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素材1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学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
——欧阳修
素材解读
在中国文化的思维里始终存有一种大处着眼的意识。中国主流文化一直反对“机关算计”,战略战术不是打小算盘、抖小机灵,而是要建立一种放眼大局的价值观念,不提倡人生陷入只看眼前、只论得失、只计自我、只较小道的思维方式里。所以儒家文化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天下忧乐放在个人悲喜之前,是因为儒家知识分子历来秉持着家国情怀,以国家兴盛为己任。
[用典][范例][1]
欧阳修曾言,“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学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确立高远目标,着眼广大范围,这种追寻梦想、实现理想的路径,看似是路远迢迢,实则道路更稳、利益更久。就像用空气清新剂改善室内环境,不如植树种林改善整体环境;就像用重金购买个人防御体系,不如用慈善提升社会安全系数。国家梦想的实现,往往就是个人梦想的达成;群体利益的实现,往往就是个人利益的获得;目标理想的实现,往往也是现实条件的改善。 (节选自《大梦牵小梦 前程期无穷》)
运用借鉴
该片段以名句“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学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开头,引出自己的观点,阐明确立高远目标、着眼广大范围的重要性。这种运用名句开头引出观点的方式,能够使论点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更能站住脚跟。
[用典][范例][2]
世事如潮,汹涌澎湃。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尤其是职场竞争中,许多青年人有一种患得患失的心态,在维持现状与开拓创新之间不知何去何从。许多人求稳怕变,宁取安全而舍发展。不敢用永久的安全换取仅仅是可能的发展机会,做出类似选择的同龄朋友不乏其人。习近平同志引述欧阳修的话“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说得好,只有把个人追求放在远大的抱负中,才能给梦想插上翅膀,求得飞翔的幸福,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统一。
(节选自《在与民休戚中追寻飞翔的幸福》)
运用借鉴
该片段先概述当今社会现状,接着引用名句“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对上述现象进行评价,从而得出结论:只有把个人追求放在远大的抱负中,才能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统一。
经典素材2
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庄子·秋水》
素材解读
详察事物的盈虚,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得到了也不欢喜,失去了也不忧伤,是因为知道得到与失去是不会永恒的。事物的对立面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就像我们看到月亮在一个月内出现的月缺与月满一样,所以庄子说“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这一思想与老子的祸福相依的思想同出一辙。古今中外许多成大事者,他们掌握了事物所具有的相对性和可转化性的原理,成功的时候不张狂,失意的时候不沮丧,所谓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用典][范例][1]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美艷无双的西施有病心之痛,才智绝顶的诸葛亮霸业难成,勇冠欧洲的拿破仑上演滑铁卢之败。然而,西施因为心痛多了一点我见犹怜的动人,诸葛亮因为大业难成多了一曲千秋悲歌,拿破仑因为滑铁卢的惨败多了一份历史的传奇。庄子说得好:“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人生的每一步,努力过,奋斗过,有故事就足够了。
(节选自《奋斗人生终无悔》)
运用借鉴
该片段在罗列中外一些看似不如意却别有洞天的事例之后,引用庄子的名句 “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进行总结,最后顺势点明奋斗无悔的观点。
[用典][范例][2]
《庄子》中有这样一句话:“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途,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看清楚事物有盈有虚的规律,因而有所得也不欢欣喜悦,有所失也不悔恨忧愁,这是因为知道得与失之间的转化是没有定规的;明了生死之间犹如一条没有阻隔的平坦大道,婴儿生于世间也不会过度欢喜,人离开人世也不觉得祸患加身,这是因为知道死与生之间不会固定不变。一个人能够摆脱痛苦和世俗的执念束缚,是因为看到了世俗一切得失变换背后的因果规律,也是因为看到了世俗虚幻背后的真相。
(节选自《察觉认知局限,摆脱人生“模糊意识”》)
运用借鉴
该片段开头直接引用庄子的名句,接着阐释其意义:看清楚事物有盈有虚的规律,从而引出观点:有所得也不欢欣喜悦,有所失也不悔恨忧愁。抓住了名句中矛盾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生发议论,进一步阐述得与失的关系,使得说理更具辩证色彩。
经典素材3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管子·形势》
素材解读
大海之所以广阔,高山之所以巍峨,是因为它们不拒溪流,不辞泥土。管子以海不辞水、山不辞土石为喻,推及至人,即让人有广阔的胸怀,包容各种各样的人,听取各种意见,兼收各种知识,这样可以博采众议。为政者有了宽广的胸怀,国家可以兴旺发达;人民有了广阔的胸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融洽和谐。
[用典][范例][1]
管子云:“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你要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你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就要像海纳百川那样虚心下处,吸收人类先进的文化科学知识,大度地对待各种不同意见,接纳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人。曾国藩强调“成事之心”的样态:“诚心求之,虚心处之。”虚心下处是你强大的先决条件,没有虚心下处的态度,高高在上,你永远只能是孤家寡人。
(节选自《不妨保持低姿态》)
运用借鉴
选段由管子的名言“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分析出海纳百川的道理,然后引出一个人要想成功就需要像海纳百川那样虚心下处,分析论证虚心下处的重要性,同时引用曾国藩的名言进行论证,最后总结出观点,一气呵成。
[用典][范例][2]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放眼今日之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得到积极响应,成绩斐然;亚投行不断扩容,影响力持续提升;北京APEC、杭州G20、厦门金砖会议等主场外交接连精彩登场,宣示中国主张、贡献中国方案、凝聚中国智慧,全方位开放格局已经形成,中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会比任何时刻都更加坚定,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保持住战略定力,勇毅笃行,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博大胸襟,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各国分享机遇,共同开辟出更加浩瀚的壮丽前景。
(节选自《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运用借鉴
该片段开篇直接引用名句“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为下文的说理张本。接着通过举例论证,阐明我国以开放包容的博大胸襟,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