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雨婷 黄纶田 左璜 吴佳恩
摘 要:核心价值观是统一思想和规范行为的准绳,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及建设是凝聚国民力量的关键。通过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韩国显著地提升了文化“软实力”。从韩国中小学的课程、教材与教学等层面,深入分析了其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践路径。韩国中小学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聚焦国家导向、社会促进和个体发展,教育内容体现为忠于国的爱国教育、孝为先的儒家思想教育、长于礼的品德行为教育、公正为本的民主法治教育以及融至上的多元文化教育。韩国学校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路径是基于国家导向的立法保障,基于规范课程的全面渗透,基于课外拓展的综合修炼,基于家校联动的协同育人。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教育;儒家伦理思想;美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4-8502(2023)02-0115-14
作者简介:谢雨婷,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师跨学科素养;黄纶田,深圳市龙岗区悦澜山实验小学教师,研究方向为教师跨学科读写素养;左璜,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哲学与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教师专业发展、师德养成与班级管理;吴佳恩,韩国首尔大学教育咨询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咨询。
一、引言
核心价值观是统一思想和规范行为的准绳,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及建设是凝聚国民力量的关键。近年来,作为三面环海的半岛国家,韩国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十分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其文娱产业成功演变为一股“韩流”,并逐渐在亚洲甚至全世界蔓延,向全世界宣扬其文化价值观。可以说,借助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韩国显著地提升了文化“软实力”。1993年,韩国国家伦理协会在相对全面的研究基础上声称,“一套典型的韩国价值观的提出,在通过学校教育促进公民美德方面具有启发性价值”[1]。基于此,本文从韩国中小学的课程、教材与教学等层面,深入分析其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践路径,旨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一定借鉴与启示。
二、韩国中小学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分析
国家作为一种精神,其内核在于核心价值观[2]。安东尼在《政治社会学》中指出:“任何社会,为了能存在下去……必须紧密地围绕保持其制度完整这个中心,成功地把思想方式灌输进每个成员的脑子里。”[3]因此,韩国将维护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不遗余力地推动其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作为传递国家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载体,韩国中小学坚持从国家导向、社会促进和个体发展三个维度对学生展开全面而系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逐渐培养学生具有韩国民族特色的价值观体系。
(一)国家导向:塑造国民精神,激发爱国热忱
立足国家层面,韩国中小学的核心价值观教育首先表现为韩国的国民精神教育,旨在通过塑造韩国民族精神,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的韩国人。在推行国民精神教育方面,国家是主导力量,将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制度、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然后在学校推广。
追溯到1948年,韩国颁布了第一部《教育法》,明确阐述了韩国教育的基本目标,即根据“弘益人间”的伟大理想,协助所有人完善其个人的品德、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取得参加建设民主国家和促进全人类繁荣活动的公民资格[4]。其中,“弘益人间”意为“使天下苍生共同受益”,至今仍是韩国基础教育课程开发的重要原则[5]。
在韩国,道德教育被视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表征和体现。韩国在1968年12月5日公布的《国民教育宪章》中描绘了韩国道德教育的方向与目标,即对青少年及全体国民进行“国民精神教育”,这是一种振奋民族精神、提高竞争意识和民族生存精神的教育[6]。1988年韩国出台的“21世纪的教育改革方案”中,也提到要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国家、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关系,树立“国家兴旺是我发展根本”的大局观[7]。自21世纪以来, 韓国政府重新定位学校国民精神教育的中心目标,即“培养熟悉基本生活习惯、礼仪和道德规范, 具备合理判断与解决道德和法律问题的能力, 具备正确的市民意识、国家和民主意识、世界和平与人类共赢意识,具有实践理想的道德趋向的现代韩国国民”[8]。
国民精神教育即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政治教育,韩国政府始终将其贯穿于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其核心是让韩国公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爱深入人心。可以说,国家主导的“国民精神教育”全面贯穿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振奋了韩国全体国民的民族精神,为韩国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精神基础。
(二)社会促进:培养民主公民,弘扬美德教育
