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丹
热点综述
农业兴则国家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这一重要部署高瞻远瞩、内涵丰富、要求明确,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时事热点 1 “科技小院”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回信,提出“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的殷切期望。“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研究生培养单位把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长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着力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0余所涉农高校陆续建立了1048个科技小院,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技术服务覆盖农林牧渔业的59类产业。
典型题例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作用。
提示: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②“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实现了田间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推广、创新与服务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农村农业生产实践中丰富和检验理论知识,增长才干、知农爱农;有利于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将所学的农业科技知识运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解决农村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时事热点 2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市
2023年2月13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聚焦乡村振兴主题。“中央有部署,C市见行动。”在《2023年C市农村农业发展规划》中,C市科学布局,积极谋划,努力建设“农业强市”。继续推动实施千万亩高标准良田改造提升行动,积极发展现代种业长线。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持续实施“新农人”培育计划,扩大农业技术教育培训规模,巩固和提升脱贫成果。设立现代农业发展专项基金,一方面,推动大数据、智能耕种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对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农村龙头企业等主体给予资金补贴。大力推进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行动,C市东北区域立足气候和土质特点,大力发展中药材培育、现代果蔬等特色产业,C市东南区域则以“文旅+”赋能山地农业经济,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业、农村电商服务业等现代化农业新形态。
典型题例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C市是如何建设“农业强市”的。
提示:①打造高标准良田,提高粮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②重视发展现代种业,增强种业发展对农业生产的支撑能力。③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脱贫群众的劳动素质,增强脱贫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④促进科技应用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产业科技化、规模化发展。⑤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优化农业生产的空间布局,促进农村产业融合,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时事热点 3 加强法治乡村建设 提升乡村发展动力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A市为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做了多方面的努力:各级党委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积极探索新时代法治乡村建设新模式;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推进农村常态化普法教育和“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广泛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始终坚持自治、法治与德治融合发展,以自治为核心,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辅助,营造浓厚的乡村依法治理氛围,提升乡风文明,助力乡村善治。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加快建设法律服务网,加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加强涉农法律援助工作,简化法律援助申请程序,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同时,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和深化平安乡村建设,推动建立诉讼服务站,建立健全纠纷调解仲裁体系,推动“一站式”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建设平安乡村。
典型题例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A市是如何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
提示:①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党的部署要求,为法治乡村建设提供根本保证。②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法治意识。③健全“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④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⑤发扬协商民主,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有效调解纠纷,切实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