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真 郑洁 武亚军
近年来,我国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快速上升,且趋向年轻化。《“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已经正式提出:需要与全民健身运动结合起来,加强“体医融合”及非医疗手段的健康干涉来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为应对人们面临潜在的健康威胁,在生命全周期过程中如何发挥体育与医疗相结合的协同效应,成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面临的重要难题。
目前,“体医融合”虽然已经被作为一项健康促进的国策写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但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念,很难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基于此,本文将对此展开分析研究当前“体医融合”所面临的困境和诸多影响因素,并通过对所阐述问题的反思,提出破解策略和政策建议,以尽早落实“体医融合”健康服务模式。
1 绪论
本论文主要研究如何提高全民运动的质量与效率,这对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性意义。现阶段我国刚刚实行全民健身运动计划,我国民众对全民运动背景下的体育锻炼还是存在一些盲区,对如何正确的进行体育运动与运动后的康复训练认识还是不够深入,这也导致政府所出台的运动政策并不能被有效地开展,这也成为制约我国全民运动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体育教育系统,并有效结合运动医学,为人民群众提供合理的理论基础和医疗健康知识,教导人民群众如何正确的进行运动与运动后的康复训练,从而满足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提高全民运动的质量与效率。
2 “体医融合”的理念
在“全民健身”运动的理念下,运动是维持身体健康的最好办法,而运动“处方”就成为了重中之重,必须由专业人士来开。无论是职业的医生还是运动管理师,都可以为我们的运动提供专业的指导,根据每个人情况来量身定制科学合理的运动“处方”。个性化的运动“处方”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心肺功能、肌肉力量、柔韧性、平衡能力等,这样可以解决运动带来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等问题。每个人都需要专属的运动“处方”,在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从而得到有效的锻炼。
当下,我国运动“处方”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看似一个简单的运动“处方”,其实是汇集了一大批临床和影像专家、营养学专家、体育专家、中医药学、大数据工程师和人工智能等多方面专家的智慧。为了证实某项运动方式对健康的影响,需要从多中心、前瞻性、大样本、群随机等方面进行严谨细致的对照研究。只有构建起运动健身的科学理论体系,不断完善运动“处方”的个性化内容,运动健身才能更好的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相关部门应切实推进全民健身与身心健康深度融合,推动“体”与“医”有机结合,以弥补健康方面的短板。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有了健康,才能谈幸福生活。而建设健康中国,不仅要靠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处方”,更要靠社会整体联动的“大处方”。将健康融入政府的各项政策,从而推动全民运动,才能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
3 体医融合的可行性研究
3.1 国内外体医融合现状
3.1.1 国内现状
在当今中国社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民众体育意识相对浅薄,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出现和增长,传统观念中人民体质大多依赖对社会医疗救治,对救助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并无作用,而早在在2008年,健康中国概念即由卫生部提出,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提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并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年6-8月《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相继出台,文中明确指出“加强体医融合”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4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体育总局等5个部委联合发文《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2017-2025年)》随后在2019年《“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打造“健康中国”的理念,也并无实际的扩展对象。