具体到社会生活层面,韩国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转化为“公民教育”。作为一个宪法学概念,公民反映了人与人、人与国家之间一种特定的关系和身份,即作为国家社会的一员,公民是具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且独立生活的自由居民[9]。基于此,广义的公民教育涉及政治教育、社会教育和道德教育,而韩国学校的公民教育,“中小学实施的主要是道德教育,大学实施的则是意识形态教育”[10]。立足这一目标,韩国的公民教育逐渐被确立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覆盖1~12年级的学生,并在高中开设了公民的“伦理/道德”教育课程。
如何开展适合各学段学生的公民教育?在公民教育研究中,李荣安(Lee Wingon)明确指出儒家文化对亚洲国家的影响,总结出东亚公民身份及公民教育的三个特征:第一,强调精神性;第二,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第三,强调与他人的和谐关系[11]。因此,韩国中小学的公民教育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其一,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即民族意识和民主意识。其中,民族意识包括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全球化时代,韩国强调将民族传统和价值观纳入国家课程改革进程[12],主要目的是恢复受全球化现象威胁的韩国传统和价值观,激发韩国公民的民族意识。其二,针对生活在民主社会中的公民所面临的道德问题,培养学生必需的道德规范和公民技能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国家伦理研究系副教授朴孝庄(Park H. C. )认为:“作为自由民主社会的一员,守法、关心他人、对环境保护的敏感、正义和社区意识是公民一生的美德。热爱国家、热爱民族、国家安全感以及致力于和平统一被列为公民作为国家成员在生活中所必备的美德。”[1]因此,公民美德既是实现道德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也是实现国家理想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价值观和品质。
可以说,韩国中小学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实施公民教育时的价值追求始终强调以公民美德为基础,以民族精神为根本,以民主公正为核心,构筑和谐向上、自由民主的社会环境。
(三)个体发展:凝练人性教育,促进品德修养
聚焦个体层面,核心价值观教育又体现在人性教育中。2015年7月21日,韩国教育部制定的《人性教育振兴法实施令》正式将人性教育列入中小学必修课,韩国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个专门制定人性教育相关法律的国家[13]。
《人性教育振兴法实施令》将人性教育定义为“精心培养端正、健康的自我内在,以及培养与他人相处时必要的优秀人品和能力的教育”[14],其核心内容是传播礼、孝、正直、责任、尊重、关怀、沟通和合作等。韩国的人性教育强调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修身理念,要求学生形成诚实、公正、友爱、知礼等基本道德信仰,掌握家庭、学校和社会所设定的道德标准,并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事实上,人性教育的本质也是从个体品德的层面出发,回应国民精神教育与公民教育,形成完整的价值观教育体系。
在《人性教育振兴法实施令》的推动下,韩国中小学的道德课程在教育方向及内容设置中注重更广义、更具综合性的人的品质形成[15]。同时,韩国在2015年修订课程时,进一步扩大了人性教育的范围,强调人性教育应在所有学科中实施。例如,国语课程可以通过情境再现等方式让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英语课程中的角色扮演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而数学课程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可以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16]。人性教育通过教育课程与學校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素质,鼓励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我,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
综上所述,韩国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一步一步从抽象的国民精神教育,具象为融入民族意识、民主精神和公民技能的公民教育,以及涵养诚信知礼等美德的人性教育。依托公民教育、人性教育等具体课程,韩国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得以落实。
三、韩国中小学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透视
作为典型的东亚国家,韩国一直坚持“立足于儒家文化传统,深入挖掘儒教的精髓,使其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培养民众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又汲取和传播民主、正义、法治和人权等现代价值观”[17]。儒家思想强调民众对国家忠诚、对父母孝顺、禁欲、尊老爱幼、友善、知礼和诚信等价值观,这些儒家思想逐渐构成韩国的基本价值体系。因此,韩国的中小学核心价值观教育指向促进国家和谐共融。具体而言,它涵盖了爱国主义教育、家庭伦理教育、品德行为教育、民主法治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五大内容模块。
(一)忠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韩国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源于环境、历史和思想三大因素。首先,山多地少的自然环境形成了韩国较为封闭的居住集体,由此孕育的集体主义观念为爱国主义的培育奠定了基础。其次,韩国位居半岛,历史上国家主权不断受到威胁,使得韩国人有着强烈的国土观和民族意识。最后,传统儒家思想提倡“出则忠于国”,意为誓死效忠国家,由此最终演变成“爱国主义”。因此,培养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是韩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具体而言,由于历史原因导致的朝鲜半岛南北分裂,使得韩国人长期以来一直渴望统一,并不断为此作准备。国家意识教育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其内涵是“一种基于根深蒂固的儒家价值观的韩国身份认同,一种通过抵御邻国不断入侵而形成的坚实的民族主义意识,以及对统一的渴望仍然存在于所有韩国人心中”[18]。这一内容具体转化并融入教科书中(见表1)。
