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礼赞母爱,文字因真情而共情

2023-04-29 00:44
关键词:真情共情学子

“这二十八年,我背负着自己的梦想和母亲的期望,从蹚着泥泞,小心翼翼但无忧无虑地奔跑在上学路上,到现在满怀对未来的希望,漫步于象牙塔内,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却又如大梦一场。”6月13日,兰州大学博士研究生朱占武的毕业论文用900字致谢母爱,冲上热搜,引发网友讨论。

【素材解读1】

从博士朱占武的身上,我们感受到感恩、真情的魅力,也看到了一个奋斗不止的学子筑梦圆梦的坚持与执着。带着母爱上路的人是幸福的,有真情在胸的人是向上乐观的。尽管求学之路充满了荆棘和不平,但激励朱占武不断攀登、永不懈怠的母爱化为动力,改变了他的命运,成就了他的事业。每个人在追求成功的路上,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那些激励我们不言放弃、坚持不懈的真情,正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照亮我们坎坷曲折的路途。

【素材解读2】

事实上,朱占武的论文致谢走红并非孤例。近年来,论文致谢正在突破“逐一点名道谢”的传统写作模式,成为毕业生的一块“情感自留地”,也频频有精彩的文段“出圈”“刷屏”。在这里,既有黄国平、陈时鑫等寒门学子记录自己与苦难抗争的经历,也有人幽默调侃“感谢我的头发,依然顽强地在我头上”。它们的表达风格、关注内容各不相同,却都藏着毕业学子们最真挚的情感。

这些论文致谢以其强大的感染力在网络上引起大范围的共情。一方面,一些与论文作者经历相似的旁观者能够从中受到感动,获得继续前行的勇气;另一方面,致谢中人文情怀的传递,实际上是在强调,研究者除了专业知识,还应有丰富的精神世界,而这也是对教育意义之问的一个回答。而藏在致谢中的那些真诚情感,它们令人动容,也值得被好好珍惜。

【示范片段】

如果说,论文正文部分的学术研究是在向外找寻世界真理,那么致谢的撰写就是内向探索的历程。毕业生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回望求学路径,那些热爱与追求的浮现,将会锚定他们在社会上的坐标,让他们更加笃定地走上未来的旅途。而至于寸草春晖、感遇知己,这些或许在平日生活里习以为常的感动,通过论文致谢得以具象呈现在纸上,还将在未来漫长的人生中继续成为他们坚实的支持力量。

猜你喜欢
真情共情学子
网红会和打工人共情吗
我用真情守护你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杏林组曲·学子赋
以心换心见真情
真情扶贫见实效
今朝学子喜登攀
悠悠学子心,浓浓附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