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测试题

2023-04-29 00:44:03
关键词:女儿文学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构建文学出版新格局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准确把握重点、关键、支撑、目标等工作着力点,才能做到整体谋划、全面推动、取得实效。

在选题策划上,构建文学出版新格局要突出新时代现实题材精品生产的主体地位。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创造了无数波澜壮阔的伟大奇迹,孕育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生动故事,广大读者迫切希望能够读到更多深刻反映新时代历史巨变、描绘新时代精神图谱的优秀文学作品。构建文学出版新格局,强调聚焦新时代现实题材文学创作,就是为了进一步强化文学出版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担当。通过优化选题结构、规划选题重点,突出新时代现实题材文学创作在选题计划中的占比和分量。同时,倡导新时代现实题材精品生产与多样化题材精品生产相互促进,目的在于以选题内容的丰富性,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阅读需求。

长期以来,文学出版一直存在数量与质量的结构性矛盾,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的作品大行其道,脱离现实、无病呻吟的作品比比皆是,反之,称得上“高峰”的精品却凤毛麟角。如何提升文学出版的品质,如何推出更多的精品力作,成为长期困扰出版界的一个难题。为人民奉献有正能量、有感染力,传得开、留得下的文学精品,对文学出版来说至关重要。这就意味着对那些可出可不出的作品坚决不出,杜绝无效产出;对那些只有市场效益而内容有害的作品坚决不出,决不能在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而对那些基础好的作品,则要本着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与作者一道,精心打磨,久久为功,将“璞玉浑金”铸造成为文学精品。

构建文学出版新格局的支撑点,是实现全媒体条件下的文学创作与多介质传播的深度融合。文学出版基于媒介技术的支持,推动出版流程重塑再造、产品形态和产业形态转型升级,不同媒介通过内容、渠道、平台、终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提高文学精品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被制作成有声书、电子书,可以促成文学IP运营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更重要的是能够针对读者多样化文化需求,依托新技术、新媒介和新商业模式,为作家与公众搭建起思想与艺术互通的平台,聚合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最大程度地发掘文学作品的内容资源优势,传播知识、引领精神、启迪审美。

文学出版属于大众出版,其商业属性相对来说表现得更明显一些。但是,如果一味重市场需求、轻价值引领,重故事情节、轻文化底蕴,忽视社会效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则会导致文学的庸俗化、低俗化和媚俗化,最终将失去读者和市场。文学出版要倡导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必须服从社会效益。构建文学出版新格局把效益提升作为目标,则意味着文学出版要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文学精品必然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在市场上广受欢迎,而且具有长远性。同时,这些作品的多介质传播所衍生出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又将进一步促成效益提升这一目标的实现。

(摘编自路英勇《紧紧抓住推出“文学精品”这个关键》)

材料二:

优质原创文学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在某种意义上恰犹如科技创新一样,需要时间与精力的大投入,如果将这些量化为经济计量也同样是一次大投入。但这种投入无疑是值得的。它一方面为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提供优质的精神文化精品,同时也是在为文化企业提供独有的核心竞争力,且降低了在复制、生产、传播和衍生开发等后续价值延伸增值过程中的成本,这种产业链越长,优质原创文学作品无形价值的开发和利用就越充分,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就越强。

尽管理论上如此,但由于当下种种复杂的因素,一些优质原创力在一定时间内未必完全能够释放出它本该产生的强大文化影响力及经济效益等现象也并不鲜见。对此,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优质原创文学的产生有其自身的运作规律,美成在久。相关部门特别是管理部门,一定要保有足够的耐心,摒弃那种急功近利的政绩观与业绩观,充分尊重艺术生产规律,坚持以强原创为基石。一方面,在各种资源配置以及政策扶持等方面,都应旗帜鲜明地围绕着原创力坚持党和国家的标准与尺度,大力扶持、表彰和奖掖原创,尤其是现实题材的文学原创,在全社会倡导与培养尊重原创、呵护原创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事前审核和事后监管等多种手段,抑制低端重复出版现象,比如明确规定中外文学名著单位的专业出版资质与门槛,对校勘者、译者和责任编辑等相关人员的相关资质与能力进行基本审核等。