例如,在《道德6》第五单元“我们梦想的统一韩国”中,教师引导学生预想韩国统一后会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停战线消失,国土面积增加,南北双方可以自由往来,文化交流更加丰富”[19],并将“统一”这一理念传达给当代青少年,使其国家意识更加牢固。
除此之外,韩国还注重民族意识教育在生活中的映现,蕴含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身土不二”民族情结的养成。韩国重视对民族传统道德和民族文化的教育,在课堂上,教师时常向学生传扬民族文化,培养其民族认同感。在学校开设历史课,学生通过对历史文化的学习,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身土不二”是韩国常见的口号,意为“我在自己的国家出生以及成长,生我养我的国家生产的东西最适合我”。因此,韩国人以购买国货为荣,有着强烈的民族情结。
(二)孝为先的家庭伦理教育
在东亚儒家文化中,韩国是传承儒家思想的国家之一,关于孝道、尊敬长者、相互依存的文化取向仍然存在[20]。在儒家思想中,社会的构成是等级化的,基于上下级的纵向结构,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原型,要保证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与秩序,必须以孝道为基本价值观[21]。因此,韩国将“孝”视为首要的道德及社会道德原则的基础,进而形成“孝为先”的价值观。“孝”作为儒家文化的基石,以其形式上的约定俗成和思想上的根深蒂固之特性,成为韩国家庭伦理教育的重要内容(见表2)。学校在价值观教育中也增加了家庭伦理教育的内容,将“家庭至上、以孝为先、友好睦邻”的概念深植学生心中。
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韩国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家庭的概念加以强化,使学生了解关爱家人是他们的责任与义务。在家庭观念的塑造和教学中,韩国的教育受到西方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影响,但韩国人秉承调和之道,让传统和现代并行,塑造了既传统又现代的孝道观念,即以孝至上,重视家庭关系的联结。这种更新的家庭伦理观念对韩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三)长于礼的品德行为教育
与西方社会相比,韩国社会保持了一种更传统、更符合要求和更具地位导向的文化[22],即“以礼为先”的序列型社会。序列意识是韩国人根深蒂固的惯性思想,即以家世、职业、性别、年龄等方面内容为基础,发展出的一种人际关系准则,并有着与上下的身份秩序相对应的独特行为模式[23]。韩国社会保留着传承儒家思想中的尊卑和等级思想,强调生活中礼节的重要性,其主要原因在于礼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秩序。许多韩国人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以个性为代价,在家庭和社会中履行预期的角色是最重要的”[24]。因此,韩国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包含长于礼的品德行为教育,其中特别关注序列意识教育。学校的品德行为教育依托“序列意识”的养成,并在教材中得以表征(见表3)。
例如,教师会通过真实情境的再现,引导学生思考,并表现出规范的行为和正确的礼仪,在《道德3》第五单元“在公共场所规范行为” 中,有一段两个小朋友的对话:“A:在公园里,不能乱扔垃圾。如果你抱着只有我一个人的想法,随手乱扔垃圾的话,公园很快就会变脏了。B:是啊,虽然有点不方便,也有点累,但应该把垃圾扔到垃圾袋里。”[25]通过这段对话让学生熟悉在公共场所应如何行动,并且回顾自己在公共场所是否遵守了规范。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真正了解并开始使用礼貌用语,遵守公共场所的规章制度和礼节。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青少年会逐步形成自觉行为,养成良好品德,实现对社会文化的适应。
(四)公正为本的民主法治教育
一个民主公民的生活被分为两类: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每一类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美德,韩国在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强调爱国思想,而在社会层面则强调“遵守法律,关心他人,公平正义”[1]。“公正为本”是韩国民主法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传统的儒家价值观可能仍然决定了韩国人在家庭关系领域的行为,而融入的西方价值观在工作和不那么亲密的社会关系领域指导他们的社会行为”[26]。韩国的民主法治教育扎根于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并通过政府、社会和学校合力搭建完善的法治教育框架。
韩国法治教育学会会长金荣天表示,韩国青少年的法治教育仍处于发展和专业研究不足阶段,社会和普通家庭的法治教育意识不强[27]。因此,学校是开展民主法治教育的主阵地,对民主、公正和规范的法治教育囊括在教科书中(见表4)。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创设游戏和情境,让学生们通过寻找公正的行为,或者与公正相反的行动事例,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其更容易了解公正的意义和重要性。在实施民主法治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把个人道德与社会规则相融合,学生可以认识到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一脉相承。
(五)融至上的多元文化教育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韩国逐步发展成一个多文化、多民族的社会。到2020年,韩国5%的人口是外国居民,这些外国居民来自东亚、中亚、南亚和苏联的各个民族国家[28]。有学者认为,韩国的教育需要通过采用多元文化主义和世界主义的概念来适应更全球化的世界。金永汉指出:“在课程中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实践、理想和价值观,是所有儿童福祉和学业成功的责任。”[28]因此,韩国学校制定并实施多元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尊重,以期有效解决民族文化冲突。
