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与新生”全景导写

2023-04-29 00:44:03闫伟
《学习方法报》语文高考版 2023年13期
关键词:新生中华民族时代

闫伟

主题阐释

“苦难与新生”是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人文主题,对本单元的学习重在理解作者对烈士牺牲的深切哀悼和对正义力量的信心,理解旧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和中国革命的意义,理解革命志士的高尚品质和人民群众的不懈奋斗。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了解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进程,思考中国革命的意义,理解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深刻认识革命传统,从而激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树立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浴血奋战,才迎来了新中国的建立。岁月静好,是因为无数人背后的默默付出,他们负重前行,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忘记苦难,而应该传承精神,接续前行,用我们新一代青年的双手撑起未来的天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③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④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

我们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新时代的中国将继续一往无前。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前进的道路即使苦难丛生,我们走向希望和新生的脚步也不会停止。

请从以上四个名句中任选一句,结合材料,以“苦难与新生”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法引路

片段呈现一

深知旧中国“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的深重苦难,目睹外国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对礼仪之邦华夏民族的任意蹂躏。“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站起来的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奋斗,信心满怀地跨过贫穷,欢天喜地地走进富足的新时代!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时代赋予我们民族复兴的使命,我们就要使命在肩,用心行动、负重前行。“风华正茂”的吾辈应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盛世,因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们当挑灯夜战潜心攻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技的威力巨大无比,人工智能的潜力无限,我们要意识到科技的优势和作用,对于科技要善假于物,增益“我”所不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尽管躬逢盛世,能幸享安逸,但应牢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警戒,要清楚奋斗才是生命的本色和生活的精华所在,应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勇气,毅然把强国复兴的信念付诸行动!

写法取经

事理结合,根据时间的线索梳理社会的发展,在历史的进程中盘点事件。选段最亮眼的就是横贯自如地引用名句,更可贵的是所引语句完全切合行文的需要。

片段呈现二

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难忘白山黑水间的奋起抵抗,难忘卢沟桥畔的呐喊呼号,难忘南京城里的惨绝人寰,难忘台儿庄外的枪林弹雨,难忘狼牙山上的悲壮豪情……从惨无人道的侵略行径,到令人发指的屠杀罪行,再到野蛮疯狂的掠夺破坏,这些血淋淋的事实都不容抹杀,也无法抹去。

事实雄辩地证明,那个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们完全可以告慰先烈,他们信仰的理想正在实现,他们开创的事业正在继续,他们书写的历史必将由我们继续书写下去。这意味着,我们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砥砺前行。这也意味着,我们要激发攻坚克难的顽强意志,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这还意味着,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

写法取经

选段在句法上颇有值得借鉴之处:选用排比句,五个“难忘”串联起抗日战争中的五幅典型画面,概括性强;“从……到……再到……”涵盖罪恶行径,逐层深入;两个“我们完全可以”,是翻身做主人后充满自豪感与自信心的宣告。句式在整齐中又富有变化:“他们信仰的”“他们开创的”“他们书写的”,从不同层面展现出先烈遗志正被继承发展;“这意味着”“这也意味着”“这还意味着”,表现出清醒的责任担当。总之,锤炼句子是提升语言表现力的重要方法。

片段呈现三

有人说:“这个世界给予你的苦难让你与众不同,你要配得上你所受的苦难。”苦难让中年失聪的贝多芬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苦难让季羡林老先生经历了种种污辱,苦难让李安在家赋闲六年成为“家庭煮夫”。但苦难绝不意味着绝望,他们明白面对苦难时应该有什么样的行动。他们揭开了苦难黑色面纱,毫不退让,于是便有了不朽的《第九交响曲》,有了以幽默调侃的笔调叙述自己的不幸遭遇的《牛棚杂忆》,有了获奥斯卡金像奖的影片《饮食男女》。是的,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扛不起的山。

“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不是所有人都能揭开苦难的面纱,他们畏惧在暴风雨的怒号之下,从未想过暴风雨总会过去,从未明白困苦也只是短暂的。反观当下,因“学业负担太重而轻生”的报道偶见头条,又有多少人退守在自己的安乐窝里日复一日地“啃老”“坑爹”?的确,我们太过于畏惧外界强加而来的苦难,主观而武断地逃避苦难。在这样的时代,无疑需要青年一代不惧苦难,勇毅前行,喊出时代最强音。

写法取经

概述人物事例,在常识性的叙事中加入鲜为人知的细节,给人以旧曲翻新、眼前一亮之感。且与现实的热议事件和现象联系,呈现出事例丰富多样、阐释透彻的效果。

猜你喜欢
新生中华民族时代
重获新生 庇佑
中国慈善家(2022年1期)2022-02-22 21:39:45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 11:26:28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0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HANDS OFF THE WHEEL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23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5:36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 10: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