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训练(三)

2023-04-29 00:44
关键词:江南文化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安全关乎国家稳定、民族团结、精神传承,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国文化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我们需要把握当前经济全球化复杂变化的新趋势,正确处理好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的辩证关系,在文化开放中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在人类普遍交往中碰撞、交融、互鉴,在此背景下,如何保护本土文化、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缺乏安全屏障的文化开放,有可能丧失文化发展自主性,甚至沦为异质文化的附庸。

文化越开放,越要提高文化安全意识,筑牢文化发展的安全屏障,这是历史和现实给予我们的宝贵启示。16世纪以后世界历史发展方向主要是在西方国家主导下进行的,殖民地的扩张加速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传播,这种强势文化不断销蚀着其他文化的民族自主性,消弭着人类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伴随英语成为世界性语言,基督教节日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以纽约、伦敦为模板的现代城市文化景观在全球蔓延,许多地方性文化消失或成为被观赏的“文化标本”。这一看上去是“自然历史过程”的文化变迁,事实上自始至终是由资本逻辑推动的,其不仅在现实中构造起一个西方化的世界景观,也在人们头脑中植入了西方价值体系,从而深刻影响着人类文化发展进程。如果说早期西方文化霸权具有某种“自发性”的话,那么,“后冷战”时代西方的文化输出却越来越表现出主动进行议程设置的特征。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到西方推动的各种“颜色革命”,我们可以管窥到西方文化霸权的顶层设计和霸权逻辑,以及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失控的灾难性后果。

殷鉴未远,警钟犹鸣。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警惕和防范西方价值观霸权,防止西方文化殖民,不仅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世界性课题。我们在中国近代惨痛的历史教训中懂得了封闭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也要在现实的他国教训中看到放弃文化安全屏障的严重后果。必须认识到,推进文化开放和维护文化安全是辩证统一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要不断加强国家意识形态建设,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筑牢文化安全的底线,不断夯实国家发展的文化根基。

(摘编自邢云文《在文化开放中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材料二:

作为国家安全的一个领域,文化安全的前提是保护传统价值,这些价值通过社会领域的精神、道德、历史、宗教等来体现。文化安全意味着民族文化身份不受有可能破坏其根基的内外部因素所威胁。有学者认为,国家文化安全主要包括:语言安全、风俗道德安全、价值观安全、生活方式安全。本文认为,文化安全是指一国的民族精神、理想信念、主流价值体系等观念形态的“文化特征”“文化主权”处于相对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其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文化安全是国家身份认同的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很多国家,政府将文化安全作为优先政策,以防范外来文化的“负面”影响。在法国,“文化例外”政策是构建法兰西民族文化认同,维护法国国家文化安全的前提和保障。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个词被用来谈论现代化如何威胁和改变原住民的生活方式,文化安全往往同土著人与白人的互动有关。在加拿大,文化被定义为一套政治价值观,而不是社会所认同的由艺术和知识所体现的现实:“我们的原则和价值观——我们的文化,根植于对宽容的承诺、民主、平等和人权等。”在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看来,维护主流的政治价值观是确保文化安全至为关键的要素。加拿大政府所谓的文化安全,具有更多政治含义,即外来文化对加拿大主权和文化权力造成的威胁。非洲在实现“非洲性”与“世界性”融合的同时,强调保护传统习俗、文化遗产(包括遗迹和部落艺术品等)免受自然侵蚀、经济发展和恐怖主义等威胁。各种文化安全定义的共同点在于,保留文化特性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等挑战面前免受威胁和伤害。

虽然文化安全很重要,但是文化安全具有相对性。在全球化时代,不存在“绝对安全”或“绝对纯净”的文化。所以,不计成本地寻求绝对的文化安全,是不理性的,也是不切实际的。一国文化在受到其他文化影响的同时,会对其产生投射和反作用。对处于相对弱势的国家来说,保持独特的文化身份确实是一大难题。然而,也不能因此故步自封、自我封闭,唯有对内坚持文化自信,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对外推动文明互鉴,才能在开放的背景下不断提升自身免疫力,抵御外来文化病毒的侵袭。