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共同体意识、宗教宽容和跨文化能力,这一内容贯穿于韩国中小学教材,在《道德》《生活与伦理》中均有体现(见表5)。
例如,在《道德4》第六单元“一起梦想的多彩世界”中,展示不同国家的学生早、午、晚三餐的不同饮食习惯,从饮食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与世界各地的朋友相处,将多元文化这一概念传递给青少年,有助于培养包容、开放、互助、和谐的价值取向,从而培育韩国全球化、国际化的综合人才。通过加强多元文化教育,韩国的学校教育可以实现对韩国多民族和多文化国家的文化认同,建立高度的民族认同感,有利于促进社会团结。
四、韩国中小学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路径
有学者指出:“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任何有效教学和学校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它触及所有有效学习的内在道德维度。”[29]因此,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实施就“需要一个关系网,从教室延伸到整个学校,继而延伸到家庭和社区”[30]。基于此,韩国的中小学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四种具体的实施路径:基于国家导向的立法保障、基于规范课程的全面渗透、基于课外拓展的综合修炼及基于家校联动的协同育人。
(一)国家导向 立法保障
核心价值观,究其本质是国家精神的具象化,本身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是国家将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协调统一,维护国家稳定发展的根基。明晰的价值标准、稳定真实的价值共识是保证价值观教育得以进行的前提性框架[31]。因此,为形成国家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强大凝聚力,韩国依靠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在全社会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与培育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和保障。
例如,1968年韩国颁布了《国民教育宪章》,详细阐述了韩国道德教育的基本目标,即强调国民精神塑造和爱国主义培养。此外,韩国还通过相关法律规定促进品德行为教育和家庭伦理教育,具体表现为:1973年韩国颁布了《关于家庭礼仪的法律》,以律法形式强调家庭礼仪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2007年通过的《孝行奖励资助法》推动孝行教育和孝道践行,为韩国营造了良好的行孝社会氛围;2014年,韩国政府以“自由、相生、融合”三个关键词为理念,出台了该国文化领域重要法案——《文化基本法》,以保障国民文化教育。
通过对各领域的立法保障,韩国将核心价值观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给每一位社会成员,构成了每一个体的心理定式,使人们能够以之为尺度度量、评判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物与现象,通过法律制度确立的核心价值观引导并规范公民的道德意识与社会行为。
(二)规范课程 全面渗透
规范是实现价值的规则体系,是达到价值目标的手段[32]。韩国中小学通过规范的道德教育课程以及其他学科课程的道德教育渗透,实现了价值观教育的有机衔接和有序推进。在韩国,道德教育被视为重聚国民精神、解决社会问题、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并指向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径。
韩国将道德教育融入1年級到12年级的一体化课程中,指出道德课程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并学习人生所需的道德规范和礼节,理解和把握作为国家和民族成员、国际社会一员的责任,帮助学生成为良好的韩国国民以及全球市民”[6]。在韩国,1~2 年级开设正确生活课,3~10年级开设道德课,11~12 年级设有市民伦理课、伦理与思想课,这些作为选修课[15]。3~10年级的道德课程通过价值引领和行为规范,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认知、品格和行为。11~12 年级的道德课程更加强调学科化和系统化的学习,通过传授东西方伦理思想、公民知识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除此之外,其他学科教学也强调道德教育的渗透。例如,韩国小学国语教科书涵盖了态度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内容:尊重长辈的传统孝道思想,如3年级下学期第八单元的“参鸡汤的幸福”;保护环境的共同体意识,如6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的“为地球关一小时灯”;礼节养成和规则意识养成,包括使用敬语、正确行为规范、交通規则、垃圾分类等[33]。因此,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克服了单一教育的不足,在学生的道德养成过程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课外拓展 综合修炼
杜威强调儿童和社会的联系,认为在两者中有一个连接的共同要求,即活动。无论是从经验论考虑,还是从心理学考虑,抑或是从社会角度考虑,活动都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最主要途径[34]。因此,课外活动和规范课程之间应相辅相成。丰富的课外活动是韩国学校教育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
韩国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以促进核心价值观的外化以及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2009年,为培养创新型和学习型人才,韩国在综合实践类课程中添加了创意性体验活动课程,旨在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创意性体验活动,培养其共同体意识以及市民应具备的各种素养[35]。此外,韩国中小学还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种课外活动,包括爱护老人、为残疾儿童提供援助、为贫困儿童捐款、参加夏令营和社区体验等,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责任意识和个人品德。例如,韩国国立中央青少年训练营是韩国目前最大的青少年综合训练场所,举办以小学生为对象的示范性实践活动,以及以青少年为对象的特色夏令营、家庭夏令营、青少年文化节等多种多样的青少年活动[6]。
