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复兴:穿在身上的国风自信

2023-04-29 00:44:03杨娜
光明少年 2023年2期
关键词:汉服服饰传统

杨娜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从泱泱华夏的礼仪之邦,到襦裙衫袂的工艺美学, 近年来,在中国乃至海外华人社会中 “国潮”“国风”正在年轻人中悄然兴起。汉服、国风音乐、汉唐舞蹈、传统礼仪也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

你知道吗?当代“国潮热”的背后,诸多元素被提及都与汉服复兴密切相关。正是21 世纪初,兴起在中国民间乃至海外华人社会的汉服复兴热潮,成了当代参与人数最多、波及范围最广,且最具有生命力、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文化复兴鲜明符号。

你了解汉服吗?

汉服的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是中华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历代汉服普遍共性提炼出“平中交右、宽褖合缨”八个字,它不仅是对外观的描述,更蕴含了与中华文化息息相关的内涵,充分体现中华服饰崇尚含蓄内敛、端庄稳重的气质与美感。

1第一个“平”字:

指汉服运用平面对折剪裁的方式制作而成,前后衣身裁片肩线相连呈平面结构,“不破肩线”“不绱袖” “ 不改变布帛经纬走向”的服饰形态与西方服饰截然不同。整件衣服平铺时呈现出中线对折的形态,无论服饰的款式如何变化,都坚守“平裁对折”这一制衣理念。

2第二个“中”字:

指汉服的衣身前后均有中缝, 体现了左右均分、守正执中的民族身姿和文明形态。保持中缝对称的剪裁习惯,与其他民族服饰形成结构性差异。又因汉服的前后中缝与地面垂直,被赋予“刚正、公平、正直”的含义。

3第三个“交”字:

指汉服穿着时通过“相交”完成闭合,如交领是左右襟交叠,裙腰是左右围合,裤腰是两片重叠等。衣裳叠穿、衣身前后闭合,也被赋予天地交泰、阴阳相合的含义。

4第四个“右”字:

指左衣襟向右闭合固定后的外观形态和习俗,这一原则扩展到下装也是向右侧交叠闭合固定。“右”作为汉服的本质特征之一,蕴含了文明有序的观念。衣襟向右掩视为阳,表示在世的人;衣襟向左掩视为阴,表示故去的人。孔子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反映的正是当时汉民族服饰“右衽”的特点。

5第五个“宽”字:

汉服的用料远大于覆盖人体的需要,形成“松袼宽摆”的特征,袖根宽松使腋下能自由运肘,裳或裙摆是腰围的两倍以上,形成文质彬彬、君子之服的形象,蕴含天人合一的哲学气韵。

6第六个“褖”字:

读作t uàn,字义为衣服缘边, 是一种包边工艺。古人认为,衣领若不加缘边则为粗陋之服,称之为“褴”;如又加以缝补,则称“ 褛” , 成语“ 衣衫褴褛”形容生活困苦。现代汉服礼服传承《周礼》之制,保持“续衽钩边”的结构,即前衣襟加接一幅和缘边,遮掩交叠之处有传承礼仪之邦的含义。

7第七个“合”字:

即“腹手合袖”,约束袖长和仪态。特别是礼服, 根据《玉藻》和《深衣》篇的记载,“袂之长短反诎之及肘”,指袖长遮住手外能反折至肘部,双手合拢时袖子褶皱堆积,袖口左右相合, 阴阳互补, 蕴含“和合共生”的含义。

8第八个“缨”字:

字意泛指用于固定的带状部件或穗状饰物,也是衣襟的固定方式,不同于西式服装的单纽式或拉链固定式,而是采用衣带或佩绶等部件收束和装饰,若用纽扣则隐藏于不起眼处,形成隐扣系带,佩绶结缨的衣冠风貌。

总而言之,制衣理念的差异,表现为审美趣味的不同。从结构上看汉服是平面的,但是穿在人的身上,就会随之呈现不同的曲线,其行云流水般的外形,给人以随风而动、潇洒飘逸的感觉。