(摘编自赵磊《文化安全是维护总体国家安全重要保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缺乏安全屏障的文化开放,或将无法自主发展其文化,可能导致其文化失去独立性。

B.有学者认为,文化安全是国家身份认同的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C.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领域,它以保护传统价值为目的,是民族文化身份不受威胁的保障。

D.文化变迁虽然看上去是“自然历史过程”,但始终都是由资本逻辑推动的,表现出主动进行设置的特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国家文化安全的问题,但二者论述的侧重点却并不相同。

B.同早期西方文化霸权相比,“后冷战”时代西方的文化输出表现出更明显的侵略性。

C.在加拿大,只要维护好了主流的政治价值观,就可使国家的文化安全得到很好保障。

D.在全球化时代,没有绝对安全或绝对纯净的文化,各国都应当寻求相对的文化安全。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在国际化口号下,许多城市舍弃自身特色,追求建设摩天大厦,城市建筑趋同。

B.由于殖民统治,许多美洲土著语言被英语、法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所取代。

C.鲁迅:“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成为新文艺。”

D.2022年万圣节,十余万人来到韩国首尔梨泰院商业区参加狂欢,发生踩踏事故。

4.伴随着“漫威”系列电影的风靡,“漫威英雄崇拜”在中国青少年中流行,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在文化开放的信息时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①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②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③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④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⑤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觉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⑥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散步一词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

⑦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桠杈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⑧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⑨有几年,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去年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大冷的日子,将在明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像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喜欢徒步旅行的日本人、德国人,所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

⑩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罢!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

(选自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文本二: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摘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及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本一的题目叫《江南的冬景》,文章一开头却大量描绘北国的冬景,这种构思与《荷塘月色》篇末提到的《采莲赋》异曲同工。

B.在郁达夫笔下,江南之冬可爱而明朗:叶未凋尽,晴空高爽,暖阳明媚,黄发垂髫曝背谈天怡然自得,即便偶有雨雪也别有韵味。

C.文本一第⑧段不对雪景展开具体描绘,而是引用大量古人诗文,借他人之笔、避实就虚,边引边评,文字简,意象丰,独具雅趣。

D.作者在文本一第⑥段提到江南冬日的寒郊“散步”和第⑩段搁笔到湖边走走的“散步”,前后互相呼应,强化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赞美。

7.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本一第①段写北国的冬景,强调“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第②段用一个“但”字转入写江南,强调的是“可爱”。

B.郁达夫认为,闽粤虽然地处江南,但闽粤的冬景却其实并不是他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因为它太南方了,同春或秋的景色太相似了。

C.郁达夫笔下的江南冬景,是一种迷人的景色,它可以让人感觉到含蓄的生气,可以让人不想工作,而想到户外去领略散步的悠闲。

D.郁达夫在文本二中写北国的秋天,并没有过多的直接描写,而是通过天色、驯鸽的飞声、日光和牵牛花等写自己对秋意的感觉。

8.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这句话的含义。(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材料一第⑦段“江南冬雨”与材料二“故都秋晨”的景物描写颇具特色,请简要分析二者的异同。(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貂勃常恶田单,曰:“安平君,小人也。”安平君闻之,故为酒而召貂勃,曰:“单何以得罪于先生,故常见誉于朝?”貂勃曰:“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且今使公孙子贤,而徐子不肖。然而使公孙子与徐子斗,徐子之狗,犹时攫公孙子之腓而噬之也。若乃得去不肖者,而为贤者狗,岂特攫其腓而噬之耳哉?”安平君曰:“敬闻命!”明日,任之于王。