(摘编自潘凯雄《强原创:文学创作与文学出版永恒的主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构建文学出版新格局,文学出版要推出反映新时代历史巨变、描绘新时代精神图谱的优秀文学作品。

B.构建文学出版新格局,文学出版要为人民奉献有正能量、有感染力,传得开、留得下的文学精品。

C.构建文学出版新格局要把效益提升作为目标,文学出版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D.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创作和传播优质原创文学作品,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是完全必要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选题策划上,为了丰富选题内容,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新时代现实题材精品生产与多样化题材精品生产都应做到均衡发展。

B.文学出版可以借助媒介技术,通过各种媒介最大程度地发掘文学作品的内容资源优势,达到传播知识、引领精神、启迪审美的作用。

C.文学出版如果一味重视市场需求和故事情节,忽视社会效益,那可能会导致文学的庸俗化、低俗化和媚俗化,最终将失去读者和市场。

D.优质原创文学的产生有其自身的运作规律,所以一些优质原创文学未必完全能够释放出它本该产生的强大文化影响力以及其经济效益。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所说的“优质原创文学的产生有其自身的运作规律,美成在久”的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曹禺几经揣摩构思,用了将近5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雷雨》的最初创作。

B.1929年7月,巴金酝酿创作《家》,1931年在《时报》连载,原篇名为《激流》。

C.茅盾于1931年10月开始创作《子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

D.1942年在重庆,仅用时十天,郭沫若就完成了五幕历史话剧《屈原》的创作。

4.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才称得上是精品?请结合材料一加以具体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推动我们文学出版的高质量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旺杆子秤

杜官恩 宋红莲

祁嫂有一句口头禅,她挺喜欢说“差不多就行了”。

祁嫂没念过书,只认得自己的名字和几个阿拉伯数字。她领取农村田亩补助能签字,却不能看合同,只能请信得过的人帮她看。她能算账,但都是算的“婆婆姥姥”账。当着熟人的面,可以掐着指头算。当着外人的面,怕丢丑,只能默默心算。都只能算个大略谱,不出左右就行。

当年,如花似玉的祁嫂找了一个黑黝黝的小伙子当对象。老公忠心耿耿,陪了她一辈子。最后是老公得错了病,无法医治,稍微有点过早地离开了她。

祁嫂来到女儿身边,帮女儿带孩子带到了读初中住校。祁嫂无事可干了,准备回乡下。

女儿挽留。祁嫂说:“反正我不想吃你的白饭。日子长了,你不说,女婿不说。但女婿有父母,你们有隔壁左右,他们不说闲话吗?”

女儿说:“要不,就在我的酱菜摊子旁边,跟您也弄一个摊子?”

祁嫂连连反对:“这不行不行,一年的摊子费好吓人。我害怕赚的还不够缴摊子费。”

女儿说:“有我替你撑着,不用担心。”

“那还不是在吃你的白饭吗?”

女儿不高兴了:“您老说吃我的白饭,那我小时候是吃谁的饭?”

祁嫂不说话了。

房屋不是码起钱砌的,生意不是算好了做的。赚钱不赚钱,先摆出架势再说。

祁嫂卖菜,不会算细账,肯定有些为难。她又不想处处依靠女儿。

女儿卖菜,全部经过一台电子秤,一斤一两不会多,一分一厘不会少。

她在乡下赶集卖小菜,鸡蛋论个卖,青菜论扎卖,鲊胡椒论碗卖……简单,利落。收钱都是大概数字,差个几角块把钱,不能算作错账。

祁嫂顶替女儿干过一次。女儿交代时,她听得一清二楚。实际干起来,一台电子秤,弄得她晕头转向。显示屏上,一会儿要显示斤数,一会儿要显示钱数,一会儿又要按钱数调节斤数。最后,她干脆就按照她的老经验,论捆论个地卖,她心里掂量着差不多就卖了。

到晚上清账,亏了几百元。女儿喊:“我的娘哎,您这是在把女儿往外面贴呢!”