人们也越来越从能够衣食无忧到生活高质量发展中转变,百姓的慢性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也在发展中岌岌可危。国家虽然提出一些列的文件但对于体医融合机制资金投入较少,相关体育設施相对匮乏,人民对体医融合机制观念浅薄,在社会中,大多体医融合就业者无发发挥用武之地。国家也无法发挥相关法律法规的效率,在我国,体医结合融合观念出现的概念相对较晚,相对其他发达国家,我国在这方面的众多实践和理论研究较少,对于相对研究人才培养不够,大多数体现在体育或医学两种类型,并无相对融合发展类型人才的培养。人民的需求和社会发展不符。
3.1.2 国外现状
美国是“体医融合”的先驱者和推动者。经过多年发展趋势,形成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科学科学研究、机构填补、健康服务、健身服务为一体的体育运动保持健康具体指导服务平台,为集体性科学健身运动预防晚到、艾滋病作出了更大的贡献。一项有关体医融合协同管理的研究发现,美国选用顶层设计协同管理自然环境,搭建多样化健康服务平台,健全责任分担制度的管控措施。美国工作经验对中国“体医融合”的启迪是,提升政府机构的正确引导,顶层设计协同共治,构建诊疗协作里的体医融合综合服务平台,与此同时创建职责权限,确立多方义务。
从20世际60时代开始,日本政府部门执行了一系列措施,如60年代《振兴法》《提升国民健康和身体体质措施》,70、80年代《第一次国民健康推动防范措施》《面对21世纪初复兴政策》,21世纪后日本国民健康民促法《国民健康褔利节》。德国的特点就是趁势、市场竞争、平衡的工业生产方式。德国统一后,出台了一系列包含普遍领域内的国卫政策,如医保、康复治疗、数据统计分析、健身知识、大家病症剖析、道路运输等。国内外的持续发展和“体医融合”的措施为中国带来了宝贵经验。加速“体医融合”健康中国建设,不但要加强环境卫生资金投入,还需要相互配合政府机构制订与实施有关环境卫生政策。除此之外,要切实提高人民群众活动健身指导的幅度和品质。
3.2 体医如何有利的融合
3.2.1 彻落实素质教育、“体医融合”教学模式理念
贯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高等医学院校首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首先培养专业体育教师以及医学教师的体医结合意识,增大体育教师的教学课程比重,例如太极拳、五禽戏等健身作用知识的讲解。
丰富体育课程内容,例如太极剑、太极拳、五禽戏、传统功法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选择。同时设立选修课,课程内容的选择要顾及学生的喜好、心理特点以及实际应用情况。与此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有健身实践技能,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
3.2.2 政策驱动,加大资金投入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
(1)现行政策促进相关领域参加,正确引导教育局、公共服务、政府部门等全方位公众参与公共服务行业,充分运用舆情传播实际效果,接纳新发展理念,提升健康与“体医融合”文化教育,提升人民健康能力。
(2)以社区为单位建立“体医融合”应主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我国大部分社区均为建立专业专门的社区体医融合健康服务机构,通过各级政府颁布各种政策来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来参与社区体医健康服务。
(3)传播手段与时俱进,以政府为主导发挥互联网优势传播新观念,社会活动影响力政策长久实行,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与信赖。体医融合之路才能更进一步。
3.2.3 完善“体医融合”体系,进一步与医疗领域融合
(1)完善“体医融合”体系和医疗产业链。清除差别,可将健身运动医疗准入机制的医疗监督和康复治疗列入已有的城镇医保体系,创建为科学运动健身营销推广创造条件的科学职责权限体制,确立各主体的监管责任。
(2)加快体育医疗科研成果转化为公众服务将体育和医疗取得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大众服务,将社区医院、康复医院以及一些体育场馆作为试点,鼓励优秀的体育医疗人才进驻。
(3)“体医融合”专业人才培养体育和医疗要加强合作,懂体育,懂医疗的复合型人才是“体医融合”的业务者,也是弥补健康服务环节的操作者。
3.2.4 “体医融合”基本思路与方法
在我国民族诸多,各民族在日常生产活动中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它经历过时代的变化和无数次民族迁移与融合,也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民族的瑰宝,彰显了民族传统的浓厚风采。在各种令人震惊的多样化以及不同方式的传统中,武术、太极拳和运动健身传统备受瞩目。一项对于中老年健康干预模式的探索,明确提出融合“医养”和“体养融合”,以传统健康养生为依托,搭建“传统养生养老”的中老年健康干预模式。研究发现,传统武术与中医学同宗,包含健康的概念观,手法上互惠互利,目地同样,弘扬沟通交流培养出武术与医药学相结合的优秀人才。武术与中医学在核心理念、技术性、业务流程、优秀人才里的融合,表现在加强“医养结合”和大健康理念,理念上医养结合相辅相成,业务流程提升与防止并举,培育人才兼具的专业人才。