课外实践活动是辅助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参与广泛而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韩国学生能习得社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培养爱国、知礼、民主和多元等价值观。
(四)家校联动 协同育人
韩国学者指出:“家庭是道德教育最有效的场所。”[35]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36]学校教育是价值观教育开展的主阵地,通过开展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塑造学生的社会价值观;而家庭教育通过伦理教育的实践成为孕育个体价值观的早期摇篮。
通过家校合作共育,韩国促进了中小学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让其共同传承优秀文化内涵。韩国的教育强调以身作则,教师在日常课程中帮助学生激发民族情结,并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礼仪修养;而家长则通过自身行为的示范和品德修养的熏陶,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韩国人认为:“孝道有助于维系家庭,培养血缘关系的凝聚力,由此形成一种浓厚的家族亲情,由家及国,在家行孝方能为国尽忠。”[37]因此,“孝”文化在韩国也不断延续并成为一种信仰,成为韩国核心价值观的稳定内核。
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综合、长期的庞大工程,学校与家庭密切联系、有机结合,通过构建家校共同体,实现家校共育,传播价值观教育理念,形成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
五、启示
综观韩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内容与实现路径,我们不难发现韩国的核心价值观是在东西方文化的冲击下,结合自身民族特色而形成的。总体而言,韩国中小学价值观教育包括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的道德课程,以各类学科课程为主的综合课程,以课外实践探究为主的活动课程。其中,道德课程以塑造价值观为核心目的,承担着塑造国民精神、培育民族精神、培养民主公民的责任;综合课程重在将价值引导与知识传授相融合,通过各类课程进行价值观的塑造和引导;活动课程重在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促进价值体认,在综合训练、场馆参观、社区活动参与等社会体验中提升价值认知。立足我国实际,韩国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课程路径建设给我们带来诸多有益启示。
首先,将“道德课程”作为价值观教育的有力抓手,强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我们不仅应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提升儿童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而且应坚定不移地加强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建设,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师队伍素养,全面提高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
其次,着力加强“综合课程”的建设,进一步激发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引导作用。我们既要全面推进德育建设,使所有课程承担起育人责任,又要有所侧重地发挥不同课程的独特作用,不断提升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近期,我国大力加强“劳动课程”的建设,这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劳动教育”课程也能最终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实现学校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标。
最后,深化课外“活动课程”的建设,把学校课堂同社会课堂结合起来,为学生打造更广阔的社会学习环境。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组织者,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参与互帮互助的公益项目、策划拜访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务,将社会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从而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力与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PARK, H C. The values and virtues promoted in the proposed seventh course of study in civic education: implications for democratic citizenship and democratic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Korea[J]. Asia Pacific Educ,2001(02):66–73.
[2] 邱仁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5:183-184.
[3] [美]安东尼·奥罗姆.政治社会学[M].张华青,何俊志,孙嘉明,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317.
[4] 姚来燕,孙鸿飞,黄胜天.韩国国立开放大学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5:4.
[5] 姜英敏.韩国“核心素养”体系的价值选择[J].比较教育研究,2016,38(12):61-65.
