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体育科技创新创业与教育协同发展

2023-05-04 01:51梁雯燕王晓燕
当代体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体育产业

梁雯燕 王晓燕

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有其得天独厚的科技创新条件,在“体育强国”“体育强省”的政策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在十四五发展阶段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立足体育产业在科技创新创业发展中的现状,从体育产业革新、科创要素流通、人才国际交流、教育协同机制、激励机制建设五方面提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体育科技创新创业与教育协同发展的策略,为体育产业与科技创新创业融合发展提供思路。

1 粤港澳大湾区体育科技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

1.1 大湾区体育产业科技创新条件优渥,政策推动下加速发展

放眼当今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格局,大湾区无疑是规模最大、门类齐全的区域之一。自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以来,大湾区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同年,国务院颁布《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体育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2020年《广东省体育强省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省,体育事业发展保持全国领先,达到亚洲一流水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体量最大、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体育产业总体规模领跑全国。区域体育产业有优渥的发展基础,在十四五规划中,更有实现加速跑的机遇。而实现快速发展的其中一个路径就是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高水平创新型体育人才的培养,利用创新创业的教育手段,为体育科技创新赋能。体育产业与教育的融合发展,不仅是提升体育产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我国建设体育强国,广东省建设体育强省的基本手段。而体育创新创业教育能服务于体育发展的高水平、高质量体育人才,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在新的发展阶段,体育的发展要贯彻新的理念,重新构建新格局,坚持创新,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支持大学生提升创业能力,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资源,为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2 体育消费爆发式增长,呼唤体育科技创新

体育消费需求在经历了新冠疫情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育场馆由于疫情反复出现了关停,健身者改变了原来的健身模式,居家健身成为了主流健身方式,体育用品需求大幅度提升。健身者对运动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技术应用如VR仿真模拟技术、体感技术被应用到运动体验当中,成为了体育消费的新风口。与此同时,随着全民健身的国家战略不断深入,新型的体育项目如飞盘、绳攀、冲浪等时尚运动也越发得到体育消费者的青睐。新型体育消费需求指引着体育产业未来的发展,也意味着企业要采取新营销、新供给才能把握住当前体育消费市场的变化。除了供给创新以外,最为重要的是要从科技创新入手,体育产业要因应体育消费者对于运动的趣味性、体验性、便捷性等新型需求开展技术研发创新,从根本上解决体育消费市场供给不足的现状,为丰富体育消费市场提供支持。

1.3 体育创新创业为人才提供新的出路,解决体育人才流失问题

我国体育产业中的体育企业整体营利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较低,加之经历三年新冠疫情的持续波动,致使体育产业出现大量体育人才流失。与之相对的还有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在国内的人力资源市场上,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毕业生近年来都表现出容错率降低,使得体育产业的就业更加困难。体育产业人才流失和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这对矛盾同时并存,要想缓解这一矛盾,自主创业无疑是实现双赢的解决方法。尽管近几年体育院校已经将创新创业融入到人才培养当中,但是从整体上还缺乏系统性,创新创业能力人才培养仍然不到位,这就需要体育专业学生利用自己专业优势,从思想上转变就业观念,切实把专业知识应用到创新创业的实践中。高校通过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给学生的职业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还能有效解决体育产业人才流失的问题,为体育产业留住人才。

2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体育科技创新创业与教育协同发展的策略

2.1 體育产业头部企业与“专新特精”企业共同合力促产业革新

在体育产业升级发展中,作为带动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体育头部企业在科技标准制定、科技产品研发、科技服务、渠道拓展等领域更具备优先发展的条件,可通过推动产业科技创新,加强产业企业交流,率先带动产业革新。而其中科技创新研发能力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在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方面,头部企业可依托大湾区的科技力量加大对产品科技研发的投入,并创造条件把好的产品在大湾区落地。在体育消费市场开拓方面,头部企业也可率先探索把科技元素与传统体育项目相结合,积极开发具备大湾区特色和传统发展优势的项目,如拳击、足球、攀岩等,利用科技元素VR、转播技术、可穿戴设备等技术应用,将数字化产品作为下一个行业突破点。

与此同时,在助力体育产业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方面,应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型体育企业的支持力度。政府应该尽快落实关于减免费用、加快资金执行、优化政府采购、降低融资成本等各项措施。特别在体育产业中挖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企业提供资金、人才、技术上的支持,为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发展“补短板”“填空白”。同时鼓励创新型中小企业,通过企业技术、品牌和模式创新积极推动自身变革。通过头部企业与中小型企业优势互补,改善与优化体育产业的产业结构,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体育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繁荣体育消费市场。

2.2 利用双创赛事推动产业科技创新,发挥粤港澳各地优势加速科创要素流通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有多项创新创业赛事成功落地,如“共享杯”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大赛、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创新创业大赛、广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暨港澳台创新创业大赛等,得到湾区各地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重视。通过各类赛事为优秀的科技应用创新提供了充分展示的平台。比赛选拔出来的有价值的科技创新应用,可以吸引社会资本进行投资,这有利于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推进。但是针对体育科技创新,目前还缺乏代表性的赛事,有待开发更具特色、更为丰富、更具针对性的科技创新赛事,把赛事作为引领体育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发力点,助力体育科技创新。