潮流新“时裳”

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生产生活相接相融,怎样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在当下成为重要议题。需要我们认同接纳的同时领悟其精神内涵,尝试各种现代表达形式。今天,在社会科技手段的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持续探索中,汉服成了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先行力量。

因为汉服复兴中涉及的考据、复原、设计、穿搭和活动,都是致力于建构汉服的具体实践,这些都是与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文明相伴而生的。它的复兴采用了对传统的现代性重构的方式,也就是扎根于人们已经适应的现代性生产和生活模式,结合流水化、批量化、成衣化、市场化的生产工艺,让传统服饰直接“对接”到已经成熟的服装市场,为传统找到新用处,适应新的服饰生产、交易模式。

换句话说,汉服复兴的独特之处是爱好者们从古代服饰史中汲取了汉服“文化基因”的资料和资源,并参考文献史料、考古文物等样式制作了实物。虽然风格上呈现出了“唐风”“宋风”“明风”等差异,但整体而言仍是现代人建构的现代汉服。

随着国潮热的兴起,有些准备举行婚礼的新人们选择举办“ 汉服集体婚礼”。例如在2021 年,江苏省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举办了主题为“盛世汉缘·情定百年”的汉服集体婚礼。婚礼还原了汉式婚礼的场景和仪式,让新人们行古礼、赠信物,在礼官的引导下步入人生新阶段。

正是这种“信手拈来”就可以“穿”在身上表达文化认同的方式,使传统服饰不再是“曲高和寡”的古代技艺,而是作为“衣食住行”中的重要组成,由“附加项”逐步变为“生活项”,成了人们生活世界的一部分,甚至成为当代服装市场的时尚潮流。

汉服火“出圈”

“人间霓裳华彩色,衣冠磊落汉服章”。汉服的复兴,意味着人们的美好生活更加可感,实践者们已然“穿”出了一条文化复兴之路,从全球2300 余家汉服社团的数量上看,大量年轻人在用“穿汉服”的方式,为传统服饰在现代生活中找到了可用之处,使传统不再是被保护的“非遗”,而成为当代中国人的新文化、新民俗、新潮流、新业态。

这里的核心是“穿”,根基是“移风易俗”。汉服复兴是通过大量爱好者坚持不懈地“穿”,不断改变整个社会的认知。“穿衣”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达。对现代人而言,则是采用“穿汉服”的方式取代同一时刻的“穿西服”,也是在日常交往中重新唤回“宽袍大袖”中国人传统服饰的集体记忆,这是汉服与国学、戏曲、古琴等其他文化部分复兴,必须依托特定群体、特定场合推广的重要差异。

2005年后,随着“穿汉服”人数的增加, 仅仅是“ 汉服上街”“汉服聚会”等活动已经变得缺乏新意,这时汉服爱好者们开始让汉服与其他文化部分在现代生活中交融,如端午节祭拜屈原、周末举办古琴雅集、新婚夫妇举办汉式婚礼等。正是这些活动,让传统节日、传统礼仪、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在生活中被更多人所关注。这些曾经与人们生活脱节的文化习俗,在脱离了舞台表演、乐堂演出、礼仪展示后,于现代社会中开始呈现新的形态,如集体祭祀典礼、广场舞般的“汉舞”表演、五声音律和戏腔调子为主要组成的古风歌曲。

中国古代典籍最早将“文”和“化”连用起来,这里的“化”是动词,体现出“文”具有“化入人心”的巨大力量,这一思想可谓是贯穿了中国上千年的哲学思想。“人文化成”之中,服饰文明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表现,而汉服复兴的背后也是文化传承与民族自信的力量。

作者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任编辑。著有《汉服归来》《华夏有衣》等。

猜你喜欢
汉服服饰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动物“闯”入服饰界
汉服新“江湖”
金桥(2021年3期)2021-05-21 08:05:44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学生天地(2020年22期)2020-06-09 03:07:44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雪人的服饰
上台说汉服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汉服有礼
火花(2015年6期)2015-02-27 07:42:49