年前,大雪后与友人前往观景,是那样的情景:雪白,天青,空气明净,哈一口气,有白烟悠悠,转瞬又不见了。若是运气好,赶上日落晚霞,青白间又多一丝橘黄的暖意。亦如这封《快雪时晴帖》,悠闲、安适。笔法圆融,钩挑皆不露锋,自然逸气。书法与文章,大多亦是写自己性情而已。

读罢《快雪时晴帖》,想给友人寄书一封,曰:雪晴日,我尚好,卿佳否。

霜天帖

天燠热,找一点清凉的法子。读罢《快雪时晴帖》,再读《霜天帖》,祛暑纳凉,比空调好,不伤人。《霜天帖》名字读着,就有一种凉浸浸的感觉,有霜天雪意之感。

去过大西北,那年在武威、在酒泉、在张掖,都见过漫天霜意。塞下清秋,雁阵行远,冷清清的早晨,在高原,在山上,四野空阔,群山苍茫,人站在山下院中屋角,一望满川霜白,与天际连成一体,人此刻只是阔大清白天幕中一个黑点。人孤零零的,山也孤零零的,四野都孤零零的,真是霜寒入骨入心。若再有一两声边声晓角,则更是凄清寒凉,大有范仲淹羌管悠悠霜满地,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况味。

我见过西北霜天,见过东北霜寒,也见过江南鱼鳞瓦上霜,各有其美。霜是秋天的锦上花,覆在菜蔬上,园花上,秋物枝柯皆增一层清美。

我生在东北长在东北,霜太常见了。每到秋来九月八,百谷抢在霜降前入仓廪。最好看的霜色,就在这时。月色如银,夜色深沉,黑土地上,覆着一层白霜,纯净银白,夜风凉浸浸的,土还松软着,一脚踩上去,人与白霜一起陷下去了。若是早秋,清早到菜园里,霜落在青菜棵上,青白相间,落在茄子上,银白浅紫,清洁高雅,但种菜人都懂得,茄子最怕寒霜,霜一打,茄子秧就蔫头耷脑,茄子也不能再吃了。东北人就像熟悉黑土地一样,熟悉霜的性子。也有不怕霜打的,大白菜总要霜打后才好吃,甜丝丝的。

有一年秋天,在山里,树叶已半青半黄,夜里很晚了,一钩残月向西流,笼着树梢黄叶,山中木屋,远处木桥、溪流,一色清凉。夜气深了,地上渐渐铺上一层白霜,月色从枝丫间铺洒下来,真真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意境。那般洁白清冷,那样孤独寂静,霜色既让人感到干净,也令人感到孤独。清早起来,山中一望无人迹,惟有板桥上一层淡淡的白霜,诉说着昨夜的不同,白霜上有几个野兔走过的脚迹。

天寒欲雪,梅清欲开,水际小楼台,都有霜天气,文人写不出,丹青手画不出。《霜天帖》有凛冽、清寒气,史浩并非书法家,但笔墨舒朗、轻灵。书法我偏爱行书,既可一泻千里、恣意纵横,亦可云淡风轻。疏可走马,密不容针,看执笔者心意,皆能自在从容。

这一年,史浩72岁。鬓发染霜,鲜衣怒马的时代已然过去。他深知盛名富贵累人,亦深藏危机。当年辛弃疾想辞官,儿子不同意,他作《吾衰矣》说,富贵是危机,陶县令是吾师。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富贵功名,不过秋草瓦上霜,史浩看得透。他想过几天“闲来几句渔樵话,困了一枕葫芦架”的日子,春看山花,秋有园霜,不许凡人得至。

《霜天帖》,是他写给宋孝宗的辞官札子,乞老归乡,适时而退,是智慧之举。他做过宋孝宗老师,官至丞相,位高权重,却有一身正气。曾为岳飞昭雪,荐举朱熹、陆游等人入朝为官。

位高而能身正,靠的是人格底气,故笔下多清气、正气。适时辞官归隐,又多一份人间福气。知人论世,王逸少书法有清贵气,家学渊源四字,不欺人;秦少游书法有水边游女的媚气;苏轼书法如黑熊当道,森然可怖,老辣横绝。环肥燕瘦,各自成势。

霜降一到,天寒水冷,石老松苍,大地一片萧瑟。霜,草木上一栖身,易去不可留,终是怅然。史浩并非书家,《霜天帖》至今为人称道,其意或在书法之外。

责任编辑 维 宏

猜你喜欢
山阴友人
《山阴》
致友人(组诗)
瞿江
友人以“鲐背”见贺,有作
《戏答友人》
“雁门咽喉”山阴步入动车时代
《友人伤足有赠》
《戊戌元日与友人通话》
君风:致友人
山西山阴宝山腰寨煤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