[6] 索丰,孙启林.G20国家教育研究丛书:韩国基础教育[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226-236.
[7] 李煜伟,郭淑婷.新型城镇化与教育支持[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4:24.
[8] 宇文利.学校国民精神教育:韩国的特色与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08(02):105-109.
[9] 殷啸虎,程维荣,朱应平,等.宪法学原理与运用[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75-79.
[10] 李敦球.韩国民主政治的变迁与走向[J].国际论坛,2000(02):68-76.
[11] 刘争先.儒家文化与亚洲认同:东亚学生的价值观与态度比较——基于IEA第三次国际公民素养研究报告的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4,41(09):103-112.
[12] JO, S. Northeast Asian nationalism in an era of globalization. The Korean Journal of Area Studies, 2005,23 (02):335–359.
[13] 李昕.韩国:传播价值观的人性教育成为中小学必修课[J].人民教育,2015(23):11.
[14] 全婵兰.韩国《人性教育五年综合计划》述评[J].世界教育信息,2018,31(11):57-59.
[15] 檀传宝,王小飞.当代东西方德育发展要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34-249.
[16] 李嘉琦. 韩国学校人性教育实施途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7:25.
[17] 张可辉,栾忠恒.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8:65.
[18] SO K, KIM J, LEE S. The formation of the South Korean identity through national curriculum in the South Korean historical context: Conflicts and challeng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2012, 32(06):797-804.
[19] [韩]首尔教育大学道德国政图书编纂委员会.道德6[M].吴佳恩,译.韩国:(株)智学社,2021:81-100.
[20] JEONG, CHANGWOO. Formulating a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and culturally sensitive program of moral education-a korean example[J]. Social Studies, 2005, 96(02):79-85.
[21] HYUN, K J. Sociocultural change and traditional values: Confucian values among Koreans and Korean America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2001,25(02):203-229.
[22] PARK J Y, JOHNSON R C. Moral development in rural and urban korea[J].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1984,15(01):35-46.
[23] 安丰存,郑鲜日.韩国传统文化概览[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16:51.
[24] KOH H. C. Religion and socialization of women in korea[J]. Senri Ethnological Studies,1984,11(01):19-25.
[25] [韓]首尔教育大学道德国政图书编纂委员会.道德3[M].吴佳恩,译.韩国:(株)智学社,2021:91.
[26] HYUN K J. Sociocultural change and traditional values: Confucian values among Koreans and Korean America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2001,25(02):203-229.
[27] 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国外青年与青年工作2014—2018[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373.
[28] KIM Y.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in South Kore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D].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2013.
[29] CARR, D. Personal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 virtue ethical perspective[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2005,53(03): 255-271.
[30] LAMING J S . In search of effective character education[J]. Educational Leadership Journal of the Department of Supervision & Curriculum Development N.e.a, 1993, 51(03):63-71.
[31] 王葎.价值观教育的合法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9-30.
[32]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1.
[33]江颖颖.韩国小学国语课程的文化选择研究[D].吉林:延边大学,2017.
[34]冯克诚.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论著选读(上)[M].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 2011:49-50.
[35] LEE, W O. Emerging concepts of citizenship in the Asian context[J].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Concepts and issues, 2004:25-36.
[36]唐凯麟,刘铁芳.德高为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39.
[37]张理智.韩国人怎样教育孩子[M].北京:昆仑出版社,1999:46.
Objectives, Content and Practice Path of Core Values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South Korea
XIE Yu-ting1, HUANG Lun-tian2, ZUO Huang3, WU Jia-en4
(1.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2.Yuelansha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3.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4.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Abstract: Core values are the yardstick for unifying thoughts and standardizing behaviors, whilecarrying out core values education and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to cohesion of national strength. Through the education of core values, South Korea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ts cultural “soft power”. From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at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South Kore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bjectives, contents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core values education. The core values education objective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South Korea focus on national orientation, social promotion and individual development, and the education contentsare embodied in patriotic education of loyalty to the country, Confucian education of filial piety, moral education of good manners, rule of law education based on justice and democracy education, and integrate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value education in Korean schools is based on the state-oriented legislative guarantee, the comprehensive penetration of standardized curriculum, the comprehensive cultivation of extracurricular expansion activities, and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family and school.
Keywords: Core Values Education; Confucian Ethics; Virtue Education
(責任编辑:王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