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卷对526名00后大学生进行调查,使用SPSS 25统计软件分析了00后大学生网络语言失范、网络信息处理失范、网络诚信失范、网络行为失范、网络道德认知失范的状况及在性别、科目上的差异,研究发现:(1)自编问卷KMO检验值为0.923,说明该问卷效度结构较高;(2)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在各个维度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3)文科生和理科生在各个维度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总体而言,0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比较积极,但也存在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本文在对网络道德失范各维度分析后,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0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3.11.051
网络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32亿[1],00后的网民数量占全体网民数量的18.3%。网络衍生出网络社会,网络社会需要网络道德支撑,研究0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0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概述
(一)网络道德的概念
所谓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2]。
(二)网络道德失范的含义
网络生活中基本道德规范的缺失与不健全所导致的网络社会道德调节作用的弱化以及失灵,并由此产生整个网络社会行为层面的混乱无序[2]。
(三)网络道德失范的特点
网络道德失范有相应的自身特点,表现在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隐蔽性强、受众范围大,首先需要网络来支撑其传播,没有网络就不会有网络道德失范;其次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大多数行为在网络中都是虚拟的,所以网络道德比起现实道德来说更具有虚拟性。由于网络传播速度快,积极向上的网络信息可以快速传播,同时不良的网络信息也在快速传播,与现实社会的道德失范相比,网络道德失范的传播也更加快速、更加便捷。在网络的时代中,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传递范围广,因此网络道德失范影响的范围也更加广阔。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问卷设计、发放与回收
本次调查问卷共有62题,都为单选题,问卷设计主要从五方面入手;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共收到565份,其中有效问卷526份。
(二)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本次调查对象的性别比例较平均,专业科目为文科居多,理科占比少。从样本的覆盖面来看,数据较为均匀,样本选择也合理,为接下来的数据分析奠定了基础。
从表2可以看出,本次调查问卷的KMO检验值为0.923,检验值大于0.70,说明该问卷效度结构较高(效度系数取值在0-1之间,越靠近1说明问卷的效度越好)。
如表3所示,本次调查问卷的Cronbach's Alpha检验值是0.92,信度系数大于0.8的问卷具有很高的内在一致性,同时也证明了数据的内在一致性高、可靠性较强,问卷的信度较高。
如表4所示,本次调查问卷的各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状况,各个维度的Sig值全都大于标准的0.05,所以说明各个维度在性别上是没有差异的,因此不能拒绝原假设。
如表5所示,本次调查问卷的各维度在专业上的差异情况,各个维度的Sig值均大于0.05,说明各个维度在专业上没有差异,因此拒绝原假设。
三、0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维度分析
00后大学生总喜欢跟着自己的想法来做事情,会产生新的问题,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也会发生变化。
(一)网络语言失范
根据调查问卷可以看出,00后大学生在网络语言方面更加地肆无忌惮。在网络交流中常常会使用新潮带有贬义的网络语言与别人交流,根据2020年度网络流行语,可以找到时间管理、不讲武德、爬山吗等等词汇。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的兴起,也让00后大学生更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在表达的过程中不文明用语的现象也会逐渐上升,更有甚者会上升成为网络语言暴力,这给他人的心理和精神带来了伤害。网络语言失范现象随处可见,比如在日常交流中,部分00后大学生会使用低俗的网络词汇和表情包,再比如在游戏中脏话、粗口也已成为常态。因此,规范网络语言失范已成为一种新的网络道德教育,而不只是关注身心现实教育。
(二)网络信息处理失范
在调查问卷中,大部分00后大学生认为网络不良信息的存在是合理的,甚至部分人还会主动去寻找这种不良信息。由于这些不良信息通常是以一种博人眼球的方式出现,而00大学生的好奇心理极易会接受这种诱惑,从而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也导致了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另外,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会利用自身黑暗的特性,带给00后大学生兴奋和刺激,极力地影响和扭曲他们的价值观,甚至造成网络世界的污染。
(三)网络诚信失范
在调查问卷中,有部分00后大学生表示曾经抄袭了网络文献,甚至有些人认为抄袭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在新媒体时代中,网络资源实现了共享,但是网络抄袭的现象也迅速增长,并没有遵循诚信,一方面源于网络的随意性、隐蔽性;另一方面来自大学生缺乏一定的网络诚信意识,违背了最基本的学术道德修养[3]。
有些00后大学生会使用虚拟的信息来进行网络行为,由于虚拟信息的隐蔽性给予了他们扮演不同角色的机会,让他们有个更加自由的网络空间,从而出现了网络的被诈骗行为,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网络空间中的诚信失范性。00后大学生的网络诚信失范,不仅违背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也对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起了阻碍的作用。
(四)网络道德行为失范
在调查问卷中,有部分00后大学生承认自己在网络上出现过激的行为,也有人搜索过自己偶像的非公开的信息。在这些行为中,他们往往认为网络具有虚拟性、匿名性[4],能够隐藏自己的所作所为,与此同时同时也产生了对网络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是对网络道德权威的怀疑,从而导致了各种道德失范的网络行为。对于某些00后大学生来说,他们的自律意识薄弱、自我道德约束弱化、自我道德标准降低,认为出现不道德的网络行为也不用承担相应的道德和法律责任,在这种侥幸心理的带动下忽略了网络文明,以至于造成了网络道德失范。
(五)网络道德认知失范
在调查问卷中,有部分00大学生认为网络上没有道德意义的存在,也有人认为网络和现实中的道德是分开的,更有甚者认为在网络上可以不遵循道德来进行网络行为。00后大学生对网络世界认知仍然不足,网络自我意识发展不全面,网络道德意志薄弱,他们一方面在感受着各式各样的网络多元化,另一方面在被网络低俗不良信息所诱导和吸引,很容易在网络中形成网络道德认知的错位[5]。部分00后大学生不懂得相关的网络法律,不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存在,错误地认为网络是个法外之地,可以在网络上为所欲为;缺乏对信息的鉴别和筛选能力,模糊了道德认知,失去了对网络道德的思维能力,并且认为网络中心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只懂得为自己寻求快乐,从而破坏了网络的规范性以及正常性。
四、对策
任何错误都能有对策来应对,网络道德失范也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相同,不仅要追求自由,还要保证秩序,其不属于‘法外之地”。对于如何给予0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进行规范与引导,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完善健全当今的网络法律法规,调整补充我国的信息安全领域的相关规定;其次,让00后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加强自身的约束力,养成网络自律意识,在网络行为中有道德观念,“有错就认,知错就改”;再次,加强对00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其对网络有所认识;最后,加强引导网络社会建设,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网络的监督作用。总之,要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优化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文化环境、舆论环境和制度环境[6],营造出一个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新闻潮,2022(2):3.
[2]王娜,孙伟.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实质及其防治[J].高教学刊,2015(13):161-163+165.
[3]刘丽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教学刊,2016(20):226-227.
[4]杨立敏.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成因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7):239.
[5]于慎鸿.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20(6):59-65.
[6]江尧林.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其治理[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11):14-15.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9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项目名称:“积极心理资本视角下“00”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实证研究”的主要成果(项目编号编号:2019GXSZ085)
作者简介:陈润龙(1979.4-),男,汉族,江西广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心理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