自此,祁嫂就不再跟女儿顶班了,宁愿自己出蛮力干憨事。比如,送孩子上学,灌煤气坛子,她都抢着去。现在要她负责一个摊子,自负盈亏,压力还是有点大。

但眼下,没有更好的路可以走。就像一条船放到了河里,不走也得走了。

女儿顺利盘下旁边的摊子,按照自己的菜品跟祁嫂“复制粘贴”了一份。

刚开始,祁嫂坐在摊子里,好长时间没有生意做。因为祁嫂使用不了电子秤,还是使着老式木杆铝盘秤,俗称“旺杆子秤”。一杆子进,百杆子出,一秤一旺,容易造成数量亏损。但顾客喜欢看旺杆子秤,秤杆子翘得越高心里越舒服。祁嫂收钱也依然采用以前的“差不多就行了”的策略,也被人称之为是“秤杆子翘得高高的”的做法。因为菜市场的摊子一般没有名号,顾客说起来会说某个特征。久而久之,顾客便直接将祁嫂本人以及摊子,呼成了“旺杆子秤”。

祁嫂的心态很平和。两个月下来,几乎是“保本”,不谈盈利。

女儿说:“吃了这么大的亏,没有赚到钱。说明您这根‘旺杆子秤不行嘛,还得学会使用电子秤。”

祁嫂说:“那怎么办,我只会用旺杆子秤?”

女儿想了一会,知道强逼祁嫂也不行,便说:“就这么着也行,不亏就是赚。”

祁嫂按照自己的方式卖菜,过去将近一年,竟然慢慢积攒起了一些人气,光顾她摊子的顾客越来越多。

有时,女儿的摊子上顾客寥寥无几,而祁嫂的摊子上挤成一堆。

女儿轻声朝顾客喊:“可以过来这边买,都是一样的。”

而那些听到喊声的顾客,也只是扭头望一眼,继续等候。

渐渐地,和女儿一起到批发市场进菜,祁嫂占的份额越来越大。从开始的百分之三十,慢慢增长到了百分之六七十,数量也在天天增加。

祁嫂以数量占优,渐渐赶上了女儿的收入,并实现了反超。

祁嫂在女儿面前“得意”起来。“我说差不多就行了吧,还是我有道理吧?”

女儿说:“我是怕您太耗费体力了,受不住累。”

祁嫂说:“没事。力气是个憨子哥,今天少明天多。”

有祁嫂掺进来卖菜,进货量增加了一倍转弯,女婿原来开的电动三轮车装不下了。祁嫂和女儿一人出一半钱,购买了一辆一排半货车。

现在进货,祁嫂说了算。在生意上,她和女儿调换了个位子。原先是女儿帮她,现在是祁嫂帮女儿了。

进回来的货也有了祁嫂的特色,能分装的尽量分装,能扎捆的尽量扎捆。祁嫂还是喜欢论捆卖,论袋卖。比如米酒,历史以来都是整盆子放在摊子上称斤数卖,而祁嫂却坚持要分装成一袋一袋卖,并且坚持每一份都留有旺头,旺头不多,一斤留个几钱儿。用旺杆子秤一称,量给顾客看时,数字好看,样子好看,脸上好看,都好看。

有时,祁嫂和女儿一干半夜。

祁嫂越干越有劲,反倒是女儿在劝了。“差不多就行了,不要太劳累了。”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说祁嫂没念过书,只认得自己的名字和几个阿拉伯数字。这也为她算“婆婆姥姥”账找到了理由。

B.“房屋不是码起钱砌的,生意不是算好了做的”这一俗话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C.“那些听到喊声的顾客,也只是扭头望一眼”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写出了祁嫂女儿生意萧条的状况。

D.“数字好看,样子好看,脸上好看,都好看”一句连用四个“好”,以小见大,写出了国泰民安的美好景象。

7.关于文中母女对话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女儿挽留母亲的对话描写,交代了女儿不赞同母亲一人回乡下,为下文女儿为母亲盘下旁边的摊子作了铺垫。

B.“祁嫂无事可干了,准备回乡下”,她帮女儿带好孩子后想回家,说明祁嫂是一位闲不住的人。

C.“就这么着也行,不亏就是赚”一句说明女儿不指望母亲做买卖能赚钱,这体现了女儿对母亲的关心之情。

D.小说中的祁嫂从不会做生意到生意做得红火,不管怎样,祁嫂做生意成功还得感谢女儿当初的强烈挽留。

8.小说在中间插叙乡下赶集和祁嫂顶替女儿干过一次守摊的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说中多次出现的“差不多就行了”,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秋七月,加刘裕北青冀二州刺史。

