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A
让诗歌成为照亮乡村孩子的一束光
寻 彧
“以前你是春天的光彩/可你离开了我/我在柳树上贴着‘妈妈我想你了/流水像你的头发随风飘扬/鹅卵石也有你的微笑。”近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贵州黔西市重新镇龙塘小学六年级的一群孩子,对他们而言,写诗和摘苞谷一样日常。
据报道,孩子们接触诗歌课源于一次偶然。2019年,公益组织“是光”和黔西市教育局合作,给当地的乡村教师提供诗歌课程和培训。此后,语文老师龙正富带领这群乡村孩子开始了诗歌之旅。
大山、留守兒童与诗歌,看起来不相及的事物在这里交汇融合。有人可能会说,“乡村孩子学写诗,有什么用?”据报道,班里有39名学生没有父母陪伴,他们的父母或离异,或去世,或外出打工。在生活中缺乏父母陪伴,精神上缺少亲情支持,这些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情感倾诉与关照,而诗歌恰好提供了一个出口,能宣泄他们难言的心事。通过诗歌交流,老师也能透过这扇“窗”看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增进对学生的了解和照拂。
(摘编自“光明网”)
素材B
不得向儿童兜售盲盒:未成年人应远离大额消费与博彩
王 兢
2023年7月24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向盲盒生产、经营企业发出一份公开倡议书,其中,“不得向未满八周岁未成年人销售”的内容引发公众关注。
盲盒经济带来的弊端与隐忧,并不比惊喜与兴奋少。如今在玩法、种类、价格上都已是花样百出。动辄数百元乃至上千元的文具盲盒已经抽离了自身的商品属性,变成了营销套路与隐秘博彩。盲盒消费从场景消费变成固定消费,从小额消费演化为大额消费,乃至从玩具手办扩展到“万物皆可盲盒”。
除了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限制外,限制未成年人消费盲盒还有一层考量。盲盒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商品,而是愈来愈有博彩乃至赌博的性质,以其不确定性的惊喜、集齐品类的成就感,让消费者在喜悦与遗憾之间不自觉地产生依赖与迷恋,精准打中人性的软肋。未成年人心性未定,相较于成年人更容易陷入赌博成瘾模式。
(摘编自《南方周末》)
【素材解读】
诗歌是一种表情达意的方式,写诗本身就是在感悟生活,能成为孩子们观察世界的视角,能重新唤醒孩子们对周围的感知。有孩子写:“当我们停下脚步,留心周围,也就开始关注自己,关注生命。”这种难得的生命感悟对每个人的成长和独立生活不可或缺。乡村孩子写诗的故事再次印证了,丰盈的灵魂与物质生活是否富足无关,诗歌带来的感知力,让身处大山的孩子也能拥有充实的精神世界。
大多数未成年人的大额消费都会给家庭带来经济压力,像网游充值、给主播打赏等行为都曾让普通家庭背上沉重负担。更重要的是,过早地让未成年人沉迷“概率游戏”,提前培养了有害无益的赌徒心理,这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发育有弊无利。防止未成年人沉迷,保护好家长的钱包与孩子的心智,各部门责无旁贷。
中小学生仍处在身心发育当中,还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文具行业的盲盒营销给青少年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开盲盒”具有明显的成瘾性,特别对于涉世未深、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来说,危害尤甚。我们要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如让他们多接触诗歌,让写诗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习惯,即便它无法伴随其一生,却也足以照亮他们的少年时代。
适用话题
感悟、灵魂滋养、成长教育、价值观……
(供稿:姜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