我们国家的传统不但在老百姓心里占有主导性,并且对现如今新闻媒体高速发展、矛盾与融合世界也是有着深刻的影响。世界各国专家对太极拳对心理健康的危害展开了讨论,验证了太极拳对内分泌系统、呼吸道、身体状况、均衡调控机制也有很好的推动作用。道家是中国当地宗教信仰,有悠久的历史,意义深远。道家尊崇“天人合一”“尊道尊德”,对于生命延续的向往也表现了古代人摆脱自然法则的质朴观念。“体医融合”仅仅医药学、运动疗法、药理学等各个领域内的融合与相辅相成。21世纪所提出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赋予“体医融合”新的含义。文中探讨内容并没实际区别“体医融合”和“体医融合”。都是不可或缺的现行政策,只具有预防传染病的功效,完成全民健康。
3.3 重点难点
3.3.1 “体医割裂"现象
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项目分属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部门,高管在已有的管理机制下采用多头管理的监管!朱晓东等。对其体医融合路径的实验中,觉得部门主导全民健身运动与医疗卫生部门带动的非医疗健康干预存有不相容性,换句话说,医疗与推动健康和疾病防治的运动健身之间有分离出来。别的科学研究还认为,与医疗领域基本没有重合,二者存在不同类型的组织和体系管理中,分属不同类型的行政部门部门。二者关联性比较低,二者之间并没有保持健康的协力。绝大多数部门以团队营销推广发展趋势、比赛组织、体质监测为主导,药剂科以疾病防控为主导。两个部门在管理与组织上互不相关,欠缺必须的联动机制。“身体医学瓦解”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不论是部门或是医疗卫生部门,都需要充分认识分别在推动另一方情感方面不可缺少的功效。与此同时,还对顶尖人才和医疗卫生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给出了新挑战。以智能化系统、机械自动化为主要特征后工业社会的专业人才,务必具备一定的医疗专业技能,以医师为代表医疗卫生专业性人才,也首先要了解人体运动的科学思想。与此同时,医科大学会增加课程内容,提升学时占比,提升教师和医药学教师的素质。唯有如此,“体医结合”才能在单一的理论基础研究上升到了实践活动方面,有益于健康中国战略的实行。
3.3.2 “体医融合”的观念缺失
如上所述,运动是一剂良药。医院已选用运动方案查验心肺功能。1980年,美国政府部门公共卫生管理部开始将运动和精力列入身心健康改进行业,并建立了专门流行病学评定,以检测人民健康违法行为的状况和发展趋势。20个世纪80年代,美国运动流行病学家Blair看到了平板电脑实验鉴定的有氧能力与很多疾病身亡风险性相互关系。假如有氧能力好,身亡风险性也会降低58%。现阶段,平板电脑运动实验仍然是医院点评心肺功能的一种常见、简单、有效的办法。大家提升运动身心健康的观念非常高,但个人行为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除此之外,“重医轻体”的被动健康理念依然核心着身心健康认知能力。对我国人口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两头大正中间小”。两头大代表着小孩与老人多,正中间小代表着成人少。这表明运动保持健康的认识早已与行为失去了联系。疾病治疗过度依赖医疗条件,忽略了体育运动在疾病预防中的重要意义。人眼中缺乏成年人,往往是缺乏生活习惯。
3.3.3 “体医融合”理论研究匮乏
《“健康中国2030”纲要》强调国民健康是推动健康中国全方位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注重提升物理医学和非医药学健康干预的融合。融合世界各国医疗理论与实践,充足验证了体医融合的重要性,但国内研究主要体现在不一样背景中的“体医融合”路径研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对“体医融合”执行路径的研究,都是基于对现代医学模式下“体醫融合”路径的研究。实际上,海外早已设立了集医疗、医疗保险、运动健身等行业于一体的医疗项目合作。我国的医养结合分离出来现况是导致基础理论研究不够的重要因素。“体医融合”实践探索必须更深层次的理论创新。将基础理论付诸行动,参考海外成功案例,是健康中国背景下完成深化“体医融合”路径的必行之路。
4 结论
目前在“健康中国”背景下深化体医融合势在必行,这是国民健康战略发展的需要和国民体质健康的必行之路。深化“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手段的干预是促进我国全民健康和中国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虽然健康中国背景下的“体医融合”存在割裂的现象、体医融合观念缺失和理论研究匮乏等问题,但是只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社会各个阶层推动发展,把思想观念传播出去那么就能完成我国的“健康中国”之路。
本文系2022年安徽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健康中国”背景下深化体医融合路径研究”(2022cxxl1595)。
通讯作者:武亚军
(作者单位:滁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