王有所幸臣九人之属,欲伤安平君,相与语于王曰:“燕之伐齐之时,楚王使将军将万人而佐齐。今国已定,而社稷已安矣,何不使使者谢于楚王?”王曰:“左右孰可?”九人之属曰:“貂勃可。”貂勃使楚,楚王受而觞之,数日不反。九人之属相与语于王曰:“夫一人身,而牵留万乘者,岂不以据势也哉?且安平君之与王也,君臣无礼,而上下无别。且其志欲为不善。内牧百姓,循抚其心,振穷补不足,布德于民;外怀戎翟,天下之贤士,阴结诸侯之雄俊豪英。其志欲有为也。愿王之察之。”异日,而王曰:“召相单来。”田单免冠徒跣肉袒而进,退而请死罪。五日,而王曰:“子无罪于寡人,子为子之臣礼,吾为吾之王礼而已矣。”

貂勃从楚来,王赐诸前,酒酣,王曰:“召相田单而来。”貂勃避席稽首曰:“王恶得此亡国之言乎?王上者孰与周文王?”王曰:“吾不若也。”貂勃曰:“然,臣固知王不若也。下者孰与齐桓公?”王曰:“吾不若也。”貂勃曰:“然,臣固知王不若也。然则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王得安平君而独曰‘单。且自天地之辟,民人之治,为人臣之功者,谁有厚于安平君者哉?而王曰‘单,单,恶得此亡国之言乎?且王不能守先王之社稷燕人兴师而袭齐墟王走而之城阳之山中安平君以惴惴之即墨三里之城五里之郭,敝卒七千,禽其司马,而反千里之齐,安平君之功也。当是时也,阖城阳而王,天下莫之能止。然而计之于道,归之于义,以为不可,故为栈道木阁,而迎王与后于城阳山中,王乃得反,子临百姓。今国已定,民已安矣,王乃曰‘单。且婴儿之计不为此。王不亟杀此九子者以谢安平君。不然,国危矣!”王乃杀九子而逐其家,益封安平君以夜邑万户。

(节选自《战国策》)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且王不能守先王之社稷/燕人兴师而袭齐/墟王走而之城阳之山中/安平君以惴惴之/即墨三里之城/五里之郭

B.且王不能守先王之社稷/燕人兴师而袭齐墟/王走而之城阳之山中/安平君以惴惴之即墨/三里之城/五里之郭

C.且王不能守先王之社稷/燕人兴师而袭齐/墟王走而之城阳之山/中安平君以惴惴之即墨/三里之城/五里之郭

D.且王不能守先王之社稷/燕人兴师而袭齐墟/王走而之城阳之山/中安平君以惴惴之/即墨三里之城/五里之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觞,即酒杯。这里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让人喝酒,同“流觞曲水”一句的用法不同。

B.万乘,即一万辆兵车。古时一车四马叫作一乘;万乘指能够派出一万辆兵车的大国。

C.免冠,意思是脱去帽子,古时候人们常用“免冠”这动作表示谢罪或表示自己的谢意。

D.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是九拜礼中最轻的一种礼节。“稽”是停留、拖延之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貂勃以狗为喻,委婉形象地表达出对安平君不举荐自己的不满之意,从而成功获荐。

B.齐襄王九个宠臣以身份普通的貂勃使楚却受到楚王热情招待为借口,企图加害安平君。

C.安平君光脚赤身进见,并主动请求死罪,打破了九宠臣的诋毁,致使后来九宠臣被杀。

D.貂勃认为齐襄王行为孤傲,不及周文王与齐桓公,又不尊称安平君,完全是亡国之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乃得去不肖者,而为贤者狗,岂特攫其腓而噬之耳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牧百姓,循抚其心,振穷补不足,布德于民。(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齐襄王为什么要封安平君“以夜邑万户”?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其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詩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守岁①

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②。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注】①1061年,苏轼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署凤翔府判官。这年岁尾,苏轼想回汴京和父亲、弟弟团聚而不可得,回想起故乡岁暮的淳朴风俗,写了这首诗寄给弟弟苏辙,以抒思念之情。②赴壑蛇:游向幽壑去的蛇。下句的“修鳞”即指蛇。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把“垂尽岁”比喻成“赴壑蛇”,化虚为实,新颖奇特又形象逼真,蛇已游向幽壑,只是抓住其尾,徒劳无益。