或谓裕曰:“张纲有巧思,若得纲使为攻具,广固必可拔也。”会纲自长安还太山,太守申宣执之送于裕。裕升纲于楼车,使周城呼曰:“刘勃勃大破秦军,无兵相救。”城中莫不失色。江南每发兵及遣使者至广固,裕辄潜遣兵夜迎之,明日,张旗鸣鼓而至,北方之民执兵负粮归裕者,日以千数,围城益急。张华、封恺皆为裕所获。

秦王兴遣使谓裕曰:“慕容氏相与邻好,今晋攻之急,秦已遣铁骑十万屯洛阳;晋军不还,当长驱而进。”裕呼秦使者谓曰:“语汝姚兴:我克燕之后,息兵三年,当取关、洛;今能自送,便可速来!”刘穆之闻有秦使,驰入见裕,而秦使者已去。裕以所言告穆之。穆之尤之曰:“常日事无大小,必赐预谋,此宜善详,云何遽尔答之?此语不足以威敌,适足以怒之。若广固未下,羌寇奄至,不审何以待之?”裕笑曰:“此是兵机非卿所解故不相语耳夫兵贵神速彼若审能赴救必畏我知宁容先遣信命逆设此言是自张大之辞也 晋师不出,为日久矣。羌见伐齐,始将内惧,自保不暇,何能救人邪!”

初,秦王兴遣卫将军姚强帅步骑一万随韩范往就姚绍于洛阳,并兵以救南燕,及为勃勃所败,追强兵还长安。韩范叹曰:“天灭燕矣!”南燕尚书张俊自长安还,降于刘裕,因说裕曰:“燕人所恃者,谓韩范必能致秦师也,今得范以示之,燕必降矣。”裕乃表范为散骑常侍,且以书招之。长水校尉王蒲劝范奔秦,范曰:“刘裕起布衣,灭桓玄,复晋室,今兴师伐燕,所向崩溃,此殆天授,非人力也。燕亡则秦为之次矣,吾不可以再辱。”遂降于裕。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刘裕灭南燕》)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是兵机/非卿所解/故不相语耳/夫兵贵神速/彼若审能赴救/必畏我/知宁容先遣信命/逆设此言是/自张大之辞也/

B.此是兵机/非卿所解/故不相语耳/夫兵贵神速/彼若审能赴救/必畏我知/宁容先遣信命/逆设此言/是自张大之辞也/

C.此是兵机/非卿所解/故不相语耳/夫兵贵神速/彼若审能赴救/必畏我/知宁容先遣信命/逆设此言/是自张大之辞也/

D.此是兵机/非卿所解/故不相语耳/夫兵贵神速/彼若审能赴救/必畏我知/宁容先遣信命/逆设此言是/自张大之辞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B.江南,即东晋。西晋后中原士族相继渡淮河、长江南迁,衣冠南渡,以建康为都。

C.使者,是指受命出使的人。如《战国策·赵策一》:“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一于智伯。”

D.布衣,原指麻布衣服(古时老百姓多穿麻布衣服),后借指平民百姓。文中的意思指前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裕听说如果得到张纲,让他制造攻战的器具,就能攻下广固,刘裕捉住张纲后,就让他制造器具。

B.刘裕让后秦使者回去告诉秦王,东晋军队攻克燕国会休整,之后就要去夺取后秦,如果后秦想投降就早点投降。

C.刘裕对刘穆之说,我军不出国征战很久了,羌人看见我们大举讨伐三齐之地,心中会畏惧,也不会去援救别人。

D.刘裕听从南燕尚书张俊的建议,上疏给朝廷,请求封韩范为散骑常侍,并且写信招降韩范,韩范最终投降刘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北方之民执兵负粮归裕者,日以千数,围城益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兴师伐燕,所向崩溃,此殆天授,非人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刘穆之对刘裕在处理后秦使节问题上持什么态度?这反映了刘穆之什么样的性格?(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答龙门潘秀才见寄

