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形式上貌似“章回体”,但是各章节之间又不是一线到底的逻辑关系。从前面我们分析本书的结构就可以知道,作者的思考方式是以前三章为基点,向四周发散思考,采用的是“发散思维”。作者至少从人和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维护社会关系原理、社会变化的本质原因等四个角度发散形成三个层面的分析。仔细观察作者的这种思考,就会发现,这几个分析角度,都是以前三章描述的中国乡土社会的基本情况为依托,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个社会的本质。作者遵循的还是学术研究由现象到本质的思维方式。而具体到每一个层面上,依旧是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如对中国社会乡土性的描述,也是先描述了中国乡村的“乡土性”,然后在此基础上描述了“文字”在这里的“多余性”,并且分析了多余的原因。这事实上也分析了乡土社会现象产生的一种原因,至于其他三个层面,这种思维方式更为明显,这里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