B.诗人善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坐”“看”二字将儿童守岁时的心理状态写得细致入微,表达了他们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C.结尾一句中的“少年”,既指的是诗人自己,也指的是其弟苏辙;“犹可夸”一句既是诗人的自勉,又是对其弟的鼓励。

D.这首诗的语言晓畅,情感富于变化,耐人寻味。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珍惜年华,积极奋发,不让志向抱负付诸东流的愿望。

16.有人认为《守岁》中所描绘的场景是“真景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此加以赏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六国论》中,苏洵认为齐国破灭的总原因是“           ”;具体到对赵国灭亡原因的分析,他认为是“           ”。

(2)遥对明月,李太白岂能无酒?《将进酒》中有“          ”的名句,酒与月皆不可辜负。同样遥对明月,张若虚生发哲思,《春江花月夜》中有“          ”的名句,以人赏月来叹问人类源起。

(3)松“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凌霜傲雪,卓尔不凡,别具神韵,在古诗文中经常出现,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8~20题。

作为最能体现程派表演风格和唱腔特色的扛鼎之作,京剧《锁麟囊》问世八十余载,久演不衰,传承至今,是①   的经典。近日,北京京剧院程派名家郭玮在长安大戏院震撼上演《锁麟囊》,让古老的中华戏曲艺术再次迸发出新的时代价值和文化内涵。

《锁麟囊》的特点是人物生动传神,叙事起伏跌宕,情节丰富婉转。在唱腔设计上更是独具匠心、②   。郭玮的行腔圆润婉转,音质明净甘醇,娴熟自如,抑扬顿挫,用声音强弱和节奏的变化精准把控抒发人物的内心情绪。时而荡气回肠、意气磅礴,时而凄美哀婉、催人泪下;情急时跌宕起伏、错落有致,情缓时声声入耳、字字含情:将人物表现得③   、鲜活灵动,显出较高的艺术造诣。

《锁麟囊》是经多位艺术大家精彩演绎且艺术风格早已深入人心的程派经典之作。如何寻求突破、在守正中有所创新和发展,成为程派传承人必须思考和不能回避的问题。作为一名优秀的程派传人,郭玮深谙艺无止境的艺术真谛,善于从每次演出中汲取经验,认真揣摩人物,精心研磨唱腔,深刻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将声腔演唱和身段功架化为刻画表现人物的手段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驾驭把控和表现人物的能力。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請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在海外的文化环境下,中国“四大名著”的传播情况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不平衡。从地域的角度来看,不同文化圈的传播情况差异较大,“四大名著”在亚洲国家内传播情况较为乐观,尤其是在日韩的传播最为广泛。而在欧美国家,除了对中国文化有较深理解的汉学家们,①    ,其中《红楼梦》的影响力远低于另外三部。究其原因,《红楼梦》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宗法家族式情节,甚至是中国传统的物品、餐饮等内容都成为传播的障碍。

在传播方面,②    ,还可以通过说唱、影视或游戏等方式来传播。其中,从游戏的角度来看,对《三国演义》和《西游记》改编的形象最多,并广泛流传于国外。相比较来说,我们很难发现有对《红楼梦》改编的游戏或形象。

而在文本的传播过程中,③    ,四大名著就不可能广泛流传于国外。然而,翻译难,尤其是翻译《红楼梦》这样的名著更难。这不仅牵涉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更是《红楼梦》本身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我国汉族文化与欧美文化之间,存在民族历史、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以至地理环境的差别,整体文化差异是很大的。因此,由于翻译与交流欠缺的问题,大量《红楼梦》的研究著述没有流传到国外。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不仅是《红楼梦》本身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更是由于牵涉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导致的。

B.这不仅是由于牵涉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更是《红楼梦》本身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导致的。

C.这不仅是由于《红楼梦》本身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更由于牵涉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

D.这不仅是牵涉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更是《红楼梦》本身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健康,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表现。

2.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国家民族的未来和亿万家庭的福祉。

3.健康,是青春应有的模样。

4.构建青少年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必要路径,是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以上观点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意义。请综合以上观点,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猜你喜欢
江南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最美江南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谁远谁近?
江南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