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文条理清晰 非遗智慧传承

2023-04-29 00:44:03
《学习方法报》语文高考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行文遗传文化遗产

写技法巧借

写文章提倡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行文流畅的写作风格。这样,既能把事情和道理讲清讲透讲深,也符合人们接受信息的规律,便于读者阅读、领会和接受。

典例剖析中的材料二第一段阐明经过漫长的演变,非遗文化形成了独特且完整的文化系统,并指出在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中,非遗文化的主体结构、形态样式与社区模式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第二段分析三个变化的具体表现,第三段从思辨的角度分析短视频传承非遗的利弊,第四段给出具体措施建议,如何有效地利用短视频传承非遗。这样行文,条理清晰,非常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借鉴。

写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竹编非遗传人李师傅和很多手艺人一样,都走过一条窘迫的路:不到10岁开始学艺,吃苦十多年好容易出师,生计却很困难。机器产品便宜又好用,手艺人的收入还不如打工多,迫于生计,徒弟们只能改行。

材料二,门头沟区龙泉镇曾有着“中国皇家琉璃之乡”的美誉。故宫、颐和园等皇家建筑每次大修或改造,都要用到该地烧制的琉璃。然而, 近日,该地所有琉璃厂因烧煤不符合环保规定而被关停。这意味着相传700多年的琉璃窑火暂时熄灭。

关于“非遗在当代如何传承”的问题,市文化局发起了网络云论坛,作为当代青年,请将你的见解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不脱离材料的含意及范围写作,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切合情景,符合文体特征,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首先解读所给的材料,寻找材料间的相关性。两则事件材料均为非遗传承中的困境。一个是遭遇生计所迫,一个是环保不达标。引发的思考可以有:非遗传承要不要?如要传承非遗怎样解决与社会发展带来的矛盾冲突?接着阅读任务要求:要以“当代青年”身份在论坛发言,行文中要注意身份感,以及受众对象。

首先,非遗传承一定要。在《非遗法》的支持下,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已经从物质文化遗产拓展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即从对物的保护上升到对人的保护,从对物件的保护过渡到对物件制作技艺的保护。这样有效地阻止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断流。其次,怎样传承?行文中既要指出当前困境的原因,又要给出其发展的策略。这就是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而行文。“为什么”的原因,可以从城市环保、传承人的生活现状等角度思考,怎样传承,可以借鉴材料二中的方法策略。

参考立意

关注生活 传承非遗

非遗传承要与时俱进

让非遗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

写优选范文

让非遗“活得好”“走得远”

山西省实验中学2210班 朱威英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统的载体,彰显着民间的集体记忆、生活智慧和礼俗信仰。让非遗“活得更好”“走得更远”,关乎国家文化的血脉赓续和民族的复兴伟业。

然而,竹编非遗传人李师傅苦学十多年出师,却困于生计;传承700多年的琉璃窑火,因烧煤不符合环保规定而暂时熄灭;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使乡村非遗后继无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该如何进行,是当代青年必须思考的问题。

传承非遗,需以传承人为先。非遗的显著特征是“活态”,所以非遗保护在本质上就是保护那些使之存活的人。此前,传承人的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有待提升,版权意识弱等问题使非遗传承难以进行。于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启动,传承人纷纷走进高校,学习专业知识,研究传统技艺,开展交流研讨。传承人的概念被重新提出并得到实际尊崇,创造者们增强了自信心和责任担当。B站up主刘家人竹编在广大网友的支持和建议下,将竹编水果篮大胆地改编成猫窝、猫包、狗窝等,成为了网红爆品。传承、创造的主体得到保护,有助于非遗这一经受历史锻造的技艺和智慧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传承非遗,需以政策为支撑。在《非遗法》的加持下,对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成对”保护已成为共识,但其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当“现产”被误认为遗产,改编过了头,难道不应坚持“原汁原味”?当非遗传承人利益被侵犯,难道不应加以专利保护?当非遗传承与环境保护发生冲突,难道不应帮非遗另谋出路,改进技艺?螺蛳粉产业相关权利主体人在被授予专有性权利后,将令人“上头”的味道作为一种知识产权加以保护,对生产工艺申请了专利,螺蛳粉得以被列入非遗项目。政策支持是非遗传承的最后一道防线,是非遗传承最坚实的后盾,是非遗传承最明亮的灯塔。

传承非遗,需以创新为动力。创新驱动非遗发展。乡村非遗适度进城,城乡文化双向互动为非遗开拓发展空间;“非遗进课堂”、录音录像等数字技术为非遗带来无限可能;九零后、零零后积极学习传承,为非遗注入新鲜血液。例如,传承黔北竹漂技艺的杨柳和传播非遗的网络博主李子柒,让我们看到年轻一代所激发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穷活力和魅力,让非遗一路歌唱,一路生花。

保护传承人、政策的支持让非遗“活得更好”,创新的精神让非遗“走得更远”。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多加关注和支持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坚定文化自信,守住民族之魂。

点评

题目“活得好”“走得远”明确了本文的中心,非遗传承的目的,“活得好”让非遗不消亡,“走得远”让非遗永流传。接下来的三个分论点明确提出非遗传承的方法,解决了“非遗在当代如何传承”的问题,并且三个分论点是“人”“政策”“创新”,三个角度层层推进,行文严谨。论据丰富,既能巧妙结合材料的两则事例,又能准确地延伸到有时代感的典型事例,这样的论证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写链接素材

1 陈英华 黑暗中发光的天体、雾状缥缈的星云,星空之美令人震撼。绣娘陈英华决定用针线勾画星河光影,将科学与艺术有机融合。勾稿、配色、刺绣……绣娘陈英华不仅精通平针绣和乱针绣等针法,同时运用调和配色、独创针法,将熠熠星空绣制成艺术品,“星空系列”刺绣作品由此诞生,为传统非遗注入现代技法与创新活力。而在面对荣誉时,陈英华十分淡然:“要能坐住冷板凳,才能传承和创新。” ——《以针代笔,绣出星空之美》

2 汪家平 汪家平学历不高,却在文化岗位上工作了40多年。他踏实肯干,不断学习,很早就认识到了历史传承和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而且身体力行。他想方设法,几百次劝阻文物损毁和倒卖;他走访村里老人,为古牌坊群修复竭尽全力;他精通当地历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从守住身边每一件文物开始,到完成每一项文物修复工作,“不能让历史只能出现在书本上”的想法朴素、真挚,让他始终在基层文保这条路上坚持坚守。

——《守护文物古迹 留住历史记忆》

3 从“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百折不挠追求到“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刚毅勇敢气节,从“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情怀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视死如归精神,无不体现出屈原对国家对人民最纯粹、最深沉、最浓郁、最悲壮的爱,端午纪念屈原,正是对家国情怀的传承和弘扬。

猜你喜欢
行文遗传文化遗产
非遗传承
区域治理(2022年40期)2022-11-27 04:01:54
与文化遗产相遇
小读者(2021年6期)2021-07-22 01:49:46
思维有支架 行文有范式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 08:59:08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
——围棋
文化产业(2020年23期)2020-10-15 08:00:12
如何避免行文平淡无奇
学生天地(2020年28期)2020-06-01 02:19:08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湘江青年法学》行文体例与注释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