黄庭坚

男儿四十未全老,便入林泉真自豪。

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

山中是处有黄菊,洛下谁家无白醪。

相得秋来常日醉,伊川①清浅石楼②高。

【注】①伊川:伊河,经龙门流入洛河。②石楼:龙门香山寺中的一处建筑,武则天曾和群臣在此宴饮,“赋诗夺锦”的故事就在此处发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的前两句写潘秀才年方四十正是出仕之时却已经入林泉,令诗人感到非常钦慕。

B.颔联“明月清风”与苏轼《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意思不同。

C.第四句诗中的“轻裘肥马”指富贵人家的生活。《论语》中有“愿车马、衣轻裘”。

D.颈联写潘秀才在山中饮酒赏菊让人想起了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16.请简要赏析尾联。(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短歌行》中,曹操感叹贤者如月,不知“________________”,内心惆怅,接着想象老朋友远道来访,众人“________________”,重温往日恩情。

(2)杜甫在《登高》中以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衰弱的生命顽强抗争的精神。

(3)青,是古人喜爱的颜色。一样的青色入诗,意境可能大不相同,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______________”写出即将下雨的黑沉阴郁,又用“________________”表现天空的广阔无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两个历史镜头跨越百年。一个在风雨飘摇的年代:百年前的5月5日,地处珠江畔的广州东园,简陋的竹棚下,一群有志青年①                        赶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这一天宣告成立。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正是由于有志青年一声声舍生忘死的呐喊,推进暮霭沉沉的中国步入“觉醒年代”。一个是②                        的时代:2022年5月10日,在青葱校园、在肥沃田野、在轰鸣工厂、在边疆海岛,在驰骋才干的广阔天地,亿万青年专注倾听从北京人民大会堂传出、传遍了③                        的声音: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

百年征程、百年跋涉。一脉相承的是一代代青年对国家的爱始终炽热,是推动时代前行的青春脚步坚定而执着。青春之号角,喜迎中共二十大;青春之光芒,闪耀追梦新征程。他们的故事里,有家,有国,有远大理想,也有脚踏实地。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家与国,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都在他们的故事里。”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句表达效果更好?(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运动为什么让人觉得很爽?多巴胺能让人更快乐吗?戒烟为什么这么难?

这些问题①       ,但实际上都与同一种物质相关——我们大脑中的神经递质。简单来说,神经递质就像是大脑的信使——大脑里的细胞用它与其他细胞进行沟通和信息交换。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谷氨酸等,每一种神经递质都充满个性。

许多人一知半解地将多巴胺视为“快乐物质”,但实际上,多巴胺②       ,而是通过“奖励预测误差”而参与了愉悦感产生的过程。抽烟会令人上瘾,就是与此有关。吸入一口烟后,尼古丁会快速进入大脑,间接地刺激负责管理奖励系统的神经细胞,让它们分泌多巴胺,进而产生愉悦感。但是,大脑会逐渐适应这样的信号,当停止吸烟后,相关区域的神经细胞会难以适应这种低水平的激活状态,人会出现种种戒断带来的不适,这也③       。

相比多巴胺,内啡肽更接近真正的快乐物质。它是一种“大脑自产自销的止疼药”,能够抑制疼痛信号在大脑中的传递。运动在短时间内能够促进内啡肽的产生,是因为高运动量会被你身体肌肉中的糖原耗尽,这会使你感触到肌肉疼痛。为了让你的身体能够继续运动下去,大脑会释放内啡肽进入身体,给身体止疼。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汉语中,“信使”意为使臣、使者,指奉派担任使命或传达消息、递送书信的人。文中称神经递质为“信使”也很恰当而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说说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李大钊十分关心青年的成长和发展,在论及“现代青年活动的方向”时指出:“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猜你喜欢
女儿文学
女儿情
黄河之声(2022年13期)2022-09-28 07:01:56
我们需要文学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6
大三的女儿
北极光(2020年1期)2020-07-24 09:04:06
海的女儿
海峡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08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红楼梦学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5:56
守着我的笨女儿,直至她花开灿烂
海峡姐妹(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8
对“文学自觉”讨论的反思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2
文学病
小说月刊(2015年11期)2015-04-23 08:47:35
富养女儿先富养自己
人生十六七(2015年4期)2015-02-28 13:09:23
我与文学三十年
小说林(2014年5期)2014-02-28 19: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