除了提升产业科技创新研发能力,要想让体育产业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还要充分利用大湾区内粤、港、澳三地优势,利用好香港的金融服务业解决企业创新融资问题,利用好深圳的科技创新资源增强科技研发能力和珠三角坚实的制造业基础作为体育产业的支撑以及澳门与葡语国家的关系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通过融汇粤、港、澳三地人流、资金流、数据流等科创资源,实现对科创资源的整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科技创新达到更高的层次。

2.3 继续完善人才引进与培育机制,建设大湾区人才示范区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合作

要为科技创新持续赋能的关键在于人才,推动科技创新要坚持引进与培养的人才战略并举。在吸引人才方面,广东省已通过个税减免对高端人实行政策性优惠鼓励人才来粤,香港和澳门也把人才促科技创新作为施政的重心,加紧吸引科技人才。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继续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流动政策互通、信息互联的人才合作发展模式的建设。通过把港澳平台吸引海外人才进入内地工作,内地培养人才输送港澳地区,实现人才双向无障碍流动。与此同时,要继续加快建设深圳国际人才特区、广州南沙新区国际化人才特区建设,创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国际院士谷、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人才自由港建设等人才合作示范区,为人才培养提供硬件支撑,利用人才示范区为人才培养提供集聚效应,推动人才与国际的交流合作,为实现培育与国际水平接轨的高素质科技创新型人才提供条件。

2.4 改革创新创业课程,形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

从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看来,普遍出现创新创业活动流于形式,开展活动呈现出随意性,缺乏制度保障的情况。而在与企业对接的教育机制方面,校企共建、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仍有待进一步深化。由此造成当前的体育人才培养质量还难以满足行业需求。为解决如上困境,高校唯有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即高校、产业、政府三者都是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主体,以高校的自主办学为基本前提,以政府的全面支持为总体保障,以企业的产业对接为重要推力。在协同机制下,高校首先应制定科学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高校要提高体育人才培养的质量,要首先从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入手,除了以定期举行的系列型活动作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支点外,还应把创新创业作为课程的必要模块,渗透到人才培养当中。在课程改革中要加强高校与企业校企合作,要与体育产业、企业在人才共育方面开展更为紧密的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及时把握行业企业的新动向,除了让学生学习到理论知识外,还能接触到创新创业的真实应用场景,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除了在课程体系上保障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外,最重要的还要让创新创业成果进行现实转化。对此,高校可探索与合作企业建立相应的网络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结合高校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实践指导意见,通过对学生创业实践中遇到的资金、时间、经营模式等方式进行指导,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管理。对在虚拟平台中取得出色创业成绩的项目形成教学的示范性范本,借助平台向产业市场进行推优,创造条件让优秀的创业项目可以有机会转化为现实,从而提高大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

2.5 完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提高师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在激励机制建设方面,要对创新创业的主体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群体的创新创业动机进行深入研究,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激励手段。对于高校而言,创新创业的主要群体的是大学生,但目前大学生从内在动机及外在行为上还存在对创新创业在认识不到位的情况,致使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参与度较低。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高校可探索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建立素質学分认定机制,或通过学生完成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模块可以获得奖励性学分,从而鼓励学生在校参与各项创业实践。而对于激励科研创新,要推动体育产业的原创性改革,必须为此提供优质的制度供给。通过完善各项机制,向科研人员给予更多的支持,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逐步形成青年创业创新机制。同时让科研人员在经费使用上有更多的自主权,让预算编制进一步简化,并加快经费拨付的进度,提高效率。在经费中提高对科研人员激励比重,进一步完善科研分配机制,鼓励并支持科研人员依法依规适度的兼职报酬。

3 结语

我国体育产业进入到加速跑阶段,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需要实现多区域、宽领域、深层次协同发展,才能把握新时期下发展机遇。要推动体育产业向前发展,需要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发挥体育头部企业引领示范作用,同时鼓励中小型企业创新发展“补短板、填空白”;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坚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两手抓,高校加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的支持力度,同时要让粤港澳三地人才实现无障碍流动,深化人才交流,为科技进步提供基本保障;从制度完善的角度,要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革新科研人员分配制度,提高社会科技创新积极性。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科技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是具有区域特色、具有时代特色,具有竞争力的发展模式。通过科技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还能为今后全国体育产业融合科技开创新的发展路径。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局第十一批教改项目:校企“双元”育人视域下高职体育产业运营类课程改革(2021JG233)阶段性成果;2020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项目“国家认同视域下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研究”(2020WTSCX224);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研究中心2020年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专项立项课题“‘行稳致远视域下粤港澳大湾区体育科技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研究”(GBAZYJY-YB20201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体育产业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